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的满分作文课头条号(一个说高考优秀作文的博主)

作家的满分作文课头条号(一个说高考优秀作文的博主)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0 11:27:59
作家的满分作文课头条号(一个说高考优秀作文的博主)

作家的满分作文课头条号【一】

在第一堂课“信念不移”中,99岁老红军胡正先讲述了长征途中通信兵的故事。在长征过程中,老红军胡正先经历了同伴被敌军击中牺牲、突围时吞吃密码本保护部队机密、雪山上忍饥挨饿激战48天等惊心动魄的瞬间,展现了红军战士的坚定信念。他还告诉大家,当年在没有汽油、柴油维持电台发电的极端条件下,曾经用提炼的猪油和牛油维持发电机运转。随后,94岁老红军梁天文回忆了长征途中与政委杨朝礼相依为命,同吃一碗饭、同盖一床被的情谊,讲述了杨政委战斗到最后一刻的革命信念。最后,第一堂课在凤凰传奇悠扬动人的《十送红军》歌声中结束。

第二堂课讲述的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嘉宾贺陵生讲述了父亲贺炳炎将军的故事。贺炳炎被xx称为“唯一一个不用敬军礼的将军”,他在被敌人子弹打碎右臂之后,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勇敢,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锯去伤臂,贺龙举着他锯下的骨头对战士们说:“这是贺炳炎的骨头,这是共产党的骨头!”随后,贺龙的女儿贺捷生讲述了自己和父亲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她被称为“长征中最小的`红军”,出生18天后就在马背上的摇篮中踏上征途。在震撼感人的故事后,蔡国庆和孩子们带来了振奋人心的歌曲《五星红旗》。最后,何炅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了惊险刺激的互动游戏 “飞夺泸定桥”,在过程中,不时有孩子从“铁索桥”上摔下,但孩子们团结成一致,勇敢的走过了“铁索。”

第三堂课“百折不挠”,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讲述了自己和伙伴们在长征中克服各种困难、坚持学习无线电技术的故事。一年只有一只铅笔、没有纸张、没有教具,在土地上用树枝画电路图,在战士们背后背上写着单词的小木板、边走边学英语,最后秦华礼和通信班的伙伴们在草地中心毕业,从此一生奉献给通信事业。随后,著名红军指挥官耿飚的女儿耿莹,讲述了父亲在长征中“披着毯子上战场”的故事。踏着简陋的鞋,红军创造了一天最远行军达240里的奇迹,相当于绕体育场300圈;她告诉大家,在草地中最艰苦的时候,红军们一人一天的口粮只有难以想象的一颗黄豆,红军战士是以超人意志力克服身体极限、创造了“人间奇迹”。最后,在百位老红军群像的见证下,陈赓、陈再道等将军的后辈和歌手平安共同献上了一首《映山红》。

第四堂课“坚持不懈”讲述的是对长征精神坚持不懈的继承和发扬。这堂课请来了航天员王亚平,她讲述了长征火箭、神舟飞船背后蕴含的航天精神。通过自己的切身经历,她讲述了航天人不忘初心、为祖国奉献一切的新长征精神。随后,节目现场举行了一次特别的升旗仪式,由国旗班战士护旗、104岁的老红军秦华礼作为先辈的代表升旗,在庄严肃穆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主持人号召青少年接过老兵的旗帜、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现场激荡着浓浓的爱国热情。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作家的满分作文课头条号【二】

今天是新学年的第一天,报到时还没有完全从假日气氛中完全回归的我们,在走进校园的那一刻起,开始打起精神面对新的挑战。今天的家庭作业很特别——观看中央电视台《第一课堂》。从一年级起,我每年都会在新学年的第一天准时收看这个专门为少年儿童制作的节目。

在我们都爱的“三小只”的歌声中开始《第一课堂》的精彩演出,这期的主题是“先辈的旗帜”,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首先出来的一位穿着军装的伯伯,他用激情豪迈的声音的朗诵了的著名《七律长征》。我还不太了解诗歌的全部意思,但是接下来的讲述,让我了解到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历程,它跨越了14个省,翻越了雪山,跨过了河流,带着根本不够果腹的粮食,简陋的装备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湿地。30万人参加长征,走到终点的只剩3万人,条件是万分的艰苦,可是我们的红军战士凭着坚定的信念,发扬勇往直前、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这场演出,让我记住了很多数字:1颗黄豆、240里、300圈。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在找不到任何补给的时候,红军每天的伙食只有1颗小小的黄豆,而他们平均每天要走50公里以上,最远一天行军路程达到了240里,240里是个什么概念呢,老奶奶说这相当于绕着我们400米的操场跑道跑300圈。听到这里,我想很多小朋友和我一样,惊得下巴差点掉下来。

我最喜欢的是游戏互动环节啦,在模拟“飞夺泸定桥”的环节中,不时有小朋友从“铁索”上掉下来,看得我惊叫连连。好希望我们的体育课能开设这样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我一定会和同学好好配合,圆满完成任务。

最后一节课,我们见到了女航天员王亚平,和国旗班的战士们一起唱国歌升国旗。当国旗飘扬在场馆的上空时,我觉得庄严又神圣,我们要接过先辈的旗帜,学习革命先烈的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长征精神,认真学习,努力拼搏,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我,准备好了!


作家的满分作文课头条号【三】

9月1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的《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现在,我们的生活十分美好。现在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鲜换来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我听着这首歌,想起了红军在过草地、爬雪山的过程中,不因为自然的阻碍而终止前进道路的精神。

长征,不光是靠自己的双脚从漫漫征途中走过来的老一辈人的骄傲,也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它不仅载入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史册,在世界史中,它同样也是永远不可忘记的重要一笔。

长征的开始,是被国民政府逼迫的。国民政府以各种各样的袭击,使我们的红军伤亡惨重。红军在长征的途中,一路上要面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考验,更要防备国*党和日本侵略者,使红军有了许多作战。特别是在面对着国*党一次又一次的“围剿”,红军立刻掉头,于1935年3月21日至22日晨,神速地再次东渡赤水河。红色政权巍然屹立在中华大地上,同国*党政权对峙。他们强渡大渡河,粉碎反革命前后夹击合围的阴谋;飞夺泸定桥,实现胜利的第一天。

最后红军长征于1935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将会在中国历史永远保留着,中国红军以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它那传奇式的牺牲和坚韧不拔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赖以成功的基础,它激励着一个有13亿人口的中国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未来前进。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

为了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浴奋战。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才有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正因为这心中永存的信念,红军才有了“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英雄气概!

此时,我感到了一种力量,一种因历史而越发令人臣服的力量,我感谢那些长征中的先辈们,感谢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坚持到底,永恒的长征精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