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的正面反面六百字作文(清朝的败落作文600字)

大清王朝的正面反面六百字作文(清朝的败落作文6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18 03:23:27
大清王朝的正面反面六百字作文(清朝的败落作文600字)

大清王朝的正面反面六百字作文【一】

阅读几个议论片段,想想其运用归纳论证是否恰当。

(1)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楚文王曾沉迷于打猎和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对他施以鞭刑。此后文王奋发图强,兼并了39个国家,扩大了楚国的疆土。

(2)古人云:“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这句话是说,要成就一番事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专心。汉代董仲舒专心治学,曾三年闭门不出,终成新儒学奠基人;音乐家冼星海练奏乐谱缺少钢琴,就用碗、碟、盆、罐作为替代,经过长期不懈的苦练,终于谱写出振奋人心、史诗般的歌曲——《黄河大合唱》;中国科学家王林鹤在试制高压电桥时所获得的成功,也正是积370次失败的教训并坚持不懈地努力进取的结果。从这些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做学问只要花工夫,只要有耐心和恒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通过分析(1)(2),我们得知,

①归纳论证必须有若干事例;

②归纳论证必须有结论;

③事例、观点、结论要一致;

④事例之后,必须正确揭示出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大清王朝的正面反面六百字作文【二】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人类正义的化身,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最近拜读了王岐山书记推荐我们每个党员应好好读读《大清相国》这本书,感受颇深,使心灵上感受到了廉洁的震撼,结合工作实际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康熙帝师、一代名相陈廷敬是出自于我省的一位历史名人,他是辅佐康熙大帝的重臣,也是忠丞,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国之能臣,吏之楷模,备受后人敬仰。书中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康熙王朝官场风云,并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书中不但对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细致刻画,同时也描绘出不同人物代表所欲所感,以及其性格、行为,并伴随着人生轨迹的`转变,有的人堕落至万劫不复,有的则坚持原则至功成名就。

初入官场的陈廷敬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为许多人赏识,但其正直,倔强的性格也为其惹下了诸多麻烦,多次险遭生之祸。通过父亲的告诫,岳父的劝诫和自身的感悟得出了“等、忍、稳”的行为准则,逐渐在官场站稳了脚跟,后又被逼出了“狠”,得以参倒政敌,一展抱负,最后借助夫人的“隐”得以全身而退。这些为官之道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韬略过人也对当时的官场生态唏嘘不已。

作为康熙王朝五十多年的政坛不倒翁,陈廷敬曾说过:“我只能做我做到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也做不了”,可见做个好人难,做个有作为的好官更难。好人正直善良,注重名节,不愿被非议,可很多的时候,人不做违心的事,很难做成大事造福百姓的事;往往做大事时遇到的对手都是阴险狡诈之人,所以需要同时具备高绝的政治智慧,辽阔的城府,强硬的手腕,忍受常人不能忍耐,处理问题恰到好处。

目前山西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怎样扫除社会雾霾,净化山西政治生态,是每一位基层党员应当思考政治问题,树立“弊革风清,廉洁为民”的责任担当意识,是每一位三晋儿女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只有筑牢廉洁的思想防线,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引领社会健康发展。而读书学习恰是净化心灵,洗涤生态雾霾,释放正能量的有力作为。

作为检察系统党组织,更是承担着司法部门内部党建桥头堡的作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创新教育模式,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真正使党员干部敬畏法律,敬畏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廉洁为公。

以司法公正,执法为民促进富民强省,实现弊革风清是途径。因为,只有实现弊革风清,才能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为促进富民强省提供路径。

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民促进富民强省,重塑山西形象是支撑。重塑山西形象,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只有彻底消除精神不振、畏缩不前的消极状态,彻底纠正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错误行为,彻底根除违背规律、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才能使党员领导干部通过重塑山西形象的淬火锻铸,在促进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大清王朝的正面反面六百字作文【三】

古人云:“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是人类正义的化身,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有力保障。

最近拜读了书记推荐我们每个党员应好好读读《大清相国》这本书,感受颇深,使心灵上感受到了廉洁的震撼,结合工作实际也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康熙帝师、一代名相陈廷敬是出自于我省的一位历史名人,他是辅佐康熙的重臣,也是忠丞,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为国之能臣,吏之楷模,备受后人敬仰。书中再现了三百多年前康熙王朝官场风云,并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书中不但对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细致刻画,同时也描绘出不同人物代表所欲所感,以及其性格、行为,并伴随着人生轨迹的转变,有的人堕落至万劫不复,有的则坚持原则至功成名就。

