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六年级节日习俗的作文怎么写(六年级关于节日习俗作文怎么写)

关于六年级节日习俗的作文怎么写(六年级关于节日习俗作文怎么写)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16 06:45:24
关于六年级节日习俗的作文怎么写(六年级关于节日习俗作文怎么写)

关于六年级节日习俗的作文怎么写【一】

舞旗花的准备工作须提前几天进行,到坟林山坡拾扫柏颗,寻找来废锅用石臼捣碎,选街面中央刨冻土、修地臼。做这几样很辛苦费力,此外,还要准备好麦秸、锯末、旗杆、拴羊的铁索和凿好眼的废铁桶。

我小时候,来金是我们村的孩子头。旗花的事都是他领着我们做。天不黑就闹着叫大人烧汤,吃饱喝足了,拿着家伙到宽阔点的街面上集合。旗型铁桶里表层装的是豆秸,然后锯末,靠中心和底部便是柏颗和锅硝。旗杆约丈高,用铁索把上头和铁桶连结实后,先将豆秸点着了,来金迅速把旗杆下头插在地臼里,开始转动。随着火势,慢慢加快速度,一条吐着火舌的游龙便呈现在人们面前。随着四周的人们的呐喊声,转动者越发卖力,直到汗流浃背被换掉为止。当碎锅硝烧红之时,正是最精彩之处,火红球变成了白炽球,四射的金星噼啪作响,漆黑的夜晚亮如白昼。速度再快点,铁索拉平成水平状,迸发出的锅铁打到石墙上,再反射回来,围观人群生怕飞到自己身上,不由得往后撤了再撤。伙伴们不怕疲劳,轮番上阵,这一旗烧完了再装第二桶,把舞旗的都热成了光脊梁。一直把伙伴们累得不能再玩了为止。

明末崇祯年间,我村有个叫张大力的,力大无穷,他年青时就舞过这个,传说他一口气就能把一旗舞完,而且把整个旗杆举起来舞,拿在半空划大圈,这是咱常人难做到的,几百年了,人们只说他一人。

舞旗花,源于何年?大概是源于明朝洪永年间。大量的士兵转业到苏鲁豫皖,垦农安家。为增添节日喜庆气氛,把军队的火药成份改过了,装在铁桶里摇,后来便演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这在我们嘉祥农村,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上演。这是一个充满无限乐趣而又欢快的夜晚,是孩子们的天下。

关于六年级节日习俗的作文怎么写【二】

正月十六送牛桩的习俗由来已久。那时,还不知道要计划生育,好多人家,第一胎、第二胎生了女孩,总想再生个男孩,就邀请人家给自己送牛桩,以求生一带把子的。很多时候,凡是送牛桩的,总能如愿以偿。所以,当时送桩子比较盛行。

送牛桩要八个男人参加,最好是不同姓,其中一定要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子。这八个人是白天就约好了,晚上先到邀请的人家吃晚饭,酒足饭饱后,等大部分人家都睡觉时,这八个人就去偷牛桩了。偷的物品有砖头、碗、鞋子等。被偷的人家一定要男孩多,还要在庄上有势力,有人缘。东西偷好了用红纸包好,交给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小伙子拿,这叫抱桩子。然后就一起到主人家。到了以后,年长的就开始喊好,后面的人就应和,当然全部是恭喜主人早生贵子之类的。抱桩子的小伙子就抱着偷来的物品,爬上主人睡的床上,睡一会儿,最后还要撒一泡尿在床上。再把桩子恭恭敬敬的交给主人保管。几个人再次吃饭喝酒,一直到很晚才各自回家。各人要守口如瓶,在人家未生孩子之前,决不能提送桩子、偷桩子的事,否则就不灵验了。

