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作文(南京大屠杀纪念作文500字)

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作文(南京大屠杀纪念作文5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02 09:08:10
纪念南京大屠杀遇难者作文(南京大屠杀纪念作文500字)

纪念南京大屠遇难者作文【一】

五月的沈阳,春暖花开的季节。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庆“五一”迎“五四”参观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春游活动。

5月1日中午,参观人员早早吃过午饭,乘坐大面包和指挥车组成的车队,由沈阳东站出发,一路穿过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越过车水马龙的街道,于下午一点抵达沈阳市望花南街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一下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大的“残历碑”,用花岗岩筑成的“残历碑”是一本翻开的台历,时间凝聚在1931年9月18日。随后,我们走进高大宏伟的展厅,通过解说员的讲解,我们边走边听边看,整个展厅共分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与东北沦陷;第三部分:日本在东北的腥统治;第四部分: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第五部分:日本扩大侵略与全国抗日救国运动的高涨;第六步:全国抗战爆发与日本侵略者的最终下场;第七部分:中日两国人民以史为鉴祈盼和平。整个展厅主要以照片和实物为主。

通过两个多小时的参观,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思想受到了洗礼,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国家穷了就要被人欺负;国防弱了就要挨打。所以,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学习,加倍工作,不忘国耻,振兴中华。

纪念南京大屠遇难者作文【二】

来到一个大空地的地方,有一个母亲唤子的雕像,这个雕像就像是一个母亲正在呼唤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却迟迟未现,这个情景真动人心弦。过了大空地,便看见一小块地喷着十股小喷泉,这个便是“祭灵泉”。过了“祭灵泉”,就来到了“万人坑”遗址,这个“万人坑”遗址就是日本侵略者害南京同胞的铁证,上面赫然用中、日、英三种文字镌刻着“遇难者300000”。中文和英文,这容易理解;日文,用在这里,更容易理解。这是一座用日本侵略者屠刀建起来的建筑。对具有正义感的日本人来说,这是一根日本民族的耻辱柱。

我没有哭的,因为我没有看到腥。这里是战场,这里又不是战场;来这的人很多都很虔诚,大家心无杂念地在悲凉的歌声红拜祭着漂浮在头顶上的冤魂,一切都那么清晰。

这里面的人的遗骨,有的残缺不齐,有的已经被子弹射得乱七八糟,有的还很完整,有的遗骨已经消失无踪了。同时望着飘着小雨的天空,苍天仿佛也在为去的同胞落泪。

馆内很大,但却没什么建筑,大片的.空坪占据它的中心。坪中散落着鹅卵石,散落着沙粒。在这看不到生机勃勃的空坪中,偶尔又能遇到挺拔的小草,在悲颤的音乐中亭亭玉立。小草啊,你是真的不了解你脚下的土地吗?

“滴……嗒……滴……嗒……”,不知是什么声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出一点声响,像水滴的声音。随着这声音的发源的方向,我渐渐地看见了三个大字“十二秒”,我很好奇,便走了进去。里面比较黑暗,墙上也后很多很小的照片,总是一闪一闪的,还散发着微弱的亮光,看了注释后才明白墙上那小小的模糊得看不清的照片,是被者的照片,而每隔12秒,一个照片就将在墙上消失落下,并发出像水滴落下的声音,这样就代表这个人从人时间结束了宝贵的生命。我看完后,给我的震撼非常大,这是太残忍了!它们仿佛像一道闪电从我的心头划过,把我的心划痛,并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出门,发现在门口的雕塑柱上,停着一群白色的鸽子。鸽子象征着和平,但这只是代表了善良的中国人的心思,当人家不想和平的时候,只有战争才能找到和平之门。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让我们记住这一段惨痛的历史,齐心协力,振兴中华,是祖国变得更加繁荣强大!

建党九十周年了,祖国在一天天繁荣昌盛,但是,我们还是与别的国家有差距。我们要更加好好学习,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蓝天!

走出纪念馆,空气格外新鲜,天特蓝,一切就像被雨冲刷过,也许这就是最好的结局吧。

纪念南京大屠遇难者作文【三】

南京大屠——一个中国人民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

南京大屠——一个骇人听闻的名字;

南京大屠——使南京变成人间地狱的真正元凶;

南京大屠——一座千古奇耻的纪念碑;

南京大屠——300000中国人生命的终点;

南京大屠——一个“国穷民穷被狗欺”的有力见证。

1937年12月13日,一个可怕的身影——南京大屠布满了南京的每个角落。日军——一支毫无人性的军队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腥屠。他们采用种种灭绝人性的手段来残中国人民。昔日繁华的南京城尸堆如山,流成河,大街小巷,防空洞里,处处都有中国人民的尸体,顿时,南京城成了人间地狱,魔鬼的天堂,侵华日军在中国,在南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野蛮,最可耻的一页。

更可恨的是日本现在将当时残我国军民的铁证事实美化了,戏称那是为日本增光,光宗耀祖的事!

现在,中国强大了,在世界上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我们这一代是中国的希望,中国未来的支柱!我们现在要好好学习,把握科学文化知识,用知识这一台"大型起重机"将中国托向辉煌的明天!

