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认识自己和看外面世界作文)

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认识自己和看外面世界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22 05:17:00
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认识自己和看外面世界作文)

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一】

唉,我把妈妈这位皇太后给惹毛了,她”奖励“我不给我做饭,唉,我怎么这么倒霉呢?为什么偏偏在午饭时间惹了她呢?看来只有自己亲手下厨了。我想:今天就;来展示我的厨艺吧 !

心动不如行动,我由于没有以往做面的,竟然只用开水煮起了面条,我把火力调到了最大,然后放入了挂面。然后我开始切菜和火腿肠,切到一半时,水竟然溢出来了,我赶紧把火力 调小,忙了个不亦乐乎。

做到一半时,我竟然要拿味精放面里,幸亏妈妈及时赶到,对我说:”我提醒你一遍,味精煮时间长了会有毒。“我吓得把味精都扔了。妈妈问我:”你用什么煮面条?“我说:”只用了 自来水“。妈妈对我说:”要现炒点东西才好吃。“我咧开嘴笑了一下。

做好以后,我吃着也不错,可妈妈就不吃,还说我这是”猪食“,我说,好心让你吃,你还不领情,还说我这是猪食,太过分了。说完我就埋头干了起来。

妈妈,我错了,但我这回也有收获吗。

妈妈,我发誓,我再也不惹你了,因为我再也惹不起你了。

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二】

一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贫困潦倒饥寒交迫的秀才来到咸阳,他路过一家面馆时,听见里面“biang——biang——”之声不绝,一时饥肠辘辘,不由得踱将进去。只见白案上摆满了和好的长条状面块儿,师傅拎过一块儿,扯住两头,顷刻间摔打成裤带般宽厚扔进锅里,顷刻间摔打了好几块儿,顷刻间从锅里捞出一大海碗,碗底事先盛着作料和一些豆芽青菜,自然要浇上一大勺油泼辣子,热腾腾端上来。秀才看得兴起,大叫:“好啊!店家来一碗!”“这位客官一碗……”店小二一声长长的吆喝,顷刻间一碗面摆到面前,顷刻间碗中罄净,直吃得秀才大汗淋漓。“店家,结账!”秀才喝道。一摸兜,坏了,一时忘形,竟忘了囊中早已空空如洗,顿时窘住,刚才的热汗顷刻间冷冰冰刷在脸上。一旁,店小二斜着眼耸着肩,一脸坏笑。“小二……”秀才讪讪,话刚出口便被店小二堵住:“客官,本店小本经营,概不赊账。”见店小二不通融的模样,秀才又向身上摸去,左一摸,右一摸,上一摸,下一摸,好像早晚能摸出几文钱来似的。

店小二心想:“你个穷秀才,看你摸出什么来。”天呀,这不是有辱斯文么?秀才一面摸,一面思量脱身之计。他与店小二答讪:“小二,你家这面何名?”“何名?”店小二学着秀才的腔调说:“biang、biang面。”秀才问:“biang、biang面?biang、biang字咋写?”这家面店可是远近闻名的老字号,其面做得特殊,面与面板摔打撞击,“biang、biang”也,故称“biang、biang面,biang、biang”二字咋写,店家做面,客人吃面,谁也没去想过。见店小二答不上来,秀才顿时有了主意,他说:“小二,你与老板商量过,本人今天没钱,可否写出‘biang、biang’二字,来换这碗面吃?”店小二顷刻间回来,说:“成。”店家心想:“古来就没有‘biang、biang’二字,看你穷秀才怎么赖账。”“biang、biang、biang、biang……”秀才心里嘀咕,嘴上嘀咕。

秀才读书,也最认书,古往今来偏偏没有这“biang、biang”二字 ……“书上没有,岂可生造乎?”皇上可以造字为名,秀才岂敢与之比肩?秀才满腹心酸,一腔惆怅;寒窗苦读,功不成,名不就,众目睽睽下,落到赖账这般田地,天理不公啊!他一急,心里骂皇上:“什么‘日月当空照’?民间疾苦,哀鸿遍野;宫闱倾轧,豺狼当道;贪官污吏,横行乡里;我秀才寒窗苦读,就因无钱无人,打不通关节,获不取功名……日月何照之有!罢罢罢,你皇上能造字,我秀才何尝不能?”秀才一声大喝:“笔墨伺候!”只见他笔走龙蛇,大大地写了一个biáng!他一面写一面歌道:“一点飞上天,黄河两边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里走,左一扭,右一扭;西一长,东一长,中间加个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个勾搭挂麻糖;推着车车进咸阳。”一个字,写尽了山川地理,世态炎凉。