等到主人家生下男孩的时候,一定要到被偷物品的人家去报喜。双方小孩互认对方为干爹,干娘,结成亲戚,这就是为什么要偷有势力、有人缘人家东西的原因。小孩的名字也十分有趣,偷什么叫什么。如偷的是碗就叫碗儿,偷的鞋子就叫鞋儿,直到长大了才改用大名。等到小孩一周岁时,偷桩子的人家要回报被偷的人家,偷什么还什么,一还十或一还百。如偷人家一块砖头,就还人家一百块砖头;偷的是一双鞋,就还人家十双鞋。习俗充满着迷信色彩,但这种习俗在偏远地区还有流行。

关于六年级节日习俗的作文怎么写【三】

星期日,小明要去看爷爷和奶奶。他上了公共汽车,找到了一个位子坐下来,就看见一位高大的叔叔扛着东西坐上了公共汽车,叔叔热得满头大汗。

突然,小明听见“咚”的一声,原来是叔叔的头撞到车顶了。他指着自己的座位说:“叔叔,您坐下吧。”叔叔说:“我不累,还是你坐吧。”过了一会儿,小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小明叫叔叔弯下腰,对叔叔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叔叔说:“什么好办法?”小明说:“您坐下,我坐在您腿上。”叔叔说:“真是个好办法。”叔叔坐在座位上,小明坐在叔叔腿上,旁边的叔叔阿姨都夸小明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关于六年级节日习俗的作文怎么写【四】

中原地区有“正月十六跑百病”的传说和传统习惯,形式大抵和走百灵差不多,只是叫法不同。也就是说正月十六这一天,吃过早饭,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大门挂锁,全家出动,到四处去“跑百病”。在过去,老年人爱去逛庙会,参禅拜佛,祈佑福祥;年轻人也多会去尽情享受各种愉悦身心的游艺活动。即便是那些平时不太爱游逛,喜好清静的老人,凡是能走动的,这一天也都不会呆在家里,大多都会穿得暖暖和和,拄上拐杖去田地里转转。据人们讲:经过正月十六这一游,就会使“百病”在舒心畅快的短距离旅游过程中,全部“遗”在路上,“遗”在野外,使得“百病”全消;没病没灾的会好上加好,更加健康;有病有灾的正好“遗”掉,逢凶化吉,时来运转!如此良好祝愿,你能说它不对?因此,这一天的出游,也有一个禁忌,许多地方人们都可以去,就是不能专门去串亲访友,到别人家去“游百病”,你若贸然去了,人家会认为你会将自己身上的灾病“遗”在他们家里,于他的家人不利。所以这种犯忌讳的事还是尽量不要干的好!

从更深层次分析这项民俗,我们会发现,“跑百病”其实是一种可以起到协调、吻合、衔接、舒缓火红的年节放浪与很快即将转为正常的春耕生产生活秩序的减压阀与缓冲器。它是一项调养身心、振奋精神、恢复体力、以利再战的年节良俗!对于信奉“天人感应”的中国人来说,在年节的热闹使人疲倦之余,在冬去春来春耕生产即将开始之际,来“游百病”,正是对“人身虽小,暗合天地”这一机理进行的民俗学解释。

正月十六晚上,孩子们抓住最后的机会玩灯,他们以灯打灯,把灯碰碎、烧掉,不仅不恼怒,反而是无比开心,灯笼一着,吉利来到,预示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关于六年级节日习俗的作文怎么写【五】

今天下雪了,雪像云烟一样轻柔如玉石般的洁白。放眼望去,一座座山峦冰清玉洁,一片片林海白浪翻飞。大地变成了银白色的世界。天气寒冷,那些飞禽走兽躲得无影无踪。只有我那门前的小狗在雪地奔跑画梅花,那不服气的大公鸡喔喔喔……地叫着,脚下不停地画着竹叶,游泳小健将鸭子眼睁睁地看着池塘变成大圆镜,只有在池塘边走着,后面画着一片片枫叶。

