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清明为主题写作文一年级(清明节小短文100字三年级)

以清明为主题写作文一年级(清明节小短文100字三年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8 10:18:03
以清明为主题写作文一年级(清明节小短文100字三年级)

以清明为主题写作文一年级【一】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东坡在杭州西湖写下的千古名句。久闻西湖美名,终于有机会与父母一起来到杭州,游西湖。

苏轼是在雨过天晴时作下这首诗的。这次,我们游杭州西湖正赶上四月的雨季。出了宾馆,我们从白堤出发,打着几把花伞走在雨中,边游边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现在是西湖四月,风光不与六月相同,那到底是怎样的景象呢?来到断桥残雪,由于没有到冬天,没有下雪,断桥没能展现出她的抚媚。叹息一阵,我们又往下一个景点走去。走着走着,我发现在沿湖长达几千米的堤岸上和道路沿途栽种着垂柳及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还有一个莺馆呢!原来我们来到了柳浪闻莺公园,这里柳絮飞舞,莺歌燕舞,让人感受到一种青春活力的气息。再往西走,“花家山下流花港,花着鱼身鱼嘬花”这块碑立在鱼池旁。花港观鱼公园中花草茂盛,水质无渍,喂养着许多金鱼。参观完这些景点,我们坐在竹椅上休息,感叹着西湖之美。这时,雨变小了些,我们又来到了三潭印月。据说,康熙下江南游西湖时,曾在这提笔写下《三潭印月》几个大字。站在岛中央,远处的青山被一层薄雾包裹着,像一个羞涩的少女。低头看着脚下的碧水,我不由感叹:“到哪儿还有这么青的山,这么绿的水,这么好的环境呢?”

转眼间,这次西湖之行就结束了。我恋恋不舍地望着西湖,心里暗暗想:“西湖啊,虽然我没有见过五大美女之一——西施,但从你美丽清秀中我就能够想象出西施的美丽多姿。我要学习苏东坡,写出那么好的来赞美你!”

以清明为主题写作文一年级【二】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是,爸爸以他的实际行动,把这句话给否定了。

我的奶奶,她今年72岁了,因为得了脑栓,下半身瘫痪,只能躺在床上。至今,已经两年多了。奶奶的生活不能自理,爷爷和爸爸可忙坏了,爸爸上班非常忙,天天起早贪黑的,还要照顾一直身患重 病的奶奶。只有星期六、星期天才会轻松些。喂水喂饭,端屎端尿,这些活都由爸爸来干,但是,他从不厌烦。

我记得,我对爸爸说:“你到哪才可以歇一下呀!”爸爸听了,立刻小宇宙爆发:“您奶奶这辈子容易吗?现在老了、动不了啦,当儿子的就都不管了!那还是人吗!”,没想到短短的一句话,竟招来 了这么一顿批,吓得我再也不敢胡乱说话了。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玩完回到家,一进门就闻见了一股腥臭味,原来是奶奶拉到床上了!我赶快跑到院子里。爸爸看到了,急忙把奶奶的脏衣服脱下来,把床单撤下来。我看见爸爸这样,眼泪不由自主 地掉下来,我把床单放到盆子里,和爸爸一起刷洗,床单和衣服都洗干净了,爸爸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笑着说:“你懂事了”。

这就是我敬佩的一个人——爸爸,一个善良,有孝心,不怕辛苦的爸爸。

以清明为主题写作文一年级【三】

啊!我睡意朦胧的起了床、洗了脸、刷了牙,突然想起我没有在家,而是在江苏省呢!

妈妈告诉我今天是端午节,我特意戴上了午托部杨奶奶送给我们的香囊。一起去吃自助早餐的时候,妈妈给我拿了两个粽子,恩,真香啊!吃着饭,叔叔告诉我们今天要去花果山。耶!我高兴的跳了起来。真想去孙悟空的老家看看,我要和他多玩一会。

我们的车开了好长时间,终于到了连云港的花果山。先看到的是用美猴王的头像做成的大大的门框,我忍不住兴奋的模仿孙悟空的`动作。一会儿,叔叔给我买了一根如意金箍棒,在路上我蹦蹦跳跳的像只猴子!一路上好多石头都很奇特,有如来佛祖、玉兔望月、哮天犬……导游小房姐姐给我们讲着它们背后的故事,真有趣!

