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一座山为题写一篇作文(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

翻过一座山为题写一篇作文(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06 14:38:20
翻过一座山为题写一篇作文(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文章600字)

翻过一座山为题写一篇作文【一】

那年冬天,我过得异常艰辛,每一天都希望第二天不要到来,因为——要晨练。

导致晨练的,是我的体育成绩,真的是残不忍睹!满分100分,结果我只得了73分,母亲大人大发雷霆,勒令我每天五点起床,和她一起沿着马路跑5圈。且先不说我起不来,单是这5圈就够我痛苦的了。

于是乎,每天早上一大清早,被妈妈强行从温暖的被窝里叫醒,然后迷迷糊糊的换好衣服。一出门,嘶——,真冷!什么睡意都被凛冽的寒风吹散了。在妈妈的瞪视下,不情不愿的跑了出去。

一步一步又一步,一圈一圈又一圈,天哪,我快累了!双腿像灌了铅似的,头也晕晕的,眼前都是小星星,可妈妈在一旁虎视眈眈,想休息也难,继续坚持呗。还剩两圈了,但是,我实在受不了了,腿一软,差点倒在马路上。坚持,坚持,坚持,我不断在心里给自己暗示,强迫自己不许倒下。眼前的路不见了,只有一片模糊的绿色与黄色,那是山吗,是我心中的那座高山吗?我在攀爬,向着山顶进发,一天只能前进那么一点。我多想要放弃啊,那样就可以轻松多了,但是,我就这样放弃了吗,我就这样被困难打败吗?这多么令人可惜,而我又如何去坚持我的骄傲。所以,为了我的骄傲,也为了我的体育成绩,我都不可以放弃!

这样信念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促使我坚持了一整个学期,虽然过程苦不堪言,但成效也着实可人,至少,我的成绩有96分了。妈妈对此表示十分满意,但是,晨练依然不可免去,下学期继续。我虽然对于这个结果敢怒不敢言,可晨练带给我的好处我也看得见,所以也就只有继续坚持了。

翻过高山,我看见了无限美丽的风景,翻山所带来的疲惫自然烟消云散。我很庆幸我选择了坚持而不是放弃,没有当时的付出,又哪来我现在的收获呢?

翻过一座山为题写一篇作文【二】

来到山脚,我好奇地问姐姐:“为什么这座山叫‘巾山’?”姐姐慢条斯理地说:“这原本有个美妙的传说。这里原来住着一个私自下凡的神仙。一天他来到山顶,拿出自己备用的毛巾,正准备洗漱。突然天空乌云密布,托塔李天王出现了,奉旨命令大仙回天庭。大仙只好丢去毛巾,狼狈地回去了。毛巾扔在这座山的旁边,慢慢变成了一座山。两座山靠在一起。日久天长,合成了一座山。就叫做巾子山!”

我气喘吁吁地爬到了半山腰。那里种了成千上万棵树。有柳树、杨树、松树等好几种树,它们都有一定的间隔。象在玩游戏,手拉着手,永不分开。地上野花都谢了,小草换上黄大衣,等待雪姑娘的到来,景色宜人。远远的,群山环绕迭起,像一个个侍卫默默守护着巾山。我看不清山上的塔而想起了一句诗:“不识此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于是,我们继续向上攀登,一步一歇,来到山顶。只见巾山东塔和西塔面对面,两座塔一个胖,一个瘦。它们如同守护神,从双塔修建好到现在,一直镇守、护卫着巾山。我抬头望了望天空,那白云千姿百态,有的像庙门前威风凛凛的石狮,有的像卧在沙滩上悠闲休息的千年老龟;有的像一头气势汹汹的'猎豹。蓝蓝的天空,白色的云朵,灿烂的阳光暖暖地照耀着我。眼前的,真是美不胜收呀!我不禁说了一句:“要识此山真面目,爬到山顶瞧一瞧!”姐姐笑着说:“今日,又多出了一名小诗仙了!”

原来世界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巾山上塔多林密,人文古迹比比皆是。它是悬挂在临海古城的一幅山水画!

