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游古城的作文300字(丽江古城作文300字)

关于游古城的作文300字(丽江古城作文3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2-18 06:29:05
关于游古城的作文300字(丽江古城作文300字)

关于游古城的作文300字【一】

暮色四合,我倚在二楼木质的栏杆上,心想这次丽江古城之行多少还是有点遗憾的。

因为各种缘故,我只能停留在这座古城的开端,浏览到它的区区一角,却不能深入它的内里,难免少了一些深邃意境。再加上天公不作美——连绵的雨丝缠绕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我只得在古城里的百年老宅“李家大院”的二楼上,俯览近在咫尺的一派灯火通明的景色而空叹。

雨帘随夏日夜风阵阵轻摇,古城宛若一位蒙着面纱的美人,在若隐若现中增添了一丝神秘,一丝幽远。这样看着看着,就也别有一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风味了。于是,我便抚平浮躁的心,静静地从高处、从整体观赏起浸没在烟雨缥缈中的古城来。

视线肆意倾泻在古城的上空,眼中映照出的是错落如棋盘上黑白棋子的房屋——深烟灰色的层层瓦片上拨动着水的琴弦,断续的雨珠沿着屋顶上无形的轨迹滚落、凝在屋檐的曲线轮廓上。“滴答”,“滴答”,仿佛听到了雨珠落在街道上绽成一朵朵水花时那愉快的协奏;“滴答”,“滴答”,“大珠小珠落玉盘”是心灵浅浅的撞击;“滴答”,“滴答”,炊烟袅袅雨带青不再是歌词的只言片语;“滴答”,“滴答”,朦胧雨色中孕育着这场诗境的宴会,此乃雨韵。

雨停了,下了楼,视线漫漫飘移在团团灯照下的街道中,眼里投射下的是古色古香的密集房屋——客栈的青灰屋顶掩映着屋内暖暖的橘黄色,滴水的朱红色的屋檐上雕满精致图案,白色或木质的墙壁散发着在岁月中发酵的陈旧味道。一串串金色的灯光亮起,一排排火红的灯笼挂上,客栈在光的烘托下通体鲜红光亮,流光溢彩。收起伞的熙攘人群,欢声笑语中传出纳西族嘹亮悠扬的歌声;生意兴隆的酒吧,闪闪烁烁的灯光泄在屋外湿漉漉的石板上。人走在上面,仿佛是走在瑰丽的万花镜上。鳞次栉比的商铺里挂满极具民族特色的披肩、银饰、项链……小小的店里经常挤满了东瞧西望的顾客,挤满了好奇惊喜的眼神,看来,刚才的雨丝毫没影响人们的兴致,此乃人韵。

提到丽江古城,就得说说城外的特色。丽江古城是没有城墙的,据说是因为古时候城里有个官姓木,他想:自己姓木,若是再造个城墙,那不就成“困”了吗?没有城墙,古城外却另有景致:两架大大的木水车。水车缓缓地转着,仿佛是古城一轮又一轮的岁月轮转,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诉说我们不知道的故事。水车上淌下的涓涓细流汇入了贯穿全城的清澈河水中。碧波荡漾,鲜红的鱼儿摇着头摆着尾徜徉在小河的怀抱里。杨柳依依,不知那树干是经过多少个春夏秋冬长成?靠在刻有浮雕的汉白玉围栏上,回头再望一眼古城,深深的小巷,窄窄的街道,悠悠古城,缭绕人心……

关于游古城的作文300字【二】

风雨的年轮深深地刻在古城的一砖一瓦上,丝毫不留情面,古城,早已不再是豆蔻初华的少女了,脆弱的历史是他沧桑,沧桑得像一本脱了线的羊皮卷。

我曾三次拜访这位老人,无论哪一次经历都依旧历历在目。

记忆中的桃花源,隐匿在湘西小城,是个宁静安详的地方,每当我将《边城》暗含在唇齿间的时候,就像触摸着一首玲珑的小诗,思绪飞到记忆深处,“在一大把虎耳草”,“送给了不知什么人”。

可是当我在父亲的车上醒来,发觉已置身于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那至少是八年前的事,八年前,我还是阳光下花朵一般的年龄,带着纯净的清澈的记忆。

我常常为自己一半的“湖南统”而骄傲,这是个“人物”辈出的地方,所谓“人杰地灵”。我的外婆是位住在木竹楼上摇着蒲扇的慈祥老人,她仿佛一生都住在那儿,也似乎要永远不离开那儿。而外公比她更加恬淡,他最疼飞到北方的母亲,让我想起那个朴实的撑渡老人。

那一年,我们到凤凰拜访亲戚,就在离山不远的一座灰白色的小楼中住了几宿。那座小楼并不傍水,但是不远就有一个小水库或者说池塘,周围满是高过膝的草似的植物,我和堂哥堂姐就装样子钓鱼,把没有鱼饵的竿子摔倒水中,溅起好一阵雨。记得还有一座青石小巧,是我很喜欢的精致纤巧,如果我再有把油纸伞和一场蒙蒙的丝雨,就定会一遍遍扮着江南女子的样子。

传说中的大理是个富饶美丽的地方,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里,这是当时繁华不尽的“大理国”,十二三岁来云南的时候,自然要到这儿赏玩。

