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乡愁的作文(乡愁作文600字以上)

有乡愁的作文(乡愁作文600字以上)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1 04:57:28
有乡愁的作文(乡愁作文600字以上)

有乡愁的作文【一】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

余光中曾在旅途中写下这首诗歌,想必这定是怀揣了硕大的思念,让他满怀对家乡的眷恋亲自写下了这首诗歌,也正如诗中所说,正是那小小的邮票,把我荡回了梦的故乡,荡回了心里的地方。

风,随心所欲的吹着,暖色的阳光从枯枝残叶中零碎的洒下。

也许,多年之后,乡愁已不是那小小的邮票,可还能否承载我这如潮般汹涌的思念。余晖淡淡,红霞染遍了天,也正如那思念染遍了我心中的那片天。

街道向晚,可在那羊肠小道般的路上却还有来来往往的行人,想必定是那些回家的人,看那幸福洋溢于心头的笑脸便知晓了,肯定在那不远处就有幸福的归宿,心里漾起祝福,也隐隐有些嫉妒。若是他们也离开家乡许久,是否也会像我一样,看着过往的行人,突发羡慕之情。

远处,不知是画眉,还是百灵,或是黄莺,在试着新吭呢,强涩地不自然的,一声一声变换着,像苦吟诗人在推敲他的诗句似的,又像是在琢磨我那思乡之情。看来,鸟儿们都感受到了我的心情,故乡,你是否也如此?

旧梦,往事,回忆都如烟如雾版踏着滴答的节拍奏响。迷离的月色镶着温柔,正如少女纤细的手,一下下地敲打着我的心扉。枯叶飘然的落着,它们再也禁不起世间的玩弄,脆弱的就像一颗失意的心,在黯淡的残月下,更显凄凉之美。

凝立悄然,只有惆怅,更有思想之情。

一夜无梦。

窗纸微微泛白。

冷峭的晓风透过那薄纱抚过我的面额与发髻,仿佛要把我那浓浓的思乡情带回故乡。于是,我开始翘首期盼,盼望那风儿,盼望那花开……

暗香流露的真情,是那琉璃所洒下的光,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微风抚过的地方。

有乡愁的作文【二】

长约五尺、宽约三尺的土布条幅,冬季可用来洗澡,夏季可当作盖被,乡亲们叫它大手巾。在我的老家——皖江一带的农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家家户户都会从自纺自织的土布里裁出这么几条大手巾。

和现在超市或网店出售的毛巾相比,既没染色也没加工的乡村大手巾显得有些灰暗和土气,可就是这么一块原始的、边角都起毛的土布,在乡村的作用实在太大了。这么比喻吧,那个时候父老乡亲对大手巾的依恋程度,丝毫不亚于现在年轻人对手机的迷恋和依赖。

二八月,乱穿衣。上了年纪的庄稼汉在春秋季节,都爱穿土布缝成的、腰口肥大的单层大裆裤。他们可没有系皮带的习惯和经济实力,如果像妇女那样用细布绳系裤子,则力量又显得不够。农村男人的饭量都大,饭前饭后的腰围差了不少,加之农田劳作用力很猛,细绳系裤子不仅不舒服,也容易断。什么东西系裤子最好?大手巾。男人们熟练地用手将大裤腰卷叠贴身,齐腰勒紧的宽带子就是大手巾。比起现在人们用的皮带,大手巾更富有弹性,所以勒得舒坦,解起来也方便。

冬季,是农村人休闲的季节,走亲访友的频率非常高。皖江一带的农村,礼节特别多,到人家去肯定要带些礼物。那个时候,塑料袋是个金贵的东西,城市都不多,乡村更罕见。农村人走亲访友,东西多时就用竹篮拎;东西少时,嘿嘿,就用大手巾兜——五尺长三尺宽的布也能兜不少东西。拎着的时候,手可以裹在大手巾里,跟戴着手套差不多,一点也不冷。如果腾不出手,也可以把兜着东西的大手巾拴在肩膀上或腰间,方便实用不说,还有保暖身体的功效哩!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皖江一带种植水稻,夏季是一年中最辛苦的时候,也是决定一年收成的季节。稻田里,庄稼汉低头劳作,挥汗如雨。穿褂子闷热,也肯定汗湿;不穿,肌肤就暴露在似火烧的烈日之下。怎么办呢?披上大手巾。也只有肩披大手巾,才能做到挡日、通风的两全其美。这个时候,与身体接触很少的大手巾是灵动的,既不影响手的动作,擦起汗来也非常方便:低歪着头两边一蹭,或是抬抬手将大手巾触脸,汗液便浸进大手巾,再被烈日蒸发到空气中,下次擦汗时,大手巾又会呈现干燥的状态。不要担心大手巾会脱落,细心的女人早已在中间缝了两根软软的细布条子,松松地系上,既能防滑落,又不紧勒身。