翻过一座山为题写一篇作文【三】

一路上,眼前的山峰绵延不断:这边陡峭,那边又很崎峻。这儿树木繁茂,那儿花草又争先开放。来到翠华山的脚下,我的心情非常忐忑,怕自己登不上这么高的山。有的同学拿着相机,准备拍下这一路上的自然景色;有的同学拿着望远镜,想欣赏更远处肉眼看不到的美丽风景。登到半山腰时,同学们早已筋疲力尽,不约而同地喝起水来,语文老师满头大汗的说:"不要歇了,继续走,加油!”大家的精神一下子被提了起来。走啊走,走啊走。同学们终于登上了山顶,“耶耶……”天上的云,天上的鸟,地上的树,似乎都听到了我们的欢呼声。

我们休息了一会,随后又去了天池,冰洞、风洞和鬼门关。天池很大,传说太乙真人曾在这里修炼。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上部,海拔约1200米。冰洞里面很凉快,听说夏天的时候还会结冰呢。在去鬼门关的路上,大家都很害怕,鬼门关里墙上有红漆,还很森严,里面还有许多动物的头,同学们还发出鬼叫声,真是有趣极了!参观完之后,我们又下山,准备去自助餐厅吃饭。

翠花山险、幽、奇,我们坐在回学校的大巴上,可我们的心却还沉浸在刚才的旅行中呢!

王雨婷

评语:从你的习作中能感受到研学旅行不仅开阔了大家的视野,还能培养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习作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今天是星期四,学校组织五、六年级去翠华山研学旅行。我们坐在大巴车上,差不多有半个多小时吧!听说那里景色宜人,被联合国教科组织评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果不其然,翠华山是自然风景名胜区,位于西安城南20公里,海拔3132米,面积1785公顷。

终于来到翠华山大门口,开始上山了,我们今天主要目标是“冰风洞”和“天池”。在去冰风洞的路上,我们经过了鹰崖瀑布,瀑布从山顶直泻下来,远看像一块白丝绸悬在峭壁上,我站在瀑布旁,忍不住拍了几张照片,老师用同学的摄像机拍了一张合影。

刚开始时,我的力量十分充足,总是跑在前面,咦,怎么走着走着走后边去了,和数学老师走在一块了。终于爬上来了,我们在去往冰风洞的路上休息了一段路程,在那里拍了班级合影照。

来到了冰洞,我感觉到了一股冷气,再手摸摸岩石,哇!好冰!各种各样怪石嶙峋的奇石出现我的眼前。穿过了冰洞没多久,又进入了风洞,它是因为山崩所形成一块块奇形怪状的花岗混合石。

由于李老师带错路,导致我们在冰风洞足足绕了两大圈。终于来到了盼望已久的天池,但没能近距离的看,大概是因为学校害怕我们发生意外,所以只能远距离的看。天池的水很静、很清,清的宛如一面明镜。

这时已经1点多了,大家饿得饥肠辘辘了。下山了,有的同学腿、脚疼,有的同学还是精神抖擞。

这次翠华山研学旅行,真让我们大开眼界。

邓丹

评语:习作语言生动具体,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写出了瀑布的美和冰风洞的奇,说明小作者是用心观察的。

听别人说:“翠华山风景如画。”但百闻不如一见,我也是三生有幸,学校正好组织高年级同学去研学旅行,我也报了名,去见识一下这美丽的翠华山。

一路上,同学们的心情非常紧张,空气顿时竟像凝固了一样。我便给同学讲了几个笑话,最后又唱起了一首歌,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我们到了一个景点,休整了一下,又向天池进发了。在途中,我们还看到了“鱼拜太乙”,走过了一个铁索桥,吓得我们胆战心惊最有趣的是:我们在走洞穴时,老师让我们把头都低下,可王泽同就是不听,结果岩石在他头上留了个大包。他也只好自认倒霉了。 我留下印象的是过鬼门关。刚进入口时,我们就有一种阴森的感觉。而这时,又吹来了一阵阵冷风,我们更怕了。进入里面后,不知从哪滴水,还不时吹来几片叶子,还是老师带着我们出去。

最后,我们来到了天池。我们望着湖,湖面上不是溅起一圈圈涟漪,美丽极了。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时,我赞叹道:“翠华山可真是名不虚传呀!”

