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四年级下册移步换景作文300字)

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四年级下册移步换景作文3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7-26 14:06:11
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四年级下册移步换景作文300字)

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一】

今天早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姐姐家玩。因为姐姐住在乡下,所以我们在开着车走好长一段时间。我们走了一段路以后,路就变得颠簸起来了,“哎呀”!我的头都撞到车顶上啦!过了这段陡峭的山路,终于到姐姐家。刚下车,一阵微风向我吹来。“真凉爽呀!”,我走到门口看见一只棕黄色的狗在看守大门,像个警卫员似的。到了院子里,我还看到两只黑色的狗在空地上嬉戏打闹,真是可爱极了。

姐姐说:“走我带你去瞧瞧我家的小鸡。”说着,姐姐就领我走到她家的桉树林里。到了树林里,我看到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树林里觅食。在树林旁边有一间大房子,房子里可不是人住,而是牛和羊在一起住的。有一头牛,整天趴在地上,名字叫“嘟嘟”,因为它从不干活,每天只知道吃,吃得连站都站不起来了,所以取名为“嘟嘟”。

还有一只山羊,它虽然也是趴在地上,但是,它不像嘟嘟一样懒,它是脚骨折了,所以只能趴着了,其它三只小羊总是喜欢至树林里去玩耍,影响树林里的母鸡产蛋和小鸡群睡觉,它们又被取名为“捣蛋”羊。

回姐姐家的路上,我看见一只才出生十多天的小鸡,正在路上拼命地跑,我想:这只还没有手掌大小鸡肯定是走丢了。后来,我跟姐姐说:“姐姐,要不我们俩把这只小鸡送到它妈妈的身边吧!”姐姐说:“好!”我们又往回走,到树林里,我们把小鸡放进了鸡窝里,小鸡见到了自己的妈妈,非常高兴,好象对我说:“谢谢你,小主人。”

时间过得真快呀!太阳已经落山了,我们也只好跟姐姐说再见了。我还会再来的,因为这里的一景一物让我恋恋不舍!

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二】

月亮 晚上,我做完了一天的作业,便独自来到院中散步。

坐在后院的小石凳上,我无聊地抬头望了望天上那轮弯弯的小月牙,似乎比昨天的月亮要小得多,光芒要暗得多,就像一个懒惰的孩童,不愿意天天忠于职守,自然会想方设法地偷懒。

瞧,它今天就偷懒了。

这个小小的月牙儿不如圆圆的满月那样耀眼,可是仔细观察,竟然觉得这小月牙儿蕴涵更多的想象,它会让人越看越喜欢。说它是美妙绝伦的纤细吧,它又显现出无与伦比的饱满;说它黄如真金吧,它又显得那样白似雪花。总之,只凭几个形容词汇是无法描述出它的可爱的。

看这位可爱的小家伙,它多么像一艘正在广阔无垠的大海中缓缓航行的小船呀。它要去哪儿呢?它一定是要到它的好朋友星星那里去,因为这样它就可以把我们大地的美景尽收眼底了,它真的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呢!在蔚蓝的“大海”和奇思妙想的衬托下,我突然觉得方才灰暗的月牙儿,一下子变的明亮起来。再一看,好象又有了新的感受,我感觉它似乎不再是一艘小船,而是一个又尖又弯的小嘴巴呀,瞧瞧它,它正咧着嘴朝我微笑呢!想一想,月儿上方的那两颗小星星一定就是它那明亮的小眼睛吧。我真喜欢这个小月亮,如果可以,我很想飞到天上去把月儿摘下来,为它串上一条金项链,然后挂在脖子上,那一定是世界上最美的项链!