中国当初为什么那么弱?为什么任一条疯狗在她身上留下无法治愈的.伤痕?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只有知识才能洗去那千古奇耻。

无论是什么记忆,什么事件,都会过去,都会忘记。但是,过去不等与被抹,非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耻辱,中国人民的灾难,更不能随着记忆流失。

那历史的一幕幕,时时告诉我们:勿忘国耻!

纪念南京大屠遇难者作文【四】

历史老人孤零零地守看着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硝烟弥漫化作了今天的静默无言,他的臂膀依然坚强地背负着飞驶的火车,他的眼眸一直饱含着未干的泪……

9月18日,这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动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今天,在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能否清醒地坚守自己的文化家园?

三尺讲台是我们平凡而狭小的岗位,三尺讲台却是我们文化战场最广阔最坚定的阵地。卧冬就是这个阵地上又一位新的战士!毕业仪式上的`那一幕,至今还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面对鲜艳的五星红旗,我举起握紧的左拳庄重宣誓:“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言到此时,泪水夺眶而出。是对母校的眷恋,是对恩师的感激,是对同窗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种强烈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奋斗终身”就意味着是一辈子吗?是的,就是一辈子!我很幸运,这一辈子的出发点是在这里,在这片热土上育才!这里有我钦佩的前辈、师长,这里有优良的光荣传统,这里有一种朴实而伟大的精神,叫做奉献!这一个月的工作让初为人师的我尝到了苦头。身边的同事都把倦怠躲在微笑的背后,我还有什么理由说累呢?这一个月的工作让初上讲台的我尝到的甜头。夜深人静,一盏台灯,一个闹钟,一支钢笔……可是,孩子的一次漂亮作业,家长的一个感激电话就会让我精神百倍,困意全无。这就是一个新教师最真实,最朴素耐得住寂寞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没有哪一个岗位能像教育这样聚集了全社会的关注与期待;没有哪一个工作能像教育这样深刻地影响着民族的未来;更没有哪一项事业能像教育事业这样清醒地坚守着文化家园。

又到“九一八”,作文网再谈泪史。纪念“九一八”是为了不忘国耻,是为了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是为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总有一种气力让我们感动,散文作文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前行。历史老人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只是为了那段不容忘却的历史……

纪念南京大屠遇难者作文【五】

曾几何时,那个身影已略显佝偻,那副支架已变得枯瘦,伴着浓郁的消毒水味,我悄悄推开门,而不是趴在窗上再去窥看;午后的阳光懒懒的,那熟悉的声音并没有亲切的响起,却犹忆起那年冬天,为了帮我买到冰糖葫芦跑遍大街小巷的身影,可是谁都知道,那个季节没有山楂,我想他是记得的吧。

那次看他安炉子,佝偻着脊背背后的褶皱扭曲的杂乱,原来岁月早已把沧桑强加给了这个劳动了一辈子的人,但我知道他从未怨过。我想他是明白的,我也是明白的,他已将辛勤和汗水撒向了世间。以前最喜欢跟着他去锄地,看着地里偶尔窜出来的蚯蚓,我会赶忙躲到他身后,探着脑袋看那厘头小虫溜掉没有,而他却总是顺手抓起一只放到我眼前看我惊慌的到处乱跑,我相信那土里混着他的.心与汗水,还有我童年的稚趣和他的爱。

他,慢慢的从我的视线中消失,转而又变的模糊,最后却又再度清晰。我的视线里有他对我无尽的爱,有他对我无尽的关怀,也有我对他无尽的敬爱,

这一天,阳光已不在,温暖已不在,白色铺张,一片静谧,只有视线里的记忆被封存在心底,挥之不去。

“滴答,滴答”,这不是时间的声音,而是生命的开始,记忆的开始,思念的开始,心中的那个他——我的爷爷的纪念!

一切从未从视线中消失过……

纪念南京大屠遇难者作文【六】

人们说:“唉,船长能活下来就好了,可是……”船员流着泪说:“如果船长要去,我愿意用生命去交换。”玛丽号的船长沉痛的说:“都怪我,为什么要让船全速前进?使一位伟大的船长去,我对不起他啊!”

这时,哈尔威的女儿,年仅七岁的`海伦却在这一片哭声中,哈哈大笑,而且笑得十分开心。人们认为海伦是在笑父亲的,骂她:“你的父亲多么伟大,你还要笑得这么开心,哈尔威船长怎么会有你这种不孝的女儿?”出人意料的是,船长的妻子和船员们也爆发出大笑,有些人甚至流出了眼泪,人们迷惑地问:“你们为什么笑成这样?难道哈尔威船长的对你们有很大的好处?”一个船员拼命忍住笑,说:“当然没有好处,可船长他一定不会的,因为……”

话未说完,人们听见一个人大声叫喊:“看!哈尔威船长的尸体浮上来啦!”人们立即划着小艇赶去,却发现船长正对他们挥手,人们害怕地大叫:“是船长的幽灵啊!”船员们笑得更欢了,他们也大声喊:“船长会游泳,他可是当年所有船长中游泳中的冠军呀!”人们听了后,也哈哈大笑。

把哈尔威船长救上来后,哈尔威船长耸耸肩说:“你们眼力真好,我再游一会儿就淹了。所有人都笑了。“玛丽”号在片片笑声中向岸边驶去。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