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京玄奘寺作文(关于南京玄奘寺事件的八百字作文)

关于南京玄奘寺作文(关于南京玄奘寺事件的八百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7-19 18:10:33
关于南京玄奘寺作文(关于南京玄奘寺事件的八百字作文)

关于南京玄奘寺作文【一】

今天,我和妈妈与我们班小队一起兴高采烈地来到了中华门边上的“大报恩寺”游玩。

绕过“明城墙”最南面的“中华门”就来到了“大报恩寺”门口,走过“香水桥”我们就来了大门检票处。走在过道上,耳边传来阵阵佛音颂词,此时的我们,心里面马上产生了一种神圣感,仿佛已经融入到“佛”的意境里,与外面喧嚣的尘世隔绝了。游玩期间,我们队友一起参加了“毛笔书法”活动,为新年祈福;小伙伴们一起做橡皮泥“雪人”;一起学手工做手工艺品“中国结”“荷花灯”;我们可开心了。听说建“大报恩寺”一个企业家捐了很多钱,我长大了也要做那样的人,为保护我们国家的文化遗产多做贡献。

转眼间,已是中午12点多,我们都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大报恩寺”。我虽不懂“佛”是什么,却为灿烂的佛教文化所惊叹!

关于南京玄奘寺作文【二】

南京的秋天,或许是从枝头桂花的香气开始的吧。也就是寻常的一天,迈着匆匆的步伐走过,不经意间闻到了一股花香,真是沁人心脾,闻得人浑身上下都醉了。停下脚步,走到树边,眼睛忽的亮了起来——那么小朵小朵的黄,十几个聚在一起,挤成一小串儿,点缀在一片绿意之中。于是,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弥漫着这香味,每一朵花都像我们报告——秋天来了!

南京的秋天,又或许是从叶尖一小点的褐黄开始的吧。没人注意,梧桐叶、银杏叶便纷纷换上新衣,从叶尖泛黄到树叶全部枯黄再到纷纷落下,树叶始终静默着,也在无声的提醒人们。也许有一天,你漫步在南京街头,听见脚下沙沙的响声,看到半空中落叶轻盈的舞姿,别奇怪,那是每一片叶的语言——秋天来了!

南京的秋天,亦或许是从地里农民的笑声中开始的吧。去郊外远足,也许你就能体验到“秋收”的多彩了。满眼望去,金黄一片,稻子在秋风中摇摆着,近看,一粒粒稻子在壳里丰满的躺着,胀鼓鼓的。院落的柿子树上挂起了一个个小灯笼,石榴树上的石榴咧开了嘴,露出晶莹剔透的籽儿。农民们忙碌着,脸上的笑容灿烂着,心里喜悦着——秋天来了!

南京的秋天,也许是从天空的蔚蓝和凉爽的风开始的吧。到了秋天,你也许就知道什么是“金风送爽”,什么是“天高云淡”了。天空不知从何时就那样蓝了,白云不像云南的天空有的那样大朵大朵的,而是丝丝缕缕的挂在空中。太阳也不那么刺眼了,秋风赶走了夏的炎热,吹在脸上凉爽极了,人的心情也被吹得愉悦起来。风从耳边吹过,你听见她的悄悄话话了吗?它在对你说——秋天来了!

这就是南京的秋天: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一个美丽的季节。

关于南京玄奘寺作文【三】

若把南京比作人,那么她一定是一位温婉而端庄的大家闺秀。虽没有江南的小家碧玉,东北的热情豪放,却依旧令人沉迷。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长江孕育着这颗明珠。南京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朱自清曾说:“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你可以摩挲,可以凭吊,可以悠然遐想;想到六朝的兴废,王谢的,秦淮的艳迹。”

如今,我也来到了南京,一睹古都风采。着实到了那难得的历史气息。

一直以来,南京都是一个很美的城市,厚重中夹杂着缓缓流淌的愁思。这个六朝古都上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历史的印记,辉煌总与悲伤并存。雄伟的明长城早已消失,只留下断壁残垣诉说着当年的繁华,朱元璋在明孝陵中也只剩下石像傲视百年沧桑。走在中山陵的三百九十二级台阶上,心中不免受到触动。中山陵依山而建,气势不凡。

它是中华民族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中山陵的主色调为青白两色,象征着青天与白日,从里而外流露出古朴与典雅。再往前走,就来到了碑亭,整齐的台阶向上延伸,踏上台阶,虽然有些陡,可每一步都非常踏实,每走一步,心中的爱国情怀也就愈发热烈,因为,一代伟人就长眠于此地啊!

