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报效祖国作文(志存高远报效祖国的作文)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作文(志存高远报效祖国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2 16:20:07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作文(志存高远报效祖国的作文)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作文【一】

“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四月五日清明时节,我们来到了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内庄严肃穆的氛围使我不敢大口呼吸,一座高耸的纪念碑上有一颗布满灰尘却依然绚烂夺目的红星,红星下面是用行草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指尖触及这坚硬的纪念碑,耳边回响起战士们响彻云霄的喊声……

“风萧萧兮易水寒,护国心切未寒。”革命家们爱国的情,此刻依然是鲜明的,依然在沸腾在传承。他们不求与天地长存,但求得其所的精神似一缕明光驱逐着四周黑暗;又似山峰,风雨后沉淀着坚定。他们以振兴中华为志,先人后己,保家卫国,自强不息。

“龙城春雨润,乡音久未闻;岁月相逝去,何处觅忠魂?”那是1966年的10月10日凌晨,蔡永祥守卫在钱塘江大桥上,2时34分,由南昌开往北京的列车飞驰而来,突然,蔡永祥发现在距离他40米的铁轨上,横着一根大木桩,如果不排除这个险情,桥毁车翻,人员伤亡的惨祸就将发生。司机虽然采取了紧急制动,但列车由于惯性仍然“轰隆隆”的向前驶去。在雪亮的车灯下,司机看见一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不顾自身安危,奋力冲向那块大木桩,在即将奔来的列车前将木桩拼命的掀出了轨道,乘客,司机,列车,轨道,以及被蔡永祥视为生命的钱塘江大桥安然无恙。但年仅十八岁的蔡永祥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红花无情笑东风,青山有幸埋忠骨。”曾几何时,烈士们的鲜,染红了这片大地,他们为人民利益而,的重于泰山,他们与大地共存,是炎黄子孙心中一座晶莹的丰碑。我想对你们说:“感谢你们那时的冲锋陷阵,使我们笑迎今朝的幸福生活。祖国鲜艳的旗帜是源于昨天你们革命先烈的一股股满腔的热染成的!你们那无私无畏,勇于付出,舍己为人的精神将录入史册;你们那如同松柏的坚韧与刚强将感染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你们那不朽的灵魂和那不灭的革命精神将代代相传!”华丽的语句和煽情的诗句表达不了我对你们的崇拜之情!你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品质是我鞭策自己蓬勃向上的动力。你们的事迹使我震撼,我要激发潜能,燃烧青春的热情,将来奉献自我,振兴中华!

四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他们的鲜,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的抗战不歇!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作文【二】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

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不仅“君子”,每个人都当有自强不息的品质。

自强不息是敢于担当的责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大将廉颇跟大臣蔺相如不和。后来,廉颇认识到这样对国家不利,便脱了上衣,背着荆条去向蔺相如谢罪,请他用荆条责罚,担当因自己的小气糊涂而应承的责任。这样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廉颇的知错能改,更体现了他愿为国家自我改变,承担责任的自强不息。

自强不息是逆境奋起的勇气。君可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古时圣贤虽遇困险之境,但自强不息,于困境中发愤。如在寒冬中埋下的种子,在细心照料下终于生根发芽,在我国历史上绽出鲜艳瑰丽的花朵。能作出巨著诚不是易事,然则在逆境中奋发而作,战胜困难则更为动人。这种决心和勇气,便是自强不息的最佳写照。

自强不息也是自我实现的超越。在东京奥运会上,来自中国的谌利军,夺得冠军。在鲜花与掌声的背后,却是5年的伤痛。5年前,因为抽筋他无缘比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实力与自己相差甚远的对手走上最高领奖台。度过这5年,考验的不仅是他的身体,更是他心理上的高压。5年后的今天,谌利军终于夺冠,实现了自我,超越了自我。拼搏,然后超越,这便是自强不息。

做为普通人,或许我们做不到名垂青史,也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只要发愤图强,持之以恒,充满正能量,便能成为一个有自强不息品质的人了。

自强不息报效祖国作文【三】

作为中国两弹一星的功勋科学家,作为中国人脊梁的支撑者,作为中国航天技术的伟大创造者和推动者,钱学森对于目前每一个中国人都不是陌生的。电影《钱学森》以自传的形式,叙述了他传奇的一生。他的强烈的爱国情怀,卓著的学术成就,非凡的人格魅力给予我很多感动。在此,仅以几个关键词来谈下我观看《钱学森》的感受。

一、“学成必归报效祖国”

“学成必归,报效祖国”,这是钱学森来美国之前,就抱定了一个信念。这个坚定的信念任谁也不能阻挡,美国移民局以间谍罪对他的非法拘禁,导师对他的善意规劝,都没有动摇他返回祖国的决心。这都源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源于对学成必归,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他毅然选择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从头开始,受周总理的委托,研究掌握原子弹和导弹结合的技术,起草《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等,为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毕生的心。

二、“不要服我,要服科学”

钱学森高尚的爱国信念无疑是建立在对航天技术的学术追求上,正是他对学术的执著和坚持,才能在当时积贫积弱的中国带领国人将导弹发上天。毫无疑问,钱学森是个天才,在美国漫长的软禁生涯中,他全心进行研究,在他43岁时,就完成《工程控制论》。这也奠定了他在航天领域的'学术地位。回到祖国后,他不仅潜心研究,更是培养了大批的航天领域的骨干人才。

钱学森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是奋斗与创新的一生,是不断学习与进步的一生。这一切成就都来源于他对真理与国家的无限热爱、坚持和执著。因此,他的这种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及对学术的执著追求,是我观看《钱学森》后的最大感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