初入官场的陈廷敬学识渊博,见解独到,为许多人赏识,但其正直,倔强的性格也为其惹下了诸多麻烦,多次险遭生之祸。通过父亲的告诫,岳父的劝诫和自身的感悟得出了“等、忍、稳”的行为准则,逐渐在官场站稳了脚跟,后又被逼出了“狠”,得以参倒政敌,一展抱负,最后借助夫人的“隐”得以全身而退。这些为官之道让人不得不感叹他的韬略过人也对当时的官场生态唏嘘不已。

作为康熙王朝五十多年的政坛不倒翁,陈廷敬曾说过:“我只能做我做到的事情,做不到的事我要是硬去做,就什么事也做不了”,可见做个好人难,做个有作为的好官更难。好人正直善良,注重名节,不愿被非议,可很多的时候,人不做违心的事,很难做成大事造福百姓的事;往往做大事时遇到的对手都是阴险狡诈之人,所以需要同时具备高绝的政治智慧,辽阔的城府,强硬的手腕,忍受常人不能忍耐,处理问题恰到好处。

目前山西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发展时期,怎样扫除社会雾霾,净化山西政治生态,是每一位基层党员应当思考政治问题,树立“弊革风清,廉洁为民”的责任担当意识,是每一位三晋儿女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只有筑牢廉洁的思想防线,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引领社会健康发展。而读书学习恰是净化心灵,洗涤生态雾霾,释放正能量的有力作为。

作为检察系统党组织,更是承担着司法部门内部党建桥头堡的作用,责任重于泰山,我们要创新教育模式,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真正使党员干部敬畏法律,敬畏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做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执法为民,廉洁为公。

以司法公正,执法为民促进富民强省,实现弊革风清是途径。因为,只有实现弊革风清,才能依法确定权力、科学配置权力、制度约束权力、阳光行使权力、合力监督权力、严惩滥用权力,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确保权力规范运行,为促进富民强省提供路径。

以公正廉洁,执法为民促进富民强省,重塑山西形象是支撑。重塑山西形象,党员领导干部是关键。只有彻底消除精神不振、畏缩不前的消极状态,彻底纠正不敢担当、为官不为的错误行为,彻底根除违背规律、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才能使党员领导干部通过重塑山西形象的淬火锻铸,在促进富民强省的伟大实践中有所作为、有大作为。

大清王朝的正面反面六百字作文【四】

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我控制不来我的思维。有时候买书时明明喜欢的回家看上两眼丢在一旁,而有的书简直是饥渴之读。曾经考虑是不是因为晦涩难读才有此感觉,多次试过之后方知不是,决定权在书中。看这本书还是王副总理推荐的,当然是看报纸上来的,如果能直接面荐,我不得了噢了!此书两天读完,疯狂直至,收获非浅……

清朝的历史在人们的视觉上和听觉上已不再新鲜,即使不学史的人也能评说一二,如果还按老套路出牌,终觉无滋味。作者挖掘新意,此相国听为初次——陈廷敬,以康熙朝为背景,着重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是非非,影射现今,不失是一部好作品。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在历朝历代皆为本色,不贪反而为特色,只是清朝更为突出。陈廷敬这方面洁身自好,一是家里出身殷实,另一个就是自律较好。两者虽说都很重要,但后者更为突出,有多大的胸怀能成多大的事,自律为本。书中陈廷敬的弟弟两次收钱也是因为交际之用,也并不本质上的问题。从这一点看来,当官者是不是也能从家庭资产考虑,见过钱和没见过钱的反映出来是不一样的。人到四十就有所考虑了,就会为以后着想。我以前不承认,现今还没到四十,就开始准备养老的钱了。不信你试试看,人到中年你做事情就不会激进了。

人生只要努力总是有机会的。陈廷敬的发迹是因为个人的优秀才干,而且两次化险为夷都与此有关。再加上以后卫相书告诉他要学会“等”都有关系。你要想生命不白白度过,就要在上学期间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是有普遍性的,也不否认没上过学能有好的发展——只是少数。你要有与众不同的东西在身,随时提供脱颖而出的力量。可以说如果你能为别人带来利益或者其他什么的,你才有可能出人头地,生命才可能绽放光彩。这就是说“等”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的,这个机会是有条件的。陈廷敬是有此基础的,各种条件具备齐全,只差东风了。

