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传统文化瑰宝的作文(关于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的范文)

关于写传统文化瑰宝的作文(关于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的范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9-25 16:33:14
关于写传统文化瑰宝的作文(关于写中国传统文化的作文的范文)

关于写传统文化瑰宝的作文【一】

历史悠悠,我品古代风味;文化绵绵,我读千秋万载。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世界的文化遗产,一道割舍不了的古韵情怀,一份沉甸甸的历史传承——位于太行山系北端的五台山。

它巍峨绵长,横跨忻州市五台县、繁峙县、代县、定襄县、原平市。其中五座高峰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在那里夏季你也不会感到丝毫炎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气候多寒,盛夏仍然不见酷暑,所以又名清凉山。

这里风光旖旎,山上都植满了大树,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那些树又大又密,夏天绿树成荫,就是到了冬天也不觉得空旷。一阵微风吹过,树枝随风摇曳着,从远处看,枝叶此起彼伏,如同海浪似的;又仿佛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梳理着自己的长发。看了这么多美景,想必你已经沉浸其中,现在跟随我来看看这里的名胜古迹吧!

塔院寺位于台怀镇中心,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经过多次改造,明代又重建,终于建成了这座高75。3米,周长83米的建筑。大白塔内还藏有印度阿育王所建造的舍利塔,所以佛教徒到这里先要朝拜这一圣迹,焚香的味道也不断从寺庙中传来。

南山寺是一座在枕山的山腰上建造的寺院,108个台阶仿佛披着云彩,两边种植着高大的绿树,把这座天梯遮掩起来。寺门前是细致精巧的砖雕构成的影壁,寺内有着精美的汉白玉浮雕,花鸟鱼虫兽、历史人物、佛经故事……栩栩如生、千姿百态。

接下来的魔术表演一定会让你拍案叫绝。五台山上有一座灵崖叫写字崖,用水洒湿后拿手帕仔细擦拭,就会出现类似篆隶体的字迹。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

我们欣赏了五台山如画的风景、名胜古迹,之后让我们听一段故事。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农民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文殊菩萨到东海龙王那里借“歇龙石”,在文殊菩萨的求助下,龙王说:“你若能拿的动,就拿去吧。”文殊菩萨走到神石边,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然后拿起弹丸飘然而去。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五峰山也改名叫做清凉山了。

五台山真是一个世界文化瑰宝,一个历史悠久的绵延长河!

关于写传统文化瑰宝的作文【二】

6.A(“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的贡纸”错)

7.B(必然选用最适于造纸的青檀皮制造宣纸。)

8.C(C中“整个纤维长度”说法错误,应是80%。)

关于写传统文化瑰宝的作文【三】

想念一个人一次,就会掉下一粒沙子,于是便有了撒哈拉。人与沙和谐相处的奇幻之境,从古至今不知蕴涵了多少人绵远的思念。

还没来得及细细想象丝绸之路驼队穿越广袤无垠沙漠的景象,车轮已经驶过城郊的绿色地带。一处水波荡漾的湖面晃过,到达了沙漠公园的入口。眼前一座高高的沙山,山脚下有一处仿古建筑,游客井然有序排队而入,而半山腰和山顶上已有密密麻麻身着各色衣服的游客,或爬,或坐,或立,各自不一。

没有走常规路线去爬沙山,而是直接坐沙漠摩托。扣好安全带,还没回过神来,摩托油门轰隆一声,车子已经飙到了数米开外。摩托车怒吼着,沿波涛一般的沙脊中腰曲折前行,忽而绕过沙脊,冲向高大的沙山,忽而又一个俯冲跌向沙谷低凹处。攥紧扶手,声嘶力竭地惊叫着,起起落落,如乘一叶小舟颠簸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既觉得紧张害怕,又觉得惊险刺激。摩托车油门再加剧,飞跃而至山顶,惊魂未定,但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下车,感受大漠风情。

