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母校作文(别了我的母校优秀作文)

再别母校作文(别了我的母校优秀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03 04:59:21
再别母校作文(别了我的母校优秀作文)

再别母校作文【一】

十年前,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来到了楚门中学,

七年前,我怀着惆怅的心情离开了楚门中学,

而如今,我怀着感恩的心情回到了楚门中学。

站在校门口,新建的高耸的校门压迫着我抬高头才能看到那念念不忘的四个字。

往事像石子飘过水面所泛起了一圈圈涟漪,在心里荡漾…… 进入校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清秀的女生雕像,右手托腮,左手拿书置膝上,微仰着头,作沉思状。她扎着马尾,穿着连衣裙,坐在石凳上。

曾经每次来回进出校门,我总不忘瞥一眼。她虽是雕塑,但在青春的时光的给我带来无数的想象。她永远成为我心中不老的女神。

雕塑西侧是一片绿地,树木葱翠,繁花锦簇。沿着石径小路,便可看到一座紫藤长廊,紧挨着一方小池。池上未生荷叶,却有游鱼数条,在啜水戏花。曾经每每倚靠廊柱,藤花迎风送香,惬意至极。

综合楼二楼的阅览室,是每个楚中人不易忘却的地方,因为三年我们都在这个宽阔而安静的房间里阅读着自己喜爱的杂志。杂志也极丰富,两排杂志架摆满了各类杂志,有上百种之多。一排排略显陈旧但整齐划一的椅子,在等待着你静静坐下阅读。即使有百来学生在阅读,却房间却是悄无声息。阳光也会偷偷钻进来,一室生辉。下课后,我们也不忘再把椅子摆整齐。

走出综合楼下的大厅,便可以看到校园的“内部”。一条路作为中轴线,两边是教学楼和实验楼,极为对称。尤惹眼的是,一列矗立在教学楼和试验楼前的杉树,像剑戟一样高耸入云,已高过楼房。它依然年年岁岁蓊蓊郁郁,却不忘往上长。似乎以实际行动向学校诉说着“十年树木易,百年树人难”的肺腑心声。

在中轴线左侧第二幢教学楼是我三年学习生涯的地方,他通身白墙,三面楼房,中间是植了一棵大的雪松,现已亭亭如盖,枝桠延伸到楼道上、窗户边。如今,它后面盖起了更高的崭新的教学楼。而它则像佝偻着腰的老头,低首拾掇着岁月的荒芜。在它墙上赫然贴着“危楼勿进”的“红榜”。这幢在我看来最典雅的、承载我三年青春光阴的教学楼,慢慢走向它废墟的命运。

再走过去,中轴线两边本是篮球场,如今已被主教学楼横亘其上,辉煌壮观,却无法应周围的景,也无法应我的心境。

曾经的食堂也早已拆迁了,如今在它地面上建起了图书馆。而新的食堂跨越河道建在了河岸的另一边,气势雄壮。但已无法尝到那天天早晨飘着肉香的大排糕。曾几何时,大排糕作为晚起的懒人的必备早餐,香飘四溢于教室里。令无数学生垂涎三尺,迷恋不已。舌尖上的楚中,可能已换了另一种口味了吧。

往回折返另一边就能看到体育馆,一楼是乒乓室,小球乒乒乓乓;二楼是篮球场,大球轰轰隆隆。每逢开会或者文艺晚会,便在二楼举办。这里也留下了我们无数青春汗水和荷尔蒙。

体育馆旁边就是操场,柔软的.塑胶跑道上有我们奔跑的身影;河岸边、绿影处、车棚旁,有学生在闲步嬉戏,有学生在牵手说笑。在校园的角角落落,还有更多数不尽的往事在演绎在遗忘……

我看到下课的学生纷纷拥向操场,在人头攒动的人群中是否能找到我们曾经的身影呢?

借此回到母校,向草木一一问候,向往事一一告别。

明年,是母校成立七十周年纪念日。七十岁的母亲,培养了无数楚中儿女。

借此代表无数楚中人向楚中的教师问候,为母校干杯!