夏季劳作之后,庄稼汉们最快活的事就是到河塘里有树荫的地方洗个凉水澡。皖江一带的农民一般都会游泳,他们可不穿什么泳装,甚至觉得穿着裤衩玩水也不尽痛快,于是,万能的大手巾又派上了用场——下水前,用大手巾齐腰围着下半身,顺手脱掉裤衩。跳进水里后,被解下的大手巾又变成擦身用的浴巾……洗净上岸后,自然要再利用一下大手巾的遮羞功能。

二十年前,大手巾一直是父老乡亲的爱物。它一年四季伴随着勤劳善良的庄稼人。大手巾里,常常兜着孩子们爱吃的食物;大手巾里也凝结着男人的汗水,蕴含着女人的温情。

时代在发展,农村在变化。昔日那种看着简陋、摸着粗糙的大手巾,现在已经很少见到了。农村的年轻人也会网购一些花花绿绿的毛巾,给他们的父辈使用。但于我而言,大手巾已经凝结为一种乡愁,怀念它原始质朴和四季实用的同时,我总是能在记忆里听到伴随我童年成长的禽声蛙声风声雨声……

有乡愁的作文【三】

这几年过年时我们一家回去过几次,每次回来时我爸总往车里塞好几桶小磨香油,并对我说:“咱们老家的香油好啊!都是用纯正的芝麻磨出来的,可香了!”这几桶香油总够我们吃一年的。

每隔几年爷爷都会来北京看看我们,每次来的时候又会领几桶香油来,我问爷爷:“过年时拿的`还没吃完呢,你怎么又拿了几桶。”他笑笑说:“那还不是你爸爸让拿的!”

在许多中国传统节日时,我爸总是带我们去亲戚朋友家串门,每次串门是我爸都会带上一两桶香油送给亲戚朋友。我很多次请求他让他换件礼品,可他却执意要送香油,并教导我说:“这是纯正的小磨香油,外边买不到的,这可是咱们河南驻马店的特产呢!”

在小学时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名为“我故乡的特产”的,我不知道河南特产是什么,便问爸爸,谁知他立马就说小磨香油,然后说了一堆关于小磨香油的话,甚至比百科全书上写的都全。

我忽然间发现,我爸是有乡愁的的,只是他的乡愁与他的性格一样深沉。他的乡愁全压缩在了一一通通香油中。香油虽不名贵但他能使久居在外的游子感受到家乡的温暖。

有乡愁的作文【四】

所有的人,都有着永远的乡愁。这乡愁,如同源头活水,衍生出众多微妙细致的万缕情思。

古人远游,常常阔别家乡数载杳无音讯。地域的重重障碍,如同一道道关卡,考验着人们心理的防线。于是,不管是漫山春花,还是大雪纷飞,不管是翩跹彩蝶,还是一羽孤雁,都成为人们反复吟诵的题材,抒发情感的出口。这乡愁,或幻化成“还应说着远行人”的想象,或演变成“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期待。它就像系住远行人与家乡的那根细线,虽微小,但确实存在。哪怕两鬓染上风霜,也不忍割舍对故土的怀念。身体也许永远在流浪,心却始终安放在一处,走再远也不会忘记回家的路。

后来,世界越来越小,相隔万里也可以如同近在咫尺。手机,电脑的快捷方便将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生硬地挤出历史舞台。我们就此失去了乡愁吗?我说,没有。

怀旧,是人们不会停止的话题。祖辈在怀旧,怀念他们曾吃过的大锅饭,物资匮乏年代的点滴幸福;父辈在怀旧,怀念他们童年的清清小河,夏夜的萤火虫;甚至,连我们都在怀旧,怀念以前每天必看的“大风车”,葫芦娃和黑猫警长。这是时间上的乡愁,我们都对那安放曾经记忆的地方深深怀念。时过境迁,这一秒的故乡已不是上一秒的故乡,一分一秒叠加起来,故乡终成回忆。

