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民风民俗作文500(江西吉安的风俗作文600)

吉安民风民俗作文500(江西吉安的风俗作文600)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23 19:00:45
吉安民风民俗作文500(江西吉安的风俗作文600)

吉安民风民俗作文500【一】

吴川是一个泥塑多的地方。

梅菉泥塑起源于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公元618年),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佛山石湾精湛的陶瓷工艺从此也传入吴川。唐朝中期,有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用陶泥捏起一座小型泥塑玩,想不到竟吸引了不少观众,后来别的陶工也来凑热闹。这就无形中成了元宵泥塑展览。从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断断续续经历了唐、宋、元三个朝代。

到了明朝洪武年间,皇帝派遣官吏四出挑选美女进宫寻欢作乐,民间百姓对此无不怨声载道。于是,梅菉头村的群众便乘闹元宵之机,特地造了一套丑化皇帝与皇后的泥塑。其特点是:人像的眼大、肚大、脚大、乳大、耳大。果然触动了官府衙门,竟派遣大批衙差,声言要抄斩全村百姓。后来,炮制这套泥塑的为首者便出灭辨解道:“皇上眼大看得准,肚大有福份,脚大乾坤,乳大养子民,耳大听民音,这为何不妥?”

这帮趋炎附势的官兵听了无言可答,只好罢休。此后,当地群众对“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兴趣更浓,热情更高。这便成了当地居民闹元宵的一项主要内容。随着岁月的流逝,“泥塑”作品的题材也不断有新的发展。

原先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的“盘古开天辟地”、“女祸炼石补天”,“嫦娥奔月”、“哪咤闹海”、“八仙过海”或取材于历史戏曲的“三顾茅庐”、“七郎打擂”、“平贵别窑”等,进而发展到取材于现实生活的“金杯献给祖国”、“军威震敌胆”、“向四化进军”等多样化题材。

若从“泥塑”制作工艺来看,逐步也不断有新的发展。过去,老是用稻草竹篾绑“树杆”作“泥塑”支架,如今已被“铁线扎钢筋”所取代了。有的群众还别出心裁地搞“活泥塑”,只要来人轻轻按一下机关,小舞台上的“书生”就可吹箫弹琴,又可启步运行;“公主”既可眉来眼去,又可翩翩起舞;何去何从也跟着拧起罗伞,确是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的“胖娃娃”塑像还神气活现地当着观众的面“嘶嘶嘶”地拉起“小便”来。原来,这些巧夺天工的“泥塑”已被制作者搞成“电动化”了。

吉安民风民俗作文500【二】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吉安民风民俗作文500【三】

乙未年四月初,我和堂哥相约共访吉安。虽然我在童年曾居吉安年余,但早年的印象己如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如今还得重新游历。

我们第一站便是拜谒文天祥纪念馆。馆在吉安县,离市火车站12公里,距井冈山站和井冈山机场均为2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整个建筑采取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由南而北、渐次升高构成仿古建筑群。雄跨松竹葱郁的山岗之上,依形就势,气派非凡。进入高大精美的牌坊,跨过临安桥,登上47级石阶,便是雄伟壮丽的文信国公殿。此殿为二层楼阁,红柱黄瓦,挑角飞檐,底层中央为文天祥塑像。

主体建筑为正气堂,坐北朝南,红墙黄瓦,气势恢宏。周围绿树成荫,花团锦簇,碧水荡漾,步移景换,文天祥生平展览区由正气堂、西厢、西庑、诗屏、东庑、东厢相互衔接,形成一个四合院。正气堂为序厅,有文天祥塑像,高6.4米,庄严威武。四壁嵌8幅大型壁画,描绘文天祥生平佳绩。序厅设有一全馆整体模型盘,指导游人参观瞻仰。4个展厅,分东西厅,西厢房为书画珍藏厅及文天祥生平事迹展览厅,四周亭廓环抱,馆内有中心花园。

全馆分五个展厅、六个部分,通过文物、文献、图片、绘画、雕塑、碑刻、蜡像等实景布置,艺术地展示了文天祥光辉的`人生里程。

文天祥(1236--1283,小名云孙,字天祥;后以字为名,改字履善;后又改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末大臣。宝佑四年(1256状元。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年,任湖南提点刑狱,次年调任知赣州,得元军渡江的消息,立刻组织万人起兵勤王。德佑二年(1276正月,谢太后向元军投递降表,文天祥被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押解北上,后设法逃脱,再组织民兵抗元。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收复兴国等县,包围赣州,军势颇盛。不过,文天祥组织起来的民兵,战斗力不强,很快就被元军击溃,文天祥的妻子也被元军俘掳。

他只好收拾残兵奔循州,驻南岭。后在广东的潮州、惠州继续抗元。祥兴元年(1278,宋廷封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十二月,元军从海陆大举进攻,文天祥撤出潮阳,转移海丰。因叛徒的出卖,他在五坡岭再次被元军俘掳。他被押北上,于至元十六年(1279十月初一抵达大都(今北京。前宋丞相留梦炎向他劝降,被其拒绝。他身在狱中,但诗句墨迹传遍京城,被视同珍宝。又在狱中写下千古传颂的《正气歌》,历数各代不畏强权、不怕牺牲的人物,以明自己准备随时为国捐躯的决心。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1283,在柴市就义,年四十七。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