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的作文500字(写给被质疑自己的作文)

质疑的作文500字(写给被质疑自己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8 17:08:52
质疑的作文500字(写给被质疑自己的作文)

质疑的作文500字【一】

“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青蛙的`一问使教授哑口无言。哲学教授以偏概全、思考片面,最终招来青蛙的质疑。青蛙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得到了动物们的肯定。

现实生活中,像哲学家这样的“权威”大有人在。有很多所谓的“大家”,他们行为高蹈,言辞高妙,仿佛天下老子第一,眼睛里全然没有别人;写点东西,雇人写评论,大加吹捧,风月无边;听到点批评的声音,大发雷霆,动辄打官司。这些大家其实是摆着“臭架子”,傲视他人,自以为是,可恨、可恶、可憎。在我看来他们连一只井底之蛙也不如。

面对如此繁多的假权威,我们怎么才能揭开他们的面具呢?

唯有质疑才可以撕开他们的伪善。美国国父华盛顿曾说:“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没有了质疑,社会就会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像水一般毫无生机。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质疑之声,需要一个声音打破这潭水。

但我们往往缺乏青蛙般质疑权威的勇气,虽有自己的想法,却被强大的外部舆论所裹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古希腊有句俗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生活在别人设置的牢房里,牢门是开着的,我们却没有能够走出去。”只有不畏艰险,不得过且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我们才能寻得真理路上的小小珍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伽利略敢于质疑,“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绵延千年的亚里斯多德理论;陈景润勇于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质疑,将数学奥秘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高度……孟子等人是“大家”,但在成为“大家”之前,他们无疑具有青蛙般的执着与大胆。

并不是哲学家们的话都是错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的“失”往往表现在理论不能和实际相结合,搞出一些似是而非,有时甚至是很“雷人”的只言片语。想想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但他带兵与秦国交战时,因缺乏实际遭到惨败,40万赵国军队被活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学习苏联,坚持马克思的城市中心武装起义,结果导致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失败;医生看病时一味遵循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结果自然是耽误了病情。

所以,唯有从实际出发,虽然不必像青蛙一样坐到井里,但“接地气”必不可少,才能真正拥有质疑的“底气”,否则,质疑就会滑向狂妄与无知。“小人物”都是处在“接地气”的层面,只是别忘了“地气”就是你的“底气”!

就让我们以无畏于权威的勇气和实践中得到的真知灼见为指引,大胆的质疑吧,相信我们定能跳出制约思想的深井。

质疑的作文500字【二】

当面对某大师的侃侃而谈,抑或是某知名学者教授的高谈阔论,你是会无条件的接受,还是会有所质疑?青蛙面对哲学教授十分绝对的言词依然大胆的站出来,说出自己的疑惑,让教授哑口无言。世界上没有谁是绝对的对我们要敢于质疑,善于思考,这样方能触到真理之光。

敢于质疑,是一种拒绝盲从拒绝迷信的睿智。总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随大流,抱大腿。没有自己的主见盲目听从些高调的言论。但其实这种人是最可悲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发现过,也没有实践过。可是又有谁是在亲手做过实验之后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言论,是伽利略,她没有跟从当事人的脚步去听信亚里士多德这位哲人的话,这不正体现了他不盲从,不迷信的品格吗?凡事无绝对,不要轻易的迷信权威,因为权威有时也会犯错,要敢于质疑,只要有疑惑就大胆的说出来,何必在意说出这个话的人是谁呢?

敢于质疑,是一种懂得思考,善于发现的清醒。有位名人这样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本事。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而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质疑,更不敢于质疑。由于随风飘动的蒲公英,有什么两样呢?在那个信奉地心说的时代,是谁开动自己大脑,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了日心说。当个白领,因此而受的惩罚时,他也未曾动摇,她大胆的质疑当时的真理,方才触到真正的事实。当面对一些事情,心存疑惑,胸白不解时,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疑惑,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一切胡言乱语,都随风而去。

敢于质疑,是一种勇于挑战追求真理的执着。要面对大家明事的言论,胸中若没有一份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向真理迈进的热情,如何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观点呢?

