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偶之家作文续写400字(玩偶之家结局续写200字)

玩偶之家作文续写400字(玩偶之家结局续写2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1-27 23:42:11
玩偶之家作文续写400字(玩偶之家结局续写200字)

玩偶之家作文续写400字【一】

只要一有空闲,我就会捧起《每周一读》细细品位一番。其中,易卜生的作品《玩偶之家》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每周一读》中选取了最后一幕――娜拉如梦初醒,发现自己不过是丈夫的玩偶,做出离家出走的决定。以前就读过这部著作,如今又令我产生一些新的思考。

《玩偶之家》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作品从家庭夫妇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社会矛盾,对娜拉和海尔茂的不同性格,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作品之中。

《玩偶之家》之所以成为各国戏剧舞台长演不衰的剧目,首先就是因为剧本提出的妇女问题是一个引人注目的具有广泛性的社会问题。娜拉的出走像一块巨石投入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出身在一个中小资产阶级家庭里,她受过资产阶级学校的教育,容易满足于个人小天地里的幸福生活。她不同于大资产阶级的妇人、小姐,追求不劳而获的靡烂生活,她不希望过寄生虫的生活。娜拉同情社会上的受害者、不幸者,乐观知足,热爱生活。

娜拉身上更为可贵的品质就是倔强,不肯向恶势力屈服。她坚强不屈的精神是她最终同海尔茂决裂,脱离“玩偶家庭”的性格基础。如果是一个软弱的女人,即使认识了丈夫的恶劣品质,要采取与丈夫断绝关系的行动,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麻痹人民的精神鸦片——宗教,娜拉更不会把它放在眼里,她宣称:“我真不知道宗教是什么。”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娜拉深受其害,更是深恶痛绝。“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娜拉的言语显示了她是一个具有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作者通过塑造娜拉这一鲜明的妇女形象,表达了中小资产阶级妇女要求自由独立,维护人格尊严等思想愿望,并对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表现了某种程度的怀疑、否定和批判。

娜拉的出走,具有重大的历史进步意义。但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她的这一行动又是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由于阶级、社会、环境的局限,易卜生不能,也不可能为他们思索的人生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为妇女的彻底解放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娜拉虽然离开了海尔茂的“玩偶之家”,但是却逃脱不出那个制造“玩偶之家”的、不自由的、黑暗的社会。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匹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走。还有一条,就是饿了,但饿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但是,易卜生在展现生活和揭示人物命运的过程中,能够以发自内心的力量,把他所思索的人生问题深深地打入观众或读者的心里,让人们在回味中咀嚼其中的含义,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

《玩偶之家》这个剧本里,严格的现实主义风格也为人称道。剧中没有传奇式的男女英雄,没有引人入胜的离奇情节,没有优美的诗的语言,表现的是起居之类日常的背后,作者却创造了一个极不平常的艺术境界。

玩偶之家作文续写400字【二】

翻看《玩偶之家》这本书后,突然觉得应该为娜拉说点什么。娜拉终于觉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并向丈夫严正地宣称:“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以此作为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传统观念的反叛。通过债主的要挟,海尔茂收到揭发信,交代剧情发展的关键事件娜拉伪造签名,然后集中刻画他们冲突、决裂的过程。海尔茂律师刚谋到银行经理一职,正欲大展鸿图。

他的妻子娜拉请他帮助老同学林丹太太找份工作,于是海尔茂解雇了手下的小职员柯洛克斯泰,准备让林丹太太接替空出的位置。娜拉前些年为给丈夫治病而借债,无意中犯了伪造字据罪,柯洛克斯泰拿着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看了柯洛克斯泰的揭发信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说自己的前程全被毁了。待柯洛克斯泰被林丹太太说动,退回字据时,海尔茂快活地叫道:“娜拉,我没事了,我饶恕你了。”但娜拉却不饶恕他,因为她已看清,丈夫关心的只是他的地位和名誉,所谓“爱”、“关心”,只是拿她当玩偶。于是她断然出走了。

剧本的第三幕写娜拉一条条阐述分手的理由,也是一点点揭露海尔茂的大男子主义的虚伪嘴脸。在丈夫要她像小鸟一样顺从他时。娜拉从来没有像一个人一样生活。抛开一切的束缚,她发出了心底最急切的呐喊:“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她为自己争取了自由;当他们接受柯洛克斯泰的威胁时,她绝望的看到了海尔茂的虚伪,“我满心以为你说了那句话之后,还一定会挺身而出把全部的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对大家说;事情是我干的——你以为我会让你替我担当罪名吗?不会当然不会——我已准备自。”多么激愤的语言,她渴望得到海尔茂真正的庇护,可惜不是,得到的是虚伪和责骂。