可这并不是我印象中的大理,在“古城一条街”上,两边都是挂着旧式招牌的旅游小店,脚下的路是湿湿的青石板,在来来往往红男绿女的映衬下黯然失色。

我们一团五个女孩租了白族的服装照相,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颜色,我喜欢垂在右边的那缕长长的白色的流苏,许多照片里都是用手扶着它。还买了一个酸奶味的小吃,唤作“烤乳扇”,还吃到了菱角,只有山芋一般的味道。

而我所期待的大理城,最终却是在《天龙八部》的影视基地找到的,我们走上段誉与乔峰比试酒力的酒楼,大理国的宫殿和辽国的大街,还看到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婆婆坐在一架有150多年历史的纺织机前织布,若是我能走上大理城楼的话,真会以为穿梭了光阴回到古代。

丽江古城距离大理并不远,来到古城的第一个晚上,我们便在城中玩到很晚。

夜月下的丽江古城散发着“桨声灯影下的秦淮河”一般的魅力,红彤彤的圆筒灯笼高挂在檐下,潺潺的流水声从水车的转动中飘出。弯弯的小桥下,一片许愿灯静静浮过,掌了灯的客栈好似不饰雕琢的女子,在碧空下哼着轻快的歌。

白天再去,就不是这一般光景了,登上万古楼,眼前是鳞次栉比密密挤挤的屋顶,找不出一点缝隙,更别说来时的青石路,去木王府的路上,,我们看到许多“披星戴月”的纳西族妇女,有的还背着大筐,筐里盛的是酣睡的娃子。

古城,用他的笔,写着行云流水的诗,他是位遗世独立的诗人,也是为无奈世俗的墨客,是位静然独思的老人,也是位昭史天下的学者。

我曾天真地希望他不再经历时间的打磨与世俗的纷争,但古城是如此倔强的,他宁愿永远寓居在人们心中的角落,而不愿被围栏围住,孤独地老去,这也许是古城的遗梦吧。

关于游古城的作文300字【三】

坐车六个小时到达凤凰古城的时候,已经是傍晚了。导游让我们先自己在凤凰古城吃饭,再去看边城的表演。我们穿过拥挤的人群,径直走向镇子里面导游推荐的一家店。沿途人山人海,导游说,在苗族,踩别人后脚跟就说明你看上了人家,那我今天岂不是发出去好几封情书了?沿途虽然看不到小镇的风光,地上的垃圾确是看到了不少,我不禁有些失望,原来传说中最美的凤凰古城,也和其他古城一样,逃不了被垃圾淹没的命运么?

看完表演,从剧场出来,天已经完全黑了,回到凤凰古城,吆喝声,流水声,大笑声,以及小吃店里飘来的'香味交织在一起,热闹极了,哪怕是谩骂声,都似乎成了这小城的一部分。都说凤凰的夜景是最漂亮的,可对于我,似乎除了热闹,并没有其他的感触了,凤凰的夜景美是美,可再美,到底只是彩灯,论看灯,不是干脆去看东方明珠?身后,又有几个人追着我们问要不要拍照,到处是小摊小贩,卖的东西竟也一模一样--一看就是在批发市场买的,脚下,是满地的西瓜皮,说来也奇怪,这儿的西瓜,不是大得惊人,就是小得可怜--总之,在凤凰古城的第一夜,并没有我想象中的淳朴的感觉。

第二天,我早早地就醒了。没有了小商小贩的吆喝声,大部分游客也还没有起来,古城出奇的安静,但一点也不闷。恰恰相反,竟让人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尚且柔和的阳光薄薄的一层洒在水面上,水面像一面破碎的镜子,闪烁着零零散散的亮光。古城的景色顿时一览无余,有红墙的屋子,有白墙的屋子,都别有一番风味,还有苗族特色十足的吊脚楼,我一直以为,吊脚楼只有一两根竹竿撑着,几乎是悬在空中的,今天一见,才知道吊脚楼需要十几根竹根来支撑,虽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神奇,却丝毫不影响它的美貌。整齐的黑瓦,木杆阳台,有些人家竟然连墙都是木板做的,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明显已经有些年代了,上面一层都破破烂烂,有些门都是歪的。还有一家,似乎格外的饱经风霜,楼下的竹竿都歪歪扭扭的,也因为这个,这家人的吊脚楼,竹竿格外的多。我真是佩服这家人,要是让我住,我肯定走路都轻轻地,一点一点地走,连说话都不敢大声一点,因为这栋房子,似乎连声波都能轻而易举地把它震倒。阳台上,有一个人在向下张望,我猜他肯定也在心里琢磨着:这房子还能坚持多久?

城中渐渐有了些吆喝声,但也只有一两声,在宁静的古城中显得格外嘹亮,昨天晚上我十分厌恶的声音,现在却和山歌一样动听。可惜这宁静并没有持续多久,古城马上就人流如潮,稍稍停下脚步都有走失的可能,我只能一边跟紧导游的脚步,一边频繁地“东张西望”。现在想想,凤凰古城,真是比上海的七宝老街,城隍庙,和其他的古镇美太多了,中国第一小镇,名副其实。有道是“五岳归来不看山”,现在恐怕要变成“凤凰归来不游镇”了。

凤凰古城,真是“读你千遍,不如一见”,这次一见,我没有找到心中的“翠翠”,下次再见,我慢慢寻找回味,再听一回“翠翠”的轻轻絮语,可好?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