当拉马克向神创论产生质疑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开始了他的挑战,他提出用进废退的理论首次否定了,当时的权威。他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他胸中若无对真理的渴求,又如何?能提出这一伟大发现。不要总是轻易相信那些一成不变的东西,有时理论也是绝对就越是空洞,有漏洞。所以勇敢的挑战吧,大胆的说出来。

敢于质疑,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即便自己平凡普通,但仍拥有这份勇气,这份坚定。所以别再畏首畏尾了,大胆的去挑战吧,你会发现真理之光如此迷人。

质疑的作文500字【三】

引领者,跟随者,旁观者,三者宛若一体而固若金汤,成为常人眼里理所当然而又最普遍的体系结构。然而团队的构成仅三足鼎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第四类人——质疑者、批评者的插足之下才能尽善尽美,走在最前的行列。

在任何一场活动中,引领者毫无疑问是起着带头作用在人群中最瞩目的一类人,他们身边簇拥着追随自己的人,而他们的一言一行又不差分毫地映入周围的人即旁观者的眼里面。这看似和谐的环境中却隐含着危机,而这危机的来源正是因为没有不稳定的因素。

毫无疑问是一代枭雄,他领导着一众部下投身于创建新中国的建设道路,在建国后东击美韩,北抗苏联,西退印度等等英伟事迹让我们难以忘怀,然而十年动乱的国殇同样是他的决策。他的传奇让他有无数的追随者,也因此才有了“两个凡是”思想的传递。我们不能否认的丰功伟绩,但也不能将他的过失视若无睹,如果不是跟随者的盲目崇拜,旁观者的漠不关心,如果有勇于质疑勇于批判的人站出来否定他决策的失误,是不是就能避免一场悲剧的发生呢?

推动世界向前发展的不仅仅是伟人的乐声,质疑的呼声同样是回响苍穹的天籁之音。思考是疑问产生的基础,而质疑始于思考。面对一场活动我们首先要做的不是前呼后应,不是站在一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安全位置,我们需要深入表里思考活动的意义和合理性。就比如聚众赌博,发起人吸引了为数不少的参与者,他们吸烟喝酒,骰子麻将扑克样样齐全,目睹此景而明知不对的人,认为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因此才纵容了赌局一次又一次的开盘。那么赌博是对的吗?发起人的做法正确吗?跟随其后的参与者随波逐流没有问题吗?旁观者毫无作为应该吗?

答案无疑都是否定的。在这场活动中阻止的人举报的人才是正当的一方,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一方。他们思虑过胆怯过,但最后凭借着勇气选择了说出来,不是成为一个新的聚众人不是从流飘荡的投身也不是漠不关心的路过,他们站了出去。诸如的例子还有很多——吸毒、海天盛筵等等。

引领者可以是率先垂范的英雄,也可以是不走正道的匪首;跟随者可以是梁上好汉的勇士,也可以是助纣为虐的恶人;旁观者可以是对弈时的沉着棋手,也可以是事故发生却无动于衷的路人。选择任何一个角色都要因时而异,就事而论,不能照搬全收也不能全盘否定。每一个角色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能力不同承担也不同,但是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中我们不妨做一个理性的质疑者、批评者,因为不和谐的音符恰恰是激发乐章质变的'催化剂。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但道出心中的旋律,无疑是让事物变得更美的开始。开启双唇,质疑出声,和而不同做挑战的第四人。

质疑的作文500字【四】

现在好象是主要保护野生动物,不大在乎家养动物,厚彼薄此,又使人觉得在野的胜过在朝的,有点攘外必先安内的味道。那些吃人害人的毒蛇猛兽,现在荣膺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的称号,据说是太稀少了,物以稀为贵。这正如授勋一样,大元帅大将军能有几个呢。

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慵懒地养在笼子里,安于养老,已完全没有了往日的威风。为了恢复它们的霸气和野性,一此研究单位处心竭虑地就在要把它们放归大自然之前,用活牛活羊训练它们的嗜性,好让它们以后能自力更生自食其力地自己养活自己。看到那淋淋的场面,让人会发出难道这些家畜不是动物吗的感慨,要知道它们可也是被人从野生动物驯化而来的呀!

