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冰心杯获奖作文初中名单)

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冰心杯获奖作文初中名单)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1-21 03:32:20
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冰心杯获奖作文初中名单)

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一】

从前,有一只兔子和一只乌龟进行跑步比赛。

比赛开始了,兔子跑到了乌龟的前面,兔子心想,乌龟实在跑得太慢了,它哪里是我的对手,看样子我可以休息一会儿,兔子不知不觉睡着了。落后的乌龟用劲的爬呀爬呀,都已经超过了兔子。兔子一醒来,看见乌龟快要到达终点了,兔子赶紧追,可是已经来不及了,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线,最后乌龟得了冠军。

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二】

自从上次乌龟赢了兔子,便自信满满。有一天,他对全部的动物宣布。“我要和兔子再来一次比赛。”并把时间定在第五天,在这五天里兔子加紧练习,而乌龟切忙着发明什么东西。真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一天到了,乌龟穿上了发明一下子就到终点了,兔子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呢?”乌龟说:“新时代,新科技啊!”

大家一齐笑了。

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三】

有一天,兔子又要和小乌龟比赛了,这回它们要比爬楼梯。小兔子想:这次我可不能睡觉了,不然我又要输了。比赛开始了,小兔子飞快地跑上楼梯坐在一块“石头”上。

忽然,这块“石头”说话了:“我早就上来了”。小兔子一看是小乌龟,很奇怪,它说:“我怎么又输了?”原来小乌龟是乘电梯上来的。

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四】

爱是夏天的冰激凌,爱是冬天的一团火,爱是春天的红玫瑰……

傍晚放学,杯子里的水已经喝光了,我带着饥渴走回家里,现在巴不得前面就有一大杯白开水,把它喝得精光,一滴也不留。一回到家,我连忙丢下书包,冲进爸爸妈妈的房间里。

“妈妈,家里有没有温的白开水啊!我现在渴得快没命了。”

“知道了,我这就马上给你去拿一杯温的白开水,你等着。”妈妈连忙放下手中的毛线衣。我正忙着从书包里拿出作业,妈妈从厨房里出来了:“家里没有温的白开水了,只有烫的了,给你凉了一杯,要过一会儿才能喝。”

我怒气冲冲地走进房间,把房门给锁上,在一边做作业,一边气呼呼地嘀咕着。晚上吃饭的时候,妈妈为了安慰我,给我夹菜,我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第二天放学,我又像往常那样回到家里,妈妈好像特意等待我似的。“宸壕,我给你已经准备好了白开水,可以直接喝了。”我拿起杯子,把杯子里的水喝完,温度适中,我顿时感到十分满意。我心满意足地回到房间里写作业去了。我每次回到家里,那个杯子里每次都有一杯正好能喝的温开水。

有一次我问姐姐:“这个杯子里怎么每天都灌满了水啊!”

“因为你每天回家都说很渴,妈妈把你的'话放在心上,省得你生气!”我顿时恍然大悟。

每次回家,妈妈都帮我准备了一杯温暖的白开水。虽然我有时并不口渴,但是为了看到妈妈慈祥的笑容,我也喝了下去。

有一次,我问妈妈:“妈妈,你怎么一次也没有忘记啊?”

“应该是多做习惯了吧!”妈妈笑呵呵地说。

我知道这不是习惯,那杯白开水虽然没有饮料的美味,没有水果的香甜,但是包含了妈妈对我的爱。

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五】

一天,兔子打电话给乌龟约它出来比赛跑步。乌龟爽快地答应了。

下午,乌龟请大象来当裁判。兔子说:“谁跑到树下,谁就赢了。”比赛开始了,只听见砰的一声,兔子飞快地跑起来。可乌龟是爬得这么慢呀!兔子想:乌龟爬得很慢,不如睡一觉再跑吧!它就躺在草地上睡着了。等兔子一觉醒来,小乌龟已经到终点了。

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六】

兔子不服气,叫乌龟再比赛一次,乌龟说:“好吧!”兔子说:“那就三天后见面。”

三天后,兔子和乌龟再次出现在赛场上,还是小马做裁判。小马说:“开始!”兔子还是像第一次一样,飞快地向前冲刺,乌龟却把自己缩在壳里,像轮子一样滚向终点。兔子路过大树,这次没有休息,一直前进。