再看看月儿周围的小星星吧。真是不明白,它们如此不知疲倦地眨眼睛,不累吗?噢,对了,它们还有白天这段专用休息的时间呢。

呵,这有月亮的夜真是美妙!如果前两天是月明星稀的话,那今天就算是月暗星明了。难怪从古至今,大文豪们都会用月亮来当作他们的写作素材,不论是圆还是缺。

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三】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西安,洛阳旅游。我们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开封府,游览了华清池,嵩山少林寺,还攀登了华山。

“自古华山一条路“,说得就是华山的险。大客车把我们载到山脚下,我们就得换坐小型中巴车上山。山路蜿蜒曲折,一边是壁立的山崖,一边是看不见底的深渊,汽车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一路上,我都紧紧攥住妈妈的手,把心提到了嗓子口。幸好开车的叔叔驾驶技术好,把我们平安送到了索道站。

我们坐上了缆车,缆车把我们带到了半空中。导游阿姨说:“这是亚洲最长的一条索道,上下落差高达750米。“我大着胆子向下看,下面是万丈深渊,当年“杨志荣智取华山“的那一条小道就像是一条游蛇。我又环视四周,仰望上面,仿佛华山上覆盖着积雪,因为华山上最多的不是树木,而是白色的裸露的陡峭的山崖。

缆车把我们送到了半山腰。爬山就开始了。导游阿姨说:“华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主峰,其中北峰最低,西峰最高最美,传说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就发生在西峰。“我连忙说:“爸爸,我们爬西峰。“爸爸说:“好啊!只要儿子肯攀登,老爸一定奉陪到底。“

我们一家人整装出发。我们脚踩石梯,手攀铁链,爬过了连绵起伏的五云峰,爬过了险象环生的龟背石,来到了苍龙岭。苍龙岭就像龙的脊背,一条极其陡峭的石梯向上延伸,石梯的两旁则是云雾缭绕的悬崖,一看保管你吓得腿肚子发抖。妈妈爬了没几级,就打退堂鼓了。我和爸爸则是知难而进。我攀着铁链,像狗一样伏在石梯上,眼望着高高的西峰,一步一步踩实石阶,一步一步前进,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爬上西峰,一定要征服华山!也不知爬了多少时间,也不知流了多少汗水,终于闯过了鬼门关——苍龙岭。我和爸爸稍作休息,就一鼓作气爬上了西峰。

华山的西峰太美了!我来到了云的上面,登山途中的那些面目狰狞的山峰全成了云雾缭绕的矮子,阵阵清风吹来,真叫人感到心旷神怡,鸟儿和一些不知名的虫儿一起演奏着动听的音乐,突然一只小松鼠跃过林间……爸爸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嘛!“我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暑假旅游不但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而且锻炼了我的意志。我爱旅游。

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四】

我的家乡在豫东平原,这里四季分明,各具特色。一年之中,我对这里的秋季情有独钟。她就像一幅色彩绚丽的画,让我留连忘返,令我梦绕魂牵。

早晨,雄鸡的`啼鸣是乡村天亮信息的最早告示。接下来,旭日东升,金色的霞光在遥远的天际尽情展示她迷人的魅力。随着太阳的升高,那缠绕在枝头、树梢上的似纱非纱的轻雾悄然隐退。明媚的阳光下,万物开始展示自己的风采。

路边的草尖上,晶莹的露珠映着朝阳熠熠闪光,像是谁不小心洒落在草丛中的一粒粒钻石。道路南,树丛中,被阳光遗弃的小草怯生生地睁开眼睛探头探脑。乳白色的蘑菇在树下,悄然撑开白色的伞。黄、紫、白、红各色的菊花在林荫道和草丛中尽情展示自己的娇艳,不时把或清淡或浓郁的香气付与秋风带给匆匆赶路的人们。

田野里,成熟的庄稼摩肩接踵,等待着主人收割。雪白的棉朵绽放在枝头,好似仙女CAI下天空的白云做成小花撒在棉田里。玉米挣裂层层外衣把金灿灿的身躯裸露在外,向人们炫耀自己的强壮,大豆也不甘落后,金黄的豆粒撑开豆荚,偷偷窥视外面热闹的世界。在地下呆久了的红薯,终于禁不住外面世界的诱惑,使劲地拱出地面,脸憋得通红。涨红了脸的高粱,垂下头,默默注视着脚下热闹的场面。

