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中秋作文高中(中秋节作文记叙文高中)

忆中秋作文高中(中秋节作文记叙文高中)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7 05:58:39
忆中秋作文高中(中秋节作文记叙文高中)

忆中秋作文高中【一】

远远的就是一团粉,云里雾里,土砌墙前。花都开好了,那般脱俗,如同仙子。

是桃花。

桃花是姥姥种的,就种在老家的木门前,灿烂一树。每年每年,回到老家,姥姥倚在树旁等我的那个情景,总是会令我心头一颤,怎能不感动!人面桃花,像是提醒我归家的路。

姥姥的眼睛很不好,已近失明,眼神涣散而空洞,目光没有焦距,蜡黄的脸留下岁月的痕迹,沧桑,千沟万壑,似要与这桃树化为一体。我轻轻走到她面前,拥抱她,我亲爱的姥姥。那浑浊的眼于是立即迸射出奇异的光芒,似要僵凝的嘴角扬起了温柔的弧,满树的桃花满树的粉,姥姥雪白的发苍老的'手刹那间牵动我的心坎,亲情似水奔流。

每次和姥姥聊天,总是我最开心的时刻。姥姥会握着我的手,轻轻晃动身体,偶尔有她很沉的笑声,抑或真情流露的谆谆教诲,又或者宠溺的抚摸。小小的,微不足道的,却能感动我很久很久。

姥姥年轻的时候是个清秀女子,目光淡如明水,如今是看不见了。六岁那年我的淘气使姥姥的额角磕上了桌缘,然后她的眼黯淡下来,不能挽回地。我自责痛心,姥姥爱我依然。

十三岁,姥姥离开了我,离开了她栽种的桃树,那样决绝。姥姥的面容十分安详,沉睡的脸如同安静的天使不喑世事。我疯狂地企图挽留她身上的桃花香味和她暖和的体温,幼小的天塌了一角。

人世间固有生离别,总是要来的不是吗?可我不明白,为何现在想起仍是揪心。再道一句,别了,自小让我依赖的姥姥,那个为我种桃树的姥姥,我亲爱的姥姥。

姥姥留给我两本书,是她所写。书里姥姥的一字一句让我一遍遍忆起,铿锵有力涌动一纸浓郁的桃花香。

姥姥写,“《人面桃花》本是祭奠爱情,可是,我的美琪,我要为你栽一棵桃树,我要为你,我的第5个小孙女,栽一棵桃树,用我对你的爱浇灌它。”时间竟是我出生前两个星期。原来是有这么一种爱,在一个生命尚未来到人世之前,便已深沉。

风过,叶摇。婆婆娑娑沙沙作响。仰起头,我不确定花瓣里是否藏着姥姥的脸姥姥的情,花香将我颠没。

姥姥教我惜花,做人,她走了。她还在。我仍活在姥姥恬静的气息里。

腐朽的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心里就溢满了柔情,一树桃花一树情。不会忘记,姥姥倚在这棵树下,等我归来,笑容似春风化雨。那是刻在心底最深处的画面——人面桃花。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忆中秋作文高中【二】

中秋给人们以回味的不仅是那轮明月和那月饼。中秋是一个奇妙的日子,中秋之夜、皓月当空、凉风习习,家家餐桌前一定会围满了亲人。平日里,大家各都为了事业学习终日奔波。难得聚在一起,此时所有的琐碎之事都被瞬间抛开,家人们围坐在一起轻松的说笑着谈论着。这时平日里很难觉察到的暖融融的`气氛开始弥漫在每一个人周围,也许就在这时我们才会发现,同辈的孩童们已经长高不少了,父母的皱纹和那丝丝银发又添加了不少,爷爷奶奶的手脚渐渐不灵活,也许在这时候心里都会有莫名的伤感,也许会发现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这些最简单的幸福却是最珍贵的。那是一种稍纵即逝的美,是一曲无词无韵的歌曲,是一首蕴含生命与活力的诗篇。

遥望中秋明月,皎洁明亮,珠圆玉润,散发着清凉的光泽,照亮孤寂的夜空,也照亮了众人的眼,那双双迷离的眼神,因为明月而神采飞扬,那双双的目光也因为月而纯真平静。

可是月亮自己呢?月,就这么孤独的驻留在夜空,将摄人心魂的冷艳植入每个人心深处。遥望整个夜空,竟然没有一颗星星可以和她争辉,她的美,是供世人观赏的,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因此,明月才会如此美丽,才能够美得让人痴迷,不知道世人的目光给了明月何种的满足,让她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青春不老,冰清玉洁。

依稀想起,初中时度过的一个中秋,在皎洁的明月下,与友人一起,学着古人的豪迈多情,踱着步子在庭院中吟诗作对,饮壶觞以醉月,举杯起而邀月。

如今的我们,离古人太远,距离诗词太远,对于诗词越来越陌生。但是我认为,中秋之夜的确需要诗词的陪伴。假想一下,如果中秋留给我们的仅仅是缠绵交织的星月神话,和那月下瓜果,没有一丝丝诗律的情调,那我们对中秋还有什么回味?

中秋,就是诗。中秋月下低吟诗词,咏赏秋香皓月。

于中秋明月下,低吟“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才有了对中秋明月更深的理解。

忆中秋作文高中【三】

中秋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边吃月饼边赏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来告诉你吧!

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