左嘉宇

评语:习作写出了研学旅行翠华山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感受真实,叙述清楚。如果能把自己所见的美景写得具体生动些,习作内容就充实了。

星期四,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我们背着背包陆续来到教室,教室里的议论声密密麻麻,因为我们今天要去翠华山。随着老师一声号令同学们纷纷走下楼去。

在楼下同学们站好队整装待发,只见一辆辆大巴车开进校园。我们跑上老是指定的大巴各自坐上自己的座位。不一会儿,车开动了,坐在车上大家有说有笑还有人表演节目呢,还有的人一上车就开始吃自己的零食了。一路上车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不一会就到了翠华山脚下,同学们纷纷走下车开始排兵布阵。排完后就开始照相,照完相我们就进入了翠华山。站在门口一位叔叔给我们介绍说:“翠华山又叫秦岭、终南山和太乙山还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等等"。检完票,同学们跃跃欲试,中速爬向山顶,结果导致最慢的班级也只用了50分钟到达山顶,在山顶,我们休息了一会便向天池出发。在去天池的路上,我们走了一条近道,结果没有经过我期盼已久的冰风洞,于是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往回走前往冰风洞。经过了鬼门关来到了冰风洞的入口。风洞里一片漆黑可非常凉快,冰洞摸摸旁边的石头会感到上面非常冰冷。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把风洞转了两圈,但我们还是很开心。

这次翠华山之旅,让我收获了不少,例如王维写的一首诗: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终南山》——王维 等等,翠华山真是名不虚传,你也快来吧!

冯晨曦

评语:习作写出了旅行翠华山的经过,简略地描述了各个景点的特点,重点写出了和同学们爬山的感受。语句通顺,条理清楚。

2013年11月14日的早晨(星期四,我们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同学坐大巴车去翠华山研学旅行。在路上,我又是看书,又是玩游戏。快到翠华山的时候,我看向窗外,在山脚的景色已让我的眼睛应接不暇了,这时我便不由主的从囗袋里把手机拿了出来,拍了许多美丽的照片,不过,这还不是最美的,更美的还在后面。

我们在门囗的时侯,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门票,并且也有一位导游给我们讲解了一些我们要去的景点和一些故事。

我们进了翠华山,才走了100米我们班就看见了一条瀑布,这时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写的《望庐山瀑布》中的一句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这里用再合适不过了。在这里我们班拍了张合影。我们班拍完了照片,就接着向山顶前进,我们爬呀爬,爬呀爬......当我们班爬到半山腰时,班里的同学大多数已疲惫不堪,筋疲力尽了,但是还有各别的同学努力地向山顶上冲去。当我们班爬到与大部队集合的时候,我的腿已经软得不像啥了。我们在集和的地方才休息了二三十分钟又要去风洞和传说中的鬼门关了。我们在行走的程中虽然与五年级一班和六年级走散,但是我们还是到达了鬼门关等地。

我们来到的第一个地方是鬼门关,来到鬼门关第一感觉是阴森,我们走进去里面是一片漆黑,剩下的就只有几盏灯忽明忽暗。里面看起来可怕极了,当我跨进鬼门关的第一步时,一眼望去就看见了很长很长的台阶。等我下完了台阶已是地下面了。那里大部分都是水,记得我走平路的时候,突然到了一个个石墩,下面全是水,我完全不知道,扑通一声,水花四溅,把我吓了一大跳,这才发现我踩到空了。便赶快地踩到石墩上,才安全地走了过去。

接着我们又来到风洞,我在里面走的时侯,碰了一次头,把书包挂了一下。我进去的感觉和鬼门关的感觉差不多,都是一片漆黑,而风洞更可恶,鬼门关的灯基本上都在转弯处,而风洞的转弯处却都没有灯。我们在风洞里整整转了两圈,在第一次来到风洞时,经过一个狭窄的过道时,我一不小心把头碰到了石壁上。眼看着我们班就要去冰洞,可是李老师却把路带错了,使我们在风洞里又转了一圈,这次我的头没有碰到石壁上,而是把书包挂了一下......

啊!研学旅行真好!