我在花果山没看到满山的猴子,我心里想猴子们是不是过端午节吃粽子去了呢?一会儿,我看见一个人把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猴子捧在手上,他们用它拉旅游的人照相挣钱,小猴子那么小就被人抓去,太可怜了,这些人真可恶!花果山的路上有几个人扮演成美猴王和猪八戒的模样,哼,还想骗人呢,一下子就让我的火眼金睛识破了!

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才到水帘洞。在水帘洞里面,我先看到用一个大石头做的床,小房姐姐说那就是美猴王睡觉的地方。向前走了一会我发现了用石头做的宝座,我想那肯定是孙悟空开会坐的地方吧!我坐了上去,屁股感到一阵冰凉,也觉得威风极了,好爽啊!在洞口,我们看见水流酷似银河从天而降,不禁的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似银河落九天。

我感觉这个水做的帘子太有意思了,就来来回回的跑了两次,衣服都被淋湿了呢!但我依旧开心的很!

我喜欢花果山的水帘洞,还喜欢那只很小很可爱的猴子。这个端午节我过的很充实,因为我在美猴王的家里玩了玩,我好快乐哦!

以清明为主题写作文一年级【四】

清明粿的制作材料,是极为考究的。首先,去田野里摘来又绿又嫩的艾叶,清洗干净,沸水煮软,过凉水,挤干后,再用凉水浸泡1—2小时,随后捣成艾泥待用。接着,炒制馅料。一般用新嫩的竹笋、咸菜和猪肉炒好备用。然后,用艾泥和糯米粉混合均匀,和成面团后,把面团蒸熟。最后,把蒸熟后的面团,趁热揉成光滑的面团。至此,清明粿的材料才算准备妥当。

包清明粿,是最有意思的了。手一旦触摸到那绿油油、滑溜溜的面团,它就像一个大吸盘似的吸住你不放。捏一捏,软软的;拉一拉,粘粘的。使劲的揉一揉,一股清甜的香气迎面袭来,缭绕鼻间。室内的香气混杂着窗外的雨声,滋润着我们愉悦的心田。只见大人们拿起清明团,用手掌“啪啪”地拍两下,就成扁圆。然后,放入馅料,用指尖慢慢地旋转着,粿皮就一点点的蠕动,渐渐吞没了馅料,一个包子形的清明粿就诞生了。我想做出不同形状的清明粿。于是,我把清明团一搓,搓成一条长长的大蛇;一卷,又卷成了一条盘旋的大龙;最后,也来学个古人的`画龙点睛之笔,一点,一条青龙立马跃然而出。不一会儿,在雨声、拍打声、欢笑声中,蒸笼里便出现了一个个胖胖的“包子”,一条条威武的“神龙”,一弯弯明亮的“月牙”……

把包好的清明粿放入蒸笼蒸上几分钟后,就可以品尝美味啦。只见阿姨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蒸笼盒,一股股扑鼻的香气四处飘散。我顾不得烫,抓起一个,咬上一口。呀!咸淡适中、又香又糯的清明粿在舌尖上快乐地舞蹈着,它仿佛想让我的唇齿多留香一会,粿皮紧紧地抱住牙齿不放,只觉得上牙和下牙黏在了一起,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我嚼了又嚼,第一个还没吃完,手却已经控制不住要去夹第二个了。这时,旁边的妹妹两眼放光,立马拽住我的手,撒娇道:“哥哥,哥哥,这个给我吧!”我只好故作大方的把那个最大的“胖包子”递给了她。嘿,刚出炉的清明粿,那味儿,真不是盖的!

年年艾叶绿,年年粿泛香。试问乡间人,却道“清明依旧”,知否?知否?应是色翠粿香,回味永久!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