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困家里的作文(作文我被困在了小区)

被困家里的作文(作文我被困在了小区)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0-05 13:28:28
被困家里的作文(作文我被困在了小区)

被困家里的作文【一】

一个圆,有人看来是一轮红日,有人看来是一轮满月,有人看来是一个封闭的不与外界沟通的思想,有人看来是一个永远走不出的迷宫。多样的人,多样的思想,多样的答案,无限的多样性构成了一个如此丰富多姿的世界。

秦砖汉瓦,唐风宋雨,古人们在诗词的浩浩海洋中给我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境界。同是送别,王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太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王子安“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同是惜时,李太白“生者为过客,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曹孟德“人生几何?去日苦多”。同是咏梅,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而毛泽东则“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同是黄昏日落,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而毛泽东则“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跃,苍山如海,残阳如”。同是战争残酷,曹孟德慨叹“千里无鸡鸣”,而毛泽东“战地黄花分外香”,你能说,谁人更佳,谁人更出色?不不不,不同的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思维,谁都不可以对之妄加否定!

前日偶读一文《我们究竟在考什么》,文中阐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物理系的高才生面对用一个气压计如何测楼高的简单物理题,坚持用十多种不同于标准答案的方法予以解答。最妙的一种是,轻敲守门人的房间,再问:“请问这座楼有多高?”哑然失笑之余,给了我们无尽的思考:在面对一个实际问题时,究竟是一个标准答案好呢,还是鼓励多种多样的思维方式呢?

近日偶看一画展,画的是幼儿园的小朋友眼中的太阳,有的是红色的太阳,名曰《光明》;有的是蓝色的太阳,名曰《地球的颜色》;有的是黑色的太阳,名曰《灰尘满天的可怜的太阳》。惊奇之余,我愕然,看着这些雅气未脱的字迹,我惊叹于那无限的想象力。

无限的多样性归根于个性的多样性,在这个崇尚创造的世界里,在这个崇尚创新的时代里,它是最最不可忽视的。不难想象,没有创造,我们很可能还生活在茹毛饮、混沌未开的原始社会,我们很可能还在黑暗中挣扎,我们很可能还在大自然的淫威下不知所措。

崇尚创造,接纳并鼓励这种无限的多样性吧!记住:“第一个形容女人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这样形容的是庸才,第三个这样形容的是大大的蠢才!”

被困家里的作文【二】

我有一个奶奶,她今年有六十四岁了,而且眼不花,耳不聋,就是经常爱说“傻话”,只要她一开口呀,准会把你逗得笑到肚子疼为止!

今年的夏天,我和爸爸、妈妈给奶奶买了一台大彩电。一天晚上,我们去奶奶家一起看电视。那天,天气很热很热,妈妈看见奶奶不住的擦汗,就对她说:“妈,您把外衣脱了,凉快凉快!”奶奶认真的说:“那可不行啊!让人家看见多不好呀!”妈妈又说:“咱们屋里有没外人,怕谁看见啊?”奶奶指着荧光屏上的人说:“他们都瞪着大眼睛在看着我们哩!”听了奶奶的话,我忍不住笑了,刚刚开吃的糖块被喷出去老远,老远。妈妈也笑得前俯后仰。奶奶却莫名奇妙,忙打着手势,说:“别闹了,别闹了,不要影响他们唱戏——指电视中的人。”我们笑得更厉害了!

这时,荧光屏上出现了一对恋人,手挽着手在海边散步。奶奶嚷嚷道:“你们看看,你们看看,这些年轻人真不像话,拉拉扯扯,想什么样呀!”说完,还赌气将脸转到另一边,连看也不看了。

顿时,屋子里又发出了一阵笑声。连一向严肃的爸爸也被奶奶的话逗乐了。

我揉着笑疼的肚子想:奶奶的傻话,让我们又多了多少笑声和欢乐呀!

被困家里的作文【三】

在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便难以成功。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

创新,并不是所谓的闭门造车,不是靠自己的主观臆造去随意地瞎编乱造,而是要注意继承前人优秀的成果,在别人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创新才会显得更有意义。英国17世纪的科学巨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的三大定律,创新不可谓不丰富。可当别人问及他为什么会取得如此的成绩时,他说:“如果说我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虽然这只是一时谦虚之词,但细细想来,如果没有伽利略夜观星空,如果没有第谷数十年如一日研究天体的运行规律,那么牛顿想要总结出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似乎要大费周折了。可见,继承和创新是不可分的,只有在取得其精髓去其糟粕的继承中创新才是可取的。

