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曾国藩的作文素材(曾国藩素材800字)

有关曾国藩的作文素材(曾国藩素材8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8-11 13:07:26
有关曾国藩的作文素材(曾国藩素材800字)

有关曾国藩的作文素材【一】

曾国藩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生得力处在一“悔”字,他每天都写日记,还拿出来和大家讨论,接受大家的监督批评建议。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说,笨拙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他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绝对是一个勤奋努力的人,这跟他内心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思想有莫大的关系,是个有信仰的人,常以圣人之心要求自己。

经历了三个皇帝,包括慈禧垂帘听政的同治,从七次科考失败到翰林院,到太平天国运动(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天津教案等等,说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也说不上,毕竟以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传统社会积千百年形成的强大颓势。那不是一个人的失败,是整个政权的腐败。

但他一介书生,创建湘军,统率群雄,带兵打仗,曾两次绝望到自被救,到后来力挽狂澜,剿灭捻军,使中国传统文化免遭彻底毁灭的命运,使清王朝的生命又延续了六十年,其功不可没呀。就连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称之为偶像。

除了建功立业外,他还成就了很多人,还培养了最得意的弟子李鸿章,李后来的造诣也输于师傅,所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全别人也就是成就自己。

有关曾国藩的作文素材【二】

??关感恩的议论文素材

感恩是什么呢?感恩就是一个人养育了另一个人,被养育的那个人要对养育他的那个人报答,这就是感恩。

每个人既要养育别人,又要被人报答,正所谓一份付出,一份回报。就像小鸟妈妈每天喂虫子给它的小鸟们吃,后来,小鸟长大了,而小鸟妈妈却一天比一天苍老,甚至不能照顾小鸟了。这时,小鸟就要开始给小鸟妈妈捉虫子喂虫子了,这就是感恩的一部份。人的生活也一样,比如爸爸妈妈养育了自己,把好吃好喝的东西留给了自己,自己却舍不得吃,过着简朴的生活。人总是要老的,到了爸爸妈妈年龄大了的时候,和爸爸妈妈不能照顾自己和我们时,我们就已经长大了。要学会帮大人做点家务事,少提些像小时候那种无理的要求,还要多关心关心自己的父母,多和他们谈谈心。这样就能让他们感到温暖了。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恩了。

但感恩不光是靠嘴说的,还要拿出实际行动来。为了感恩,我们还要奋进。趁我们现在年少,多学点知识。长大后知识越多,赚钱就越多,就能让父母舒舒服服的过好生活。千万不要认为现在的'学习不重要,有些懒惰的人就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到了该学习的时候不学习,到了该赚钱的时候,别人已是百万富翁了,而自己却一贫如洗。这样不但帮不到父母,还会让父母付出更多的心。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习,争取获得非常棒的成绩。

懂得感恩就懂得奋进,懂得奋进就懂得努力,懂得努力就能让生活更有意义,更有生活的味道!

有关曾国藩的作文素材【三】

曾国藩是科举京官,是农家子弟,遇到大是大非的.时候,能保证自己的气节,但是对家庭利益、集团利益,却看得很重。而胡林翼早年是贵族公子,父亲是朝廷高官,又是两江总督陶澍的女婿,所以他遇事,看得破,拿得起,放得下。胡林翼的心胸更大,手段更直,曾国藩则更持慎保守,顾虑多多。

曾、胡同是湖南老乡且翰林院同事,却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出身、门第、性格、为人大不相同。胡林翼年轻时平步青云,曾国藩年轻时材大难用。太平天国的兴起、壮大,危及清廷,让两个性情迥异的年轻人为了一个共同的理想走到了一起。

有关曾国藩的作文素材【四】

近来,有幸读了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结合现实社会的分析,感觉自己多年的疑问有了一个虽然可能不是很完美的答案,读曾国藩传有感。唐浩明先生以一种敬重历史的态度,和曾国藩神交了二十余年,可以说得上“曾国藩家”了,厚积薄发写下历史小说《曾国藩》。梁启超对曾国藩有着很高的评价。也曾说过一句话:“我观近代,独服曾文正。”而蒋公更是以曾国藩为师。