小朋友们一个个都在那里滚雪球、打雪仗、堆雪人,小军找来了红辣椒做鼻子,二个圆圆的黑葡萄做眼睛,切片南瓜做嘴巴,找来两片叶子做耳朵,栩栩如生的雪人大功告成了!人人都说:“春天美。”我看并不如此,这银色的冬天,江山不也是如此多娇吗,我想把美丽的冬天画下来,让它永远留在我身边,我爱迷人的冬天。

关于六年级节日习俗的作文怎么写【六】

我在语文书上看过这样一则漫画:在一个大森林里,一个人嘴里叼着一根烟,拿着一把锋利的斧头砍伐一棵棵大树,那个人肩膀上停了一只啄木鸟,啄木鸟看了看那个人的脑袋,说:“这段木头里一定有虫” 不知这副漫画的含义大家看懂没有,那个人脑袋的确有“虫”,不过此虫非彼虫 ,这个“虫”指的是那个人破坏生态平衡的心虫,怪不不得啄木鸟说他“脑袋有虫”,不过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世界上,这类“脑袋有虫”的人数不胜数,可啄木鸟却是寥寥无几。

平时,不少同学的草稿纸只划了几笔就扔进了垃圾桶,要知道,这些纸可是一棵棵树木啊;洗手时,水开得挺大,这还不说,洗完手,也不关水就走了,任凭水哗哗的流淌,要知道在干旱地区水是多么宝贵啊;平时,随手将垃圾扔在地上,既影响环境又影响美观……要知道,如今我们这个地球已经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可是那些“脑袋有虫”的人却丝毫没有醒悟,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破坏环境:滥砍滥伐、毁坏植被;为了图方便将污水排入江河,不知有多少河流因此无法饮用,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已经便得浑浊不堪。

昔日的天府之国——成都的美好风景已无复存在,土地正向沙漠化进军;大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几乎处处是酸雨……在如此触目惊心的事情前,人类似乎没有觉醒,而人们脑袋里那条贪婪的虫子越来越大,人们已经被迷住了双眼。自从涉及了人类的足迹,动物们便再也无安宁之日,昔日温顺自在的藏羚羊为了躲避人类的追捕已经疲惫不堪了;昔日称霸海洋的鲸以濒临灭绝……不知有多少生物在人类脑子那贪婪的虫子手下灭绝,从此在历史的长河上消亡。

关于六年级节日习俗的作文怎么写【七】

春天到了,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小晶和小和华放学路过一座居民楼时,看见这里的垃圾筒旁堆满了垃圾。小晶对小华说:“我们把垃圾收拾干净吧!”小华想了想说:“好吧,但是我们这次收拾好了,可下次还有人把垃圾丢在垃圾筒旁,那可怎么办呢?我看这样吧,你去收拾,我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醒大家不乱扔垃圾。”于是小晶一点一点地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垃圾筒里。这时,小华也想好了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几个大字:文明——只差一步。小晶终于把最后一点垃圾收拾好了。他们把字条粘在垃圾筒上。从此,这里再也没有人乱扔垃圾了。

看了这幅漫画,我觉得那些乱扔垃圾的人实在是太可恶,太缺德了。他们为了图一时的方便,随意地把垃圾扔在地上,严重破坏了这里的环境卫生。这种行为会遭到谴责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记得在我读二年级时,我们班上的一位同学把削铅笔的木屑当作“天女散花”来开玩笑,我对那位同学说:“你这样做,那负责扫这块地的同学该多累啊!”可那位同学却说:“你玩你的,我玩我的,咱俩互不相干,你管得着?”至今这种恶劣的行为还在我们的校园里继续。

人们啊!觉醒过来吧!我们的地球在一天天衰老,如果我们再这样破坏环境,大自然就会报复人类,如大气污染﹑酸雨﹑沙尘暴等灾害,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地球将走向毁灭。住手吧!人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不善待地球,我们将失去生活空间,行动起来吧!保护环境,为建设美好的家园献上我们的一份力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