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博物馆作文(游北湖莫愁湖博物馆作文)

玉龙博物馆作文(游北湖莫愁湖博物馆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9-11 15:09:25
玉龙博物馆作文(游北湖莫愁湖博物馆作文)

玉龙博物馆作文【一】

照片会伴随我们很多年。今天我又翻开了我的相册。有几张我和妈妈游“玉龙雪山”时的照片呈现在我的面前。

记得那是2006年的国庆节,我和妈妈随着她们单位去云南旅游。我们先后游览了:昆明、大理、丽江以及玉龙雪山。期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爬玉龙雪山。

那天早晨我们不到5点钟就起床了。匆匆吃了几口早饭就出发了。到了山脚下,我们租了“防寒服”和“氧气瓶”,据导游说,这座雪山高达6000多米,而且山上氧气非常稀薄,还比较寒冷。但是游客只能爬到海拔4680米的地方。我听到这儿,就迫不及待的想去见识一下玉龙雪山的威力!

我们先坐大巴到了海拔3356米的地方,又坐缆车到海拔4506米的地方。随后便开始了艰苦的“跋涉”。虽然仅仅有100多米,但是每一步都走得非常艰难。走到快一半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上气不接下气,胃也非常的难受。“妈妈,我想下去了,我实在爬不动了,好难受!”我抽泣着对妈妈说。妈妈却安慰我说:“孩子,都爬到这儿了,咱要是不上去,不就前功尽弃了吗?再说了,妈妈相信你肯定能行!”我边哭边往前挪着。刚走没有多久,忽然,前面一个人“扑通”一下倒在我的面前。我更害怕了。就问:“妈妈,我会不会也像那个人一样啊,我怕!”妈妈一边给我吸着氧气,一边安慰我说:“孩子,没事。继续往前走,有妈妈帮助你呢,我相信我的宝宝!”

终于,经过一番挣扎和努力,我和妈妈顺利的到达了海拔4680米的高峰。站在山顶上,望着那四周的“白雪山峰”,我真想:SHOUT OUT LOUD(大喊一声:“我成功了!我是最棒的!”看来“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说的没错。

这次游“玉龙雪上”的经历令我终身难忘!

玉龙博物馆作文【二】

去年暑假,我们一家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丽江。在丽江,令我最难以忘怀的就是玉龙雪山了。

我们先乘坐大巴缓缓地来到了半山腰。在山下,树木还郁郁葱葱;到了山上,就只有几棵树木了。事不宜迟,爸爸也买好了缆车票,我们便立马乘坐缆车上车。

这个缆车可陡了,左摇右晃,摇摇欲坠。我紧紧抓住姐姐的手,生怕掉下去。经过了四分钟,我们终于到了山上。哇,玉龙雪山真美。只见山顶上白雪皑皑,像铺了一层又一层的地毯。山上就像仙境一样,弥漫着一层朦朦胧胧的雾。

虽然我们已经到了山上了,但离山顶还有一段路。我便求着姐姐和我一起上山,姐姐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慢吞吞地说:“我走不动了,爬山可累了。”但是,在我的一番缠烂打下,姐姐只好无可奈何地答应了。我们一步一步地爬,每当姐姐走不动时,我都会对她说:“姐姐,快点,下山的人都说山顶特别美呢!”

当我们爬了一段路后,我就爬不动了,有点后悔上山了。但是,我看到一位老爷爷还在一旁爬,并且朝我笑时,我又有了一股力气,继续向山顶爬。在爬台阶时,我觉得每走几步就像跑了一圈操场。终于,我们爬到了山顶。

这时太阳也出来了,玉龙雪山更美了。我站在山顶,向下望去,发现下面群山环绕,我不禁有一种“一人在上,万人在下 ”,群龙缠身的感觉。当地人认为玉龙雪山十分神圣,每年都会在山上祈祷家人健康,财源广进。于是,我和姐姐也学他们朝拜的样子,双手合十,默默地祈祷。我们还在山上拍了照,留作纪念,才下了山。

玉龙雪山中,还有一条神奇的河,就是蓝月谷了。我们来到河边,顿时惊呆了——那条河竟有好多种颜色。河水一会儿变成乳白色,一会儿变成海蓝色,一会儿变成了透明的……我问了导游,知道这并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景观,是河底的矿物质给了河水这么多种颜色。我用手一摸水,好冰,好凉。我疑惑地问:“姐姐,这河里怎么没有鱼虾呢?”姐姐听了,笑着说:“浑水才会有鱼虾,这水那么清,怎么会有呢。”我听了,真庆幸这儿没有鱼虾。我们看天色不早了,便拍了几张照,匆匆下山了。

我爱你,玉龙雪山。相信我,我一定会再次欣赏你的美丽和风采的!

玉龙博物馆作文【三】

当我们住到丽江悦榕庄酒店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每间房子窗前都对着一座有雪的高山。

这座山像一条卧龙,上面的雪像白玉一样。清晨太阳升起时,山顶被照得红红红的,更多时候它被云雾缭绕着,看不清真面目。原来,它就是著名的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海拔5600多米。传说,有一次纳西族和其他民族对抗时打了败仗,正在危急时候,山上突然冲出了一位穿白盔甲、骑白马的王子,他便是玉龙雪山化身的神。在他的带领下,纳西族取得的胜利。从此,玉龙雪山便成了纳西族人民心中的神山。雪山上的雪化下来成了人们喝的水;浇农作物的水;洗澡水;雪山的风景让人参观......它不光是纳西族人们心中的神山,还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便和源源不尽的财富。

