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端午传承民俗作文(关于端午 习俗的作文400字)

情系端午传承民俗作文(关于端午 习俗的作文4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19 08:43:34
情系端午传承民俗作文(关于端午 习俗的作文400字)

情系端午传承民俗作文【一】

东湖的风景可真美呀!看,一进门就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草儿映入眼帘,使我想到家乡的春意大概也是这般美好吧!风儿一吹,草也随风摇曳,躲在草后面的花儿也腼腆地用花瓣遮住自己“沉鱼落雁”的娇容,多像一幅淡汝浓抹的渲染画。那儿还有一个鱼池,哦,小红金鱼多可爱,我们向它们招手,它们便轻捷地拥来,可是我竟不知道它是“许愿池”。路边的野花儿也跳起舞来了,在欢迎我们,是跳芭蕾,还是跳迪斯科?

东湖的水是一大亮点。这里的湖水尤为清冽,平如明镜,碧如蓝天,倒映着周边的柳树婉约婀娜的身姿。风儿一吹,推动了水面上的阵阵涟漪,波光粼粼,再加上柳絮的抚动,真如一幅意味深长的水墨画。几艘游艇也在水面上奔驰。像飞鸟一般,上面还坐着游客,所谓“人在画中游”嘛!我可经不住那水的诱惑,便用手轻触摸地荡漾的水,那清凉的水呀,像绸缎,像细丝,从指间轻轻滑过,沁人心脾,给你一种深邃的感觉。它仿佛是一卷诗书,我们仿佛在阅诗读歌,它在古朴的.流水中迸发出了生命的美好,使我陶醉于其中,这湖水蓄了多少梦幻的追求,撷取了多少水的真谛,撩起了我们诸多的情致……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湖里的一切,一切的生命,它们在为我们的到来而尽兴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有情致,自然养育的人也这般心地善良,人们知道我们来旅游,他们就为我们指路,和我们打招呼,和我们谈论……更美的是有很多情侣在拍照,蓝天白云下,他们的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绽放得纯洁、高雅。

啊!东湖,你把你的梦幻给予了我,我也要把我的情致系于你,东湖!

情系端午传承民俗作文【二】

说起我的家乡湖北的风俗,那可真不少呢!比如,鱼面炖肉,是湖北人家家饭桌上的一道必不可少的美食。今天我就给你讲讲鱼面的那件事。

有一次,我们一家回家乡过年,碰巧赶上家里在置办年货。只见门前摆放着几只大盆子和大水桶,里面有好几条大肥鱼。大概是鱼儿大多了,显得盆子太小,它们拥挤在一起,层层叠叠,转不动身了。大姨见我看得入神,告诉我这些鱼儿是用来做鱼面的材料。

随后,姨夫把大木板架在两条木凳上,大砧板搭好了。姨夫从身旁的盆子里捞起一条大鱼,用刀麻利地刮去青鱼身上的鳞片,取掉鱼腮,再划开鱼肚,扯出内脏,很快就把鱼清洗干净了。姨夫用刀劈开鱼背,一分为二,经过一番行云流水的操作,他顺利地剔除鱼刺,将鱼肉取了出来。然后,我们将鱼肉剁成了肉酱糊糊,倒入大碗中。我根据大姨的教导,在碗里加入一定比例的淀粉食盐,用灵活的小手将它使劲揉搓在一个大面团,再抽一抽,扯一扯,拉一拉,大面团就四分五裂,变成一个个小面团啦!最后再把它们用擀面仗擀成蒲扇大小的面饼,再卷成卷,初始步骤就做好了!

接下来,把卷好的面饼放入蒸笼二三十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揭开锅盖,一阵鱼香扑面而来,馋得人直咽口水!姨夫切了一小段给我,说:“快,趁热吃!”我咬了一口,嗯,真是美味呀!姨夫把余下的几个肉卷均匀切好,说是一次吃不完,晾干后可以分几次做鱼面炖肉。听妈妈说,这道菜曾经被孔子吃过了呢!当天饭桌上就上了这道鱼面炖肉的大菜,炖好的鱼面,看起来比面条粗,吃起来味道鲜美,口感爽滑不腻。

听姨夫说,以前家里条件不好的时候,只有过年才有机会吃到鱼面,而且鱼面炖肉也只用来招待客人的,客人走了后自家人才能吃。如今家家户户都有条件自己做鱼面了,而且都做得多,晾干存放,平时想吃的时候也可以拿出来做菜。现在每次回乡过年,我们都会带回一大包鱼面给爷爷奶奶吃。

怎么样,你想不想也来尝尝我们家乡的美食呢?

情系端午传承民俗作文【三】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抛到河里。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卖桃、柳、葵花、蒲叶、佛道艾。次日家家铺陈于门首,与五色水团、茶酒供养。又钉艾人于门上,士庶递相宴赏。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或带或钉门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谓之搐钱”。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类似还有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情系端午传承民俗作文【四】

??系硝洞湾750字

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那,便是我魂牵梦绕的硝洞湾。

硝洞湾虽没有大海那样波澜壮阔,没有漓江那样甲天下的山水,没有西湖那样水平如静,但它的水里荡漾着浓浓的亲情,充满了浓浓的甜蜜。我不会忘记小时侯和哥哥姐姐去那里捉螃蟹,不会忘记我们玩水嬉戏的乐趣。那里是我童年的乐园,是我心目中美丽的天堂。硝洞湾的北面是茂密的森林,郁郁葱葱;南边是陡峭的山峰,怪石嶙峋;西边是层层梯田有不紊。东边的半腰中有一个奇怪的洞口,洞旁耸立着一块大石头,就像一位守护神,守卫着这迷人的硝词洞湾。甘甜的山泉顺着峻峭的岩石缓缓顺流而下,透澈清凉。据祖上传下来讲,这条山泉从没干枯过,如遇到大旱,十里人乡都会到硝洞湾来取水,人都拎着水桶排着队,没有争抢的吵闹,只有互谦互让的恭敬,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卷。

硝洞湾是这般平凡而伟大,它就像一位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养育了一方生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硝洞湾的水养育了我的祖祖辈辈,我是这般的爱你——故乡的硝洞湾。你已不仅仅是一湾清泉,还是天上虹,珍藏着我彩虹似的梦。你已不仅仅是一沟溪水,还是伟大的母亲,哺育了我的亲人。没有他们,就不会有我;没有着硝洞湾,就不会有我。硝洞湾。我的亲人,我眷恋着你,我深情的爱着你。

今年的暑假,我又去了硝洞湾,她的.水更清了,流的更欢快了。岸边的森林更茂密了,田里的高粱一派收获的景象……而硝洞湾却依然默默的流淌,从不展示她的高贵,付出一切从不索取半点回报。我们朴实的土家人不也是如此吗?他们辛勤的,世世代代耕耘着一方土地,祖祖辈辈守卫一方水土。默默无闻地繁衍生息,将土家人的民於族情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我愿硝洞湾像土家儿女蒸蒸日上生活,源远流长!!

情系端午传承民俗作文【五】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情系端午传承民俗作文【六】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