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习俗庙会作文(庙会场面作文)

家乡的习俗庙会作文(庙会场面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09 02:15:15
家乡的习俗庙会作文(庙会场面作文)

家乡的习俗庙会作文【一】

风和日丽。“当——当——”突然,从远处传来一阵阵锣声,循声望去,发现原来是蒲塘桥庙会。

只见一个穿着黄袍的人走在前面,镶着银制装饰的他意气风发精神饱满地走着,眼睛稳重地望着前方,手中紧握着一面红旗——呈长方形的红旗,但没有字,领着后面一大队人行进着。和他一起开道的都是饱经风霜的老人,身着清一色的黄装,各拿着不同的旗子,整齐地向前行进。一旁的民众见到他们,纷纷向路两旁让开,庄重地站在两旁,看着他们走过。

跟在后面的第二队是挑花篮的少女,个个身穿红色的艳装,头顶摇曳的凤冠,矜持地挑着花篮,缓缓而有节奏地一摆一摆地向前走着。到了回头处,第一个人轻轻地向左转来,转回头后,似乎又觉得不够,又慢慢地在原地走着。仿佛不愿输给别人,每一位姑娘在转身时,都如法炮制,优雅的动作,难分轩轾。

在这些美丽的姑娘们之后,一群“高人”——踩着高跷的人过来了。他们身着古代戏服,身后插着几面旗子,头顶两根花翎,不少人还全身白衣白甲,手中紧握着又长又软的马鞭或短小结实的红缨枪,煞是威武。他们脚踏两米多高的高跷,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却又稳稳当当,左右手不住地前后摆动。一旁有人高举着一面大旗,旗杆紧紧地随着这些“高人”,他们一步—步走上桥,慢慢地转下桥。

少顷,有如一阵旋风刮来,一群头扎红巾,身穿红短袖的小伙子冲到这里,表演飞叉——有着长长的木制柄的铁叉。

只见他们先将飞叉竖在地上,猛地用脚一踢,木柄便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圈后又平稳地回到原地,似乎与它的主人难分难舍。接着,他们用双手抓住叉子的两头,先快速地向右移去,接着左手松开,右手将叉随意又迅速地搭到身后。就在此时,之前离开了叉的左手忽然像看到了叉一般,稳稳地抓住叉子的一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叉甩回面前。有一位老师傅,技术娴熟,只见他双手不紧不

然,他顺着叉转的趋势,左手顶着叉向上一扬,脑袋一低,叉子便顺势从左手臂转到了背后,又滑到右手臂上。此时,他才张开右手,稳稳地接住了即将滚下的叉。这些舞叉的汉子,给整个庙会带来了无穷的生气。

“当——”又是一声锣鼓,一群穿着黄袍的人抬着“祠山大帝”从我身边经过,走远了。一旁的老人说:“这可是明初就有的活动啊,现在恢复老传统,就像在保护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啊!”

春风依旧,锣鼓声中氤氲的文化气息,在这人山人海的庙会中弥散开来。我,徜徉在这古老的民俗文化里。

家乡的习俗庙会作文【二】

鞭炮声声,送来祝福;汤圆个个,送来温暖;张灯结彩,送来喜庆。新年到啦!20xx年正式来啦,今天是正月初一,老爸老妈决定带我去——逛庙会。

在一路上,我兴奋得不得了,为什么?不是因为那一尊尊金碧辉煌的佛像,也不是那一幢幢宏伟雄丽的建筑,而是寺庙外卖小零食,小玩具的小贬们让我痴迷啦。走在路上,越往我们的目的走,过年的气氛就越浓,家家都张灯结彩,街上还不时地看到舞狮子的,人人都穿着新衣服,脸上洋溢着欢乐的笑容。

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才刚到门口,我就被进入了寺庙的大门给迷住了,两根柱子一龙一凤,大大的牌卑上写着三个正楷大字——极乐寺。一种气势辉煌的氛围现时充满了好奇心,向前大步走着,最中央的当然是佛都的圣主——如来啦,如来原名释加莫尼,他是古印度人,那墙壁上还画着他的故事呢!走进去,一股隆重的气息扑面而来,释加莫尼双眼微闭,双腿合缠,仿佛看透了世间万物。我投入了一元钱,并磕了三个头,愿佛祖保护我们家平平安安。再往北走,就是千手观音庙了,她有几千只手,手上都有一件法器,并且她还有无数双眼睛,看着世界之人,监视着我们一举一动。把视线转向东方,那四大天王又一次把我吸引住了,他们分别是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多闻天王和广目天王,他们个个手持天兵利器,神情高亢,好像在与妖魔鬼怪打阵前鼓呢!

这次极乐寺逛庙会真开心,在20xx年的正月初一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家乡的习俗庙会作文【三】

我的家乡有这样一个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十四那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歌会。

从小我就在大哥、大姐的带领下,每年都到歌场去凑热闹。耳濡目染,我对歌会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去年歌会那天,吃过早饭,我便和伙伴们结伴向给山民们带来无限欢乐的歌场走去。一路上,隐隐约约听到了从山坳那边传来的悠扬的歌声……

听爷爷、奶奶说,歌场自古以来就设在我们这个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的岩湾村。这一天,太阳公公似乎格外善解人意,一直张开着笑脸。姑娘们穿着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打着一把把精致的花伞,迈着轻盈的步子来了;平时不注意打扮自己的壮阿哥,也穿戴一新,迫不及待地赶来了;连满脸皱纹,霜染两鬓的爷爷奶奶们也蹒跚而来,满面春风地想寻找失去的青春……

中午时分,已是人山人海,四邻八寨的乡亲们都赶来了。这时歌声更燎亮了,此起彼伏。我仿佛置身于歌的海洋之中,歌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整个山坳沸腾起来……

你瞧,这儿围了一圈,那儿围成一堆,一株株枝繁叶茂的枫树下,就是一个个歌台。歌台的“布景”是一簇簇的枫树叶和一张张甜甜的笑脸。看,大家笑得多开怀,笑得那样无拘无束,你听歌声是那样的清脆,那样的婉转。笑声停了歌声又起……

我好不容易才挤进一个围得水泄不通的歌台。只见左边站着6个阿哥,右边站着6个婷婷玉立的阿姐,他们正在对歌。这种唱歌的形式叫对,一般由阿哥先唱山歌邀女歌伴,通过一唱一和,阿哥、阿姐慢慢围拢来,对歌才算正式开始。大山里特有的清泉,滋润着山民们的歌喉,山民们都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音域宽广,歌声浑厚。阿哥常常能用高亢的歌声把远处的阿姐邀请来。对歌还有这样一个规律:阿哥一般不和同村的阿姐对歌,都是邀请其他村寨的姑娘,通过对歌,使他们相识。

他们唱得那么投入。那歌声,多么悠扬,多么动听,让人回味。虽已夕阳西下,但阿哥、阿姐们的歌兴更浓,唱得更起劲。这歌声,就是苗乡人民的心声。唱出了他们的情,唱出了他们的爱。歌会一年一次,但歌声会时刻陪伴着勤劳的父老乡亲,伴随他们走向山林,走向田野,走向幸福生活。他们的生活就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夜幕降临,陶醉于歌声中的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那个小山坳。歌会结束了,但歌声仍萦绕于耳。于是,我又盼望着更盛大的一次歌会的来临,也盼望着远方的伙伴们能来领略这一道苗乡特有的风景。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