黄瑞静

评语:习作按一定的顺序写出了研学旅行翠华山的过程,重点描述了自己过鬼门关和风洞看到的景观以及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真情实感。

我们乘坐的大巴车在初秋的山路上奔驰,路两边的植被郁郁葱葱,淡蓝的、粉紫的还有淡黄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着,感受着清爽的山风,听着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心变得安宁沉静,脑海不由浮现:“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的名句来。

我们首先来到了中国山崩奇观,这一地带都曾经发生过山崩。仰头就看见偌大的一块巨石,旁边撒落着一些小石头,想着当时形成此景观时那是多么石破惊天的震撼啊!接着我看到的是鬼门关,里面一点也不像它的名字那样恐怖,就是有点黑,男同学故意学起鬼叫,几个胆小的女生吓得撒腿就跑。出了鬼门关我们又参观了风洞和冰洞,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小洞。还有太乙观星,据传这个地方是供人们看星星的。

爬着铁索,一步步地走向天池,一池墨绿的湖水跃入我的眼帘,一座静静的湖泊,像一位美丽温婉的姑娘,在群山的怀抱之中。湖面像一面镜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天池四周的草坪是绿的,像是绿色的地毯,游人坐在草坪上,又说又笑,吃着自己带的美味佳肴,观看水上快艇、和小舟......又惊险又好玩,爽极了!你们知道天池是怎么形成的吗?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天池原来就是凹进去的大坑,因为常年积雨,变得越来越深,就形成了如今的天池。看着这美丽的景色,心里不禁想,如果我家住在翠华山那该多好啊!

伫立在太乙真人的石像前,我不禁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写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下午一点多,我们该走了。我忍不住再次看了看这美丽的翠华山,心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感慨自然的伟大,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激动!

雷婉萌

评语:习作语言美,描写的景美!说明小作者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读着这篇习作,仿佛身临其境,也会心生感慨:大自然太伟大了!

星期四上午,我兴高采烈的去学校,因为今天我们要研学旅行翠华山。

到了学校,大家都很兴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出发,校车来后我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慢慢往上走。同学们一路上欢歌笑语,到了翠华山,同学们怀着喜悦的心情走下了车。

老师给我们发了门票。接着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解翠华山的形成以及上山的路线和有关它的传说。讲完后,同学们排着队上山。

一走进翠华山,就看见几座高耸入云的五彩山,真是好美啊!走在山顶的路上,我们会在景点拍照,不一会儿,我们感觉很累,再看看到山顶,还要走一条条斜坡和一层层阶梯,力气已所剩无几,但依然坚持着。终于到山顶了,我们休息了一会,吃了一些东西。又走了一条条路,过了一座座铁桥,一时竟然直接走到了天池,没去冰、风洞,好像迷路了。我们又往回走,走到了冰、风洞。洞内冷飕飕、黑漆漆的,里面有许多奇石,有的像剪刀,有的像兔子等等。我们慢慢的走出洞,继续往前走,结果又把 冰、风洞走了一遍,最后终于出洞了。我们排着队下山了,虽然已饥肠辘辘,但觉得很开心!研学旅行翠华山真有意义, 我很期盼下一次的旅行!

李佳豪

评语:习作有条理的叙述了研学旅行翠华山的经过,语言朴实,感受真实,字里行间可感受到研学旅行给他带来的快乐!

金秋十月,我校五六年级师生和老师研学旅行,集体游览了翠华山景区。

我们从学校出发,一路上我看到了像红灯笼似的柿子挂在枝头,还有农户们养的家禽,个个活蹦乱跳,还有散发着秋天气息的`植物和潺潺流动的小溪,看着这些景色,我仿佛漫游在梦里。

下车后,我看着这一座座山峰矗立在云霄,忍不住赞叹:“这大自然的景色真美啊!”我们直奔冰洞和风洞两个景区,来到风洞外面,我看到风洞是由两块崩塌是相抵而成的,呈“人”字形,站在洞口外,就像站在空调下面一样,走进洞内感觉更加凉爽。从风洞出来就是冰洞,它是由无数个崩塌石相依构成的,看见洞口那幅“千载寒冷三九地,四季冰封六月天”的,就让人有点不寒而颤。洞内不但光线不好,而且地面湿滑,一不小心,不是碰着头就是擦伤胳膊,我想洞内的温度肯定在零度以下。

游览完我们就乘大巴车返回校园,一路上我回想翠华山的景色,不由想起唐代诗人王维的那首诗《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我敬畏大自然的威力,感叹大自然的杰作。这次研学旅行真好!

刘露茜

评语:习作语言生动具体,特别是冰风洞景观的描写,从中可看出小作者对冰风洞感受颇深,还能引用对联诗句,难能可贵!

