我的创业史作文(我的创业梦想范文500字作文)

我的创业史作文(我的创业梦想范文500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1 19:40:21
我的创业史作文(我的创业梦想范文500字作文)

我的创业史作文【一】

黑夜里的星火能够照亮前行的路,海岸上的灯塔能够指引航船的归途。生活总是少不了光亮,少不了心中的指南针。

纵然生活纷繁复杂、生冷无情,却总也浇不灭勇敢努力活着的人的心火,因而丰富了这个世界,塑造了一段段传奇的人生。很多事物之所以能让人刻骨铭心,那是因为他们承受了别人无法承受的东西,却依旧没有迷失,坚持自己的方向。让人由心敬佩的不是成功的光鲜,而是光鲜背后的惊涛骇浪。心火不灭,灯塔不倒,终不迷失。

不长不短是一生,有好有坏是常情。人生有高有低,低时不怒不恼,高时不骄不傲,能够如此者,心中之塔必是牢固而挺拔。

目前,如此之人,我便想到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他虽身板瘦小,却开创了电商之路,成为当下互联网时代的功臣之一。如今家喻户晓的马云曾经也是一位资质平平的学生,连续两次参加高考因数学严重偏科而落榜,第三次因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招生指标未满,而其英语成绩突出被破格录取。

毕业之后,他便被分配到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担任英语和国际贸易讲师。由于和学校签订了5年合约,5年合约一到期,他便开始了创业之路。当时的他,四处筹钱,成立了海博翻译社。到处奔波,小身板的他用麻袋到义乌、广州等地去进货。刚开始经营状况不好,为了维持生计便卖起了鲜花和小礼品,甚至也销售过医药。渐渐地,翻译社运营已上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一位外教聊起了互联网,当时中国都不知道互联网是什么。或许在那时,他心中关于互联网创业的想法已经在滋生了。

1995年初,他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之事,但对方与他见面后只字未提关于投资的事,好吃好喝的供着,带他四处参观,一提到投资款项便敷衍过去。几天之后,他发觉对方根本是有意而为之,因孤身一人初次来到洛杉矶,确实无力,便决定回国。

进入机场后,他左思右想,既然都来了,就一定要干一番事再回去。便想起了之前外教提过他的一位好友在做互联网,那时互联网在美国也没有普遍运用,只是在美国的重要机关和部队里才有。他便毅然决然的去寻找那位外教口中的朋友,便开始逐步地了解了互联网。

几个月之后他回国开始了互联网的创业。1995年4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成立,员工仅有3名,他和他的妻子便是其中一员。一个月后,“中国黄页”正式上线,在此期间,他和员工日夜相继,全聚集在一个小小的办公室内,整整吃了一个月的泡面。条件何其艰苦,也只有他们自知。但好景不长,不足一年杭州电信开始分占大部分市场,不得已而和电信合并。

又是一年,他接受了外经贸部进京成立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邀请,经此之后,他决定重新创业,进入电子商务行业。便把黄页的股份卖给了杭州电信,带着几个创业伙伴,从杭州移身首都,便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创业,后来事业也算蒸蒸日上,但就在此时,他便决定辞去公职,带着他的团队重回杭州再次创业。在此期间,团队里不少人疑惑,好好的工作为什么要放弃?好不容易才熬到的现在,大多都表示不理解。沉思了几天之后,马云组织了一场会议,会议上慷慨激昂的谈词,把他心中的想法一一地告诉了团队成员,他希望他们能再相信他一次,一定会带领大家开辟另一个新天地。

当然,很多事情也并非那么容易,其中一部分人因个人原因留在了北京,这也是情有可原。1999年3月,马云带着18名罗汉团队重回杭州,筹够了50万,便再一次开始新一轮的创业,开发阿里巴巴网站。阿里巴巴网站的建立到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香港挂牌上市,其中的曲折与不易,作为旁人的我们怎能?人们从最初的不信任、不接受到现在网购购不停、快递满天飞,足不出户便能从千里之外买到想要的物件,外出不用带现金便可轻而易举地畅享消费的愉快。毋庸置疑,马云开辟了新的交易时代。

也许,经历了几番创业史的他,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当事人最为清楚,作为旁观人也只能由心的敬佩。

知我心者,吾也。在这世界上,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心之所想,心之所向,这便是心中之塔了。

我的创业史作文【二】

《创业史》看完,对于书中塑造的“主人公”梁生宝却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很多人之前也谈论过这个问题,似乎在整部小说中梁生宝这一形象并没有怎样的出彩之处,在我个人看来,主要是因为梁生宝这个人物塑造的过于完美,可能作者是为了表达党的完美性,毕竟在这部小说里梁生宝就是代表着党,是党这一权威的个人表现。