秀才写罢掷笔,满堂喝彩。从此,“biangbiang面”名震关中。

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三】

今天上午,妈妈不在家。快十二点了,还没回来。我决定自己煮面条。

我以前没煮过面条,凭着对妈妈煮面条的印象,我开始准备了。我先洗了一个西红柿,切好,放碗里。然后,我把两个鸡蛋打在碗里搅匀。接着,把火打着,把锅里倒上油。油冒烟了,我赶紧把鸡 蛋倒进锅里,顽皮的小油点从锅里蹦出来毫不留情的打在我的胳膊上,我的胳膊上立刻被烫得一个又一个的小泡。我赶紧带上手套,穿上围裙,以免再被烫伤。就在这时,锅里鸡蛋糊了,我赶紧用铲子 搅了搅,把西红柿倒进去。炒好西红柿鸡蛋,我又把锅里加上水,水烧开了,放进去面条煮了十分钟。我又感觉好像不够吃,又放了一点宽面条煮了一会。面条做好了,锅里已经没水了。

妈妈回来后,我给妈妈盛了一碗,妈妈看了看,又闻了闻,:“不错,味挺好,就是汤太少,而且,你煮的时间太长。”妈妈指出了我的问题。不过,她还是说挺香的。下次,我一定会做得更好。

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四】

首先,要先把这两只“大家伙”给“放倒”。了这两只“大家伙”可不容易。的不好的话它是要将所有的“脚趾”都挣扎掉的!妈妈的法是直接用刀从青蟹的.肚子上切下,一会儿就了。看这两只命挣扎的大青蟹,我忽然有点可怜起它们来,可是为了填饱肚子,只好牺牲你们了!

它们后,要洗干净它们。要洗两遍,刚开始不能把它手上的粗绳子解开。因为这时候的青蟹还没绝,手上的钳子还是能挥舞自如的。一不小心就能将你的手指头“剪”出几个大口子来。由于青蟹是生活在很航脏的地方,要用刷子反复地刷洗,直至把它“指缝”里的泥都刷干净才行!

将青蟹洗干净后,就直接把青蟹放下油锅炸。炸好后就直接放入锅中下面。还要放入姜、丝瓜等食材,煮上几分钟,一锅肥美鲜甜的青蟹面就煮好了。

终于可以开始吃面了。肥美的蟹肉入口即化,再喝一口鲜甜的汤就组合成了一碗好吃美味的青蟹面!

这青蟹真是太美味了,我们一家三口将两只青蟹吃得一点肉都不剩。真希望以后可以经常都吃到这种美味。

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五】

作为一个纯粹的读信节目,《见字如面》的出现无疑是带着些冒险意味的。不似某些情感节目中以拆信为表、窥探家庭丑闻为实的做法,《见字》走的是文化争鸣的路子,它选取的信件远至公元前223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封家书,近至十多年前罗永浩写给俞敏洪的求职信。读信人不仅有时下热俏的鲜肉林更新,也有演艺界的泰山北斗张国立、归亚蕾老师等。

根据撰信者真实身份的不同,读信人的选择也兼顾了性格、年龄等考量。另一边,因着信件年代久远,节目组还将涉及文言文的部分做了准确又保留意蕴的白话翻译,观众理解方便,也更易将思绪沉浸在信件诠释的过程中。而在第二现场,还有主持人翟毓红与杨雨、许子东两位文化嘉宾进行对谈,分享信件由来或解读深层涵义。这么看,倒有些《锵锵三人行》的意思。

说起《锵锵》,儿时最爱看窦文涛、梁文道、许子东三大才子指天说地、谈笑风生,而今再见许老,脾气稍敛,但论事更为透彻直接。许是担心审核问题,主持人小翟与杨雨总是强加打断,观众与许老皆未能尽兴,十分可惜。

另一位嘉宾杨雨是百家讲坛的常客,对纳兰容若偏爱有加的她是典型的感性派学者,解读时除偶尔掉书袋外,总不免将自我情感投射在信件中,于此,有观众戏称道:“杨雨读了很多书,而许子东读明白了很多书。”也是见仁见智了。