曾国藩为什么有如此高的魅力呢?竟能让左右中国命运的人都以之为师。

曾国藩从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农家子弟成为权倾一时的晚清重臣,他的一生实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无数知识分子只能望洋兴叹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大抱负。读《曾国藩》后,对这其中的细节有了更多的了解。曾国藩的仕途还算平坦,个人修养极高,一直力求做到儒家思想中所宣扬的为官做事之道,当他在京城的小圈子里,在强有力的靠山庇佑之下时,在处理好“办公室内”同僚的关系时,平时还算遂意。1852年,曾国藩回家丁忧,恰逢太平天国运动席卷东南诸省之时,在湖南,长毛更是猖獗,湖南官场上一片混乱,与长毛作战,节节败退,最后退守长沙城,时局的动荡与紧迫,让这些平日稳坐高堂,享尽荣华富贵的官员们不得不想出对策来解决问题,而,论声望,论感情,曾国藩成为了湖南官场上的不二人选,由曾国藩办立湘勇,解决湖南的燃眉之急,经过多番的考量,曾国藩最终决定墨绖出山。

而这里不能不提的便是曾国藩“考量”,先是湖南官场上多名重量级官员进行劝勉,而后自己的兄弟也加入其中,最后由陈广敷“连蒙带骗”使其出山,可算是费劲心力,而曾国藩的考量由衷的使人感慨他对时局的清晰认识和对自己的深刻了解,超前的眼光和认识使他并没有被“建功立业”的机会而冲昏了脑袋,直到上面降下圣旨,从此个人的命运前途与他所要从事的事业深深的连在一起了。时势造英雄,曾国藩的才能与时势变幻给他的机会联系到了一起,使他有机会去实现自己一直渴望的事业。曾国藩从墨绖出山到严旨令其北上天津处理天津教案,面临数不清的抉择,每一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可以说得上是以治大国之智来进行抉择。带军途中不只一人向曾国藩提过,逮到它日,取而代之之意。当湘军攻下江宁城后,自己的兄弟和忠实部下一起跪柬,然曾国藩却不为所动,留下一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他有从自己的实力和自己所在的集团的利益考量,自己当时已是位极人臣,已经实现了自己所想达到的一切,为何在冒险去“造反”呢,反而落得个乱臣贼子的称号,他的价值观始终在儒家思想的范畴之类。他一直以一种救世者的心态存在,曾国藩要的是创立不世之功,他以为偶像,他想要的是永垂青史,这样的一群人始终是俯视中国最广大的平民百姓,唯心主义深深的扎根于他们的大脑之中,曾国藩的救命于水火之中和宋中山、黄兴、宋教仁等建立一个新国家来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心态有着天壤之别。

而曾国藩有什么才能呢?

刘邦曾经这样论述自己的成功之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与建立不世之功的刘邦相似的,曾国藩的第一才也是用人之能,曾国藩的麾下聚集这一批才干,既有谋士又有能够独当一面的人物,更有敢打硬仗的将军,赵烈文,李元度,李鸿章,彭玉麟,胡林翼,曾国荃……“湘勇”的壮大离不开这样的一批人。曾国藩的麾下能聚集着这样一群人,浅层上来说,是他们认为在曾国藩的领导可以建立一番功业,而更深层的原因,我认为则是与曾国藩自身密切相关的,曾国藩个人修养极高,尊重知识分子,乐于结交贤士,尤其是尊重有才有德之人,曾国藩最后给家人的遗言中,“求仁则人达”表明了他的见解,一个人的成功是让别人成功……

