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第一高级中学作文(孝昌文源学校本周作文决赛)

孝昌第一高级中学作文(孝昌文源学校本周作文决赛)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5 19:02:19
孝昌第一高级中学作文(孝昌文源学校本周作文决赛)

孝昌第一高级中学作文【一】

转眼间,难忘的暑假生活就这样结束了,随着九月的到来,学生们也正式返回校园之中,开始新一阶段的学习生活。在这开学之际,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也正式在2020年9月1号晚上八点正式播出。《开学第一课》作为全国中小学生必看的一档节目,每当节目播出时,都会吸引广大学生的观看与注目,今年《开学第一课》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

在节目开始后,我们可以看到被誉为央视boys的撒贝宁、朱广权、尼格买提、康辉携着欢快的节目音乐,为我们主持开学第一课现场流程,并通过端正有力的话语,使我们深刻的记住这一个个的节目,感受震撼鼓舞的抗疫精神。

在观看第一篇章:“担当”时,钟南山院士说:“什么东西是最大的人权?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权”这一句话时,就能深深的体会到钟爷爷对于人民的生命安全有多么的看重,也唯有看重生命,才会在艰难的抗疫过程中,无怨无悔付出如此之多,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个主题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第二篇章的张定宇院长,更是直言要为病人,为城市,为我们的国家铸就一道生命的长城,是啊!国家为了抗击疫情,不知花费了多大的代价,不仅有极多的物资被源源不断的运输到抗疫一线;广大白衣天使们,也为了保卫人民生命安全,从全国各省各地到抗疫一线中,日夜穿戴着厚厚的防护服,与病毒奋力抗击,保卫生命,实实在在的为我们的人民与国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长城”。

精彩的节目在给我们带来极好的视觉观感的同时,也让我们深深的体悟到抗疫英雄们在这个过程中都做出哪些先进卓越的贡献,正式因为有这么一群时刻热爱祖国的英雄们存在,才让我们祖国在面临危机之时,不断的战胜困难,取得最后的胜利。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我们感到非常的难忘,不管是节目抗疫节目过程中展现的种种事迹,还是各位抗疫英雄的现身讲解,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震撼,是我们深深的感受到,在抗疫过程中所遇到的诸多不易,但只要有恒心,即使我们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被我们一一克服,最终取得最后的胜利。

就犹如今年《开学第一课》“少年强,中国强”主题一样,作为新世纪祖国的少年,我们中小学生更要将爱国之心深藏于心,努力学习,等待未来长大以后,为我们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孝昌第一高级中学作文【二】

当回想起我的趣事,第一个就会想的一件事——第一次包饺子。那时我大概六七岁左右,放学后我很无聊,坐在一边看着大人包饺子。越看越无聊,然后就嚷着要包饺子,妈妈不愿意了,我只好拉妈妈的袖子不放:“哼!我要吗,我要包!”妈妈不耐烦了,只好点了点头。我听了立刻去洗洗手,围上小围裙,坐在桌子边。

妈妈递给我一个擀面杖,对我说:“包饺子可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哦。给,先学擀饺皮吧。”于是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小团面,先用手压扁它,把它放在擀面杖底部的中间,两只手分别放在擀面杖的末端,像妈妈一样擀起来。横着擀,竖着擀……我用着各种方法,尽量的把这团面擀圆,可是还是很糟:这一边厚,那一边薄,这一边大,那一边小,像一朵云。妈妈笑了:“看吧,我说很难吧。注意!两手用力要一样,这样就不会一边厚,一边薄了。还有,如果它被你擀长了,你就把它擀宽,而且擀的时候不要用太大力。”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擀饺皮。现在,又要学包饺子了。妈妈这次提前教我:“先用勺子舀一点饺馅在饺皮中间,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但是我怎么听也听不懂,只好糊里糊涂地包。我拿起饺皮,把饺馅舀到饺皮的中间,再把它对折,从边缘慢慢地向另一边捏。最后包的还是很丑,还大大扁扁的,不像妈妈包的,小巧玲珑,好看极了。

以后,我经常帮大人包饺子,现在我可以把饺子包得和妈妈一样好看了。

孝昌第一高级中学作文【三】

今天晚上家里准备吃饺子,让我特别高兴的是妈妈答应我可以学着包。

一切准备就绪,各就各位。妈妈擀饺子皮儿,我和爸爸包。爸爸拿起饺子皮边包边给我传授“心得”,我便一丝不苟地按照爸爸所说的去做,用筷子夹起些馅儿,小心地放在饺子皮上,学着爸爸的样子,把皮对折起来,边缘捏住,两手再使劲一挤。这时,我只觉得两个大拇指黏糊糊的,仔细一看,原来我用力过猛,挤破了饺子皮,馅儿像个淘气的小娃娃,从皮里探出头来,好像在调皮地对我说:“里面太挤,还是外面好!”