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七】

周末看了部电影《十二公民》,说实话,看电影名字,不太想看。后来看到是由何冰和韩童生主演的,还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说是影片,其实更像一部话剧,这部电影是由俄罗斯电影《十二怒汉》改编的。可能是因为文化差异吧,感觉并没有我们国产的《十二公民》好看。演员们的张力,以及人物的塑造,真的有点惊着我了,所以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拍这样一部电影应该花不了多少钱,几乎没有外景,整部电影都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没有故事情节,没有场景,故事全靠演员演出来,并且还得符合自己的人物性格的设定。可想而知难度有多大。

故事的起因是一所政法大学里一群补考的学生演习一场近期传的沸沸扬扬的一桩谋案。而陪审团的家长们要根据学生们提供的证据讨论出那个嫌疑人是否有罪。会议由一个政法学院学生主持,任陪审团团长,总共12个人。这12个人非常有意思,12个人12种性格。几乎代表了社会各层,也代表着我们周围的某些人。学校规定,投票结果必须是12:0才算通过。一开始,大家对这件事并不热衷,有的是觉得不关自己的事,有的是因为关系到自己的孩子的成绩。总之,不管大家都各揣什么心思,都很想早点结束这场毫无意义的讨论,所以,第一轮投票,团长问同意有罪的举手的时候,大家都齐刷刷的高高举起了手。团长数了数11票,又问,同意无罪的举手,何冰饰演的8号陪审团成员陆刚有点尴尬的举起了手。12:1 。大家开始对他冷嘲热讽、奚落。

陆刚一再解释、一再请求 “讨论讨论”。大家才勉为其难的答应了。第一个发言的2号陪审团成员老师,一副笑呵呵的样子,还没开口就被旁边的出租车司机把话头抢了过去。商人还没有说两句话,又被对面的北京土著把话抢走了,就这样大家一团乱七八糟的发言。并没有说出什么可以说服8号陪审员的有力说辞。通过第一圈没有章法的讨论,在座的人物性格观众们基本上有了一个粗略的认识。大家开始有点不耐烦,又有人提议,既然就一个人不同意有罪,那剩下的11人轮流说服他即可,于是又开始第二轮讨论,这一轮的讨论让在座的人物性格更加的突出,基本上已经呈现了一个立体的轮廓,老好人学校老师、脾气暴躁的出租车司机、理智现实的商人、鄙视外地人的北京土著、社会底层的保安。。。。大家的情绪以及故事的饱满度开始逐渐的往上升。

开始没有一点突破口,大家互不相让,8号陪审员建议大家匿名重新投一次票,他弃权,只要有一个人投了无罪,大家就踏踏实实的坐下来讨论完这个案子,如果还是11票,那就将结果呈报给学校,结果真的有一个人投了无罪。接着一轮一轮的讨论,一次又一次的投票,投无罪的人越来越多。

每一个“叛变”的人,心里都装着一段往事,那些往事要不就是太远了,要不就是太痛苦了,总之都忘了。因为这个案件,因为案件诸多的疑点,开始逐渐的唤醒他们心里的那些往事。我们自己其实也跟他们一样,时常会忘记很多事,忘记了以前的愿望、理想、诺言。忘记了父母小的时候是如何呵护我们的,忘记了跟小伙伴们那单纯透明的友情,忘记了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忘记了我们听了那些刀子一样的话语让自己多么难受,现在又开始拿着刀子去扎别人。。。。

可是看完这个影片,我想到了苏东坡和佛印的故事,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这个故事,那就再回顾一遍:宋朝一位高曾叫佛印,与苏东坡交好。因为佛印为人特别老实厚道,苏东坡总是喜欢捉弄他。有一天,苏轼跟佛印在一起参禅打坐。苏轼问: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像一尊佛。苏轼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里像什么?佛印说,请讲。苏轼说,我看你坐在那里活像一堆牛粪。哈哈哈,说完就回家跟苏小妹炫耀了,说自己今天又捉弄了佛印。苏小妹冷笑了一声,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是心里有眼中就有,佛印说你像一尊佛,那是因为佛印心里装着佛,你看佛印像一滩牛粪,那说明你心里装的什么?