除此之外,小翟作为主持人的控场能力也亟待提升,安静深沉的第一读信讲台,混搭着嘈杂急切的第二抒发现场,总归显得突兀。毕竟节目初衷,不过也是为了交待一句:我们总说得太多,却察觉不到想得太少。

尽管第二现场略有缺憾,但读信现场却是诚意满满。三期里,个人最喜欢何冰和归亚蕾老师的演绎。何冰其人,二度摘得中国话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表演功底自然不容多说,但令我讶异的是,他打动我的并非慷慨激昂的情绪张力,而是在诠释一封由普通父亲撰写、以表达为子前途担忧的家书时,那份面对孩子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的真切。那封信的名字叫《其实爸妈也是装的》,拿捏“装”,多一分则油滑,少一分便拘束,幸而是何冰,让“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主题显得并不那么生硬、悲戚。

三期节目里,我曾为两封信落过泪,一封是萧红在临终前写给弟弟的《有你们,中国是不会亡的》,另一封是张晓风作为母亲写给全社会的《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而两封信的演绎者,都是归亚蕾老师。此处,原谅我无法用言语准确形容她声音的力量,只得截取她读张晓风的片段,让大家聊以感受。

如今,《见字如面》在豆瓣的评分已高达9。3了,但我深知,与其他消费着颜值、笑料、绯闻的节目相比,《见字》注定只能是小众的狂欢。可我却期望它能撑得久一点,有第二季、第三季,有更多的人知道它,愿意停下小驻,并被它打动。笺短情长,愿迷途未远,还能追回已逝的时光。

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六】

看了两期《见字如面》,喜欢得紧。它从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犹如文化界拂过一丝春风,心旷神怡。听信中内容,也如饮清泉,甘之若饴。

嘉宾老师说,书信正在走向消亡,但它承载的文化及文明不应该被消亡。它应该转移到电子媒体和互联网上去,我们现在就在做这样的事。

不觉便想到曾经的自己,与家人、好友、笔友通信的年岁。十月回老家,还将那一盒子保存完好的一百多封书信翻出来,夜深人静坐在灯下,通读了一遍,内心沉浸于对当日情景的回忆中。一边回想是哪些年,哪些月的事,一边不禁感慨万千。

写信人早已不知去向,只剩读信人怅然若失。世事无常,万物都不足以长久倚赖。

看那时的信,有种纯粹的美。在信中聊的尽是些细微的`心绪起伏、变化,一种情绪都要写满几页信笺来表达,好像那样才完整,搁笔时,竟还有种娇羞之感。

后来那些与我通信之人,都失去了消息,他们曾在我生命里出现过,而后便渐远无书,那些不便宣之于口却全藏在字底的情愁,恐怕一去不复返了。

《见字如面》的第一期,我很喜欢萧红写给弟弟的信,文字返璞归真,像是唠家常一样,情感并不是呐喊式的浓烈,却也承载着不可说的手足情深。

我会想念在大学时期,与妹妹通信的日子。妹妹走上社会较早,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早已懂得世事艰辛,可她从来不与我说。我在学校念书,住在象牙塔里,与她说的都是些理想主义的话。于她而言,她的理想早已在弃学的前夜。

但她仍然支持我,每次在信里无比骄傲的告诉我,姐姐是她最崇拜的人,并以此激励自己,要努力工作,助姐姐实现愿望。现在读来,无比触动。

印象深刻的是,20xx年我北上抵京,在一家做书画的公司上班,我去报道的那天,因为行李较多,是妹妹送我去的。返回的时候,老板开车送妹妹去地铁口。

在车上,老板与妹妹唠家常,闲聊起我时,妹妹很骄傲地说,我姐姐以前成绩好,会写文章。她很厉害的,以前还得过奖,常在班上当范文诵读的。

那时候,我非常不情愿她在别人面前如此说,若是有个地洞,当时必定钻进去了。我全程都是黑脸的,只有妹妹还是一副骄傲的表情,真正是以我傲的。现在想来,家人以你为傲,打心底崇拜你,那是真的爱你啊。当归亚蕾读到萧红写给的弟弟的那封信的最后几句,只觉明天的明天又在哪里?