走在南京的街道上,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路边的一棵棵行道树——法国梧桐了。这里的每一棵法梧都苍翠遒劲,弯曲的树干沉稳而不张扬。

有的伸向路中,好似在欢迎到此的每一位游人;有的主动张开臂膀,为游人遮风挡雨;还有的昂首挺胸,雄姿勃发,好像在保卫祖国。走近这些树,会发现它们斑驳的树干上依稀残留着上世纪的腥风雨与不屈的生命力,它们竟然也能感受到祖国的生命。好一棵法梧!想到这,我不禁在心中为这些梧桐树喝彩。

仅仅在南京停留了两天,我却产生了不舍之情。南京,这位稳重的女子,用她的柔情洗涤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关于南京玄奘寺作文【四】

欢喜的是我终于如愿以偿,因为在没有看到这本传记以前,看过《唐玄奘》这部电视剧,知道了有大师所写的《大唐西域记》,就一心想看这本书,在网上查到这本书,怀着一颗稀有难得对得的心,如获至宝,迫不及待地在网上阅读,此书因是文言文体裁,读起来非常困难。后来,到了师兄这里,看到书架上有一本《玄奘大师传》,并且是白话文,便取下来一口气读完,当最后读完内心既欢喜又悲伤,大事大师离我们而去,我们佛教又失去了去一位圣僧。大师为了求取佛教真经,从大唐不行亲往印度,可想而知,大师为法的毅力多么惊人,一路上遇到的土匪。盗贼。八百里沙漠。高山峻岭都没有阻碍了他求法的心,最终到达了印度。大师在印度一住就是十七年,足迹所到之处,没有一个国王。民众不崇拜。信服这位罕见的.大唐高僧,即使少数反赌UI对外到痛过辩论无不信服而皈依三宝,大师在他国虽然受到如此的爱戴,仍没有忘记自己的国家,学成之后,辞谢国王。大德至诚的挽留,毅然决然地带着所求取的经论,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大唐,可见大师受宠不忘祖国之德,值得海外留学生深思学习的。

大师回到大唐,得到唐高宗这位护法大力护持,开始了夜以继日、不辞劳苦、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译经工作,用了长达二十二年的时间,翻译的经论共计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当我知道六百卷《大般若经》就是大师所翻译的时候,内心无限钦佩,就在大师译完六百卷《大般若经》之后,知道世缘已近,决定得生兜率天弥勒内院,大师六十三岁从此离开了人间,但是他的慈光,却永照环宇,他的德泽,永被众生,他的行谊为后世僧众的楷模,大师离开了还在生中挣扎的众生,我们怎能不悲伤不怀念,但愿大师在兜率内院以慈光加被智浅德薄障深的我及众生,早生净土自在解脱。

关于南京玄奘寺作文【五】

今天,爷爷带我参观了千年古刹——报恩寺。

报恩寺坐落在城内东北角,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

我们迈进大门,来到第一进大院,院内苍松翠柏,郁郁葱葱。二佛殿外有两尊石狮子,一尊上写着“新加坡居士”,另一尊上写着“于二00五年捐赠”。看来,报恩寺已经名扬海内外了!我们正全神贯注地看着,突然听到一声亲切吆喝,我和爷爷回头一看,呦,原来是爷爷的老同学董爷爷呀!董爷爷十分热情,主动的为我们做起了临时导游!

穿过二佛殿,我们便来到第二进深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的千年银杏把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和东西廊房掩映在绿荫之中。枝干盘盘曲曲尽显千年沧桑,树叶层层叠叠昭显青春活力。听董爷爷说,这银杏树上面的老枝干都断掉了,现在的都是新冒出来的了。我听后,不禁为银杏树顽强的生命力感到叹服!董爷爷还说,这两颗千年银杏树非常有名,连港澳同胞来参观时,都啧啧称赞呢!

飞角流丹的大雄宝殿,是报恩寺的主建筑物,建在一米多高的石基上,更显威严庄重。我们怀着虔诚的心情走进大殿,殿内香烟袅袅,禅声阵阵。这殿真大呀!空荡荡的,只有一位禅师在打坐诵经。爷爷和董爷爷轻轻地读着挂在柱子上的,大殿里盈满了他们诵读的回声。我则在大殿里走来走去,好奇的左看右看。大殿正中是三尊金光闪闪的佛像,前面摆放着香、香炉和一些贡品。大殿的左右两边供奉着十八罗汉的泥塑像,最后面是四尊瓷菩萨。在他们的前面,都或多或少地放着香客上的香。

参观完大雄宝殿后,我们意犹未尽,又去参观了大雄宝殿两旁的东西廊房。里面分别供奉着地藏王菩萨,文殊菩萨和观世音菩萨。

听着董爷爷说着报恩寺的故事,我们信步穿过大殿,走进了第三进院。毗庐阁居高临下,前穆典雅。

通过这次参观,我被报恩寺那雄伟的气势和神秘的气氛所折服了,也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而叹服!

