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过端午节的作文500字(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以上)

湖北过端午节的作文500字(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以上)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6 02:18:40
湖北过端午节的作文500字(家乡的端午节作文500以上)

湖北过端午节的作文500字【一】

端午节到了,家家户户都热热闹闹的。每当到了端午节,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写“王”字,这是为什么呢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原来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国大夫知道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最后,他们抱着一块大石头跳江了。当地的老百姓知道后,就往里面扔粽子,希望鱼儿不吃屈原的身体,只吃他们扔的粽子。所以就有了吃粽子这个习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比赛龙舟,赢了就上岸把粽子扔进江里,所以就有了赛龙舟这个习俗。那在家门口挂艾草和菖蒲,还有挂香袋和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又是怎么回事原来是因为古时候没有蚊香,花露水和纱窗,所以人们就在门口挂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挂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虫子来咬。在孩子身上写“王”字就是虫子中的国王,虫子都不能咬他

喝雄黄酒是为了让蛇不来咬,就又有这个习俗了。这时妈妈叫我吃粽子。粽子的馅有肉、蛋黄、豆沙、枣子等多种。剥开绿油油的粽叶,里面就是香喷喷的粽子了!真像一个粽子精灵披着一件绿色的棉袄呢!我要开始吃粽子了,我一口咬下去,啊,粽子真好吃啊!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里,使人陶醉了。我真喜欢粽子呀!可是当我一想起屈原便有一种辛酸。

这个端午节我知道了屈原为了国家不惜牺牲自己,我也要想像屈原一样,做一个爱国的人!将来未国家做贡献的人!真是一个令我难忘的端午节呀!

湖北过端午节的作文500字【二】

这里山清水秀,虎头岩险峻,箭沟层层冰瀑,风景迷人。这里亲戚N多,热情极了,我小小年纪,就爷爷辈分了。我一下子就爱上了老家。

过年了,就是走亲戚、吃饺子、放烟花、那红包,一年又一年,与往年没有什么不同,但今年过年我特别兴奋,特别是每天晚饭后例行围着火炉烤火,听姑父伯父讲故事聊天,让我学会了湖北口不少民间技术,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学到的几种技术。

一、甘蔗酒的酿制

第一步:酒角子准备。先把苞谷粉细,自制大曲粉细,取适量大曲与苞谷充分混合,加适量水拌匀,放入木缸中发酵七天。

第二步:坯料加工。将成熟的甘蔗去叶去梢,用甘蔗粉碎机粉为寸段即可。

第三步:发酵。将酒角子与坯料充分拌匀,放进木缸中,密封,发酵十至十四天。称为酒糟。

第四步:吊酒。采用土制酒炉,直径约一米左右,分两层,下层大口径铁锅,用于装酒糟,顶层放酒樽子,酒樽子与烧酒炉等直径,之间用草垫子密封。将酒糟适量装入锅中,加水适量,不停加火烧制,酒樽子里勤加凉水冷却,酒精蒸馏从导酒管里流出。酒可出五道,混合在一起可以达到四十度左右。

甘蔗酒清香扑鼻,入口甘甜。

二、魔芋的'制作

第一步:将鲜魔芋洗净去皮。由于魔芋酸性强,有中等毒性,能引起皮肤瘙痒刺痛,所以必须戴上手套,以免魔芋汁浸入皮肤。去皮最好用刨子刮皮,比刀削要好。

第二步:准备足够的温热食用碱水,湖北口当地古时没有食用碱时,采用锅底烟泡水溶解澄清自制碱使用;准备竹签,将竹子截合适长度,一头削双尖;准备擦子,可使铁皮,用钉子单面密钉孔,反面朝上固定在木框上。用竹签从魔芋生径处插牢,在擦子上反复擦磨,力度不可太大,一边不停加碱水,使酸碱充分反应。不时用铲子将魔芋渣汁搅拌,以免凝固。完毕,放置二十四小时。

第三步:煮熟。将上述魔芋切成小块,放进开水中煮半小时以上,一小时左右最好,同时要往水中加入适量碱,进一步中和酸性。煮熟后用凉水漂着,每两天换一次水。

三、米酒的制作

以苞谷酒为例。

把细苞谷面象蒸米饭一样蒸熟,放凉。把酒曲捻碎与凉苞谷米饭充分拌匀,放入坛中密封起来,经常保持20度至25度,发酵七天即可。

煮米酒时,取出适量,放入开水中,加白糖、汤圆或麻花等,味道更美。

湖北口是一个民俗很独特的地方,我还有好多东西没有学会,比如制瓦、当地乐器民歌、熏腊肉熏豆腐干的制作等,我已经返回城里,但我多么期待再次回湖北口过春节呀!

湖北过端午节的作文500字【三】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关于端午的种种传说,又再现脑海。望向湖畔,忆起楚国一代伟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关于屈原,连他是哪朝人自己都不大清楚,唯一能够明白的,就是屈原不忍看自己的国家灭亡,投至泊罗江。上历史课,说屈原大无畏,拥有大胆质疑的理性精神,屡次劝说楚王莫信秦。可提议不被认可,反遭迫害,流放人间,直至江中,以示清白。

相传屈原投江前遇一渔夫,渔夫惊讶:“子非三闾大夫也?”可想当时屈原苦笑,浅浅摇头。遇问之为何落得如此田地时,无奈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夫反问:“何不与世推移?”屈原不从,大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以蒙世俗之尘埃乎?”至此稍觉屈原似乎太过自负,而且暗想屈原也傻,为何不看大局之势而行,非得自寻路?留得青山不怕没柴,日后再细想怎样挽局不好吗?

关于疑问,自看前人评价屈大夫,至王逸叹:“膺忠贞之质,体清洁之性,直如石砥,颜如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此诚绝世之行,俊彦之英也!”方才明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苦心。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五月初五,泊罗江畔一声水响,既而化为宁静。已明白屈原的志向,投江乃示忠心,明清白,便想明为何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但一直不见尸体,于是后人为寄哀思,于此日荡舟之上,投掷米团,免遭鱼虾攻其身。

细想屈原投江时,又是怎样一种情怀?是心中大释?还是含悔而?想到渔夫走时的莞尔笑歌环绕江前,便明屈原带上清白而去,留下淡然而离。他笑叹今朝,笑看释怀。不与多言,只以《离》献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可惜未将真理求出,自先奔赴湘江,留下离,让世人明孰是孰非。

屈原的故事,在历史长河中不过红尘一瞬,两千多年的岁月也是转眼即逝。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那众人皆醉我独醒,不允世俗尘埃染皓皓之白的屈原,终将留予世人心中,一代又一代地看其释怀一切,淡然一切。

粽叶飘香,又到端午。端午之际,屈原仍在。沧浪之水,或清或浊,难以明确。只能遂去,不再复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