虽然我给的你信,你没有收到,我也没能看见你,但我不知道为什么竟很放心,就像见到了你的一样。因为你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个,于是我就把你给忘了。但是从那以后,你的音信一点也没有。而今已经四年了,你到底没有信来。我本来不常想你,不过现在想起你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信。想象萧红独自孤零零的躺在香港的病床上,来写这样一封信,何年何月再与弟弟见面,竟遥遥无期,只叹,那一别从此永诀。我又感慨,从前车马都慢,书信很远,一别再也不见,也有伤怀,并不尽是“从前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那般美好。

现在通讯发达,智能时代,想见一个人,几个小时后就能见到。即便不能当面见,通电话也能听到声音,视频连接还能在屏幕这端见到对方。总能很有效的一遣相思之苦。时代的发展,使其一些东西消亡,在某种程度上,也使人类进入更便捷的社会,到底好与不好?

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七】

天天求仁求义,老惦记着教育百姓的,是当官的心思,天天求财求利,老害怕受苦受穷的,那是老百姓的想法。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您凭什么拿当官的路数,批评我一个平头百姓呢?

——关正文译、何冰朗读版《报孙会宗书》

“你们这个节目让我有一种很大的陌生感。”黄永玉开门见山地对导演关正文说。

黄永玉口中的节目是《见字如面》。2016年,关正文和他的团队从上万封信件中,挑出近百封信,由张国立、王耀庆、归亚蕾、何冰、蒋勤勤、林更新、徐涛、张涵予等明星,通过声音表演。每封信平均朗读时长5—7分钟,整集节目60分钟,每周在视频网站和黑龙江卫视播出,此外,每段朗读还被做成“单曲”传播。

演员王耀庆和张国立分别在节目中扮演黄永玉和曹禺,朗读了两封可以载入现代文学史的信——黄永玉写给曹禺的“批评信”,以及曹禺的回信。

黄永玉给曹禺的信写于1983年3月20日,信中,59岁的黄永玉对73岁的好友、兄长曹禺的批评直截了当。“我不喜欢你解放后的戏,一个也不喜欢。你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为势位所误……你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像晚上喝了浓茶,清醒于混沌之中……谁也不说不好,总说,高,好,这些称颂虽迷惑不了你,但混乱了你,作践了你。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莎翁《马克白》里的台词:醒来啊,马克白,把沉睡赶走!”

4月2日,黄永玉收到了曹禺的回信,曹禺在信中连连称惊奇,“你指责我近三十余年的创作,泥溷在不情愿的艺术创作中,这句话射中了我的要害……我现在正在写一个剧本,它还泥陷于几十年的烂坑里,写得太实也陈腐,仿佛只知沿着老道跋涉,不知回头是岸……”曹禺后来还郑重其事地将黄永玉的信裱起来挂在家中。

2016年12月29日,《见字如面》第一期,视频网站点击量2000万次。黄永玉也看到了,他主动邀请关正文和张国立来家中做客。

“这事你还要记仇?”

见面那天,关正文、张国立和黄永玉,从下午三点多一直聊到晚上八九点。黄永玉家里有十几条狗,好多只猫,他端着点心,靠在沙发上吃,三四只猫都跑到他身上来,抢盘里的点心,黄永玉也不在意。

给曹禺的那封信,起初真在抽屉里搁了好几天,后来黄永玉觉得,不管了,就送出去吧。寄出后,他对好友、著名戏剧家吴祖光说了此事,吴祖光:“你这回完了,曹禺再也不会理你”。没想到,曹禺回了信,而且如此诚恳,一来一往两封信由此变成一段佳话,后来,这两封信被全文刊发在了《收获》杂志上。

“这在当时是少有的率真交流,在今天,这件事情同样少有。现在当官不是艺术家们努力的方向了,但更多的人可能会为金钱所累,又有几个人心在戏上呢?而且我们今天依然没有那种健康的文艺批评环境。”关正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那个下午,黄永玉反复聊起一段段关正文不知道的历史。

关正文在《见字如面》中选了一封叶君健对萧乾的批斗发言。1957年,在一个批判会上,叶君健说萧乾“崇洋媚外”。他讲了萧乾和一只猫的故事:在英国,萧乾养了一只猫,为了讨好一个英国编辑,就把这只猫送给了他,还为猫编了一个故事,说这只猫是他从中国带来的,中间还跳到海里救回了这只猫,编得很是传奇。

这件事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到叶君健和萧乾的关系,两人一直没恢复到过去的样子。叶君健也委屈,说那个情况下,我不站出来,肯定也得牺牲,我站出来,又没说你政治上的事,说的只是一只猫的事。