马克思作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用毕生的心写成了光辉巨著《资本论》,他的创新精神鼓舞和造就了一大批的仁人志士为社会的进步而奋斗。诚然,大英博物馆的一桌一椅见证了他的冥思苦想之后的豁然开朗,之后的奋笔疾书,见证了他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理论。但是如果没有他翻前人之作时的专注,摘抄资料时的认真,圣西门、傅立叶他们的空想理论,他也不会成功的。甚至可以断言,如果没有他们,《资本论》也许不会这么快地完成,我们也许还要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可见,在继承中创新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其实不用更多的证明,那指导我们走上富裕之路的邓小平理论,那真知灼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便雄辩地说明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盲目的创新往往会弄巧成拙,让人传为笑谈。君不见那“邯郸学步”的郑国人,总想学习别人的步法,以便自己跟本国的人走路不一样,似乎是创新了,但是动机不纯,方法不对,不知继承,落了个爬回去的下场。前几年的小品《如此包装》也是说的这个道理,本来评剧便是一门值得继承的艺术,可是那个“总监”非要进行“创新”,将原来风马牛不相及的流行音乐与民族艺术强行配伍,结果是可想而知的。那“创新”出来的“四不像”让我们津津乐道了好些年。若不得要领,便很容易犯同样的错误。

继承和创新是雨与水的关系,没有了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会成为空中楼阁,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

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重要的。你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便是一潭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了。

被困家里的作文【四】

夏季,一个周末的晚上。母亲下地回来,又在做饭,父亲还在地里,我呢,一直在看电视。

看着,肚子忽然“咕咕”地响了起来,一看表,都快九点半了。“该吃饭了!”我关掉电视,回到东屋。屋里没人,饭桌上的稀粥、馒头正腾腾地冒着热气。再一看,锅盖上还温躺着一个月饼呢!呵,真是“好出门不如歹在家”——在学校哪有饼子可吃呢?!我伸手拿起饼子,“噌”地咬了一大口——“好甜!”

这时,母亲进来了,她一见我的样子就说道:“你真是越大越没礼貌了!你大(da)这两天难受——难受还得锄地哩,夜里也不得闲,还得看园子!你哩,一回家就记着看电视,收寻得吃点好的,也不想想……”

“行了行了,我不吃了!”我边说边把饼子撂蹾下,抽身走出屋门,母亲在后面急着问道:“黑洞洞的,到哪儿去?”“想到哪就到哪!”我硬梆梆地甩摔出一句话,出了院,径向同学小华家去了。

在小华家坐了一个来钟头,想想该睡觉了,我便告辞回家。院门半开着,我刚进院,就听到父亲吃饭时“吭吭”的咳嗽声,我不由得停了下来:“怎么进去呢?”

正自踌躇间,就听母亲在屋里说道:“三小这阵儿了还不回来,我再出去看看。”

“他快回来呀!又不是三岁小孩,还能去哪儿?!”跟着,父亲又是几声咳嗽。

“唉,这孩子,说他几句都不听。”母亲的叹息声。

“孩子大了,数落他也甭高声,有个三两句就行了。”

……

此时,我的心里是多么地羞惭、后悔啊!父母都是五十岁左右的人了,却还拼凭着他们并不硬朗的身子骨,为我们——他们的儿子和女儿们——早起捎昏,操劳终日!而我们呢?我呢?却还要那样无礼地顶撞……殊不知,“无以规矩,何成方圆”呢?唉,可叹怜天下儿女心!

我怎能再站下去呢?就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走进屋门。

“快上来吃饭。”未及我问候他,父亲就说道。

“嗯。”我应着,脱掉鞋,上了炕。

母亲从锅里端出一碗热稀粥,又给我去拣捡筷子,父亲把那块被我咬了一口的饼子插到我的碗里,“吃吧!你妈说得对也得听哩。不让人说那还能成?”

“快甭说了,”母亲又转向我,把筷子塞到我手里,“快给妈吃吧。”

我拿好筷子,吃了起来……心里什么滋味都有!蓦然,陡地,记起了唐人那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呵,母子情长,义子情深!

被困家里的作文【五】

从小以来,我一直都是家里的开心果,他们告诉我,我一直是他们的骄傲。长大了,我还是经常引他们哈哈大笑,但这种笑大多是哭笑不得。

从读小学开始,粗心的毛病一直跟随着我。例如出门上学穿着脱鞋、做的功课拉在家里没带来、数学时把加号看成乘号甚至还把音乐的五线谱看成了六线谱,我自己都觉得又好气又好笑。有一次,老师在我的语文默写本的一个字旁边打了个大叉,可我一直到回到家也没想通为什么要批我错?等妈妈下班回来,我跟她说:“我写的对的可叶老师却批我错。”妈妈低头一看说:“什么叫推带?”我说:“携带呀,什么推带?”我再一看,不禁笑出声来,原来我把携写成推了但硬是没发现。

这件事让我知道了一个道理,现在看看粗心似乎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不是做不来,是做得来而没有仔细做,可其实如果这个缺点不改的话,以后可能就会变成坏习惯,说不定以后考大学就会因为这粗心的半分而考不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这将是多么可怕的事啊!我决定认真改掉这个缺点,让爸爸妈妈真的从心底里为我笑出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