我怕自己的“杰作”被妈妈发现后笑话我,赶紧拿起筷子迅速地把淘气的“小脑袋”推了进去,又急忙拿起一张饺子皮“补”在上面。

这时爸爸已经包了七八个饺子了,我把自己包的这个饺子悄悄地放在它们后面,只见它挺着个将军肚,站在队伍里好不神气!我偷偷地看了妈妈一眼,妈妈正一边擀皮,一边看着我包的那个饺子抿嘴乐呢。

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我也笑了。我相信,有了这一次经验,我一定会越包越好的。

孝昌第一高级中学作文【四】

本课主题是“创造向未来”。四堂课的课题分别是梦想、奋斗、探索、未来。

功夫巨星成龙为实现梦想奋斗多年。他是演“尸”出名的,很多人演“尸”的时候会忍不住呼吸,“插”在身上的剑就会跟着动,这样容易穿帮。而当镜头转向成龙的时候,他就会努力憋气,避免穿帮。就这样导演注意到他,开始给他安排角色,他也就是这样慢慢成名的。他告诉我们要创造,要有梦想,还要勇于拼搏。

纪实摄影家解海龙以“我要上学”为主题拍摄了一些列照片。正是这些照片改变了“大眼睛” 、“苏明娟” 、“大鼻涕” 、“胡善辉” 、“小光头” 、“张天义”等渴望知识农村孩子的命运。爱心铸就希望,知识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成长,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梦想”启发创造,青少年要敢于有梦,梦想是走向未来的动力,是追逐目标的灯塔,只要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小梦想努力,我们的大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吴光辉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大学生,报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最终成为“国产第一架大飞机”C919总设计师。他从小热爱无线电,儿时就摸索制造出了“自制收音机”。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知道在前行的道路上,需要我们敢于尝试,不断探索。只要坚持不懈一定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出新的奇迹。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青少年,我们要不断的追求梦想、不断的奋斗、不懈的探索、一起创造未来。

孝昌第一高级中学作文【五】

2020年9月1号晚上8点整,迎来了第十三届《开学第一课》节目的首播。我与同学们相约坐在电脑前观看这档节目。此前,我们已经知道今年的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节目的传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精神。

今年的主题设定与全民抗疫的社会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立足于国家的大背景下,我们每个人都是其中的参与者,没有什么比这更刻骨铭心了。看完节目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在节目中,我们可以看到节目立足于“担当”“团结”“科学”三个方面展开叙述。

钟南山爷爷用自己的故事来鼓励我们要勇于担当,敢于承担责任。他讲述了自己从小的生活环境以及自己从医的故事,让我的内心颇受感动。

张伯礼讲到了方舱医院的历史积累,对于生命,对于健康的思考,战胜病毒后才能看到看到人类的力量。

陈薇讲述了疫苗诞生的故事以及自己的故事经历,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除了胜利,别无选择”是她一直坚守的信念,只有坚信,才能成功。

张文宏着重提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他通过简单明了的动画形式,提及了“少年儿童卫生健康宝典”,讲述了十点内容,时时刻刻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健康永远比其他事情重要。

时间一晃而过,《开学第一课》迎来了结尾。虽然只有短短的时间,但从中收获的东西却很多,疫情虽然无情,但人间处处是真情。从中吸取经验,学习其中的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吸收正能量,为祖国,为未来,成为一个优秀的接班人,为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

孝昌第一高级中学作文【六】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我们愉快地暑假生活又结束了,迎来又一学期的学习生涯。在我们即将开学之时,又这么一档节目受到所有中小学生欢迎,那就是《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是:“少年强,中国强”!

每到新学期开学,《开学第一课》总会播放各种有趣且蕴含深刻寓意的故事片段让我们观看。这不仅让我们汲取了各种知识,还能在观看节目中,更好的理解各个人生意义。通过每年一期的《开学第一课》节目,我们不仅了解祖国各个历史故事,还通过观看节目,更好的明白人生的意义所在,让我们在学习中,能够更有目标却与动力。这也许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在每到九月开学季时,就播放一期《开学第一课》的原因吧。

因此,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用心感悟《开学第一课》各个故事内容,坚定未来的向学之心,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定之心,更好的学习向上,为未来祖国建设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孝昌第一高级中学作文【七】

9月1日晚上八点开学,第一课在cctv1准时开讲。

2020年注定不平凡,在全民抗疫的大背景下,《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定为“少年强,中国强”,分成担当、团结、科学三个篇章,传递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

通过观看这个节目,让我又一次看到抗疫精神,比如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90后”的党员们默默的付出,他们不惧风雨,勇挑重担,和钟爷爷一起奋斗,我想对他们说:“谢谢你们,白衣天使战士,你们是最可爱的人”。高三毕业生付巧在方舱教教室学习的故事,让我明白要更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学习,迎难而上,坚持到底。

这场疫情让世界见证了什么叫中国速度,什么叫中国力量,身为中国人,我骄傲,我自豪。虽然《开学第一课》结束了,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让我久久不能忘怀,作为青少年的我们,要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为中国梦奋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