伫立风中,举目远眺,辽阔而壮丽的大漠风情深深震撼心灵。沙漠粗犷,威武俊朗的身躯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沙漠妩媚,宛若婀娜的女子,富有玲珑起伏的曲线美,动人心魄。也许这还不足以形容沙漠之曼妙。黄沙漫漫,沙海茫茫,连绵跌宕的沙漠无边无际,仿佛浩渺壮阔的大海,而它那一条条弓起的脊背,好像无以计数鳞光闪闪的大鱼,穿梭游弋在时光深处。

回溯历史深处,风萧萧,马嘶嘶,沙漠辽阔,记载着千年岁月的沧桑。一道河床上,沉睡着一串村镇;一座沙丘下,掩埋着一座古城;一层文明下,覆盖着一层文明。纵然没有长长的驼队和悠扬的驼铃,没有残阳如,没有暮色崦嵫,但却仿佛当年的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样:聆听着,深深为这古老而又熟悉的`铃声打动,正是这千百年来回响在古道上的特殊旋律,长伴着旅人商贾展开了一幅幅多姿多彩、震撼人心的沙漠生活图景。

沙山在上,鄯善县城在下,千百年来彼此相邻,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鄯善是世界上少有的与沙漠零距离接触的城市,人和沙,城和沙,你不进,我不退,一线之隔,相生相伴,和谐相处。尽管对此现象已有科学阐释,但却更喜欢那个美好的传说:相传在楼兰古国即将被沙漠吞没的时候,楼兰公主孤身飘零在这茫茫的库木塔格沙漠。她四处奔走、呐喊,祈求沙漠之神库木塔格不要再吞没楼兰的最后一方圣土鄯善,为此她宁愿以身相许。她的美丽和善良感动了库木塔格,终于答应终身保护这块楼兰王国的最后圣地。她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化身为一条沙漠“美人鱼”,千百年来与库木塔格默默厮守。

如同库木塔格一样,沙漠迷人的魅力多年未被世人广泛熟知。在恋恋不舍地离开时,见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壮观,体验沙疗治治多雨落下的风湿,骑骆驼去感受黄沙漫漫的长途跋涉……沙漠的确是一块不可多得的自然旅游瑰宝。

关于写传统文化瑰宝的作文【四】

从上小学三年级认了几个字开始,父母就开始让我读少儿版的《诗经》、《大学》等等,当时真是一头雾水,读一页还要老老实实翻半天词典。直到现在已学了不少,虽然只是大略上的,却觉得自己已“满腹经纶”了,倒真有了顿悟的感觉。

这顿悟一,便是传统文化–她的躯干、她的精神并不是高高在上不可触及的`。她就来源于社会,存在于自然,孔孟的功劳就是智慧的发掘,让我们这些后辈可以用手捧着读。而且绵延几千年的几件事,诸如春节、端午、重阳、中秋以及它们代表的国民级文化也诞生于春秋战国,我们的国家民族也诞生在战国末期。

这顿悟二,正是照应了那句话:“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她的载体–典籍,我的态度与大多数人有细微的差别。文化经典一代一代地传下来,一代一代地赋予那个时代的精神和思想,才得以看见现在书上浩如烟海的注释。我们可以想象到孔孟以及以后千千万万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在经历了千年浩荡之后,我们是否还能正确认识到这文章中的原意?其实,我们都不是圣人,也只能断章取义从中取来我们能利用的零件,装进脑子里,待日久天长,它们在那里自然发酵,酿成各自的美酒。

现在,我们的文化经典已经被赋予了太多太多的意义:我们把她当成通往更高经济水平的精神跳板;我们把她当成唯一文化加以再次推崇,如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现代翻版。甚至在世界大融合的今天,传统文化仍然被用以抵抗诸如美国腐化和拜金主义的入侵。只是这源远流长的文化已经不堪重负了,这是伟大的孔子孟子所没有想到的吧。我想,这局势倒真象生物课上学的蛋白质翻译–从DNA上截一小段,再送到核外去加工一下,人见人爱的蛋白质就诞生了。读了这么多的文化经典,放下书本,也该有自己的想法了,信念是自己总结的,拾先人之牙慧也绝非信念。

圣贤说过:敏于行讷于言。不错,读到这句话就应该抬起头,拨开书林去眺望天地了。在那里一定要保持认知的敏感和自知之明的沉默。这就是我读中国文化经典所感、所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