第二才能便是隐忍之能,从在长沙初办湘勇到逼走衡州练兵,再到靖港惨败,再到于九江惨败于翼王石达开之手,“好汉打脱牙和吞”,曾国藩一直隐忍,忍辱负重来形容这样一个人不为过。曾国藩“空降”湖南,书生领军,王船山算是湖湘第一人,出则领军,入则一心治学,一代大儒,乃湖湘知识分子的典范,是曾国藩仰慕多年之人。曾国藩初到湖南官场上,以儒家之道来办事处人,惹多人不悦,最后,连巡抚骆秉章的面子都不留,惹大家怨声载道,被迫逼走衡州练兵,再回长沙时,已是靖港惨败之际,看着无能平庸之辈升官发财,自己苦其心力,一心为了消灭长毛,到底为了什么?一次失败,没人理解就算了,还有这么多的人讥笑,还趁机想打击自己,月色皎洁,靖港古镇旁的平静江面上,一片败军惨象,精神恍惚,心如灰,平静的江面上“噗通”的一声引起了众人的注意。

沿着湘江北上,出洞庭,西上武汉,东下九江,一路上有成功又失败,相对于战场上的暂时成败,更让人苦恼的便是各省官场的掣肘,物资供应不足是个极大的问题。江西巡抚林则徐之婿沈葆桢是曾国藩亲自向中央举荐之人,然而到了江西,军需物资空缺极大,由此和江西官场开始了一场博弈,动了江西官场的蛋糕,惹得自巡抚到普通百姓都极大的仇视湘勇。湘勇举步维艰,虽为解江西之困,却处处受钳制。而九江的惨败更让这位湘勇统帅精神崩溃!看着曾国藩一再的惨败于石达开,我都不愿再看下去,大军惨败对统帅来说是多么大的打击,看着更随自己湘勇子弟一个个子弟命丧黄泉,这个团队就这样要消失了。从衡州出兵前的《讨武檄文》是多么的可笑啊,还活着干什么呢,一了之吧。

九江惨败后,曾国藩“逃”回湖南,再次丁忧,大悲大痛像毒蛇一样的缠绕着曾国藩,大悲大痛之后方有大彻大悟。郁结于心,不得解,曾国藩始终搞不懂为什么自己一心为公,始终兢兢业业,忠于圣上,以儒学为道,却始终是走到哪里都不受欢迎。然偶然机会,得世外高人指点,重读道家学说,终获大彻大悟,“以退为进”,“含雄奇于淡远之中”。谈到这里,我不禁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怀疑,曾国藩原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然而真正处于社会金字塔顶部时,儒家的那一套并不适用,如果说适用,也仅局限与个人修养方面,做事,处人方面都不可取,曾国藩以个人实践证明一部分儒家学说的虚伪性和儒家学说在这些处在社会金字塔上部的社会精英心中的地位。

曾国藩的大彻大悟是他的一个重生,先是主动修复与左宗棠的关系,后是回到江西,主动去拜见江西诸官员,大大缓和了湘勇和江西官场的紧张态势,为之后的行事之便打下基矗。恰逢此时,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严重内讧,东王、北王被,翼王率领十万天兵出走蜀地,这一切给了湘军极大取胜的机会,随着湘军的重整旗鼓,湘军最终总算挺进江宁,洪秀全被掘尸焚骨,五千余名天国士兵壮烈自焚,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破产,中国农民式的革命运动又一次的遭遇了惨败。后人如何评价这场运动是一个问题,这场运动和他失败的根本原因及意义更是一个值得让我们警醒的问题。

湘军攻下江宁后,朝廷和湘军的矛盾日益显现出来,慈禧太后的“整人有一套,做实事时是草包”在曾的重要靠山肃顺被除掉之时就被曾国藩看出来了,朝廷的恩威并用最终使曾国藩不得不大规模裁撤湘军。而接下来不得不说的是曾国藩对外国人的态度,曾深知当时大清朝无法与希望强国直接开战,在他的支持之下,洋务运动开始,大清朝派遣学生到西方学习,这些我们今天还在受益。“天津教案”发生,曾国藩既不愿意北上处理此事,然而又不能不遵从旨意,只得极不痛快北上处理此事,由此,“卖国贼”这顶帽子总算扣到他的头上了,当时有人这样叫他,现如今还有人继续这样认为,当时叫他“卖国贼”的人如果说是身处当世之中,一味的“清议”,不知其中的辛酸还可以理解,而如今的人还如此认为,如果不是无知就是智力上的懒惰还有就不说了,对于最后一者,只能呵呵了。回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去,曾国藩处理天津教案之举已属于很好的解决办法了。国家整体实力落后,焉谈外交颜面呢?