不站队。面对各种的利益团伙,陈廷敬始终不与为伍。螯拜一伙争取陈廷敬,索尼也在争取,陈廷敬看的清楚,要想能长久就要那边都不涉及。我觉得索尼有句话说得好“皇帝最不可信”。皇帝终究是个人,是人就有缺陷,就有偏好。终究不如制度,即使制度也是靠人来执行的,还有薄彼,何况一个人。说起来简单说起来难了,这是一辈子的功夫,坚持下来不容易。皇上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踏实做事。不徇私,不枉法,本色做事是陈廷敬的特色。而且在各种事上能独立思考不忍云亦云,是相国之料。现在讲过——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作为文人出身,能明察秋毫,果断从事,有强人风格。刚柔相济,方可有成。刚者易断,柔者不成事。陈廷敬恰到好处,拿捏准确,佩服佩服!

至于到后来玩弄权术引发互相弹劾,也是那些人罪有应得。老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在社会能做到如此地步,且是一辈子,真是不容易。

以前我总是认为,置身一个大的权力场,不是哪一个人能抵挡的住的。谁在那个权力中心都回贪占枉法,是凡人都躲不过,看过这本书就有新的认识了,凡人也可以做到。

大清王朝的正面反面六百字作文【五】

最近单位组织读王跃文的《大清相国》,这本小说我以前看过,再次阅读,感触颇深。下面从陈廷敬的个人境界、修身齐家方面谈一点感受。

陈廷敬,他21岁中进士,晋身官场后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后仍被康熙帝召回,70岁后主动全身而退,安全着陆。在老家颐养天年并发挥余热,编纂了《康熙字典》与《钦定词谱》,康熙评价他“宽大老成,几近完人”。他不参与派系与集团斗争,有自己的道德操守,讲究政治谋略又不去害人,能够更新观念、迅速转变角色,从错误的思想中走出来,识时务、处处小心谨慎、避免锋芒毕露。用自己的方式报效朝廷、造福子民。纵观他的一生,有如下三重境界:沉得住气、低得下头;耐得往寂寞、经得起诱惑;看得透人、想得开事。先修身、齐家,然后再干大事,陈廷敬为后世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重境界:沉得住气、低得下头

陈廷敬年轻时候也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有棱有角,热沸腾,所幸遇上一个好岳父,书中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官是靠熬出来的,没到那把年纪,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人若得意早了,众目睽睽之下,没毛病也会叫人盯出毛病来。”“少年得志是可喜,但隐忧亦在,须得时时警醒,盯着你的人多,少不得招来嫉妒,反是祸害。官场上没有一番历练,难成大器。所谓历练,即是经事见世,乍看起来就是熬日子。任劳是不怕的,要紧的是能够任怨,那就是忍功!”凡成大事者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明朝的张居正也是如此,很小时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所幸遇上顾璘这样的好导师,没有让他在年轻时锋芒毕露而得意忘形。这,就是小说中“五字决”中的“等”(要沉得住气)和“忍”(要能经受起磨练)。

第二重境界:耐得往寂寞、经得起诱惑

面对索额图与明珠的争斗,陈廷敬自始至终没有选择站队,两人都想方设法把他拉入自己的阵容,给出了很多诱惑,陈廷敬一直没有动容,甘于寂寞,甚至有很多次皇帝误会他差点断送前程,每每遇到逆境,他总是岿然不动,稳若泰山。“君子有大畏呀,成大事者,必须有所畏。所谓无大畏者流,其实不过莽夫耳。”“稳,一时兴许会吃些亏,但是不会倒大霉。”这,就是小说中“五字决”中的“稳”(要谨慎且低调)

第三重境界:看得透人、想得开事

能将身边的人看透,能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准确判断,迅速作出处理,干净利落,不优柔寡断,事后不贪功,做到功成而退,这是陈廷敬最高的'境界。这需要一番历练,一个人没有经历很多事,没有接触很多人,不善于总结和思考,就算有高人指点也不可能达到这层境界的。这就是小说中“五字决”中的“狠”(要坚决彻底),“隐”(要会急流勇退)