关于南京玄奘寺作文【六】

走进电影院,空旷的大厅,除了我们一行4人,其他观影人寥寥无几。我想一部与宗教有关的电影,在缺乏信仰的社会里,问津者少是不足为奇的。但作为一个对佛学越来越感兴趣的人,我却是带着无比景仰的心态走进电影院的,期待一代伟大僧人的生平事迹,去顶礼他的光辉人格,并增进对佛学的领悟力。

影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讲述了玄奘法师,西出长安历经艰难险阻到达天竺国,取回真经,并带回长安翻译传播的故事。在长达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没有激情澎湃,更没有被点燃智慧思绪纷飞的情况,连准备好的纸巾也未派上用场。走出电影院,我有一种落寞的感觉。为什么如此好的题材却拍不出我心目中的味道?

我不是专业的影评人,没有资格对电影制作提出专业意见。但作为普通观众,我应该有资格问问导演这部电影到底想要表现什么?突出什么?既然是一部人物传记类型的电影,刻画人物的个性品质就应该是这部电影重中之重。历史上的玄奘法师,不畏艰难险阻,跨越千山万水求取真经。毫无疑问,他除了是一个意志坚强、坚韧不拔之人,更应该是一个有坚定信仰,心怀天下大慈大悲之人。

在创作的时候,我想导演必定也应思考诸如以下的问题:法师他独自一路西行,都遭遇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化解?内心又有什么样的情感变化?他遇见了哪些人,他们各自的命运是否因为这样的交集而产生过影响?他可曾遇到过意志动摇之时?又是什么支撑着他继续前行?这样的经历对他关于佛学、人生的'理解又有什么样的帮助?一个好的导演,电影就是他内心世界在幕布上的投射。他一定会精心挑选素材,努力向观众传达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与见地。

可纵观全片,说实在的,《大唐玄奘》的导演让我十分怀疑它的立意和取材能力。导演花了很多时长交代法师经过的路线,并用许多笔墨描绘法师在途中遇见的形形色色的人们.透过这些表层的故事线索,我理解到取经确实不易,不易来自于人为的阻挠。而法师如何感化这些阻挠的人们放他西行,影片处理得有些含糊不清,前后对照变化有些更是生硬突兀。对于人物设定方面,除了一个戌卫将军以及小国国王,我看不出其它人物对突显主角的个性有什么助益。

再比如穿越沙漠这一幕,本应该是全片的亮点,而导演的处理却令人大失所望。干裂的嘴唇——抱着抛洒的水袋无声哭泣——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恍惚中见到母亲,昏迷——被马儿叫醒——驮到饮马泉。导演这样的取材,真是让我啼笑皆非。尽管演员极力表现,但我也只读到 了人类在对大自然时的无助与悲伤,没有其它。似乎这场穿越生的考验与信仰的力量无关,无梦想无关,只是一场侥幸。

终于到达了天竺,玄奘法师在这里渡过了人生最重要的十几年光阴——在那烂陀寺的佛教经论学习,成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游历印度各国,访师参学,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曲女城的佛学辩论中,任人问难,无人能诘难,从而名震五印;无遮大会成为归国前的谢幕演出。可以说,玄奘法师在天竺的学习与游历,不仅将他推向了人生的巅峰,也深远地影响了之后中国佛学的发展。

可是再回头来看看电影的处理,如此丰富的人生经历,导演处理起来有些轻描淡写。如果表现法师努力钻研用了几组与僧人讨论的画面还算差强人意的话,对于访师参学这一部分,只想通过解释一个名词“刹那”就来阐述深邃的佛学,制作人也太小儿科了。另外,对于巅峰对决的曲女城佛式辩论,它之于法师与印度的深远影响,基于影片的基础,我想一个对佛学不了解的人大约也是没有多大感触的吧!

也许我的观点对于电影人而言会觉得有些委屈。但是影片的好坏也是不以我的个人意见所左右的,票房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人们对一部电影的认可程度。对于拥有庞大数量的佛教徒而言,这部电影定是他们无论如何都会抽空去看的一部。除去这一部分人群,还有多少人真得会为这部电影点赞呢?我只期待我们中国电影人有一天也能生产出一部有真正文化内涵,能反映中华佛学的好电影。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