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作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作文范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作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作文范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07 05:38:09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作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作文范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作文【一】

晚上,我和妈妈去贴春联。我们先在后门贴了画有一盆金桔的年画,上面写着“大吉”两个字,贴完后我们准备在客厅贴两个小兔子,一只是粉红色的,一只是蓝色的。

粉红色的那只头上戴着蝴蝶结,蝴蝶结中嵌有一块翡翠,蓝色的那只头上戴着帽子,帽子的上面是一颗颗的珍珠。他们都各自抱着一个花瓶,花瓶里有各种各样的花,有康乃馨,玫瑰花,牡丹花,一个花瓶上写着“福”字,另一个写着“招财进宝”。然后我们又在前门贴了一个写着大大的“福”字的年画,上面有各种颜色的假宝石。

我们又拿来了春联,叫爸爸给我们贴,爸爸扛来了梯子,又拿来了胶带纸和剪刀,开始贴起了春联,不一会就贴好了,我们又检查了一遍,把贴不牢的地方再次将它贴牢,确定没有了问题。看着贴了年画和春联的家,觉得一下子喜气洋洋了,然后我们便洗了澡,躺在床上,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作文【二】

秋姑娘快乐地跳着优美的华尔兹来了。树叶渐渐地褪去了苍翠的光泽,在不知不觉中换上了金黄色的礼服。

我摘下一片来,放到手中细细地抚摸。它不算细滑,但也不粗糙。秋风带走了它的水分,有点硬硬的。叶子中间裂开一条小缝,就像有人一不小心撕开了。我把叶子朝着太阳看去,叶子上一条条经脉清晰地显示了出来,多像人的管啊!我把叶片放在鼻子前深深吸了一口气,淡淡的清香悠悠地进入肺腑,那是大自然的味道。满树的叶子像一把把展开的小扇子,又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静静地在枝头休息。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到了秋天,银杏的叶子颜色可多了,有的绿中带黄,有的半黄半绿,还有的全黄了。阳光洒了进来,树叶迎着阳光被照得耀眼,仿佛可爱的生命在枝丫间跃动;没被阳光照到的叶子,也不甘示弱地在枝头摇曳。风一来,它们就会趁机靠近,沙沙地窃窃私语,有的恋恋不舍地离开树的怀抱,飘飘悠悠地在半空中翻舞、坠落风过了,又恢复了平静,似乎沉浸在自己的遐想当中,沉默不语。

这些银杏叶既不知道什么叫亡,也不知道春天会重新到来。它们为大树而生,无数的叶子做着同样的工作——把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这些叶子很朴素,活得默默无闻,毫不张扬。然而,这不起眼的叶子能向人们报告春天的消息,带给人们希望和喜悦;还能在烈日炎炎之际,给人们提供休息的绿阴;当秋天到来时,它甘愿牺牲自己,回归到大树的根基,重回大地的怀抱。

银杏树不求回报,但求奉献,它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大地。秋风一吹,它又飘飘悠悠地落下。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作文【三】

秋姑娘来了

秋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来到我的身边。

秋姑娘来到树林里。枫树火红火红的,远看像一团团熊熊燃烧的火,又像天边绚丽的朝霞。近看像一只只手掌在向你招手,欢迎你的到来。银杏树叶有绿中带黄,有的一半黄一半绿,有的金黄金黄的,近看失业像一把把小折扇,一阵风吹来,就像在给人们扇风。梧桐树叶金黄金黄的,风一吹,有的像舞蹈演员在空中转圈,有德像小鸟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蝴蝶在翩翩起舞。地上覆盖着一片片落叶,就像铺着厚厚的地毯,走上去,软软的,发出“沙沙”的声音,像在说:“秋天来了”。

秋天来到了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菊花竞相开放,有的像洋娃娃的短发,有的像夜空中绽放的礼花,有的像绣球。星星点点的桂花点缀在郁郁葱葱的绿叶间,散发出浓郁的芳香。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着采蜜。

秋天来到了田野里。稻谷金黄金黄的,像一片一望无际的金色海洋。一阵风吹来,便掀起金色的波浪。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地里的豆子一个个在鼓起了肚子。棉花更是惹人喜爱,有的已经开放,白的像雪;有的含苞欲放,像铃铛似的缀在棉棵上左右摇摆。农民们喜气洋洋的收割稻子,脸上路出了甜蜜的微笑。

秋天,你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和喜悦。我们欢迎你,我们感谢你!我们喜欢你!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作文【四】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阳历八月八日,秋姑娘带着轻快的脚步走来了。她用左手弹走了夏天的炎热,还用右手拉来了一片丰收的景象。

