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石正月十五习俗的作文(介休过十三岁的生日风俗作文)

灵石正月十五习俗的作文(介休过十三岁的生日风俗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6 00:17:50
灵石正月十五习俗的作文(介休过十三岁的生日风俗作文)

灵石正月十五习俗的作文【一】

难得有一次长期假,怎么可以不出去游玩?于是,十一放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去了灵石山公园。

人人常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但在福清,“不到灵石山非好汉”也算是一句佳话了,刚踏入灵石山公园,便有一股幽邃的香气随着秋风,向我扑来。我追随着香气,来到了一块草地上,眼睛好奇地向四周眺望,只见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的旋转。地上满是黄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再望望脚底的草地,草儿不愧被誉为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仍随风摇摆,连绵不断,似大海波涛起伏。我在这草地上,像个野孩子似的,拼命地奔跑,大声地呼喊。

玩够了,喊累了,便踏着一条幽径,来到了一条小溪前。这又浅又窄的小溪,清清的溪水,静静地流淌着。在正午的阳光下,小溪洒上了金丝碎银,光芒耀眼。溪水时而湍流向前,时而又聚集在稍大的鹅卵石洼中间,打几个漩儿,随即又匆忙赶路了,蜿蜒伸向远方,隐入深林。

我挽起裤管,像一只小兔子似的,一跳,跳到一块礁石上,再一跃,就稳稳地坐在了“礁石椅”上。潺潺的溪水在我脚上轻轻的淌过,犹如母亲的手温柔地抚摸着我,痒痒的,流得我哈哈大笑。

就在样,一个白天的时光悄悄地从我身边飘过,直到斜射的夕阳透过树梢,柔和地照射大地时,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结束了这次旅行……

灵石正月十五习俗的作文【二】

今年我过了一个非常快乐的五一节,因为我们全家都到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了一番。

在阳光下,在微风中,到了灵石山,我们顺着小溪往上走。一眼望去,树木郁郁葱葱,路边鲜花盛开,真像人间仙境。空气是那么清新,鸟声是那么婉转,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我兴奋地一个人跑到前面,哇!有个好大的石头卧在小溪里,太壮观了,站在石头下面的我就像蚂蚁一样渺小!我试图爬上石头,感觉一下石头到底有多高,究竟有多大,可是每次都滑下来。我有些丧气,但是“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我后退几步,飞速向上冲,用力抓住石头凸起来的地方,脚拼命往上蹬,爬过最陡峭的地方,再憋足一口气,继续攀登,终于看到了“灵石山”三个大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向下一望,哈哈,爸爸妈妈倒变成两只蚂蚁了。

灵石山公园里还有很多有趣的东西,蚂蚁排了好长的队,不知道要到哪儿寻找食物;古老的树木延伸出长长的藤,我在上面荡秋千;山涧里的娃娃鱼见到我们爱理不理,并没有发出像小孩一般的哭声……

我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唱一路笑,爸爸年轻了,妈妈漂亮了,我又长高了。夕阳西下,快乐的五一即将过去,我们依依不舍地挥手告别了灵石山。

灵石正月十五习俗的作文【三】

舞旗花的准备工作须提前几天进行,到坟林山坡拾扫柏颗,寻找来废锅用石臼捣碎,选街面中央刨冻土、修地臼。做这几样很辛苦费力,此外,还要准备好麦秸、锯末、旗杆、拴羊的铁索和凿好眼的废铁桶。

我小时候,来金是我们村的孩子头。旗花的事都是他领着我们做。天不黑就闹着叫大人烧汤,吃饱喝足了,拿着家伙到宽阔点的街面上集合。旗型铁桶里表层装的是豆秸,然后锯末,靠中心和底部便是柏颗和锅硝。旗杆约丈高,用铁索把上头和铁桶连结实后,先将豆秸点着了,来金迅速把旗杆下头插在地臼里,开始转动。随着火势,慢慢加快速度,一条吐着火舌的游龙便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四周的人们的呐喊声,转动者越发卖力,直到汗流浃背被换掉为止。当碎锅硝烧红之时,正是最精彩之处,火红球变成了白炽球,四射的金星噼啪作响,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速度再快点,铁索拉平成水平状,迸发出的锅铁打到石墙上,再反射回来,围观人群生怕飞到自己身上,不由得往后撤了再撤。伙伴们不怕疲劳,轮番上阵,这一旗烧完了再装第二桶,把舞旗的都热成了光脊梁。一直把伙伴们累得不能再玩了为止。

明末崇祯年间,我村有个叫张大力的,力大无穷,他年青时就舞过这个,传说他一口气就能把一旗舞完,而且把整个旗杆举起来舞,拿在半空划大圈,这是咱常人难做到的,几百年了,人们只说他一人。

舞旗花,源于何年?大概是源于明朝洪永年间。大量的士兵转业到苏鲁豫皖,垦农安家。为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把军队的火药成份改过了,装在铁桶里摇,后来便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在我们嘉祥农村,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上演。这是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夜晚,是孩子们的天下。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