星期四,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我们背着沉甸甸的背包,怀着一颗激动又好奇的心来迎接我们这次的翠华山之旅。一路上,蔚蓝的天空,清澈的小河,各种形态各异的东西……,我们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的到了翠华山脚下。

远远望去,翠华山又高又陡。我们按照预定的路线走走停停,走了大约500多米时,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翠华姑娘的美丽传说。传说是这样的:从前,有个姑娘叫翠华,她父母早亡,就和哥哥嫂子住在一起。翠华生了一头癞疮,因为没钱治病,头发也渐渐脱光了。但她聪明勤劳,整日里不是下田种地,就是纺线织布。因为家里逼亲,她跑到山里躲了起来。家里人听一位上山砍柴的村民说在山里见到了翠华,于是,他们顺着翠华留下的纺线找到了她,正当家人要上前扯住她,翠华一跃跳下山。这时,一座浮云将她托起,在仙女们的陪伴下冉冉升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翠华姑娘,把这座山称为“翠华山”。

听完故事后,我们更有动力了,继续向“天池”前进。可是走到一半时,同学们一个个都累得筋疲力尽,但我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来到了“天池”。那一望无际的天池宁静极了,湖水也清澈见底。我们休息了片刻,就向“鬼门关”出发。“鬼门关”其实并没有鬼噢!在李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石子路,穿过“鬼门关”来到了“冰洞”、“冰洞”听起来一定很冷吧!走进“冰洞”更是令人惊奇不已,那狭窄而细小的洞穴、那凝滑如脂石钟乳、那么点点滴滴的水滴声……美妙极了!

其实翠华山还有很多值得留恋的地方,但是时间的原因,我们不得不站好队,恋恋不舍地下了山。今天,我们太开心啦!

王敬婷

评语:习作引用了一个美丽的传说,使得这次研学旅行有了一层神秘感。条理清楚,前后照应,语言简练,有真情实感!

星期四早上,阳光普照着大地,我和同学们一起去了翠华山地质公园。这是我们学校组织的研学旅行活动,五六年级的师生们都参加了。我坐在大巴的最后一排,左右是我的好朋友高雪蕊、郑佳容,我们几个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去翠华山的一个小时。

当我看到风景秀丽的翠华山时,情绪一下子就激动了起来。从山脚往上走时,我们五年级三个班都唱起了音乐老师教的流行歌曲,有《明天会更好》,《童年》,大家兴奋极了。老师对我们说:“大家都别唱了,一会还要上山,保存保存体力。”往上走到了地图旁,解说员给我们讲解了翠华山地质公园的形成。孙校长给每人发了一张门票,我们顺利进入翠华山景区。

我们班本来走在庞大队伍的第二,但是语文老师让我们在瀑布旁拍照耽误了一会儿。她让一二组、三四组分别拍了合影,还让几位同学拍了几张瀑布的风景照,拍完我们发现我们已经落后了。我们快步前进,追赶大部队。我们走得很急,不停地吸进冷空气,累得气喘吁吁。急匆匆地走了一段路后,有个男生给老师打了个招呼,抄近路上去了。当时尚莉凡在我旁边,我就抱怨:“他们都可以抄近路,我也想抄。”尚莉凡指向旁边说“有些女生也上去了,咱们也走近路。”我点点头,我们两个爬了上去。途中语文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们都笑了:“哎,这群疯狂的女生啊!”

最终我们在山顶赶上了大部队。休息了十几分钟,我们班向有名的“冰洞”和“风洞”出发。我们第二组抄近道走到了“冰洞”口,等其他小组到齐后,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往里走。我们组带头,走进去一两分钟,脚下就踏上了十几厘米厚的冰块,踩上去“咯吱,咯吱”的。我感到很奇怪,冰洞一点都不冷。风洞没有找到,大家都感到很遗憾。

我们来到了“天池” 。天池有“秦岭明珠”之称,是山顶上的人工湖泊,它很大、很漂亮,旁边还有一些小船供游人们玩赏。秀美的风景吸引了同学们纷纷拿出照相机或者手机拍照。

这一天我们走了很多路,感到腰酸背痛,累极了。但是和老师同学在一起游玩,大家都很高兴。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研学旅行就是好!