其实萧乾很挂念叶君健。萧乾后来和巴金交往多。有次,叶君健摔了,骨折,萧乾给巴金打电话,提醒巴金:你注意不要摔着。

关正文向黄永玉提起了叶君健的发言。凑巧的是,黄永玉就是那个会场的亲历者,“我也上去了,我说他(萧乾乱搞男女关系,爱了这个爱那个……”他对关正文说。

后来,黄永玉给萧乾写了一封信,“这个事情你还要记仇吗?”他在信中对萧乾说。萧乾回信,大意是我可以不记仇,但必须是你来看我,不是我去看你。黄永玉说,那可以。黄永玉去找萧乾,两人和好如初。

与黄永玉的见面,是关正文做《见字如面》的意外之喜,他从黄永玉口中“挖”出了许多旧书信故事,计划放到第二季中。

要“最意外的那封”

关正文的个人履历中,有两个醒目的身份,一个是导演——他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的总导演,也是《幸运52》《非常6+1》《挑战主持人》《我要上春晚》等节目创始的策划人之一;另一个身份,则跟文学有关——他曾是作家出版社编辑,《小说选刊》杂志社副编审、事业部主任,《民族文学》杂志社副社长。他执导的节目,因此或多或少总有些文学烙印。

关正文最初想做一档读书节目。但后来他否定了这个想法。“读书节目实际上都是用评论的方式介入的,但评论其实很难真正引导读书生活。”另一方面,文学叙事常常牵扯前后文,很难独立成章进行传播。

偶然间,他看到一个英国的阅读会《书信朗读会》(Letters live,它由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在2013年发起,每年办一次,请名人们朗诵从世界各地找来的书信。最初在伦敦一间临时房屋进行,后来被搬上电视。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就朗读过“计算机科学之父”图灵写给友人的书信——他也曾在电影《模仿游戏》中扮演过他;《魔戒》“甘道夫”伊恩爵士,朗读过一位少年写给母亲的出柜信;印度领袖甘地写给希特勒呼吁和平的信、伊丽莎白二世写给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司康饼配方、泰坦尼克号沉没前发出的电报、古巴领袖卡斯特罗写给“我的好朋友罗斯福”的信,都在朗读清单中。

这让关正文一下子找到了突破口。“信作为一种特殊文体,具有独立传播价值,对我们来讲,是技术层面的解决。”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2016年初,编剧总监张子选带领八个人,历时半年多,去各地博物馆、大学图书馆、私人收藏家手中找信。复旦大学“中国人生活资料研究中心”成为供信重镇,中心主任张乐天教授有三十多万封普通人书信,每次会推给张子选上千封,筛完一批,再推一批。

关正文有一个基本的选信配比:古代的信近四分之一,近代、现代、当代的信占四分之三,内容要多元,科学、军事、情爱、文娱、政治,都要有。

选中的信必须值得许多人看到。“我们做了些细化规定:它应该是直接打开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或经典历史场景的窗口;它应该是对人性和人际关系极致状态的精彩表达;它必须有趣。”关正文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名人书信公开发表的不少,关正文希望找到最让大家意外的一封。编剧总监张子选回忆,在找溥仪书信时,节目组首先找到的是溥仪的三封退位诏书,但这三封诏书都是皇太后以他的名义颁布的,比较公文化,没有个人的生命形态。

追随溥仪的历史轨迹,后来他们发现了溥仪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信件写于1949年7月,溥仪身为战俘流亡苏联时。信中,溥仪极为卑躬屈膝,带着乞求,表示“我最希望能居住在苏联”,并要求能加入苏联红军。这背后,是他对自己命运的恐惧。

读信有什么好看的?《见字如面》背后的故事

关正文是电视综艺导演,也曾做过文学书刊编辑。他做的节目,总和文化有关。(节目组供图/图

最后一封情书

一封民国时期各界人士联名为一名女囚求情的`求情信,是节目组最早选定的信件之一,打开的是民国传奇女侠施剑翘的故事。施剑翘,也是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章子怡所扮演的“宫二”的原型。