太痛恨海尔茂像变色龙般的千变万化,他对娜拉的爱就会随心所欲,全然没有尊重与帮助。他把娜拉只是当做自己的玩偶,而不是一个人,其实他与娜拉相比他才是真正的“弱者”,他没有担当的勇气,他不敢为自己心爱的人而“耽误”前程,他是一个被栓了鼻环而全然不知的懦夫。

玩偶之家作文续写400字【三】

正如这本的名字一样,女主人公像个玩偶一样,摆布在父亲,此后是丈夫的手中。她一心一意的做着丈夫的小鸟,喜欢丈夫喜欢的一切,甚至冒着败坏名声的.危险为丈夫借了一笔钱好给丈夫治病。而当事件败露时,身为丈夫的海尔茂却毅然的指责妻子。本是同甘共苦的时刻,而演变成为故事的高潮——女主人公娜拉决定离开她的丈夫和孩子,去过自己的生活。整个故事在事件败露以及男女主人公摊牌的时刻到达了高潮,作者在最后用娜拉的出走,似乎宣誓着女性主义的奋起。

在我看来,娜拉的出走(转变)来的有些突兀,仿佛一个沉睡了千年的人,突然惊醒一样。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一语中的地指出:"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而娜拉只是有些孩子气的宣布出走,并且不再相信奇迹。她并未明白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出走并不能解决问题。作为一位母亲,她放弃了对家庭的责任,或许我们可以说是当时的资本主义制度下,让娜拉在得知丈夫的真面目时,毅然作出的无可奈何的决定。

看完整个剧本,从爱情观的角度来看,海尔茂全心的爱着这位妻子,8年来,都像孩子一样的宠爱她。其中很多的对白,显示了一种大男子主义情结。或许像中国古代一样,封建制度造就了男尊女卑的地位,但是一个男性,能够如宠爱一个孩子般的宠爱自己的妻子是很不容易的。再者就是名誉的问题,一个男人把名誉看的比生命还要重要,海尔茂说:“娜拉,我愿意为你日夜工作,我愿意为你受穷受苦。

可是男人不能为他爱的女人牺牲自己的名誉。”这多少与中国或日本的传统有些相似,我想这并不能归责于资本主义的劣根性吧。娜拉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只是用孩子般的心态与海尔茂相处,而海尔茂也乐意充当父亲的角色,替她安排一切。而故事的结局是娜拉指责海尔茂从未与她进行一场认真的交谈,任何事物都是相互的,一个心态不成熟的主人公,在故事的结局,作者也并没有交待她的结局。用出走来对抗资本主义的法律制度的无情,似乎有些力不从心。

玩偶之家作文续写400字【四】

“女权”问题,早在100多年前就开始被社会关注,而最近我国新颁布的《婚姻法》,使得“女权”一词再次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易卜生写的剧本《玩偶之家》中,女主角娜拉在发现自己的尊严与地位在家中无法得到保证的时候,便勇敢的做出了“净身出户”的决定。这一做法在现在看来不免有些荒唐,却也在情理之中。一百多年前,在那个“女权”思想还不为主流社会所认可的年代,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的出现,无疑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作者将女主角描写的如此刚烈,为了自由和自尊可以什么都不要,“净身出户”十分坚决地表现出她为了维护“女权”而做出的牺牲。作者将故事情节描写的越极端,越能体现出其对维护“女权”的决心。可以设想,如果当时易卜生将女主人公写的不是那么刚烈、坚强,她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跟丈夫在舞台上“打狗”似的抢房子、争财产,想必最终在社会上所产生的影响与效果就不会那么强烈、深刻。正如易卜生自己所想:现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而至于娜拉是不是吃亏了,他也就管不着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百年以后的如今,社会已经变了样。“女权”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广大女性早已学会用各种合理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合法权益。而《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的“伟大”行为在现在这个社会显然不能适用,更何况戏剧就是戏剧,不可能完全与现实生活相接轨。

在如今这个社会,“女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似乎也有了一些新的定义,简单地说应该是更为现实化、具体化。一百年前的“女权”是一种意识,一种存在于精神层次上的思想意识;如今的.“女权”,则是建立在公平、平等以及由物质作为基础的实际维权方式。现今女性要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自由与尊严,在此基础上,她们更注重的应是现实生活中的物质需求。由此看来,现今社会人们高呼的那句“娜拉,你妈喊你回家分房子”喊得不无道理。在新《婚姻法》中提出的种种分房问题倍受社会尤其是广大女性的关注,“分房”、“公平”、“女权”等词语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的热议话题。

“女权主义”能在社会上受到重视固然是好事,但“女权”到底能不能被落实到实处,归根结底还是在于女性自己。女人,应先让自己强大起来,通过学习、工作来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不要总想着在其他人尤其是男性那里获得“利益”和尊严,那些是需要自己通过努力奋斗而争取的,别人永远也给予不了。