郑一涵

评语:习作重点写出了这次研学旅行翠华山的过程中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感受,条理清楚,语句通顺,有真情实感。

翻过一座山为题写一篇作文【四】

山有个神秘而且奇怪的名字,叫佛过山!听村里的老人讲,如来佛要去见玉帝,路过此山在这歇脚,佛过山因此得名。

老家的大门就对着佛过山的东山头,太阳每天都从那里升起。那里的山体是裸露的,石壁陡峭,石壁四周却树木茂盛,百草葳蕤。每次下大雨,石壁上面就会有飞流瀑布的景观,雨过天晴,石壁上就会现出两只白色的脚印,相传那是油盐凼。说是很久以前,山下住着一户人家,很穷,但是人善良孝顺。佛祖可怜他们,在这留下两只脚印,一只脚印可以冒出菜油,另一脚印可以冒出食盐。

这个传说无从考证,但是油盐凼是真实的,至今还在石壁上,城里的专家来考证了几百遍,也没有考证出名堂。这是一个未解之谜。

也许这山真的跟佛有缘,不大也不高的佛过山,竟然有两座庙宇,村里人习惯叫大庙和细庙。

细庙住着一个白胡子的老人,都称他为道士。据说他法术高得很,能呼风唤雨,救治百病。小时候我生病了多半是让他治疗,喝他熬制的苦水,几天就好了。不仅是我,方圆十几里的村民,无论遇到么事都会来找他。比如牛跑得不见了;道士掐指一算,在哪方天可以找到,比如婚嫁喜事,动土乔迁,择日算命更是非找道士不可。据说,凡是按照道士说的去办,就诸事顺利,有人偏不信邪的,多半要出纰漏。

记忆中道士的法术没有真见识过,但是见过他在庙门前练拳,动作很慢。道士还是个有学问的老先生,他写的对联,贴在庙门一侧,那字写得厚重有力。记得上联是:“一山烟雨竹摇风”,下联却没有。他说让风吹不见了。

这个下联让我一直耿耿于怀,他原来的下联到底是哪些文字呢?他不肯说,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写过下联?让风吹跑了他为什么不再写呢?

这成了另一个不解之谜。

细庙不是富丽堂皇的庙宇。细庙是很简陋的砖石瓦房,明四暗八的结构,四周古木参天,遮阳蔽日,显得阴冷,维独庙门前有一块空地,阳光像水一样从那里泼撒下来,把庙堂的前厅照得温暖明亮。现在想起来,才知道当初设计细庙的工匠还是用心良苦的。

细庙的香火一度相当鼎盛,在巴河流域名声斐然。也许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一座笼罩在佛光里的细庙,静秘幽闲地隐藏在鄂东北的山沟里,如果不是有人前来拜谒,谁也不会知道我们团风还有这样一个神气袅然的地方。

细庙的东侧有一大片竹林,有楠竹有水竹,枝叶蔢蔬,竹影摇曳。夏天我和小伙伴最喜欢在竹林里躲迷猫,嬉闹得满身是汗,忽然一阵山风轻轻吹来,那感觉特别凉爽惬意。竹林中央,有一方池塘,水面常年浮着一层薄薄的雾,道士就是在这提水吃,那水清亮甘甜。道士穿着灰色的长袍站在水边的青石板上,雾气萦绕在他的脚边,那时候我觉得道士就是佛的化身。

寻着竹林深处那条小路,一直往山上走,站在山脊一个突兀而起的石头上面,远远的可以望到山顶的大庙。

大庙住着一位道姑。

据我的奶奶讲,道姑姓张,年轻的时候是个非常漂亮的女子,识得文字,二十五六岁时,父母要她嫁给一个财主,财主年纪大而且是个瘌痢头。道姑活不同意。旧时风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除非她出家。道姑悲愤无奈只好出家,然后一直住在大庙里。

在我的记忆里,道姑就是一个很严肃的老婆婆。很少看到她笑,她偶尔下山,在村里走动,有人跟她打招呼,她总是静静地退到路边,小声地答应。她每次下山,都会有人给她一些油盐,一些大米或者是五谷杂粮让她带回山上。有时她拿不动,我们这些小孩就帮她搬到山上去。

那时候的大庙比细庙冷清得多,到大庙参拜菩萨的村民很少。我想着,是不是道姑的法术没有细庙的道士高明呢?但奇怪的是很多人家都把男孩子寄附给道姑做她的干儿,在简单的倒茶就算拜寄的仪式之后,我也成了道姑的干儿之一。

大庙也是砖石建筑的几间瓦房,比细庙小得多。堂屋里供奉的菩萨也非常少,只有一尊观音神像稍微高大一点,两边立着泥塑的土地菩萨和关公,这样的摆设是非常奇怪的。大庙这样小而且不成气候,为什么要称之为大庙呢?

