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作文西津桥(天津狮子林桥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作文西津桥(天津狮子林桥作文三年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01 17:06:39
三年级作文西津桥(天津狮子林桥作文三年级)

三年级作文西津桥【一】

八字桥位于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始建于南宋嘉泰以前,宝佑四年(1256重建。主孔桥下第五根石柱上正书题字云:时宝佑丙辰仲冬吉日建。为我国现存最古城市桥梁。主桥为单孔石梁桥,桥东端沿河岸向南北两个方向落坡,西端向西南两个方向落坡,宋嘉泰《会稽志》云:两桥相对而斜,状如八字,故得名。桥高5米,净跨4.5米,桥面净宽3.2米。桥处于三街三河交错处,结构特殊。专家谓为古代立交桥。

三接桥又名三脚桥。位于绍兴县坡塘乡栖凫村丁字交叉河道上。桥同时跨三段河道,为一桥代替三座桥的特殊梁桥。净跨4米、2.5米、2×3米,均采用3块并列的石板桥面。

舆龙桥位于绍兴县袍谷洋江,为堤桥结合式多跨石梁桥。桥由5孔天佑桥(4.30米,5.25米,7.75米,6.40米,5.12米)和3孔舆龙桥(4.80米,5.40米,5.15米)组成。天佑桥长28.2米,使河堤与东岸接;舆龙桥长5.35米,使河堤与西岸接。两桥之间用较矮四孔石梁桥相连。全长99.29米,宽2.20米,主桥桥墩宽0.80米。

以上这三座桥皆属于石梁桥,且都是古代建造的桥,具今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梁桥代表了我国桥梁事业的飞快发展,现在我国已能自行建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桥梁,我为祖国的发展感到自豪和骄傲。

三年级作文西津桥【二】

西津古渡位于长江路,那里山清水秀,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十分美丽。爸爸告诉我,西津古渡是古代过江的渡口,因为古代长江上没有大桥,南来北往的人们都要通过渡口过江,所以这里一直很繁华。我们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慢慢向前走去,两旁都是青砖黑瓦的老房子,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古时候的渡口。

奇怪的是,一路走过去,道路中间的青石板上始终有一道深深的痕迹。原来,这里以前经常有运送货物的独轮车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压出了这样一道深深的印痕。我把两脚踩到印痕上面,滑滑的,差一点摔倒,我这才回到台阶上继续向前走去。走了一段路,我看见路边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眼看千年”,走近一看,原来路边有一块挖开的路面,里面是各朝代修筑的一层层的路基,最上面一层是清朝,然后依次往下面分别是明朝、元朝、宋朝和唐朝。看着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路基,好像千年的历史一下子在我的眼前展开,好神奇啊!我们一路走着,路边出现了一座小亭子,我们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爸爸告诉我,这正是古代人们等待渡船的地方。

天渐渐黑了,我们起身往山下走去。突然路灯亮了起来,我回头望去,西津古渡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三年级作文西津桥【三】

国庆长假市民们都在享受节日的愉快,我也不例外。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十月,我带领全家一起畅游西津古渡,并在那儿举行的“东南亚美食节”好好享受了异国风情的美味,活跃了我的味蕾。

一路上,我就似一只放飞的小鸟开心极了。抬头仰望蔚蓝的天空,一团团洁白的云儿飘浮在空中,有的像勤劳的白兔在采蘑菇,有的像淘气的小猫在追蝴蝶,有的`像变幻的建筑……朵朵白云似“棉花糖”般轻柔,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去抚摸几下咬上一口。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达目的地——西津渡,那儿早已人山人海了。一下车我就被一块用玻璃覆盖的地面吸引住了,仔细一看,下面竟然是清朝康熙年代的码头。爷爷告诉我:原来这地方就是长江边,随着年代的推移,泥沙不断堆积,就成了现在的长江路。再往前走几步,两个惟妙惟肖的铜人耸立在面前。一个手拿船桨和绳索的艄工和一个手推独轮车的商贩,它们重现了历史的繁华。

我们沿着青石小路,饱览着古渡的风光。旧街屋檐悬挂的红灯笼尽显节日的喜气。游客络绎不绝,手持照相机拍下明清时期的遗迹。我们穿过昭关石塔,看到一座黑色铁质香炉,它正对的门洞写着“观音洞”。我们沿阶而下,青石板中间有一坡面,中间留下深深的车辙,它源自当年运货的“独轮车”。咦!那儿墙上怎么会写着“一眼看千年”?凑近一看,原来是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近两千年的路土遗迹。一路上我拍下了好多照片。爷爷对我说:西津渡全长约1000米,如果从支台山脚下的蒜山石崖仰望的话,西津古渡实际是一全依附于云台山麓的遗迹。雕檐翘角的亭台楼阁仿佛是以一颗颗古朴典雅的传统建筑为“珍珠”镶嵌在云台山麓上的精美“项链”。

转悠了一个上午,我们从“千年古道”穿赿到热闹非凡的现代。扑鼻的香气将我的鼻子牵了过去。我吃了几串蒙古烤肉,尝上几片既好玩又好吃的印度飞饼,再啃上几口朝鲜炸年糕,哇!真是妙不可言……

今天,我既深刻了解了西津古渡的千年文化,又品尝了美味佳肴,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同学们,你们也来畅游一下吧!