施剑翘的父亲施从滨,是民国军阀混战时期奉系前敌总指挥。1925年直奉大战中,施从滨兵败被俘,直系军阀孙传芳将被俘的施从滨斩首示众,暴尸三日,极尽侮辱之能事。施剑翘决意为父报仇,她先将报仇的希望寄托在堂兄身上,但堂兄不肯帮忙。后来,她遇到了阎锡山的一个下属,时任谍报股长的施靖公,对方表示愿意承担此事。施剑翘于是嫁给了他,并生下两个儿子。等了十年,施靖公步步高升,报仇之事却一拖再拖,施剑翘最终与其一刀两断。在得知孙传芳寓居天津后,她只身前往,近距离枪了孙传芳,随后,当场散发传单自首。刺事件当时轰动了全国,各界呼吁当局予以特赦,求情信由此而来。施剑翘最终获得特赦,在北京生活多年,还当上了北京政协委员,最终于1970年代。

“这是非常难得的人生样本,包含着中国侠士的文化和精神。”张子选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封请愿书背后,又体现出一种价值转弯:“西方的法律系统和中国人情的纠结。”

在复旦教授张乐天推送的信件中,张子选曾对一组长达六十多封的往来信件感兴趣。信写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两个婚外恋情人长年互通的情书。

“那时出现这样的信特别让人奇怪,它能拧开那个年代里一扇非常怪异的门。”张子选说。但最终,在这60封信中,并不能够找到特别敏感的焦点来打开人性,通篇都很日常、琐碎,于是只好放弃。

同样是情书,著名散文家冯亦代和妻子、著名演员黄宗英两人的情书,文学性显然要高得多。黄宗英和冯亦代是黄昏恋,两人相恋时年事已高,总要分别住院,难得相聚,于是你来我往,写了五百多封情书。

《见字如面》现场,80岁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张家声朗读了冯亦代写给黄宗英的最后一封情书——1999年,黄宗英生日前一天,病榻上的冯亦代花了一整天时间,写下了这封信。“现在我这个人说穿了,是为你而生存,因你而生存,没有别的了……我又得去检查,虽然只有两个星期,那总是不在一块儿的,我所希望实现的,是永远永远不分离……从现实讲,我是十二万分的爱你,比爱自己更多……我得了你,用我的余生来爱你,这是我的智慧,也是我的幸福。”

拆信嘉宾、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许子东在听完这封信后点评道,“你以为是浪漫,其实是写实”。另一位拆信嘉宾、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表示同意:“浪漫的背后,其实是一种很浓郁的生命的悲情。”

一对普通父子,来自浙江丽水的摄影家郑国强和儿子郑艺写于2010年的家书,成为为数不多入选《见字如面》的普通人书信。

儿子23岁生日时,郑国强写了这封信,开篇是:“在你四五岁的时候,你特别喜欢把小鸡鸡往插座里塞,我就用了个用完了的打火机,电了一下你的手背,从此你真的不再把小鸡鸡插进插孔里了,而是迷上了拿这个废打火机去电别人的小鸡鸡……”

张子选原本将这个很有趣味的开篇去掉了:“1980、1990年代的时候,这个器官是不轻易在文章中说出来的。”他解释。信交到导演关正文手中,他决定恢复。这个有趣的开头,很快在网络走红,顺带着激起关于亲情、理想,以及教育价值的讨论。

“你去努吧,跟你没话”

关正文常对选出来的信进行改造,这在古文书信中尤其明显。

演员何冰在节目中朗读了《报孙会宗书》。这是西汉政治家杨恽在公元前54年5月回复好友孙会宗的一封信。杨恽最知名的身份,是司马迁的外孙,司马迁写完《史记》后,把它藏在女儿家中,正是杨恽有胆量使《史记》得见天日,公开示人。

杨恽曾官居平通侯,他生性耿直,目睹朝廷中贪赃枉法成风,敢于冒在皇帝面前直谏。后来因言获罪,被汉宣帝贬为庶人。当老百姓三年间,杨恽携妻儿在家种地、经商,还招呼四方朋友聚会,以财自慰。好友、安定郡太守孙会宗写信劝他闭门思过,不应宾客满堂,饮酒作乐,杨恽回信,嬉笑怒骂,驳斥了孙会宗,文字风格狂放不羁。结果,这封信再次给他招来横祸,杨恽最终被判腰斩。

关正文先将《报孙会宗书》非常“标题党”地改成了:《这可是大汉盛世,你去努吧,跟你没话》。接着,又以市井腔改写了这封信,只是在字幕中打出了原文,其中几段是这样的:

我位高权重的时候,也没能有所建树,推进思想建设,也没能团结广大干部,同心协力给朝廷干实事,尸位素餐的时间长了,自己也不好意思,就是因为老惦记着能拿工资,贪恋权势,不愿意主动离开岗位,所以才摊上事。

……我觉得自己是犯过大错,造成过重大损失的人,当个农民,过完这辈子,就完了。所以我就带着老婆孩子天天种地、浇园子、置产业,也能给国家做点贡献。没想到,您还拿这事挤对我。

……董仲舒大师不是说过吗?天天求仁求义,老惦记着教育百姓的,是当官的心思,天天求财求利,老害怕受苦受穷的,那是老百姓的想法。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您凭什么拿当官的路数,批评我一个平头百姓呢?

节目中,何冰用市井腔朗读了这段文字。关正文坚持读古文一定要翻译成白话文,否则观众根本听不懂,影响情感进入。但他翻遍白话文译本,没有合适的。“几乎所有白话文译本,核心功能都是辅助你读懂原文,而不是建立它自己的阅读价值。”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见字如面》所有文言文信件的白话译本,全是关正文完成的。

“翻译”工作延续到节目播出后。节目曾朗读过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由此牵扯出陆小曼与徐志摩、前夫王庚之间的感情纠葛。王庚是高级军官,英俊潇洒,学识也高,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又去西点军校深造。年纪轻轻当上中将,有钱、成功。而徐志摩,不过是个潦倒诗人,不断谈恋爱,又管不住自己。节目播出,节目组在网络发起讨论:徐志摩和王庚,谁更配当“国民老公”?

截至2017年2月28日,《见字如面》共播出八期,每期平均点击率在1500万次左右。这很出乎平台方意料:在最初看到方案的时候,他们的评估结果是,单期传播不会超过20万次。但关正文并不满意,他的心理预期是:单期累计点击率超过5000万次,并对此抱有信心。

“我们得承认,《见字如面》有一定门槛,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没有一定的人文产品消费训练,是没办法感知这种节目的乐趣的。另一方面,现在的全民教育水平,实际上是前所未有地普遍提高了。”关正文说

在外面生活的我作文【八】

关正文说,筹备《见字如面》,最艰难的莫过于信件选择,最让人惊喜也是这些入选信件。几乎每一封信件都会让人感到意外,每一封信都有一种特殊的力量敲击人心。

数十位文化名人和信件收集家、多家信件博物馆和档案馆参与了节目所需的信件收集推荐工作。

节目入选的一百多封信件,跨越古今,涵盖中国历史的诸多阶段。从春秋时代的第一封私人家书,到魏晋唐宋,从晚晴民初一直到现在。关正文介绍,最终入选信件强调了关涉历史的重要性、当事人的重要性和信件内容的有趣性。但所有标准最终其实只有一个:这封信值得更多人看到。

最终入选的信件,包括那些影响世界、影响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包括已成历史的社会生活的有趣片段和截面。

一百多封信件呈现出对应复杂历史的丰富的多样性。有求爱信也有分手信,有战争中敌对双方的平静通信,也有父子间唇枪舌剑的激越交锋,有名人不为人知的心事,也有荒唐年代的锥心往事。无论是情感状态、价值观念还是文字风格,都是多元呈现。

历史的不断重复,人性的善恶交织,让信中的生活跟今天的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所有的历史因此也都成了当代史,成了人们身边的历史。

入选的那封2249年前由秦国将士黑夫和惊两兄弟写的家书中,已然定型了今天信件的模样。

兄弟俩除了殷殷问候家人之外,也毫不隐晦地直接向家人要钱要新衣服,此外还告知,官府因为他俩卫国有功已经给家里授予爵位,文书应该已经送到。

这封信是黑夫和惊的大哥衷的陪葬品。用两封信陪葬,其中的兄弟情深可见一斑;此外,从信中也可看出:分封授爵光宗耀祖从来都是将士敢的动力;即使强盛如秦,也管不起将士的衣服和零花钱。

记现场宣读的所有古代书信都被翻译成了生动的白话文。古文变得亲切,也变得陌生。

在关正文眼里,这是一个回到常识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是异常丰富的,不然也活不到今天。我们今天世界几乎所有的遭遇、所有的情感,古人全都经历过。大家未必要去爱古文,但通过读懂他们写的那些信,大家一定不会感觉那是发生在古代,一定会感同身受,也一定会爱上古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