女人最幸福的一生是人生层次不断上升的一生。

有这样两个女人:一个在她20多岁时候,看见身边的朋友都相继结婚,过得还算幸福,自己便沉不住气,遇见了一位条件差不多的男生就嫁了。她原本有机会继续进修报考大学,然而结婚后她却在油盐酱醋中度过了她最美好的年华。和她一起的另一个女人则不同,26岁的她,面对街坊邻居的流言蜚语,她沉住气坚持学习,后来她去了上海,言谈举止,眼界视野远不是之前那个女人所能比及的,而这一切的开始都是那个大学的进修班。

二十岁出头的女生,无疑是最美好最美丽的年华。但这时候的女生大多对自己的人生毫不清晰。她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怎么样才能得到幸福。或许你会认为嫁个好男人就会让你的未来收获幸福。然而,你是否想过,你下这样的“赌注”胜算会有多大?你怎么可以将自己的幸福完全依附在一个男人身上?当然,退一步讲,就算你选择了一个好男人,在结婚之后他努力奋斗,让你们的生活富足、充实,但是若你不努力提升自己,假以时日你们之间的眼界层次就会慢慢分开,当他开始嫌弃你、不想要你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女生,不论什么时候,都要有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因为你从来都是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男人在努力奋斗,你为什么就不能?想想无数女性曾经为了男女平等的社会奔走呼号,而我们当代的更多女性却成天天真的待在家中拼命减肥、整容、化妆、美白,然后期待嫁一个富二代坐在宝马里终成人生梦想。真是可笑,你要知道富二代没那么多,你要知道摆个花瓶在家里也会看腻的,你要知道新的年轻美貌的女孩儿跟葱般一截一截的。到那个时候,你又将怎么?

让三个男人难忘的林徽因,她有的绝不仅仅是漂亮的外表,她还有出众的文笔和过人的才智,她不到二十岁就和梁思成一起赴美留学,和梁有着共同的志趣;让众多读者难以忘怀的奇女子三毛,她那直率的性格和对自由的热爱让她在沙漠中收获爱情,并让人们也迷恋在了那片热情的撒哈拉沙漠;倍受观众喜爱和支持的女记者柴静,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外表,主持风格也没有那么活跃和激情,然而她那淡定的神情和那睿智的眼神以及她对现实生活的深度思考,不得不给人深刻的印象。她们三个没有出众的外表,然而她们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女性的坚强与伟大,将新时代的女权思想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因此,女人请不要空等男人来给你幸福,给你金钱给你关爱。你为什么不自己给自己幸福。在你有运气得到男人所给的幸福之前,请你先有能力给自己幸福。如此的幸福才最真切踏实,才是你离开任何人都能活下去的资本。

女人,离开幻想,看清楚这社会男尊女婢的现实。女人,离开依赖,人生而独立,嗟来之食尚不可吃,又岂能摇尾乞怜伸手向人。女人,请努力的奋斗,给自己离开的资本,活出真实的自己,真正的撑起社会的半边天。

玩偶之家作文续写400字【五】

看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之后,我觉得女主人公娜拉是一个坚强、勇敢的女性,在如此黑暗的社会中,她虽然没有任何地位,可是她在认清丈夫海尔茂的虚伪的面目后,选择了离开。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十九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玩偶之家》是易卜生在1879年创作的戏剧,当时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激化,人们在金钱面前的自私自利、虚伪的丑陋面目显露无疑。为了抢夺金钱,不顾友情、亲情、爱情,在他们眼中,金钱就是一切。

这些资产者的丑陋行为在海尔茂的身上得到了完整的诠释,娜拉于他来说只是玩具,一件外表美丽,能逗他开心的玩具。当得知娜拉的行为会威胁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立即变了脸色,说娜拉是伪君子········。娜拉所做的都是为了救他,都是因为爱他,可是他全然不领情,不感激就算了,还说娜拉没资格教育孩子······,这一切就像在娜拉心口插了一刀,他居然是这样一个伪君子,自己当了他的玩偶这么久却不知道,对他来说,娜拉只是一个玩偶,别的她什么都不是了,海尔茂忽略了娜拉为这个家付出的一切,照顾孩子等等。或许应该说在当时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来说,妇女在家的劳动是她们必须做的,只有付出没有得收获。没有资格谈报酬,谈回报。海尔茂也不会在意到她的这些付出,他的意识里也没有对此思考过,男人在外面辛苦工作,妻子就有义务在家劳动,照顾孩子甚至没有理由去要求什么,也没有理由对他的安排说不。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叛逆女性。她对社会的背叛和弃家出走,被誉为妇女解放的“独立宣言”。 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件合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我很欣赏娜拉的勇气,妇女应该有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完全依赖别人。妇女要想在家庭中取得自己的地位,应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要有独立的思想,妇女也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才能更好的在社会上立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