果园里,各色叶子争相辉映。红黄绿紫,五彩缤纷,果树枝头,硕果累累,香气袭人。金黄喷香的“金帅”,深红水灵的“富士”,红里透紫的“秦冠”,把枝条坠得垂到了地上。黄澄澄,红彤彤,通体透亮的柿子缀满枝头,好似谁挂上去的一盏盏灯笼。架上的葡萄熟了,一串串紫里透黑,经露水浸润,玲珑可爱。摘一颗放在嘴里,一咬,汁水四溅,甜丝丝,酸溜溜,沁凉全身。石榴树上,成熟的石榴咧开嘴,露出里面红宝石般的果实,晶莹剔透,除了带给你视觉上的享受外,还会让你垂涎三尺。

秋天的天空辽阔高远,气候清爽。蓝色的天幕蓝得透亮,让人陶醉。白云成朵成片,时卷时舒,闲适自得。抬头看一眼天空,会让你心旷神怡,一身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

傍晚时分,太阳渐渐隐没。歇息了一天的雾霭又出现在枝头,缠绕在树枝,给小村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中透出和谐、富足宁静。其实,美丽的又何止我的家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我们的祖国何处不美?

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五】

我们的校园是个美丽的地方,孩子们在这里游戏,在这里学习,感到非常幸福!

一早,我来到校园,高大雄伟的大门右边雕刻着几个金光闪闪的大字——“江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一进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树,那么精神,那么苍翠,像尖尖的宝塔直插云霄,像一把撑开的巨伞,为大家遮阳挡阳。在松树下,有许多孩子在快乐地嬉戏着。

松树的右侧是升旗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鲜艳的红底配上几颗金黄的小星星,显得那么醒目,那么耀眼。每当红旗从同学们手中冉冉升到空中时,我们都面向着国旗,举起右手敬礼,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的中国真伟大啊!

松树的左边有两个美丽的花坛。春天,鲜花盛开,许多女孩子会到边上欣赏花儿。夏天最美丽的是那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秋天里最迷人的是桂花,“桂子花开,十里飘香”。此时,整个校园里会飘满香味,真是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那一簇簇灌木就像一个个小卫士守卫着美丽的桂花公主。冬天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棕榈树,它身披绿色铠甲,真是精神抖擞呀!

花坛边上是两栋高大的教学楼,在这里面有一间间宽敞、明亮的教室;有一扇扇闪闪发光的窗户;有一块块油黑发亮的黑板;有一张张摆放整齐的桌椅。同学们就在这里面快乐地学习。

我们在这美丽的校园,就像是一个大花园,又是大家学习知识的殿堂。

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六】

月湖坐落在宁波市中心,那里风景优美,景色宜人。

一走进公园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通向月湖的林荫小道。刚踏上石头铺成的小道,一阵略带凉意的秋风扑面而来,樟树就像高大的巨人,举起他粗壮的手臂,欢迎我们的到来。各种树的叶子飘飘洒洒地落到地面上,有红的,有绿的,还有黄的,像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彩色的地毯。

沿着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小路,我们来到了湖边,湖水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这是一潭深绿的湖水,周围镶嵌着不大整齐的石头。水是那样的绿,绿得仿佛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柳树弯着腰,对着湖水照镜子,一阵风吹来,蝴蝶结松开了,一片一片往下掉,像一只只小船,在水面上轻轻地打转,慢慢地飘摇。在阳光的照耀下,湖面波光粼粼,漂亮极了!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景物倒影在水中,把天与地的景色融合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湖里游船上坐着很多游人,他们一边划,一边说说笑笑,游船把平静的湖面掀起一朵朵浅蓝色的浪花。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拱形的小桥,它像一条拱起了身子的蜈蚣,又像两只妈妈穿的高跟鞋。依水而立的不仅有桥,还有房,水云亭、佛教居士林、超然阁,白墙黑瓦飞檐高翘,门窗雅致精巧,看着它们如同看到了逝去的岁月。

过了拱桥,我们来到了九曲桥。放眼望去,荷叶已不再碧绿,恰恰与“小荷才露尖尖角”相反,变得宽阔了,越到秋天,越显出绿得发黑的色彩。荷潭中,荷花早已枯萎,比起叶儿,她显得那么脆弱,处处伤枝瓣落,显得有几分秋意。

秋天的月湖公园真是美不胜收啊!