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递进关系,修身与齐家是基础,若没有做好是不可能做好治国平天下的。近代史上曾国藩、蒋介石是典范,我们可以从他们的家书、日记中学到很多很多。修身,包含正己、慎独、贞信、担当、约束、涵养。陈廷敬也有孤寂的时候,也有受委屈的时候,他都是一个人抚琴,静静地思考,反复反省自己,这其实就是一个修身的过程。齐家,俗话说堂前教子、枕边教妻,我们常常看到好多人一身正气两袖清风,最后被家里人给害了。汉代霍光就是个典型例子,他功德盖世,因为没有管好自己家里的人,在他后整个家族遭受灭族之灾。陈廷敬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的弟弟多次想通过特殊途径,甚至打着哥哥的旗号谋取不正当利益,陈廷敬每次知道后总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公正严明地处理,用理智的手段维护好亲情。德,永远比才更重要,我们要教育子女先做一个有德之人。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德才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他把人分为四类:德才兼备的称为圣人,有德无才的称为君子,有才无德的称为小人,无才无德的称为愚人。在找不到圣人与君子的情况下,宁愿用愚人也不可用小人。

大清王朝的正面反面六百字作文【六】

在读书这个问题上,我控制不来我的思维。有时候买书时明明喜欢的回家看上两眼丢在一旁,而有的书简直是饥渴之读。曾经考虑是不是因为晦涩难读才有此感觉,多次试过之后方知不是,决定权在书中。看这本书还是王岐山副总理推荐的,当然是看报纸上来的,如果能直接面荐,我不得了噢了!此书两天读完,疯狂直至,收获非浅……

清朝的历史在人们的视觉上和听觉上已不再新鲜,即使不学史的人也能评说一二,如果还按老套路出牌,终觉无滋味。作者挖掘新意,此相国听为初次——陈廷敬,以康熙朝为背景,着重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是是非非,影射现今,不失是一部好作品。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在历朝历代皆为本色,不贪反而为特色,只是清朝更为突出。陈廷敬这方面洁身自好,一是家里出身殷实,另一个就是自律较好。两者虽说都很重要,但后者更为突出,有多大的胸怀能成多大的事,自律为本。书中陈廷敬的弟弟两次收钱也是因为交际之用,也并不本质上的问题。从这一点看来,当官者是不是也能从家庭资产考虑,见过钱和没见过钱的反映出来是不一样的。人到四十就有所考虑了,就会为以后着想。我以前不承认,现今还没到四十,就开始准备养老的钱了。不信你试试看,人到中年你做事情就不会激进了。

人生只要努力总是有机会的。陈廷敬的发迹是因为个人的优秀才干,而且两次化险为夷都与此有关。再加上以后卫相书告诉他要学会“等”都有关系。你要想生命不白白度过,就要在上学期间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这是有普遍性的,也不否认没上过学能有好的发展——只是少数。你要有与众不同的东西在身,随时提供脱颖而出的力量。可以说如果你能为别人带来利益或者其他什么的,你才有可能出人头地,生命才可能绽放光彩。这就是说“等”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的,这个机会是有条件的。陈廷敬是有此基础的,各种条件具备齐全,只差东风了。

不站队。面对各种的利益团伙,陈廷敬始终不与为伍。螯拜一伙争取陈廷敬,索尼也在争取,陈廷敬看的清楚,要想能长久就要那边都不涉及。我觉得索尼有句话说得好“皇帝最不可信”。皇帝终究是个人,是人就有缺陷,就有偏好。终究不如制度,即使制度也是靠人来执行的,还有薄彼,何况一个人。说起来简单说起来难了,这是一辈子的功夫,坚持下来不容易。皇上评价“宽大老成,几近完人”。

踏实做事。不徇私,不枉法,本色做事是陈廷敬的特色。而且在各种事上能独立思考不忍云亦云,是相国之料。现在讲过——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作为文人出身,能明察秋毫,果断从事,有强人风格。刚柔相济,方可有成。刚者易断,柔者不成事。陈廷敬恰到好处,拿捏准确,佩服佩服!