老师之前在课上也提到过其实整部小说的主角应该是农业合作化的历史,通篇读完,不难发现,作者通过一个乡村的互助组的兴起和建设诠释着农业的合作化,梁生宝在这场社会主义的运动中扮演了一个领头人的角色,但正是由于身份的特殊性,因为他是党员,所以被赋予了太多的神性,他本是个农村的庄稼人,却对党的指导理论领会得极其透彻,对于“私有财产”、“小农经济的局限性”这些他也竟能深有体会,虽然他是来自农村,是一个庄稼人,但是理论与实际不是那么一致的,而一个致力于实际工作的人,没有太大文化素养的人,竟也能将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如此之好,这不免让人有怀疑之心,认为作者是有意吹嘘梁生宝这一人物的伟大性,特别是文中谈到他去找王书记,正好碰到杨书记在跟他谈话,在这一个谈话过程中梁生宝思想的变化让我们感觉党的力量无限大,竟可以将一个人改造的对未来如此明了。

再有欣赏文学的时候我们总会希望看到一些故事情节,其中大部分就是关于爱情的向往,这部小说中也有爱情,但是这里表现出的爱情又会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梁生宝和徐改霞都是新型的农村人,他们已不具有旧农村的落后想法,两个人真心互相喜欢着对方,也懂得反抗旧社会给他们的婚姻安排,既然如此我们想他们本应该在一起的,但是梁生宝在这时又表现出了共产党的英雄主义,为了建设祖国,我可以牺牲爱情,特别是改霞在决定了要问问他的时候,因一时不知说啥先把想进工厂的事情说出来了。“西安新修起国棉三厂,我想进厂去,你看怎样?”她说着,仍然低着头,对着她的辫梢笑着。她等待着生宝激烈地反对。她本想着只要生宝一反对,任谁鼓动,她也不去工厂了。“但是当她抬起头来的时候,她惊呆了。生宝的态度完全变了——面部发灰、带有讽刺意味的笑容。”当有万劝生宝另找对象时,生宝对有万说的话也表明了这一点。“怕分心,耽搁了互助组的事,闹不成丰产,咱丢脸事小,党的影响弄坏了,旁人以后也难闹。”梁生宝在这里又成了一个事事为党考虑,毫无缺陷的完美人物。

纵观全篇我们会发现梁生宝被刻画成了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形象,在他的身上人性并没有完全地体现出来,这难道就是当时农民的形象吗?我能肯定地回答肯定不是,农民并不是党的几句号召就能一下改变的,这样看来作为中间人物的几个角色倒是很好地为我们展现了当时农民的形象,首先是中间派郭振山,他是村里面的主任,梁生宝是经过他推荐进入党组织的,照理说他应该比梁生宝的思想境界更高,可是现实生活却不是如此,他变成了一个中农,他生病的那段作者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将文学语言与他的内心独白杂糅,更好地表现了作为一个徘徊在个人与党之间的农民的形象,是该为了庄稼人郭振山而活,还是共产党人郭振山而活呢,他一直在两者犹豫不决。其实郭振山并不是坏人,他有着自己家庭的艰辛,虽然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但是农民的落后性也会随之而来,不满足和更好的追求都会使人越活越纠结,这正是人性的最好体现之一。

文中另一个鲜明的人物就是梁三老汉了,梁三老汉从祖父辈两代人身上看到农民的悲剧,所以在他心中拥有三合院就是人生的最大满足,创业是他毕生追求的事业,并且他也为了这个目标一直奋斗努力着,他有着勤劳、朴素善良的品质,但也有着小农的自私保守性,他面对着生宝建立的互助组感到迷茫和无奈,这正是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的心理,接受一样新的事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也会对党不信任,对党有怀疑,毕竟要一个人脱离他以前几十年习惯的生活模式这也是会让人感到害怕和彷徨的,但他却在暗地里默默地关心着继子的活动,生怕他会出问题,他对梁生宝以及童养媳的态度上是让人感动的,一个是没有缘的儿子,一个是视为女儿的媳妇,这更体现农民的质朴和敦厚吧,文章的最后他去打油的时候“庄严地走过庄稼人群,一辈子生活的奴隶,现在终于带着生活主人的神气了。”

这一幕不难让我们想到经历了农业改造的农民正式地有了自己未来的人生,有了新的活法,他们可以昂首挺胸走在路上,证明自己真的已经是主人了。我觉得这是让人感动的,这也更贴近人的真正生活,这是体现真正的人性之美的,在中国的农业改革中我们并不都是梁生宝这种人物,更多地是梁三老汉这种受尽苦难却不敢尝鲜的农民,所以党更多地是该从这些普通的平民入手,虽然在这部小说中是靠梁生宝这样的人物改造了这些农民,但我们是否该反思现实生活中农民真是这样一种情形吗?这里不做过多评价。