空间与时间上的故乡,都是我们心上永恒的结,解不开,逃不脱。因为,那是我们的源头啊,什么都能忘,独独忘不了第一眼看到的世界。围绕这个结,我们像蜘蛛一样,把亲情、友情、爱情以及介于这三者之间所有的情思,都细细密密编织起来向外延伸。终于结成一张网,那网的清晰脉络成了我们灵魂的纹理。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生命最初的地方都不心存怀念,又如何会对日后的人或事产生缠绵之感。因为有了乡愁,我们会回望过去;因为有了乡愁,我们会珍惜现在;因为有了乡愁,我们会怀想未来。曾经记忆是所有事物的根基,乡愁是所有情感的源头。

这源头,让我们对其他事物氤氲出感情,它一直在那里,它一直在延伸,分叉出无数支流,给我们的心灵注入一股又一股新鲜的感动,使我们的生命美丽丰盛。

有乡愁的作文【五】

余光中在《乡愁》这篇诗歌中写道:“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进入新时代,我国已由“小小的邮票”转变为\"通讯便捷的手机”“窄窄的船票”转变为“机票,高铁票”等。

以前背井离乡的青年,因交通不发达,不能时常回家看看自己的父母。有的一年都回不去一次,有的两三年才回一次。正所谓“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在家乡年迈的父母对孩子的牵挂也犹如奔流不息的江河。进入新时代,随着高速公路和飞机场的建成和高铁地铁等一系列交通工具的上映,它们将“乡愁”化为了甜美的回忆,让人铭记于心。

随着交通工具的不断完善,不仅解决了背井离乡青年的思乡之情,还促进了交通工具通过地带的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实挑战。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实现共同富裕。

在这一系列交通工具建成的背后,都有一步步的规划,一步步的去实施,最后将交通工具带入人们的生活。事实证明,新时代,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的生活走向未来。

家乡是我们土生土长的地方,是我们生命的起点,是充满我们童年回忆的地方。正如王安石所说“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心系家乡。作为中学生,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读书明理,成才报国。其次我们可以通过每一提取网络渠道为我们的家乡建言献策,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有乡愁的作文【六】

作家笔下的故乡,是一个飘渺的梦境。

国人心中,故乡是一片遥远的朦胧,那里既有春天的和煦,夏日的茂盛,秋天的丰收,冬日的温暖。一年四季,长满了茂密的乡愁。

现在与故乡之间,是一片大河山川的开阔;记忆与故乡之间,是一段漫长模糊的岁月。富余的时间与空间,经过想象的充分发酵,思念的长久蒸腾,氤氲出一缕缕甘醇,故乡笼罩在橘红色的云霞里,故乡被情感诗化了美化了,人也醉了。

游子与诗人的故乡既是真正的故乡,也是虚拟的故乡。

故乡,乡愁,在作家的笔下,是美好的风景,风雅的情绪。读起关于故乡与乡愁的文字,大约没有人不感动,没有人不感慨的。

鲁迅先生的《故乡》,为我们描述了有些悲凉但极为优美的乡村景象: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这少年便是闰土。

月亮、沙地、西瓜、少年、猹……这一切,组成了每一个游子儿时故乡里的曾经的场景。再读《故乡》,觉得故乡就在眼前,那些场景,那些活动,恍如昨天。

读如此的文字,恐怕所有人都有想家,回家的冲动。

那家,就是故乡。

尽管自己在故乡以外的地方早已安了自己的家,但是,意识里从未把家与故乡等同一起。儿时生活的地方,父母所在的地方,才是家,才是故乡。

游子心中的故乡,总远隔千山万水,难以回家,难以回到故乡,在外、在异乡的游子自然在心里就有了一种情绪,一种思想,作家、文人把这种情绪、思想叫做乡愁。

有乡愁的作文【七】

风萧萧,雨凄凄,点点滴滴,包含着万般不舍,滴进诗人的心里。诗人就要离开家乡,到遥远的边疆去报效祖国,建功立业。骑上骏马,扬鞭启程。回头向东边的故园望去,已经相隔很远了,一股别离愁恨涌上心头。诗人不禁热泪盈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行了数里,一位旧识之人迎面而来,诗人大喜,与之寒喧几句,托他给家人捎个口信,说自己很平安。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