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龙的描写作文200字(描写龙的样子句子200字)

关于龙的描写作文200字(描写龙的样子句子2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7-04 08:47:29
关于龙的描写作文200字(描写龙的样子句子200字)

关于龙的描写作文200字【一】

霸王龙是陆地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掠食者,最大的霸王龙有15米长,7米高,23吨重。

霸王龙与其它肉食恐龙最不同的地方在于长达30厘米的牙齿和拥有10吨咬力的下颚。这是其它恐龙没有的。

它天生就是一个十多吨的咬合机器,它的嘴里有60多颗“大钉子”,头的长度几乎有180厘米。牙齿的力量有10吨。它需要如此大的咬力是因为它的猎物小,难免会咬到骨头,为了不那么麻烦,它的颚骨进化得又大又厚。

它那30厘米的牙齿又是怎么回事?比起棘背龙,它的牙齿又大又粗长,如果棘背龙的牙齿是25厘米长的细长椎子,那霸王龙的牙齿就是粗壮的铁路道钉。霸王龙的大牙齿就是用来配合它那10吨的咬力的。

如果一个物种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在变大,它不常用的部位就会缩小或消失。霸王龙的手臂为何这么短小?是因为它的头吗?是的,霸王龙的头有1.8米长,手臂只有一米长,许多人以霸王龙的手臂为线索,说霸王龙是食腐的动物,根本不能自己猎食。其实,霸王龙一米长的手臂,它的力量比1。4米长的北极熊前臂更发达、更强壮。霸王龙只要一个手臂就可以一个成年男人。

霸王龙的寿命不长,已知最长寿的“苏”也只有28岁。霸王龙母的比公的大,最大的公霸王龙也只有13.3米长,12吨重。

关于龙的描写作文200字【二】

龙,是一个神奇完美的“动物”,多少个日日夜夜,中国人传唱着那首《龙的传人》,多少个岁岁年年,中国人把自己叫做“龙的传人”。

人们都说,龙的故乡在中国,于是九州大地上留下了龙的传人,所以就有了龙口,龙潭,九龙坡,龙门寺……关于龙的地名,也铸就了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

有关龙的传说数不胜数,下面我就讲一个关于龙的传说,“小白龙的故事”:

泰山黑龙潭下边有个白龙池,据说小白龙从前住在这里。有一次,玉皇大帝叫小白龙下一场狂风暴雨,但他不忍心毁坏老百姓的庄稼,只下了一场牛毛细雨。这下激怒了玉帝,罚他到人间做苦工。小白龙到人间去做短工,并和一个姓崔的姑娘相爱结婚。有一年,赶上大旱,庄稼都了,小白龙偷偷地显现龙形,帮助下了一场透雨。但它的原形还是让人发现了。它的妻子听到传闻后,不相信,追问丈夫,并让他现出原形给她看看,小白龙被逼无奈,现出原形,一下子把他的妻子吓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小白龙为民浇地的好处,在泉边盖了一座白龙庙。

小白龙,不存在于现实,可这个故事赋予了小白龙以助人为快乐的品质。

我们是龙的传人, 不屈不挠的精神,拥有龙自由完美的能力。龙,虽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中,但他的精神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学习!

龙,在中国人心中就是完美自由的代名词,让我们这一代,来赋予龙新的精神!让我们把龙的精神传播到,每一个角落!

关于龙的描写作文200字【三】

四川地震,中国之大难。

在灾难来临的瞬间,有多少人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有多少人在生与的选择中,毅然决定将亡留给自己。中华民族特有的龙之魂表现了出来,让大家记住这些普通的生命,这些龙的传人,龙的子孙!记住这些中华民族优秀儿女的龙之魂!

中华民族是压不倒的',在挫折中奋起,在磨难中奋勇向前。在地震过后,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生营救,感天动地的爱心救援,使中国人民同舟共济,万众一心,再现了我国不畏艰难,不屈不挠的龙之魂!

中华民族是震不垮的,美丽的校园地震可以摧毁,但是必将会有一些东西重塑,地震塑造大家中华民族的龙之魂,熔炼出一个民族永不低的头颅和不屈的脊梁!中国的政府,中国的,中国的人民没有什么困难可以让这些龙的传人低头!

中华民族是博爱的,地震留下了许多孤儿,也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多少伟大的母亲,多少无私的老师,在危机时刻,倒在了废墟之下,用龙的脊梁为孩子们撑起一片生的天空。

凤凰涅盘,起于危难。我相信一个具有龙之魂的国家没有什么灾难可以压倒她,反而使之更为强大更为自信更为成熟,大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世界将会看到在太阳升起的地方有一条腾飞的巨龙。

啊,龙的传人,龙之魂。

关于龙的描写作文200字【四】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它长着蛇身、鱼鳞、鹿角、鹰爪,能上天入地、能呼风唤雨。在中国文化中,龙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它是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

我喜欢龙,也想画一条龙。于是我照着龙的图片开始琢磨。我先在纸上画了龙的鼻子,再画上一双眼睛,又画上龙的角,然后画出龙的火焰儿,最后再画龙的身体和它锋利的爪子。

龙画好了,我看了看我画的龙,又看看图片上的龙,呀!简直是一天一地。看看我的龙,画得跟一条鲤鱼似的。我非常难过,为什么我画得这么难看?看着“鲤鱼”,我想起了“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鲤鱼要想跳过龙门,必须经过刻苦的练习行,我要画好龙,也必须要不懈的努力。于是我每天有时间就画龙,虽然有时画得非常难看,但我还在不断坚持着。突然有一天,我好像找到画龙的要点了,我画了一条非常漂亮的龙,同学们都想找我要这张画,我的心里美滋滋的。