一个心理阴暗的人,不可能会看见光明。心就那么大,选择在里面装什么是你的自由。

二年级冰心杯参考作文【八】

众所周知,中国司法体系与美国完全不同,《十二公民》是对11个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中国人的疑罪从无原则、陪审团制度以及公民的司法意识的科普,而从实质上说就是借西方陪审团制度的壳,表达对中国目前司法意识制度的思考。影片讲的是十二位家长为孩子的期末补考齐聚一堂,组成了模拟西方法庭的陪审团讨论“富二代弑父案”,这些家长来自社会不同阶层,有保安、教授、出租车司机、富商等,在听取学生审理后他们只有达成一致投票才能结束审判,在第一轮投票中就有11人认定富二代有罪,但随着不断的讨论模拟,案件的疑点开始浮出水面,经过不断争执推测,最终一致得出了无罪的结论。

公民是谁?从法律上讲,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人。公民意识与臣民意识相对应,指一个国家的民众对社会和国家治理的参与意识。电影中的十二公民,不是十二个人,更多的是代表了来自中国不同阶层老百姓。

在对富二代弑父案的讨论中,大多数家长只求迅速得出最终判定,只有作为检察官的八号家长陆刚一致坚持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和还原案件。最初家长们对于陆刚的异议进行了围攻,“你是不是来挑事儿的?”道出了中国老百姓从骨子里的从众心理与公民意识淡薄。本片中一开场是所有人都认为是“富二代”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其原因除了本案的证人证词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目前中国社会固有的一种思维偏见。说起富二代,人们会不自觉的贴上“不负责任”、“不学无术”、“寻衅滋事”的标签,在这一固有思维模式下正如陆刚所说,连虚拟法庭上的被告人律师都已经在心里认定了自己的'当事人是有罪的,那么谁来还原事实的真相?

仇富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常态,冷漠也成为我们的武装。如果有一天中国司法真的引入了陪审团制度,请问这样的社会环境与公民素质我们拿什么去维持一个客观公平的司法秩序?如何承担起对生命的生大权?借用《十二公民》中的一句话,“如果陪审团都交到这样的人手里,那才叫真正的不靠谱。”

偏见是一种无形的暴力,而若是有一天这种暴力成为常态将道德捆绑,甚至操控了司法审判,那么一言人就成为了可能。公民在获得权力的同时也应当清楚的意识到自己需要履行义务,不要让暴力成为了一种常态,学会尊重、学会倾听,谨言慎行。

影片中的陆刚是检察官,面对第一轮所有人所认为的有罪投票,陆刚放弃投票背对桌子,当时他在想些什么?面对生命,面对法律所有人的态度让陆刚的背影如此孤独。更为讽刺的是这个看似不合群、无聊、固执的人真实身份其实是一个检察官,“你一旦认定他有罪,他在你心里就了”,中国只有刑事诉讼中采用了疑罪从无,而疑罪从无和西方的无罪推定原则是不同的,参加投票的家长把这次模拟当做游戏,对于追求真相的陆刚成为了“刺头”。检察官=刺头,这还不够讽刺吗?陆刚的身份设定无异于是中国司法与平民老百姓的一次变相的对话:这关乎人命的事儿难道都只是法官、检察官、警察的责任吗?本片间接描述了一个社会现象,那就是除了陆刚这样从事法律职业的人以外,没有多少人会有那个法律知识和追求真相的勇气,那么,如果连司法人员也和大众一样选择沉默呢?

近年来许多旧案重提,呼格吉勒图冤案,张辉、张高平叔侄奸和冤案的重审、平反。从某种意义上正是司法界的自我审视和变革,陆刚的问话言犹在耳:“你们为什么把孩子送到政法大学来读书?你们的态度或许就是将来他们面对法律的态度。”作为一名法学院学生,曾经我们都是抱着满腔热,当老师问,你们为什么选择法律?我们都有着基于正义公平的回答,可是四年过去了,自己越来越对这个职业产生怀疑,这个世界没有完美的制度,因为制度是人设的。所以无论是哪一种制度脱离了追求公平、正义的心,冤假错案随时可能发生。影片的结尾,所有家长都摒除了偏见将这个案件判为无罪,这部电影给我们展示了一种希望,正如这个世界有光明的地方就一定会有黑暗,就算是知道追求真相的路是无休止的,我们依然要坚持。

随着时代的演变,司法制度和体系也在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时事,政府信息公开也越来越普遍,那么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当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素质,在享受司法所带来的权利的同时,履行责任义务更加理智,客观的监督司法公平维护司法正义。在维护法律公平与正义的路上,请不要让陆刚这样有责任心和正义感的人感到孤独。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