至于到后来玩弄权术引发互相弹劾,也是那些人罪有应得。老话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始终认为一个人在社会能做到如此地步,且是一辈子,真是不容易。

以前我总是认为,置身一个大的权力场,不是哪一个人能抵挡的住的。谁在那个权力中心都回贪占枉法,是凡人都躲不过,看过这本书就有新的认识了,凡人也可以做到。

大清王朝的正面反面六百字作文【七】

王跃文先生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记述了清代名臣陈廷敬的从政经历,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了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在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了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陈廷敬是清朝康熙年间有名的清官、好官,他21岁中进士,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后仍被康熙召回,72岁后全身而退,最终老相位。陈廷敬一生主张清廉,为好官善始善终,他从晋身官场之日起,就同后来权倾天下的明珠、索额图恩怨难断,又遭遇徐乾学、高士奇等人的明争暗斗,在屡次涉险、多次犯上的情况下仍能坚持正义,半生如履薄冰,终于建功立业,名垂青史。

勤奋、才学、精明、果敢,无疑是陈廷敬成就事业的重要品质,而始终不忘扎实做人则是其长久为官、平安为官、为官有为的关键和根本。通读全书,我深刻感受到,为官的根本始终在于做人。“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古往今来,对官的要求,无不以做人为根本。如何坚守做人的底线?就是要不断加强个人修养,时刻不忘“四心”。

为官要有真诚心。做人要真诚,从商要真诚,为官更要真诚。为官者位居权力上层,可以大量调动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一颗真诚心,欺骗上级、欺瞒百姓,对事业必将造成严重的影响和伤害。《大清相国》中写道,山东省本来连年灾荒,巡抚富伦却向朝廷报告丰收,并说老百姓自愿把收成的十分之一捐赠给朝廷;山西省阳曲县的官员,向朝廷谎奏老百姓自愿捐建为皇帝歌功颂德的龙亭,并建议推广全国;云南省的巡抚王继文,一面隐瞒吴三桂留下的库银充作“小金库”,另一面却挪用国库当做财政上缴,欺瞒上级,愚弄百姓,不惜损害国家和百姓的长远利益……所有这些都是为官者为了自己的提拔升迁而丧失真诚心的表现。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更要注重培养和坚守真诚之心,真诚坚守理想信仰,真诚面对上级领导,真诚服务人民百姓。真诚心的缺失不仅危害我们的事业,同时会使一个人的价值观、政绩观发生偏离,久而久之,必将背离人民、背离党,最终走向违法犯罪、自我毁灭。

为官要有善良心。心怀善良,才会与人为善,才会主动扶贫帮困。为官者只有心怀善良,才能时刻牵挂百姓苍生,全心全意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大清相国》主要叙写了陈廷敬参与其中的几个具体事件:科举舞弊案,到山东、山西、云南办差,督理京省铸钱,陪同康熙南巡。无论在哪个事件中,陈廷敬都能把百姓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时刻挂念百姓疾苦,有时还为此在皇帝面前据理力争。中国古代一向把体恤、关爱、救助百姓视为官之“大善”: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深林”,都是古代为官者心怀善良、心系百姓的生动体现。我们党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更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把“苟利国家生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记挂于心、付诸于行。心怀善良要有宽厚之德,“律己当严、待人当恕”;心怀善良要有厚道之品,心底无私、胸怀坦荡。领导干部只有永远有一颗善良之心,才能让群众放心,才能得到群众发自内心的支持和拥护。

为官要有公道心。“公道正派”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要求,特别是古代对为官之道的职业道德要求。《大清相国》扉页上写道,康熙朝名臣辈出,但都大起大落: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籍。满朝重臣中,只有陈廷敬驰骋官场五十余年,最终平安归隐。陈廷敬能做到这一点,与他始终不卷入“明”“索”两党之争,坚持公道正派、不搞结党营私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同样,公道正派也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为人之道、处事之基,要时刻恪守公道之心,做公道正派的表率。领导者处事要公,不徇私情,不感情用事,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用才要公,举贤不避仇,举贤不避亲,客观、公正、全面、发展地对待和使用各类人才;获利要公,在物质和精神利益面前,要正确面对,谦让大度,不与下属争利,不与人民争利;待下要公,赏当其功,罚当其过,坦诚于阳光之下,评议于群众之中;聚合要公,不搞拉帮结派;语言要公,说老实话、公道话、心里话、坦诚话,光明磊落做人,不掺私心杂念。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