第二天,我们出发去爬这座"神山"。我们的索道厢正在上升,一开始还是茂密的森林,接着树越来越少,然后只剩下了草皮,最后连草皮也没了,只剩下白色的大块石头了。我们的索道厢停了下来。往外走,一片白茫茫的雪在我眼前,我兴奋地向雪的方向飞奔而去,爸爸说不能跑,不然会晕倒的。刚跑几步,就真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可越爬感觉越厉害:头晕眼花,两眼发黑,就像失明了一样,我实在太难受了,一下子坐到地上,害怕极了,倒头就想睡。妈妈见了,连忙把我扶起来让我吸氧,我吸了一会儿氧,稳定住情绪,低头看风景:下面的山怎么这么矮呢?它们都在云雾的下面。蓝天比平时看到的要蓝许多,没有一点点灰尘,特别干净。阳光也特别刺眼,要是不搽防晒霜就会晒坏皮肤。原来我们很高,这便是杜甫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吧!

小时候爬过的宝石山只有100多米高,北高峰有400米,外公老家新昌的山有600米,是之前我爬过最高的高度。爸爸爬上过瑞士3000多米的雪山,可惜那时还没有我。现在我一下子上到了4680米,爸爸说我和他有着一样的人生高度了。

当我们住到丽江悦榕庄酒店时,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每间房子窗前都对着一座有雪的高山。

这座山像一条卧龙,上面的雪像白玉一样。清晨太阳升起时,山顶被照得红红红的,更多时候它被云雾缭绕着,看不清真面目。原来,它就是著名的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海拔5600多米。传说,有一次纳西族和其他民族对抗时打了败仗,正在危急时候,山上突然冲出了一位穿白盔甲、骑白马的王子,他便是玉龙雪山化身的神。在他的带领下,纳西族取得的胜利。从此,玉龙雪山便成了纳西族人民心中的神山。雪山上的雪化下来成了人们喝的水;浇农作物的水;洗澡水;雪山的风景让人参观......它不光是纳西族人们心中的神山,还给人们带来了生活方便和源源不尽的财富。

第二天,我们出发去爬这座"神山"。我们的索道厢正在上升,一开始还是茂密的森林,接着树越来越少,然后只剩下了草皮,最后连草皮也没了,只剩下白色的大块石头了。我们的索道厢停了下来。往外走,一片白茫茫的雪在我眼前,我兴奋地向雪的方向飞奔而去,爸爸说不能跑,不然会晕倒的。刚跑几步,就真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我奋力向峰顶爬去,可越爬感觉越厉害:头晕眼花,两眼发黑,就像失明了一样,我实在太难受了,一下子坐到地上,害怕极了,倒头就想睡。妈妈见了,连忙把我扶起来让我吸氧,我吸了一会儿氧,稳定住情绪,低头看风景:下面的山怎么这么矮呢?它们都在云雾的下面。蓝天比平时看到的要蓝许多,没有一点点灰尘,特别干净。阳光也特别刺眼,要是不搽防晒霜就会晒坏皮肤。原来我们很高,这便是杜甫写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吧!

小时候爬过的宝石山只有100多米高,北高峰有400米,外公老家新昌的山有600米,是之前我爬过最高的高度。爸爸爬上过瑞士3000多米的雪山,可惜那时还没有我。现在我一下子上到了4680米,爸爸说我和他有着一样的人生高度了。

玉龙博物馆作文【四】

“哇!哇!”你知道我在哪里吗?提示一下,我穿着红色的防寒服(现在可是41度的酷暑哦),我妈手里拿着氧气瓶,我爸拿着一瓶红茶,我们坐在索道缆车上。对,我们在玉龙雪山索道上,下面是人称“绿雪奇峰”的冰峰,它是由千姿百态的冰塔林组成的,因阳光折射会呈现出蓝绿色,才会有这样的美称。

缆车正向上行驶,只听“砰”的一声响,仓门也随之打开,出来了,我们要向目的地进发——冰川公园4680!只见楼梯上人山人海,大家都穿着五颜六色保暖衣,都是预备攀登玉龙雪山顶峰的挑战者。我抬头远望,山峰高高地耸立在云层里。

“开工”!

可是还没登完一节楼梯,我的脚就有点隐隐作痛了。我心想:真奇怪,在家里,我一口气上七楼都没关系,可现在……只听见爸爸一个劲的提醒:“慢一点,太激动了就会有高原反应的,等会就滚下去了!”“我知道了!”我看看爸爸,他双手放在背后,自以为像一个很有经验的老者,我暗自好笑:走着瞧,还远着呢,看谁能笑到最后。

我扶着栏杆继续往前走。突然有人大声惊叫,我随着叫声望去,只见远处山上一片雪白晶莹,我又仔细反复地看了看,原来山上并不是雪,只是白色的岩石,玉龙雪山在纳西语中被称为“欧鲁”,意为银白的山岩,所以在阳光的照耀下,远望就像一片片雪。我暗暗地下定决心:加油!一定要冲上去,看看顶峰的雪是啥样的。

爬到半山腰,有些人已经走不动了坐在台阶上休息,有些人喝着水,还有些人吸着氧气。我拿过我爸的红茶,发现瓶子冷冰冰的,“啊,冰红茶?!连茶水都变冰了!”老妈也坚持不住了,说:“铿然,把氧气给我,”老妈吸了口,兴奋地说:“活过来了,活过来了!”我觉得蛮有意思的,也吸了几口,可是我觉得和空气没啥两样的`,好像感觉还不错。我又踏着艰难的步伐继续前进。

终于,我眼前出现了一块大石,上面写着鲜红色的大字:4680——这就是雪山最顶峰!我还得到了一枚金牌做纪念,在大石下面我咬着金牌欢呼:我登顶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