三年级作文西津桥【四】

今天下午,我和妈妈、哥哥、姐姐一起去游览了古色古香、富有文化韵味的古街——西津古渡。

因为刚刚下过一场雨,所以空气格外清新。我们走在西津渡的古街上,脚下的青石板路上一道道车轮的痕迹仍然清晰可见,仿佛时间一下子把我们带回到古代。我想:当年这里一定是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古街两旁的房屋建筑多为明清时代的遗迹,房屋是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漆成朱红色,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翘阁飞檐向我们展示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

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津渡在三国时期称为“蒜山渡”,唐代曾名为“金陵渡”,直到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江岸逐渐北移,才是今天的西津渡。

走在路上,妈妈问:“你们有谁记得宋代诗人王安石写的《泊船瓜洲》吗?”我抢着说:“那还不简单!”于是背了起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那你知道这首诗是在哪里写的吗?”妈妈接着问。“这个……”我们都被问住了。“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乘船北上,泊船瓜洲时,即景抒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这时,天空中又飘起了细雨,我们依依不舍地与西津渡告别。

回到家中,我打开电脑,查找西津古渡的资料。原来,古代镇江,一直就是沟通大江南北的要冲。无论春秋时代的朱方,秦代的丹徒,三国的京口,西津渡都是当时的军事重地和交通要津。我仍然意犹未尽地想着西津渡,想再看一看它那富有特色的古老文化。

三年级作文西津桥【五】

西津古渡位于长江路,那里山清水秀,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十分美丽。爸爸告诉我,西津古渡是古代过江的渡口,因为古代长江上没有大桥,南来北往的人们都要通过渡口过江,所以这里一直很繁华。我们沿着青石板铺成的小路慢慢向前走去,两旁都是青砖黑瓦的`老房子,我感觉自己仿佛回到了古时候的渡口。

奇怪的是,一路走过去,道路中间的青石板上始终有一道深深的痕迹。原来,这里以前经常有运送货物的独轮车经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压出了这样一道深深的印痕。我把两脚踩到印痕上面,滑滑的,差一点摔倒,我这才回到台阶上继续向前走去。走了一段路,我看见路边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一眼看千年”,走近一看,原来路边有一块挖开的路面,里面是各朝代修筑的一层层的路基,最上面一层是清朝,然后依次往下面分别是明朝、元朝、宋朝和唐朝。看着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路基,好像千年的历史一下子在我的H艮前展开,好神奇啊!我们一路走着,路边出现了一座小亭子,我们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爸爸告诉我,这正是古代人们等待渡船的地方。

天渐渐黑了,我们起身往山下走去。突然路灯亮了起来,我回头望去,西津古渡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美丽。

三年级作文西津桥【六】

这天,阳光明媚,我一大早便起来了。吃完早饭,我和妈妈坐着姨妈的汽车向西津渡出发了。一路上,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马路边的商店门口有的挂起了国旗,有的写着“欢度国庆”的字样。经过了我认为最漫长的半个小时后终于到了。

西津渡里的所有建筑都十分古老,一排排灰色的房屋,清一色的`木格门窗,一块块条石铺成的小道上还留着古时候人们推独轮车时的车轮痕迹。这里到处都透露出古朴的气息。

嘴馋的我,一进去便拉着妈妈的手直奔台湾美食街。这里的人真多啊!街边不时传来美食的香味,我不禁“口水直流三千尺”,而此时我的肚子也唱起了空城计。我拉着妈妈直奔了进去,一路上不知撞了多少人,有多少人回头打量我,对我指指点点,可我全然不顾,终于闯了进来。这里的美食琳琅满目,丸子、烤肉、年糕……应有尽有,甚至还有许多我只在电视上见过的美食。我买了几张票,便开始选起了吃的,不一会儿我便吃得满嘴是油。出来时,只见我左手拿着丸子串,右手拿着烤肉,后面跟着的妈妈还帮我端着汤,等我手空下来时再喝。

肚子饱了,现在便可以玩了。突然一个好东西进入了我的视线,这是一把木头做的弩,我走上去拿着玩了一小会儿,就爱不释手了,也不管贵不贵叫妈妈给我买了下来。玩着好玩的玩具,吃着好吃的美食,我的心里别提有多开心了。

天色渐渐昏暗,游人逐渐稀少,我也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西津渡。我边走边在心里默默地想:美丽的西津渡我一定还会再来玩个痛快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