再别母校作文【二】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好像才一转眼二十年就这样过去了,现在科技发达了。我想念故乡,我眷念母校。所以,我开着飞机来到离去已久的母校。我把飞机停在了社区的停机坪。我刚到学校的大门就被印在校门顶上的五个大字深深地吸引住了。那是用了全新的`光学技术的大字。那些大字一会儿亮晶晶的,一会儿五彩缤纷,一会儿金光闪闪……比霓虹灯还要美。

我刚进校园门进了一片林子,这是哪?我疑惑着,6个亮晶的大字,解出了我的疑惑,这原来是生物园,花开园。这里的花不是按季节开的,现在是夏天,桃花开了。真不愧是‘四季花开集中放’真是太美丽了。

这片密集的树林中,出现了几栋高大的教学楼,我乘电梯来到走廊,这里的走廊比原来的走廊宽了整整两倍,一面是钢琴。下课了,同学们可以在钢琴的世界中漫游。另一方面是放书籍的地方,那儿第一层物理书,第二层是语文书籍,还有许多。同学可以到林子中去看书,那儿有小桥,有小鸟,有花香,真可惟是鸟语花香,不但沉浸在书的世界中。

在教室里,语文老师正在给同学们上‘观潮’这一课,老师立刻打出了大潮的动画,让同学们观看,那大潮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同并进,真是壮观。

上数学课的时候,什么立体图形,什么辅助线,只要在电脑点一点立刻就画好了,再也不用什么尺子画了,画又画不整齐。

现在教室里的窗户,到夏天就变成了绿色,让同学看得舒服极了。一到东天,窗户就变成了粉红色,让人看了有一种温暖的感觉,让人看的多么温心。人多了废气也自然的多了起来,窗户就会帮同学把废气排出去,并把林子里新鲜的空气送到教室里。

教室的墙亮极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亮晶晶的,让同学们的眼睛不会近视。现在的我体育设施也很完美,有练功房,有用泳场……

现在每个游泳场里室内温度是随着季节改变的,水温也是随着室内温度改变的,夏天,实乃就凉了,冬天,实乃就暖了起来,同学们每上一节游泳课,水就要换一次,有人说:‘这样不太浪费水了。’不用担心,这里的水是循环的,每用一次,那用过的水就会消毒。

母校,我回来看你了。呼吸着你这熟悉味道,我开心极了!

再别母校作文【三】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有影响的作品之一。这是一首抒写自然之美与作者心情的短诗,诗人是崇高、赞美自然的。诗中景物的描写真实细腻,可见康桥在诗人心中打下了极深的烙印。不仅如此,而且康桥是诗人的理想。他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然而,满目疮痍的中国,是非颠倒的年代,艰难的民生,使诗人的康桥理想逐渐破灭。

这首诗写于一九二八年诗人重返英伦归国途中。故地重游,昔日之景勾起作者昔日之忆,而离别在即,诗人敏感的心底怎能不荡起阵阵伤感的涟漪!描写康桥的自然美,表现作者对康桥的不舍眷恋及心底的惆怅,是这首诗的主题。徐志摩以其独抒性灵的诗风靡一时。他的诗,轻灵飘逸,幽婉洒脱,集意境美、建筑美、音节美和绘画美于一身,同时对中外诗艺进行融合,追求一种“纯真的诗感”。这些在《再别康桥》可见一斑。这首诗意境优美,情感深挚含蓄,诗思精巧别致。诗人以康桥的自然风光为直接抒情对象,采取间接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人景互化。通读整首诗,无一处不是在写景、又无一处不是包含着诗人那淡淡的离别愁绪。

诗的第一节:“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行文看似洒脱,实则是无奈与惆怅:诗人知道,康桥的美景是永存的无法带走的,改变的是人的心境,失落的是曾经的梦想,而带走的只是那份似淡实浊的眷恋与忧愁。往下,诗人运用比喻,将金柳看成是荡漾自己心头的新娘,甚至他甘心做康河里的一条水草,“油油的在水底招摇”。第四节中,是清泉倒映了天上的彩虹,还是天上的彩虹融入了清泉?那种“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境开阔而悠远,正如诗人那淡淡的却又无处不在的愁情。那绚烂如虹的梦早已揉碎、沉淀在其间诗人轻轻地吟哦也许正是对往日康桥理想的一种悼念?情感在每一个意境中不断升华至高潮。

