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布统草原之旅作文(描写乌兰布统大草原的作文400字)

乌兰布统草原之旅作文(描写乌兰布统大草原的作文4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6 16:18:35
乌兰布统草原之旅作文(描写乌兰布统大草原的作文400字)

乌兰布统草原之旅作文【一】

我们从杭州出发,5个小时的高铁车程来到了北京。接着,再坐汽车前往内蒙古坝上,车程共9个多小时,但一路变化可大哩!

车子越往北开,路旁的树叶渐由翠绿色转变为深绿,由深绿色转变为黄绿色,再开会儿,就完全变黄了。气温也一直刷刷掉个不停,大家一件一件地加衣服,可我的心情却和气温恰恰相反,越来越热。

到了草原后,我心里的热情度达到了极点。心咚咚地跳个不停,摩拳擦掌,准备随时跳下来拥抱大草原。可是天已经黑了,我们披上哈达,喝过青稞酒,祭过敖包,这一天就度过了。

骑马

第二天早上,我们到了红军马场,开始了期待已久的骑马活动。在草原上骑马,感觉和在杭州大青谷、丽江的茶马古道完全不同。那儿的马没有自由性,天生驮着东西,就像骡子;而这儿的马,可以在草原上自由奔腾,个个油光发亮,腱子肉块块突出。马夫告诉我们,拉住缰绳,往上使劲拉,可以让马儿停下来;向左拉,可往左行驶;往右拉,可往右前进。双脚夹紧马肚子,用力夹喊驾,可让马儿跑起来。上坡时,人往前倾;下坡时人往后仰。我照马夫的话去做,果然灵。于是,马儿尽情地撒欢跑了起来。我时而伏着身子在草原上飞驰;时而抬头高眺碧蓝的天空;又时而回头张望落下一大截的`爸妈。不过跑得太快时,不大敢腾出双手来握缰绳,于是,自作主张发明了吁让马儿停下来。到了目的地野鸭湖,心里自豪极了,感觉自己成了象成吉思汗那样在草原上奔驰的英雄骑士!

白桦林

下午,我们来到了白桦林,走在如毯的落叶上,发出吱嘎声,在整个幽静的山谷中回响。白桦树一棵棵都挺拔努力地向着天空生长,阳光透过树梢照到地上,一片金光。抬头顺着笔直的树干往上看,蓝天在金黄的白桦树叶映衬下越发湛蓝,挺拔的白桦树林就像一幅油画中的守护神,守护着这神奇的乌兰布统大草原!

日出

为了看日出,我四点钟就爬起来了,摸黑坐车去北沟。顶着零下的寒风,我们爬上山坡,可俯看整个北沟。这时天还很黑,除了满天的星辰,只有车的灯光在闪烁。慢慢地,东方亮起了鱼肚白,天边一点点光亮起来,出现了一条红彩带,时而有云彩来做客,缠住彩带一丁点儿。过了些时间后,红线变成了金色,一个圆圆的太阳跳出了山脊线。顿时,草原亮了,白桦林亮了,马场亮了,整个北沟都亮了,阳光照亮了整个坝上,让大地充满了生机!

接下的几天,我们又领略了五彩山,公主湖,蛤蟆坝等美景,这色彩绚烂、千姿百态的景象,改变了以往对草原苍茫而荒凉的印象。我爱你,坝上!真不愧为塞北的明珠!等夏花开满草原的某一天,我会带着弟弟妹妹,再回来看你的!

乌兰布统草原之旅作文【二】

祭灶的风俗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习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

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近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祭灶的饮食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供品除糖瓜之类外,也有供水饺,取民间“起身饺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面条。

祭灶的歌谣

晋东南地区民间流传着两首歌谣,其一是“ 二十三,打发老爷上了天;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团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

擦锡器;二十八,沤邋遢;二十九,洗脚手;三十日,门神、对联一齐贴”。体现了时间紧迫和准备工作的紧张。其二是一首童谣:“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儿童盼望过年的欢跃心理。在所有准备工作中,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也有各种戏剧故事,民俗有“大登殿,二度梅,三娘教于四进土,五女拜寿六月雪,七月七日天河配,八仙庆寿九件衣”的说法,体现了民间对戏剧故事的偏爱。有新媳妇的人家,新媳妇要带上自己剪制的'各种窗花,回婆家糊窗户,左邻右舍还要前来观赏。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艺品。

祭灶的对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 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腊月二十三以后,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

剃头过年”的说法。吕梁地区讲究腊月二十七日洗脚。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开水洗脚。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们也要帮她把脚擦洗干净,不留一点污秽。民间传有“腊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脚。一个不洗脚,流脓害水七个月”的俗语。

