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新时代的小学作文(奋进新时代书写新答卷小学征文)

礼赞新时代的小学作文(奋进新时代书写新答卷小学征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1-20 14:02:44
礼赞新时代的小学作文(奋进新时代书写新答卷小学征文)

礼赞新时代的小学作文【一】

今天,我阅读了中国著名作家茅盾所写的一篇文章——《白杨礼赞》,读完之后,令我深有感触。

茅盾是谁?他的原名是沈德鸿,笔名有矛盾、郎损、玄珠、沈明甫等,字雁冰,1896年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茅盾的这篇《白杨礼赞》创作于1941年,主要内容是:一辆汽车在高原上奔驰,望着无边无垠的连峰,刹那间,看到了一排甚至只有三五株笔直地像哨兵一样的白杨树。它们有笔直的干和枝,而且丫枝也似人加工过一样。白杨它没有婆娑的姿态,也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它有顽强的.生命力。不但可以生活再崎岖不平的山峰上,就连戈壁滩上也可以坚强的活下来。它质朴,还有力求上进的精神。文章最后高度赞美白杨树。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深深的认识到:白杨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正是因为中国军队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获得了解放,才有了新中国。

如果把人民的领导者比作高贵贵的花草树木,那么老百姓就是那些白杨树。如果没有白杨,就没有东西可以为花草遮挡风沙,花草也就不能生存。所以,白杨树是其他花草生存的前提。就和人类一样,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就不可能有人类的领导者。

在这里,我还要赞美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礼赞新时代的小学作文【二】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作者曾写道:“《白杨礼赞》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乃在西北高原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至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使读者也从白杨树的形象联想到当时中国的现实,联想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文中写到:白杨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枝丫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因为它象征我们民族那种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从中我感觉我们就应该向白杨树一样,学习它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就像汶川大地震时,英勇的战士,美丽的白衣天使,还有那些自愿参加救援的人和全国上下有力出力有钱出钱的人,他们就像白杨树一样,为了同一个“梦想”,同一个目标奉献自己的力量。白杨树从来都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白杨树的样貌虽然不美丽,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枝丫,但是它却有着美丽的内心,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在西北那个险峻的环境中,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信念,扎下了根。在西北,它很普遍,也许不受人们的重视,但是它不在乎这些,它依旧保持着自己良好的心态,磨折不了,压迫不倒。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不应该退缩,应该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地直面困难,愈挫愈勇,在不断的困难与挫折中成长!今天我们的职业是老师,读到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们也要发扬白杨树的精神,任劳任怨的干好本职工作,努力教好每一个学生,我们不能辜负先辈们为我们抛头颅洒热换来的和平时代,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礼赞新时代的小学作文【三】

茅盾作为我国著名作家,在他手下的美文不计其数,就像《白杨礼赞》、《风景谈》等,让我得到了极大的启发,《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更是让我受益匪浅。

白杨树,在西北最常见的树,他很普通,但绝不平凡。这是力争上游的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紧紧靠拢成一束。这是伟岸的树,它坚强不屈与挺拔,更别提它的正直、朴质与严肃,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在平坦的路上见到一排白杨树,它象征着北方朴素的农民,象征着北方严肃的战士,保护着这片土地。

在我的认知中,树枝是树,但对于矛盾来说,这白杨树虽然是棵普通的树,但它绝不平凡。它倔强,力争上游;干、枝紧紧靠拢成一束直直向上生长,一直长成参天大树,对抗着强烈的西北风。

它可能没有婆娑的姿态,不算树中的好女子,但它伟岸、正直,也不缺乏温和,更别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白杨树象征着北方朴实无华的农民,也象征着北方严肃勇敢的战士,更象征着今天华北地区用写下中国历史的精神与意志,

茅盾的《白杨礼赞》让我重新认识了白杨树,让我对白杨树肃然起敬。

礼赞新时代的小学作文【四】

我接住一片杨树叶,细细地端详它:脉络分明,色泽鲜亮,浓绿而微带淡黄,一点也不给人衰老的感觉,而是成熟中透出一点灵动、一点活泼的情调。刚才还在树梢发出响亮的笑声,瞬间便歌唱着跳下树梢、扑向大地。

我手捧落叶,想了很多很多------

忽然想起印度诗圣泰戈尔的诗句:“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真心地垂着绿阴的。”是的,叶的事业是高尚的,它不懂得索取,一生只知奉献。春天,它慢慢从树桠间伸展开来,开始了它鹅黄嫩绿的童年时期,从这时起,它就为母体奉献着养料,为人们奉献着亮丽的绿色。夏天,进入了它的成年阶段,这时,它迎烈日,淋暴雨,英雄般全无惧色,为人们谦逊地真心地垂着绿阴,恪尽着“绿色工厂”的职守。直到深秋,它已进入老年时期,感觉到自己的使命已尽,便自动地退下位来,飘然落到地上。