如果说诗的前四节描写的是自然之景,而到了第五节则回忆人的活动。诗人仿佛看到往日的自己长蒿漫溯,在康桥寻梦的情景,那时的自己是怎样的意气风发啊,现实中的诗人禁不住也要放歌了——但他不能放歌,因为要离别,因为离别时是满心的不舍与惆怅。唯有沉默才是今晚的康桥,诗人的心境,如一张拉满弦的弓,箭未离弦,便被人活生生的抢了去,那淡淡的思绪曾有瞬间的高涨,但这高涨又在瞬间消失了,正如他悄悄地来,呼应了开头。诗作的情绪线索是:淡淡的哀伤——逐渐升华——高涨瞬间——回复淡淡的哀伤,在这样的线索中,整首诗情与景浑然一体。而诗人构思之精妙体现于取裁的巧妙。诗的开头:“轻轻地,我走了”诗的结尾:“悄悄地,我走了”两个一前一后的“我走了”,说明诗人截取的是“走”这一瞬间,而并非从来到走这一个较长的过程。这一瞬间已在诗人心中永远定格,诗人的一系列情感与他所描绘的康桥的一切意境都在瞬间中完成。瞬间便是永恒。也许,这也正是《再别康桥》这首诗在众多的离别抒情诗中脱颍而出,为世人所喜爱,经久不衰的原因。

从结构上来看这首诗。全诗共七节,每节四句。每节各描写一个景物一个意境,而节与节之间是相互联系,上承下启的。以第二、第三节为例。第二节中,前两句诗人描绘了河畔的金柳,后两句采用层进深化情感。第三节则承第二节所写的“波光”来写“水底的清荇”。可见句子之间、诗节之间的环环相扣。诗人非常重视诗行本身的美感作用。他的诗作很考究诗歌的外形整齐。这样的整齐偏重于诗的整体排列顺序的整齐规划,至于诗行长短并不做呆板限制。这首诗使用式的诗形,而诗句有长有短,诗的整体错落有致而并不单调板,使人在视觉上产生一种诗的参差错落的图案美及严谨稳定中内含变化的和谐感。

诗人说:“诗歌的美妙不在于它的文字意义,而在于它的不可捉摸的音节里。”可见,诗人追求的是音节的音律和节奏。在其诗歌里,音节与内容达到了自然完美的统一。“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两个“轻轻地”叠用,与其说是意境的渲染,不如说是诗人在有意增强节奏的轻盈。诗人将节奏视为诗内在的生命,他所谓的“内含的音节的均整”,更多的是追求诗行间“顿”的数目大致相等,而非字数的相等。顿,即按句中不同成分来区分音节。如诗的最后一节按意群可作这样的划分:“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诗的每一句之间的顿数是大致相等的,使得整首诗富有整体一致的节奏感。在音韵方面,这首诗偶句押韵,同一节二、四句押相同的韵,造成了一种叠荡起伏的音韵美。在诗人有节奏有韵律的吟唱中,诗中的意境、诗人的愁绪也在变化、扩散开来。这首诗采用现代白话形式,继承了中国古典传统诗歌的含虚、典雅,又采用了音语中的语法调式,可谓中西合壁。而绘画的色彩美在诗中也用明显体现,诗中的云彩、金柳、青荇、清泉,天上虹,一组组物象的颜色鲜明,写出了康桥之美。这样一幅色彩明艳的画卷,与诗人的心情并不矛盾,正是因为它的美,才令诗人如此难以割舍!读《再别康桥》,如观楼如吟歌如赏画,而感受到的是诗人那淡淡的离别之恋之愁之哀。

再别母校作文【四】

导读:这同样是一段小升初父母表达小升初现阶段心情的文字。这篇是e度社区网友简简爱爱仿照徐志摩《再别康桥》所做的。还记得,文章作者在2月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春——小升初》同样引起轰动。是的,小升初不仅历练了孩子,也历练着父母。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母校的风采。

南师附的`红房子,

是我梦中的新娘;

101的湖光林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南京的牛娃们,

悠悠地在岸边逍遥;

在小升初的波涛里,

我不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长江的波光潋滟,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一次一次的诊断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区重点处漫溯;

满载一船证书,

在汹涌的波涛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市重点;

区重点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无奈地探索!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