总之,在我看来,这些人物虽不及梁生宝的人物完美理想,但他们却是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在这部小说中熠熠发光,令这部小说增色不少。人性本就该从小市民中发掘,这样才是最自然,最纯真的美。

我的创业史作文【三】

梦想就像是一首动感的旋律,奏响悲伤离合的乐曲。人总要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沸腾,而同时也热泪盈眶的日子,虽然没有比尔盖茨那样的风靡全球,但对自己也有飞跃的进步。梦想就像哈姆雷特,一百个人的阅读,有一百种诠释。我们的梦里能欣赏花的美艳,也能忍受花刺的狠心。而宋兴航校长的教育之梦很好地诠释了梦想坚持不懈的真谛。

宋兴航校长是山西兴华职业学院——我省首所国家承认学历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应用型院校山西应用科技学院的创始人。宋校长还是山西省政协委员,全国民办教育协会教育理事,身兼数职,他更是一位执着于民办教育的创业者,而宋校长能一步一步走到今天,有如此成功的业绩,必定是有其过人的品格及个人魅力。

宋校长在像我们一样年轻时也有一个梦想,但是他的梦想可能与我们的不同。因为在他心里住着一个很大的世界,就是教育。这个梦想是很伟大的,而我们总以为伟大的梦想就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但我想说,宋校长让教育之梦化茧成蝶的成功事例很完美地诠释了梦想的真谛,就是伟大的梦想也是可以去实现的,没有什么能一蹴而就,唯“坚持”二字。

前几天我们一同度过了科院24年华诞,我们也重温了宋校长24年点滴积累不断超越的兴学育人之路,我认为用“峥嵘岁月稠”这五字来总结最好不过。

经过反复严格的考察评审,2014年5月16日,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山西兴华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这一天,宋校长努力了23年。这不仅意味着在三晋大地又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的诞生,更是山西高等教育对接市场,对接社会,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转型发展的坚实一步,这一天对于我们科院的第一批本科生而言意义特殊,对宋校长而言更是他23年来为发展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的成果。

在来到这所学校之前,我就已经对宋校长这位民办院校校长的创业史很好奇,而通过宋校长亲临一加一实验班讲述他的创业史,我有幸更深地了解到宋校长不平凡的创业历程。

有时一个人的生活总会有许多戏剧性的变化,就像是电影小说中的情节发展,但并不使人觉得虚假,反而特别的真实。宋校长在青年时赶上了恢复高考,这是值得庆幸的,然而生活并非只有起伏,还伴随着低潮。宋校长在去考场的路上遇到了阻碍,被挡住了去路,他只能绕远去仅允许一两人通过的小路,他慌忙之中不小心骑车碰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并无大碍却一直纠缠着他,后来有好心人帮忙才得以脱身。此时开考时间已经过去了,他急忙爬门又被保安带去办公室,监考主管一直不放他去,时间一点点流逝,最后他差了几分而没有考上大学。现在我们再去评判孰对孰错已没有用,因为今天的他已经在教育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他更感同身受知识的重要,素质提升的重要。他在青年时,白天在工厂辛勤的干活,而晚上也没有放下学习,一个人在灯下读书学习,求知的使他不知疲倦,但这也只能“独善其身”。如果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今天我们每个人的中国梦,那么开办学校,让更多的人得到更好的教育就是宋校长多少年来矢志不渝的梦想与努力。1991年初春,宋校长开始创办太原市晋阳辅导中心,走上自主办学之路。今天的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历程,有几个人还知道当年为了请到好的老师,他骑着自行车去接送老师,最后用赤诚之心打动了这位教授,他总是城区郊区满太原地跑,在月黑崎岖的路上摔得满身泥泞,他还曾因筹集办学资金,卖掉了身上唯一值些钱的手表……我认为正是宋校长身上不畏惧、不屈服、不气馁的胆气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得他一路披荆斩棘到今天,并发展壮大了他的梦——教育梦,让教育之梦一步步破茧成蝶。

宋兴航校长办学二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着绝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态度。学校创办之初只招收到11名学生,所交的费用仅够教师两个半月授课费,面对如此冷落的开局,多数人主张放弃算了。而宋校长冷静思考,绝对不能退,否则会毁掉整个学校。他还举例哈佛大学由12人到世界名校的创业历程,后来还请到最优秀的老师来授课,就这样坚持下来,学生增加到20人、30人、40人……我想如果当时宋校长没有坚持自己的主见,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山西应用科技学院。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的这句教育救国的被宋校长和他甘于奉献的团队践行了24年,从一穷二白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每一步都是拓荒者呕心沥的足迹。

24年来,科院一直坚持奉行“自信、自立、自强”的办学精神,自力更生,拼搏进取,跨越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山西民办教育带路、闯关,走出一条阳光大道。最后,衷心祝福科院在宋校长的带领下再创辉煌,谱写新篇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