我常和小伙伴争议这件事,关公是战神,他是用来保护观音的吗?但是观音既然是法力无边的菩萨,连孙悟空都怕她,她为什么还需要关老爷的保护?

大庙的公厅里除了观音菩萨,还有一台织布机。这台木制的织布机跟我奶奶的织布机并没什么不同,但是在庙堂里摆着织布机这是个很奇怪的事。道姑为什么还要织布呢?我们不懂这些,但是织布机让我和我的小兄弟们非常兴奋,都扑上去,这里摸一下,那里扯一下。道姑连忙过来带我们到外面去玩。

大庙的外面有一片桃树林。桃花盛开的日子,满山坡都是红艳艳的,树枝上开满了桃花,地上落满了桃花,钻进那片桃林,就像置身花海,拈起一朵朵落花,能闻到淡淡的清香,蜜蜂蝴蝶在身边飞来飞去,鸟儿在这里叫唤一声,很远的地方就有一声接应,就像在对话一样,特别有趣,山坡下,碧绿的青草掩映着涧沟,清澈的泉水潺潺流淌,大庙这样清幽静美,犹如世外桃源。

那时候我们都很调皮,哪里懂得珍惜美景?记得一次我们抓住桃树的枝丫使劲地摇晃,嘻嘻哈哈地看纷纷坠落的花瓣。道姑慌忙跑过来制止。她蹲在地上,撷取一些花朵,然后默默地在桃林里行走,她走得很慢,嘴里还念叨着灼灼其华之子于归之类的。我们不懂她说的,都以为她在念佛呢。

多年以后我偶然读了几页《诗经》,才知道道姑念叨的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想起道姑,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一位灼灼其华的女子,她本该拥有美丽的'爱情,拥有温馨的家庭,她完全应该快乐幸福地生活在这人世间,但是腐朽黑暗的封建习俗却把她逼上了佛过山的庙堂。她孤孤单单的一个人倦缩在那个破庙里,多少个风雨飘摇的黑夜,多少次蛇虫野兽的侵扰,有谁知道她一个弱女子内心的恐惧?有谁在意过她的寂寞和悲伤?

那时候我们想不到这些,也不觉得道姑有多么命苦,我们对桃花对《诗经》更是一点兴趣也没有,我们就是一群饿急了的猴子,我们到处找可以吃的东西。

挖毛根,摘桑树枣,抽毛楂,扯马齿笕,偷梨子,打桐子。知道桐子吃不得,也要打下来,咬一口,扔到很远。而最好玩的还是炒野豌豆,在两块石头的缝隙处架起一块瓦片,放上豌豆,干柴细火烧起来,不一会就听到豌豆炸裂的声音,豆子的香味在山坳里散开,我们一边炒一边急得舌头舔着嘴唇。

道姑守在不远处,她怕我们把山上的野草烧着了,总是叫我们小心点。每次我们都要分一些豆子给道姑,她接过豆子的时候,我看到她嘴角弯起一些微笑。佛过山贫穷的日子偶尔泛起一点小小的快乐。

但忽然就出事了。不记得是哪一天,一队人马冲进了细庙,他们把菩萨神像所有他们认为是“四旧”的东西全部砸烂,最后把道士也捆走了。大庙也不能幸免,观音菩萨打得稀巴烂。所幸的是没有带走道姑。

但是到处都说道姑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连织布都要供奉菩萨就是证据。这以后只要是批斗大会,就要道姑站在那些坏人旁边陪斗。时间久了,我们以为道姑跟那些坏人是一伙的,我们再也不去大庙玩了。

一年后的冬天,巴河的沙滩上发现了一具女尸,都说是大庙的道姑。那时候所有的人都忙着修筑水库,水库就修在细庙的山脚下。人像蚂蚁一样在工地上挖土挑土,大家都汗流浃背,道姑了就像了一只蚂蚁。没过多久细庙变成了红星林场,几个单身汉住在里面,大庙在连续半个月的暴雨过后,轰然倒塌了。

就像是一眨眼,我离开佛过山三十多年了,行走在钢筋水泥的城市,老家屋后的佛过山始终是我解不开的情节。每次回去,我都会一个人到山上转来转去,总是拿着手机这里照一下,那里照一下。路,蜿蜒着,荒草掩映的小径,左一脚是痛,右一脚也是痛。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