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庄子的作文题目(庄子二则作文题)

有关庄子的作文题目(庄子二则作文题)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01 02:44:33
有关庄子的作文题目(庄子二则作文题)

有关庄子的作文题目【一】

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乱战,连年不休,战事惨烈。战争给人们带来苦难的同时,也给思想家、教育家们宣扬自己思想的空间,各家学派都在这被浸染的土壤中开出思想的花朵。其中却有一朵花是百花中的异类,却又一直被保留至今,从未枯萎。这朵花就是道,庄子便是这花的养护人。

最初认识他、知晓他是在语文书上,看着关于他的一则则短文,脑中想象着他高冷而又机灵地讲着故事来讽刺他人。

庄子的一生如浮云,随风而来、伴风而去,似乎既无对生的渴求,也无对的畏惧。当他妻子过世时,他敲着锣歌唱,欢送着妻子的离去。这在常人看就是疯子之举,殊不知他面对生的淡然使他获得了超越生的自由。

庄子一生清贫,却不以为苦。贫困给予他更多别样的思想,他安于贫、乐于贫,当曹商讽刺他贫困,显摆自己的富贵时,庄子不以为然,一针见地指出曹商为了富贵,丢失了人的尊严为秦王舔痔疮去了。他尖锐的话语揭露了因人们的欲求而丢失本真的可怕。话似不雅,内容却不得不叫人叹服。他放浪形骸,直率,在贫困中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当幸运之神光顾庄子时,他将幸运之神拒之门外,悄然躲藏了。当他在水边钓鱼时,楚王派人请他做官,他不为所动,将自己比作只愿在水中游玩而不愿当奉献祭祀的乌龟,在纷扰的尘世中,自由被灰尘覆盖,是庄子拂去尘埃,愿在世间过着自己的惬意生活。

庄子为了直指人心,不惜用偏激的语言来讽刺人们,唤醒人们那颗因物质而迷失的心。正因如此,当时人对庄子不解,只认为他有着偏激的思想,却看不到他那颗悲天悯人而又无人理解的心。正因这般,当惠子去时,庄子大哭,因为他知道世上再无理解他的人了。

人生本来就有很多困扰,让人畏惧,贫穷使人身心受摧,富贵荣华使人迷失自我,而庄子超越了这一切,看淡了这一切,他如一阵清风,来无影、去无踪。不被理解的庄子是不幸的,而作为2000多年后的我们若还不能读懂、理解庄子,那更是不幸的。

在这浮华的世间,我们需要一颗淡然处世的庄子之心,笑看云淡风轻,守住心中的一片宁静。

有关庄子的作文题目【二】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安鸟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庄子·逍遥游》

译文:

远古的时候,有一种鸟,名字叫作鹏。大鹏鸟的背像泰山那样高,飞起来的时候,它的翅膀就像遮天蔽日的云彩。

有一次,大鹏鸟向南海飞去。它在南海海面上用翅膀击水而行,扇一下就是三千里。它向高空飞去,卷起一股暴风,一下子就飞出九万里。它飞出去一次,要过半年才飞回南海休息。当它飞向高空的时候,它的背靠着青天,而云层却在它的下边。

生活在洼地里的小安鸟雀,看见大鹏鸟飞得这么高,这么远,很不理解,就说:“他还想飞到哪里去呢?我们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了,我们在蓬蒿飞来飞去,也算是飞到边了。大鹏鸟究竟想飞到什么地方去呢?”

寓意:

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是不能理解志向高远者的追求的。

有关庄子的作文题目【三】

即使庄子不提,“逍遥”也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但如我等俗人,想到“逍遥”,无非是“在物质生活上宽裕富足,不用每天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而在庄子的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浅薄,他的“逍遥”,我觉得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一个终极命题。

在庄子看来,一切万物都有其属于自己的本性,“逍遥”不“逍遥”正是看其生存状态是否符合其本心。而既然万物都有其自己的本性,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好的生活方式”,“坏的生活方式”,只有合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庄子同老子一样,认为最好的政治正是“无为而治”;因此他主张顺其自然,认为任何统一的制度标准都有其局限性,都会妨碍人们的“逍遥”。这个视角很深刻。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忙,每天总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回过头来想自己前些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却想不太起来。显然我只是在机械的“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我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逍遥”与忙不忙没有关系,它只取决于你是否顺应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浑浑噩噩显然不是“逍遥”,而是“自我迷失”。“逍遥”不仅不是混沌,而是一种大清醒之后的从容不迫。庄子有感于他所处的`时代统治者穷奢极欲,百姓为利所趋而丧失本性,所以提出要“逍遥”,这是很积极向上的观点。尽管我觉得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觉得可以用庄子“逍遥”的观点来看一下中国目前的教育。近年来,高考制度越来越为人所诟病,很多人呼吁彻底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主张向西方学习。可是呢,西方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却在羡慕中国的教育。“当美国老师为中国学生极强的数学能力而感叹时,中国有很多学生却不明白他们想从商,却为什么非要去解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题”。我觉得就自己的经历,现行的教育其内容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毛病。从我来讲,我对自己能够在中学阶段打下良好的理科基础而感到高兴。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它使得整个中学阶段评价个人的标准唯一化。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以后都将从事不同的工作,走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是在上大学以前,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有学习这么一个衡量人的标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妨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甚至使得很多人永远失去了对书本,对知识的兴趣。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尽管很多省份在实行新一轮的教改,可是只要高考不动,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模式不变,教育的形式再怎么变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许我们可以从“庄子”那里得到些许启示,既然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尽管不可能放任每个人自由发展,可是形成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还是需要的。很多学习不好,学历不高,但在别的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同样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大学生和技术工人对社会的发展同样重要。

另外,纯粹知识的灌输也使得,虽然大家都学得很辛苦,但并不是出于本心去热爱学习。大多数人并没有学会思考,基本上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是比较迷茫的。升入大学以后,学生失去了以前那一种强制性约束,很多人因此控制不住自己,虚度了光阴。而学习在校园里变成了一件很功利性的事情,变成了一种手段和工具,这是对于学习本质的最大背离。这种风气使得大家都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不想做但是没办法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当学生完全被所奴役,被学位名誉所导向,就是最大的“性”,“行”相背反,是极端的不“逍遥”。静下心来,不为什么地去看一点书,才能有真正的收获;顺性而为,才能真正做好事情。这是老庄给我的教诲。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