碰巧,学校要求班里出一篇名为《中国民族文化》的板报,我们班的板报出好了,可总像少点什么似的。于是我毛遂自荐地对老师说:“让我在板报上画一条龙吧!”老师说:“好啊!你还有这个本领,现在就画吧!”我在黑板上龙飞凤舞地几笔就画出了一条生动又漂亮的龙。只见它昂首回望,蜿蜒欲飞,嘴里还吐出美丽的水花。啊!同学们一阵惊呼,纷纷称赞。别的班的同学和老师也都交口称赞,询问是谁画出这么漂亮的画,我们班主任自豪地回答:“当然是我们隋佳钿了。”过了几天,别的班的同学邀请我在他们的板报上也画一条龙。

后来,我们班的板报被评为全校最佳板报,我的心里充满了自豪,就像喝了蜜一样甜。因为我为班级体争得了荣誉。再回想起以前练习画龙时付出的辛苦,已经不算什么了。

画龙体现出了我的刻苦,体现出了我的喜悦,体现出了我的自豪,更体现出了龙的精神。啊!画龙的感觉真好!

关于龙的描写作文200字【五】

龙,古代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中国人心中神一般的存在。

我一直相信是有这种动物的:威严的龙须随着风飘扬,金色的龙鳞在阳光的照耀下发出让世人敬畏的光芒,比象牙还要美丽的龙角那样直直的立在龙首,就算是静止不动的,也让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威压。这就是古代人们最痴迷也最害怕的瑞兽——龙。

西方的龙是邪恶的,是负面的。东方的巨龙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这是一个信仰,亦是一种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所崇拜的神明。外国人也许永远不懂中国人为什么把这样令人害怕的圣兽作为图腾与象征。中国的历史是悠久的,曾经有无数的动物被视为图腾,比如狼或鹿等,但是它们很快就被淘汰了。只有龙,这样美丽的圣兽才经得住时间的冲刷,才经得住一代又一代人的考验,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当之无愧的图腾与象征。

我是属龙的人,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件幸运的事。我的生肖是我最最痴迷的圣兽,也是我最最敬畏的神明。如果我能看见真正的龙,就算是被当作祭品也无所谓。但是,我敬爱的龙是神,古代所谓的“祭龙”只不过是残暴的统治者所利用的工具而已。美丽而神奇的龙啊,就这样当了替罪羊。如果他知道中国曾有如此的帝王,想必就算是“真龙天子”,他也不会放过的。

有人说,龙是中华民族衰弱的原因。但是,那些让中国走向衰弱的人,真的有龙的精神吗?在他们的眼中,龙只不过是权与利的代名词而已,龙这种神圣的瑞兽哪里是他们所能理解的,哪里是他们所能亵渎的?那些人只不过是拿“龙”来做借口罢了。

关于龙的描写作文200字【六】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还有笑笑妹妹和姨妈一起去戚城公园的历史陈列馆参观中华第一龙,有一位阿姨给我们讲解了中华第一龙的历史。

我看到第一个墓坑里有墓主人、一条龙还有一只虎,阿姨说那叫左青龙右白虎;第二个墓坑里有虎、龙还有一只鹿,阿姨说这是一种祭祀活动;第三个墓坑里有一只奔跑的虎还有一个人骑着龙飞天,阿姨说这叫奔虎和骑龙飞天,这里除了墓主人的骨头,其他的都是用蚌壳做的,阿姨说这里的墓主人可能是一位皇帝。我还看到一个椭圆形的屋顶,上面有北斗七星和很多星座,就像晚上的天空一样,很漂亮。

为什么它叫中华第一龙呢?因为它是我中国发现最早的龙,距今有6000多年了,又因为它是在濮阳发现的,所以濮阳又叫龙乡濮阳。

关于龙的描写作文200字【七】

从小我就特别喜欢恐龙,看了很多有关恐龙的书籍也知道了很多关于恐龙的知识。恐龙大约出现在中生代时期———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距今大约两亿三千万年。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是大多数恐龙的写照。它们主要栖息在湖边平原上的森林地带或者开阔地带。

按照它们吃的食物可以把恐龙划分为三大类:食草类、食肉类和什么都吃的杂食性恐龙。

食草恐龙的主要代表有梁龙、雷龙。它们的长颈可以让它们轻而易举的吃到树上的树叶,而面对它们的天敌食肉恐龙的攻击时,它们会群体像食肉恐龙发起攻击,以保证整个团体的`安全。

食肉恐龙大代表最著名的应该就是霸王龙了。它们属于无肉不欢主义者,经常以突袭的方式来捕猎。遇到猎物它们毫不客气的冲上去用它那强壮有力的尾巴横扫猎物,把猎物掀翻在地再冲上去一口咬断猎物的脖子。

杂食性恐龙的代表 以似鸟龙,偷蛋龙为代表的。它们很少群居,绝大多数都是零散的分布在各处,只有在迁徙或者远行时才会有例外。它们以盗取食草恐龙的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

白垩纪晚期,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地球发生了大的运动,导致火山爆发,陨石坠落,整个恐龙家族遭到了灭绝。直到公元1820年 它们的化石才逐渐的被世人所发现。

关于恐龙肯定还有许多我们所不知道的知识,让我们一起努力学习,以后好好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吧。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