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七】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从仪陇县城乘车向东北行50公里,在群山环抱的马鞍

山脚下,就是中国军队之父——朱德总司令的故乡马鞍镇。

从马鞍镇向西一公里多,有一座突起的高山,一峰屹立,青松翠柏,林密草茂,四季葱茏,这就是国家AAAA级琳琅山风景名胜区。走进她,就像走进了一个大花园。迈着轻盈的步履,走上琳琅山头,极目远眺,花团锦簇;菜花黄了,桃花红了,梨花白了,春天更美了。宽阔的柏油路像一条玉带环绕琳琅山水。附近的村庄,果林绕宅,粉墙碧瓦,好一派田园风光。

海拔600米的琳琅山,高出周围群山,从山顶分出五个整齐的小山梁,从各方缓缓向下延伸,成了琳琅山的楞角,这使琳琅山成了一个自然生成的五角星。

在山顶上有一小平坝。稍事小憩,见坝中竖着一块《琳琅寨记》的石碑,碑文说:“琳琅,古寨也。……山高而秀,林参蓝天……”顺着小道向前走就是寨门,名曰“琳琅寨”。寨门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天外云峰新壁垒”;下联是“山巅武曲化干戈。”据同行者讲:过去山顶南面有一花园是清代秀才丁绍鸿所建,故名“丁家花园”。花园内草木繁多,并修有亭台、水榭,石桥,假山,显得十分别致,堪称寨之胜景。但那时只有富人才能进园观赏,而穷人只得望园兴叹。欣赏了山寨风光,站在遮天蔽日的树木中,远望周围众多的小山,无限风光,尽收眼底。下山来就到了朱德同志旧居纪念馆和朱德纪念园区。

1886年12月1日,朱德同志就诞生在琳琅山下李家大湾。在这里他度过了14年之久的少年时代。20世纪60年代,郭沫若同志亲笔题写的“朱德同志旧居”匾额,悬挂在旧居大门上方。旧居左侧是丁家花园私塾,右侧是药铺垭私塾,都是朱德少年读书的地方。听老人们讲,小时的朱德喜欢同小朋友一道去琳琅山树林中玩耍,他喜欢这山的几个楞角。有时一天他们要把几个小山梁都跑完,在山上听鸟声,学鸟唱,采山花……他浇灌过的土地,游泳过的小河,亲手栽植的树木,都在琳琅山的环抱里。朱德从军后,他也特别喜爱五星。抗日战争时期,朱总司令在山西武功县栽植的一棵杨树,树干、树枝横截面都是一颗五星,当地人称它为“红星杨”。在朱德故居纪念园区,你处处感到此地的奇异和灵气,可以尽情领略到大自然赋予的美景。

马鞍,地灵人杰,山水形胜。在故居纪念园区参观,总司令那“仗剑山河动,挥毫日月明”的气概;那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帅风豪气,令人浮想联翩,让人流连忘返。总司令一生是一首诗,琳琅山孕育了他特有的气质,在朱总故里让人倍加怀念他那高大光辉的形象。他永远是人民心中的一座巍巍丰碑。

景物作文四年级移步换景【八】

在众多的公园里,我最喜欢汾河公园,它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小草用力地往外钻,燕子姐姐们从南方赶来,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汾河的草地被铺上了一层层绿色的地毯。河里的水融化了,泉水叮咚叮咚,它们唱着欢乐的歌儿流向远方。路人们路过汾河公园都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真美啊!

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春姐姐恋恋不舍地走了,夏姐姐又蹦又跳地来了。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鱼儿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人们在汾河公园中散步,在树下乘凉、聊天,在汾河公园中随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汾河公园中呈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

秋天,汾河公园被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枫叶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微风一吹,柳树姑娘的辫子就左摇右摆,孩子们在地毯上打滚、嬉戏,微风一吹,让人们感到清爽又心旷神怡。

冬天,汾河公园穿上了白色的大衣,松柏像卫士一样守护着汾河公园。汾河公园变成了白色的天地,树枝上落满晶莹剔透的雪花。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滚雪球,玩得可高兴了。汾河公园立刻充满了欢声笑语。

汾河公园是我们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一年四季景色迷人。我喜欢汾河公园,它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欢乐,我希望未来的汾河公园会更加美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