于是就会得出种族数量太多就有生命之虞的结论。比如猪羊鸡鸭太多,人们都不感觉它们是动物而只是家畜家禽。它们生长成熟的目的不外乎就是供人们戮并被吞吃。再比如人太多了也不会称高级动物而叫人类,他们也是长期互相戮争斗并引以为乐事。

家畜家禽被人宰吞食从来都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可还是有些善心居士和动物保护人士会动恻隐之心,于是乎就有放生之举以对抗生之心。鲁迅先生就评论过香港原来禁止倒提鸡鸭,以为这样一来就能免除它们的受虐待。可是你想过没有,它们被割断喉咙或鱼类被生剐鳞片时痛苦的.惨烈该是多大!那些动物保护人士还不至于提出先给鸡鱼打一针安乐然后再行刑的法案吧?

说到猪羊鸡鱼这些动物让人养大被宰供人吃喝,还没有多少人给太多的同情,因为它们除了牺牲自己奉献人类外,对人类也没有其他的贡献。可是牛马呢?它们一生只啃点草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地为人类耕地拉车驼重运输,功劳可大着呢!可是它们临时也逃不了残忍一刀,先进汤锅再入人腹,可悲啊!所以人们常爱引用经典语言当台词:什么来世当牛做马怎么怎么的。只有这些话才给它们的心灵些许慰藉,也给吃肉的人们为自己的行为找些宽解。不过想想也是,总不至于当牛老岗位时,大家去挖一个老大老大的坑把它隆重下葬吧。既费工占地不说,而那些牛肉罐头的原料又从哪里来喃?

所以说只保护野生动物,家禽水产不在其类,这使大家充分到家花没有野花香的魅力所在。根本原因是善心人也好,动物保护者也好,他们都是要吃肉的。这才划分了一部分动物需要保护,一部分动物被需要屠,以满足各类人的需要。

真正倡导动物保护主义的人,就一定不要吃肉,就该象真正的和尚一样,他们是真心吃斋诚心向佛的。

质疑的作文500字【五】

年轻的亚里士多德静立于已经被尊为“哲人”的老师柏拉图身旁,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平淡却坚定地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其实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已经作为一种社会概念被人们更广泛地理解,其含义更像是“权威”,而我们作为民众,则类似是“弟子”的存在。由此看,亚里士多德无疑具有超前的眼光,他心中所执念所追求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师”的教义,而是不为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真理,这也就是当下人们所说的“科学精神”。

“弟子”敢于去质疑“师”的言论,这无疑是让人欣喜的。权威不可能永远保持自身的正确性,而权威犯下的错误经过大众的追捧则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这时便凸显出对权威表达质疑的价值所在。就像当年面对柏拉图都据理力争的亚里士多德在老年同样犯下了错误,也会有后起之秀站在比萨斜塔上,用明明白白的实验结果告诉所有人:两个铁球是同时落地的。

时代在发展,当下越来越多的民众与媒体敢于向权威表达质疑,而想要成为一名权威无疑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够让人信服。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处在这样良性竞争下的社会个体无疑能够提高个人素质,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由此可见,质疑确实是万分可贵的。莫言曾对向他提出质疑的媒体表示“向一名作家提出意见也是对作者本人的帮助”,的确如此。忠言逆耳,人们大都好大喜功,而权威的耳中听到更多的是赞扬,所以权威需要听到质疑的声音才能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成果,总结疏漏与教训,促成自身的进步。同时对于普通人而言,表达质疑无疑是一个追赶权威的绝佳机会。权威有更高的学术水平与素养,民众想要追赶,也要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学习。综合来看,敢于质疑不仅能够推动理论知识的进步,也能促进民众素质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权威还是普通民众,随时保持质疑精神会激发人们对于生活中每个领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学习与实践,最终能使生活变得更为美好。

我从不曾期盼每个人都会成为亚里士多德式的集大成者,因为即便是博学如斯,也不可避免地会有错误。我更希望的,是每个人都能够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保持属于自己的那份质疑精神,让每粒星点般的质疑引领修正和探索,汇聚成河,推动进步的力量不息向前。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