看看地上那些落叶吧,它们围聚在树间,亲近着与自己共同完成了一番事业的同样谦逊的根,准备化作春泥再做奉献。清人龚自珍有诗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在赞美飘落的花瓣,我倒觉得这赞誉不应给予出尽了风头的花瓣,而应给予默默奉献终生的叶。我同样不敢苟同的是南宋诗人、画家郑恩肖对菊花的`赞美,说什么“宁可枝头抱香,何曾吹落北风中。”那枯萎的菊瓣既已完成了任务,已无任何价值,还抱着枝头不退位,这有什么可称道的?何如落叶到该退时即毅然退下,把枝条腾出,让位给孕育中的春芽,而自己另找位置去发挥“余热”?我抚摸着手中的这片落叶,静静地听着它的喘息,思索着它的品格,渐渐地,我对落叶的喜爱变成对它的钦敬了。

此时,忽见杨树林间走来了几位老者,他们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在林间空地上撩开腿脚,一招一式开始了晨练。我早知道他们是学校的退休教师,可从未从他们身上悟道什么。此刻,我把落叶与他们联系起来,对他们肃然起敬了!

礼赞新时代的小学作文【五】

又是一年的秋天到了,我从一名稚嫩的小学生,成长为一名懂事的初中生。步入新的学校、迎来新的磨炼。但在这之前,请让我们一起漫步校园,看看秋的使者是否为校园平添了几分优雅、几分夺目,我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走进大门,一座巨大的喷泉伫立眼前、恣意喷涌。你有没有嗅到水的湿润?空气中既夹杂着清晨的丝丝甜美,又蕴含着暖阳中的缕缕轻盈。这数不尽的清新美丽呀,在你、我身边久久环绕。

沿着身边一条笔直的马路向右走去,两侧高大的树木投下或深或浅的影子,斑斑驳驳。在这个落叶飘零的季节,仍有大部分的树叶还悬在树枝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就像一个咳嗽的老爷爷。到餐厅门口左转,继续前行。尽管我并不清楚这条路通往哪里,但我依然坚信,一直沿着它走下去,我总能回到起点——校门那座美丽的喷泉。

到了,我看见一排连椅。轻轻拭去尘土,坐在这里。看着两旁根深叶茂的巨树,哪怕心情再沉闷压抑,也不免会舒展、放松下来。那些大树仿佛在说:“你若想长成我这样的参天大树,就要先懂得像我一样深深扎根”。风儿卷起地上的几片枯叶远去,自然也会让几片本不愿落下的树叶脱离大树强有力的臂膀,就像是离开亲人们的簇拥和怀抱。我不免有些伤感,为那一片叶子的生命。

忽然,我发现,那片随风飘舞的枯叶,居然最终还是落到了它曾生活过的那棵树下。我不由得怔住了,原来它也懂得“落叶归根”的道理呀!但细想下来,却又觉得没那么简单。啊!我懂了,它是要做那棵树的肥料,滋养它,让它更加茁壮、更加茂盛!

是谁说凋零代表消逝?树叶的凋零却饱含着生命轮回的意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确,这些落叶,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体现着自己的价值,默默地,静静地,不为人知的奉献。

随后,我想到了人。谁能不为自己在春天的嫩绿骄傲?谁能不为夏日的荫蔽自豪?谁又能在萧瑟的秋风中微笑着吟唱?落叶可以,我想人自然也可以。

今天,我蓦然领悟到了一片落叶所蕴涵的人生哲理。

不早了,我轻轻起身,正如坐下时一样从容。望着前方,我坚定的迈开步伐。美好的明天就在前方,不是吗?

礼赞新时代的小学作文【六】

在今天上午的阅读课时我读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其中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让我感触最深。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象征着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了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坚强,正直,朴素,严肃,这些都是白杨的品格;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常常大风肆虐,没有水,在这种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没有一种植物生存了下来,唯有白杨树顽强的生存了下来。白杨树这种品格在我们先烈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在穿越雪山时身上很滑,一不小心就掉下山的危险,战士们的鞋太旧了,在寒风呼啸,鹅毛大雪的天气下,脚冻的有疮了;没有粮食吃,战士们只能吃雪。可是他们很坚强,最终走完了长征。

白杨是一个多么坚贞不屈,坚强,朴素,顽强的植物啊!我们一定要学习它的精神。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