乌兰布统草原之旅作文【三】

《淮南子.汜论》曰:“炎帝作火而为灶。”高诱注:“炎帝、神农,以火德王天下,托祀于灶神。”《太平御览》卷百八十六引《淮南子》佚文云:“黄帝作灶,为灶神。”《礼记·礼器》中孔颖达疏:“颛顼氏有子日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另一种意见认为灶神是一个普通的美女。《庄子·达生》记载人间鬼物,其中“灶有髻”是一种。《经典释文》引司马彪云:“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上》说:“灶神名隗,状如美女。又姓张名单,字子郭。夫人卿忌,有六女,皆名察洽。”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灶神即是《史记·封禅书》索隐《白泽图》所述:“火之精曰宋无忌”。《三国志·魏志·管辂传》载:“王基家贱妇生一儿,堕地,即走入灶中。辂曰:‘直宋无忌之妖,将其入灶也。”显然,管辂是把宋无忌当作灶神的。

民间祭灶的原因,相传是灶神“常以月晦日上天白人罪状,大者夺纪,纪三百日,小者夺算,算一百日。故为天帝督使,下为地精。己丑日,日出卯时上天,禺中下行署,此日祭得福。”(《酉阳杂俎》这就是说灶神要按例上天禀报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恶,如果被他说了坏话,就会被夺去一百到三百天的寿命。因此,人们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灶送灶神上天,目的是希望他在玉帝前多说好话、少说坏话。祭灶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将灶台、几案、锅碗瓢盆收拾得干干净净,准备设供祭灶。设祭之前,先将墙上的旧神像揭下,在香炉前焚化,表示灶神已上天,然后张贴新的灶神像。灶神像两旁还要贴上千篇一律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家家具酒果饴糖,送灶神上天,置刍豆于灶前,以秣神马,其置饴糖者,俗意为塞满口,使之上天不得多言也。”(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腊月“二十四交年,……贴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其用意也是想让灶神醉酒,上天不说人短处。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写了一首《祭灶诗》,对古人祭灶的习俗作了生动的淋漓尽致的描摹:“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圆。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触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沈榜《宛署杂记》记载明代灶王节风习曰:“祀灶,坊民刻马形印之为灶马,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农民鬻以焚之灶前,谓送灶君上天。别具小糖饼,奉灶君。具黑豆寸草宛许为养马具,群一家少长罗拜,即嘱之曰:辛甘臭辣,灶君莫言。

至次年初一日,则又具如前,谓为迎新灶。”到了清代,祭灶习俗更为盛行。乾隆皇帝最迷信灶神,“每岁于十二月二十四日之夕,祀灶于坤宁官”,“六十年中无岁不然”。民间则“二十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挂天灯。祭品则羹汤灶饭、糖瓜糖饼,饲神马以香糟炒豆水盂。男子罗拜,祝以遏恶扬善之词。妇女于内室,扫除炉灶,以净泥涂饰,谓曰挂袍,燃灯默拜。”(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祭毕之后,将神像揭下,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至除夕接神时,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极多,俗谓之小年小。”(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这种由来已久、流传广泛的祭灶习俗,今天在部分农村仍可看到。

乌兰布统草原之旅作文【四】

经过半年的努力,在今年暑假,我终于考中了外国语中学。在电视里我经常会看到美丽辽阔的大草原,而妈妈作为奖励,带我去了青藏高原,见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大草原,这回,我终于见识了草原的美丽。

坐上旅行的大巴车,激动的心情无法控制,窗外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一路颠簸,终于,我们的大巴车在路边的一户牧场停了下来。一下车,便闻见了一股草原的气息,深吸一口气,感觉心旷神怡。抬头望去,天是那么辽阔,那么湛蓝,如同晶莹的蓝宝石。天空中飘着几朵奇异的云彩,像儿时最愿意吃的棉花糖,感觉触手可及,却又在远空飘着。放眼望去,远处高低起伏的山丘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草,像铺上了一张硕大的毯子,脚下的草丛中间长满了五颜六色的不知名的野花。

正当我痴迷于美丽的风景时,旁边传来了几声马嘶,我往旁边一看,八九匹高头大马正在喝水,我忽然有了骑马的。我一眼就相中了一匹棕红色的马,这匹马很强壮,肌肉结实,皮毛光滑油亮,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远远望去,就像匹棕色的锦缎。只要人一靠近就会不服气得摇头摆尾。经过马主人的帮助,我终于骑上了这匹棕马。

双腿一挤马肚子,马便踏出了第一步。虽是一个人骑一匹马,但马走得很慢,我一点也不紧张。马儿驮着我越走越远,最后都看不到出发点了。在辽阔的草原上,我的“赤兔宝马”突然小跑了起来,慢慢得超越了其他人。马背一颠一颠的,迎面吹来了阵阵凉风,飞一般的感觉!当时我就感觉自己仿佛是个疾驰在草原上的搭弓射箭的大英雄,豪情万丈,爽极了!围着草原骑了好几圈后,我才恋恋不舍地骑回出发点。

看那辽阔的蓝天,美丽的白云,绿油油的草原与新鲜的空气,多么美妙的生活环境啊!我愿做这的一匹马,终日嘶鸣于悠悠的旷野;我愿做这的一片蓝天,用我的一生守着它;我愿做这的一株小草,用短短的一季来感受岁月的无尽沧桑。

蓝天,白云,山脉,草地。大自然,美丽的西部风光,我爱你们!