秋姑娘来到果园。苹果见了秋姑娘,露出了灿烂的笑容,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笑红了脸。梨子见了秋姑娘,像一个个小娃娃一样挂在树上,风伯伯一吹,它们就到处晃着自己的小脑袋,像一个个娃娃躺在摇篮里打着瞌睡,又像在说:“快来,快来,快把我摘下。”石榴见了秋姑娘,跟苹果妹妹一样,像中了笑魔一样,开怀大笑,笑着笑着,一排排牙齿露了出来,十分喜庆。

秋姑娘来到了农田里,她像一位长官,认真地视察着稻谷士兵们。稻谷们见到了她,立刻弯腰鞠躬,有的就像一个醉汉,头重脚轻,一下子就倒了下去。高粱姐姐气红了脸,可能是因为它成熟了这么长时间,人们还是迟迟不来收割它。

秋姑娘飞到了森林里。她点红了枫叶,吹开了菊花。她也提醒了乖巧、温驯的松鼠:秋天到了,该屯粮了!松鼠们在枫叶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漂亮: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盈,玲珑的小脸,衬上一条帽缨形的大尾巴,十分可爱。这么惹人喜爱的小动物,秋姑娘怎么会让他们在冬天挨饿呢?所以,她提醒了他们要找榛子,藏在树洞里,留着冬天吃。她也去问候了狗熊,问他有没有准备好温暖的树洞,冬天一到就去冬眠。

这,就是秋天,一个美丽的收获季节,一个让人流年忘返的季节。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作文【五】

《一封信》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一封信》第一课时学习《一封信》生字词,熟读课文,书写生字。第二课时我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学习,先对比两封信,换位思考,读懂人物内心的想法,明白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然后共同阅读绘本故事,练习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最后连结生活,学习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教学尝试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

在备课时觉得文本浅显,学生很容易读懂文中两封信的不同。初定以“以读代讲”的方式阅读,学生通过阅读,比较两封信的不同,弄懂露西改变信的写法,体会到信中表达的亲情。无意中看到曹海棠老师的教学设计,她采用“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的.方式阅读、理解、区别两封信的不同,理解主人公露西改变写法的原因。这样的处理方式给学生的思考指引方向,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阅读方法,也给今后的阅读提供了方法,乃至影响到生活,学会站在别人角度去思考,理解他人。

不论是生活,还是阅读,我们往往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比如,我们会理解对方的想法,我们会从不同角度了解人物的行为和动机。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既是一种理解对方的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这种“换位思考”阅读理解文本的方式,其实人人在读书中都在使用,我们常常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在课堂中常常让孩子站在文中角色的角度去思考,这也是“换位思考”。我们常常在使用这种方法而不自知,什么是学习方法?就是先发现学习中的认知规律,从而理出的广泛适用的手段或方式。它就藏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作为老师要善于发现,真正做到授人以渔。

《一封信》这一课在我备课时觉得“让学生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这种方法本身在生活中常用,只是把这种方式运用到了阅读中,学生很容易学会,把重点放在了学习方法上,教后我认为重点应该是通过这种方法理解课文。对于现在特别“自我”的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首次了解这种思维方式,只需让他们知道,初步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即可,主要是让他们通过换位思考理解人物行为转变的原因。相信在今后的生活和阅读中他们一定会把此法运用得炉火纯青,自如得法。

初次尝试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学,我感动于自己的勇气。这将激励我在教学中继续大胆尝试。教无定法,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方法,让学生爱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为其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就是好的教育。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二作文【六】

20xx年9月29日我校开始了新教师教学视导,我在二年级6班进行了《一封信》的课堂教学。这篇课文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写“封、新、今、写”等10个生字,并且会认读“削、锅、朝”等17个生字。课前我让学生进行了预习,学生对认读的生字基本都会读。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段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再加上篇幅较长,而且改编自外国文章,语言风格和叙事结构不同于母语课文,给教和学都增加了不少难度。

我首先从课文的生字入手,解决了基本的生字才能够读通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生字教学我一部分采用了随文识字的办法,另一部分采用了集中识字的方法,让学生注意字的读音、笔画顺序以及书写等问题。接着我让学生初步朗读课文,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主要是围绕露西给在国外工作的爸爸写的两封信展开的,我首先从为什么要写信给爸爸的问题引导,接着让学生回答文中主人公写了几封信,从第一封信开始讲解。我让学生分析第一封信的内容,并试图让他们总结出露西写第一封信的心情——伤心、难过。学生们可以从文章中的话语感觉出主人公的心情,然后我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们谈一谈如果自己的爸爸不在身边心情会怎么样,学生们积极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出现曾经学习过类似的句子,我让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内容,并进行口头表达练习。

学生在上课时,注意力较为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但也还是有个别同学有坐姿不端正的问题,我也走到身边进行了提醒。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也留下时间让孩子们进行生字的写字练习。当然本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在黑板上用田字格写生字的时候,板贴的高度不够,可能后面的学生会看不到。另外在让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没有提出具体的阅读要求。我对学生回答问题后的评价语还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一定会弥补不足,积极向各位前辈老师求教。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