曾国藩的得意学生李鸿章更是善于于洋人打交道,用很多人的话来讲,这个“卖国贼”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一定要找一个人作为我们发泄怨气的对象,我们一定要找几个人为国家的落后负责,我们太习惯这种思维方式了。我们将文革的错误归罪于一个人身上,有没有想过周围人对他的`一再妥协,有没有想过林彪们是如何将主席神圣化的,有没有想过人们是怎样的将一片甘心献于他,是怎样的膜拜他的?德国人拍摄的《帝国的毁灭》中的德国军官心如灰看待到临之时仍抱着纳粹思想顽固守护柏林的即将被炮火粉碎的居民们这样说道“我一点儿都不怜悯他们。我再说一遍,我一点儿都不怜悯他们!德国人选择了他们的命运。这可能会让一些人吃惊。但不要骗你自己,我们没有强迫德国人,是他们给了我们统治的权力,现在,他们的小喉咙要被割断了!”二战远逝之余,这也算的上德国人队发动战争的内部原因的一个答案了。”

曾国藩从政三十余载,从一个农家子弟到位极人臣,他的一生,历受大悲大痛,承受了普通人不敢想象也不可能承受到的太多。如今,曾国藩热席卷全国,这究竟是值得高兴还是值得反思呢?我想我有了一个答案,世人都希望能从曾国藩身上获得处事,处人的经验,都想其能为我所用,曾国藩有如此大的市场,那么如今政治舞台上正在上演着怎么样的一出戏我大概能略知一二了。虽然很多人都很崇拜曾国藩,但是,我想没有人会愿意看到曾国藩“再世”吧!

读《曾国藩》,不仅读曾国藩这个人,也读了他所在的社会的情形。对比今昔,我对我所处的时代、社会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我不会也不能对这样个人做一个全面的评价。

社会进步很慢,但即使是一毫米的进步也是不知多少人的牺牲与努力造就的,但是,它总是在向前的。

有关曾国藩的作文素材【五】

曾国藩生于嘉庆16年十月十一,父亲曾麟书是塾师。他自科举出身,是道光18年(1838年)进士,曾叙任各部侍郎。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作为一支地方官僚的私人武装,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不仅他自己直接人,他的父亲和四弟也人,即有人责其人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现在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天津是1870年(同治九年)在天津所发生的一场震惊中外的教案。清末自从天津条约开放传教以来,传教士开始在各地进行教传工作,但由於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差异很大,因此传教士、教民(即中国的基督徒,其中不少地方上不法的无赖地痞)常与民众产生各种误会和冲突,各种反教揭帖、檄文流传,群众信以为真,导致群情激昂,聚众问罪。也有混入教会的吃教者,素质低下,借势欺人,传教士受其蒙蔽,干涉诉讼,引起事端。有时形成大规模的抗争冲突,亦即教案。当时外国传教士常以办理慈善活动的方式来吸引中国人入教,而育婴堂是传教士经常举办的慈善机构,用以收容大批无家可归的孤儿,但这样的举动却常引起民间的怀疑,如1868年发生的'扬州教案也是因育婴堂而起。1862年,法国天主教神父卫儒梅通过法国驻津领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交涉,获得天津三岔河口北岸望海楼(1773年天津盐商集资修建的3层楼阁,有房152间,天津著名建筑,又称海河或河楼,当时已经荒废)旧其西侧崇禧观15亩土地。但最初几年只能隐蔽在东门附近的深宅大院中,开办仁慈堂养病院。当然,曾国藩的个人事迹还有很多很多,我们所了解的不在于其事迹的多少,而是我们能真正从其身上所学到的多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