乌兰布统草原之旅作文【五】

愉快的假期开始了,7月19日妈妈带着我和姐姐一起跟团出去玩,我们一早乘着大巴车前往承德游玩,路上突然下起了大雨,所以我们19号晚上才到承德。

7月20日上午,我们去参观了小布达拉宫,然后,我们又做了几个小时的车到木兰围场,木兰围场是皇帝打猎的地方。一开始,我还以为木兰围场的“木兰”是这个“牧栏”呢!

我们还去漂流了,我和我姐姐一块漂,我记得,漂流之前有一个小妹妹说漂的时候会有很多水往身上淋,很刺激,可漂完了,根本不是这样,虽然不刺激,但很有趣。

接着,我们又去了草原游乐场,我和我的同学们玩的第一项是滑草,滑草就是坐在像一个大长盆里往下滑,很刺激,周围的沙子都往眼睛里灌;我还玩了霹雳炮、射箭、三维环转、碰碰车、还去了蒙古人家,我们在蒙古包里喝奶茶、听曲子,可好了。碰碰车的机会是有一个人和郑一萧(另一个班的坐在一辆车上,那个人走了,我就问那个检票的`人:“能让我和那个穿牛仔裙的小女孩一块玩吗?”那个人说:“可以”我就进去了。

我们又去了骑马场,我妈妈没让我去骑,说危险。

后几天,我们又去了神龙潭、七星湖、月亮湖、避暑山庄。(关于他们的来历我就不说了,太长了,到学校再跟你们说。)

结束了草原之旅,我们就返回了承德住了一晚,便回到山东淄博... ...

乌兰布统草原之旅作文【六】

我们坐在大巴车上,一望无际的草地上,三五成群的牛羊随处可见,匹匹骏马健壮无比,我真恨不得立刻骑上马驰骋(chí chěnɡ)一番。

草原上不仅有草,还有很多沙丘。我和一个同学一人拖着一块滑板艰难地往沙坡上爬,你知道我们在干什么吗?哈哈,我们在滑沙!我手脚并用地爬上丘顶,叔叔扶着我坐进滑板里,等我准备好了,他一松手,只听“嗖”的一声,我就滑到丘腰啦。下面的路很颠簸(diān bǒ),我都快被震飞了,一路“砰砰砰”下来,差点把我给掀翻,不过我牢牢地抓着滑板壁,身体往后靠,才让自己顺利地滑到坡脚,真是太刺激了!我一口气玩了十多遍。

中午我们吃全羊,一半煮一半做羊肉串。大家有的切羊肉,有的.洗蔬菜,有的拾柴火,忙得不亦乐乎。我捡了几根干树枝后又去帮忙串羊肉串,串的时候要一块精肉一块肥肉地间隔着串,听说这样的搭配吃起来最美味。果然,烤熟的羊肉串比我以前吃过的任何一次都好吃。我一口气吃了六串。

下午,我如愿以偿地骑了马。我选的是一匹高大的黑马,油亮的皮毛,细长的四肢,可威风了。我勇敢地骑上马背,它一会儿停下吃草,一会儿用尾巴甩我,一会儿掉转头来看我,好像在说:“伙计,我可不愿驮你,怪累的。”我也说:“哼,我还要让你跑起来呢!”“驾!”驯(xùn)马师一声令下,马开始飞跑,我吓得失声尖叫起来。驯马师叔叔在后面搂着我,安慰道:“别怕,你一叫,马会受惊的,受惊了,它就跑得更快了!”我紧张地牢牢抓着缰(jiānɡ)绳,没多久就不怕了。骑马比坐车好玩多了!

下了马,前面有个很大的草坡,只见大家都躺在地上,我奇怪地望着他们。“快躺下来!”一个叔叔说,“我们在草地上比赛打滚,你也试试看,滚上十个算你厉害!”见平时严肃的爸爸妈妈也嘻嘻哈哈地滚了起来,我也连忙躺下,用手抱头,一下子滚了三十三个,第一名!我高兴极了,和满身是草的爸妈来了一张合影。我发现无论滑沙还是打滚,大人都没小孩厉害呢!

乌兰布统,不仅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更是欢乐的海洋,让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快乐!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