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所见所闻作文(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笔记)

林黛玉进贾府所见所闻作文(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笔记)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2 22:54:09
林黛玉进贾府所见所闻作文(高一语文林黛玉进贾府笔记)

林黛玉进贾府所见所闻作文【一】

形容——犹如海棠般娇可;情怀——犹如菊花般傲视孤高;叹息——犹如柳絮般飘落;泪痕——犹如桃花般红绡香断……

——题记

桃园深处,默默葬花,花香袭人,面容娇艳,数以的泪水从眼角坠落,不断……漫天飞舞的花瓣飞旋着,幽幽飘零,似乎讲述着如诗歌般隽永、如琴海般撩人心弦的故事。

忘却不了宝玉在繁花中飘逸洒脱,青春洋溢的身影;忘却不了宝玉春花,钻石般闪烁的笑靥;忘却不了夕阳西下,一起在余晖中漫步,脚踏绵绵花叶而行。然而,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中灰飞烟灭。昙花一现,咫尺天涯,每一次的相逢却常常是美丽而令人哀叹的错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整日整夜思念,每分每秒牵挂,怎么可能不比黄花瘦?但即使是缕缕哀愁,也磨灭不了两人相印的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难道不是对两人爱情最生动的诠释?思念像在天空回荡的歌声,永远未曾一断,未曾后悔……

人的一生为何如此短暂,还没有真正地开始就已经到了尾端,黛玉是来还泪的,这已成无可否认的事实。前世的姻缘恩德未尽,后世又将他们牵扯到了一起,就似牛郎织女被永隔银河两岸。好冷酷,注定要分离,为何还要相守?泪水不是永远哭不尽的,黛玉就是把泪水哭尽还了前世的灌溉之恩。如此悲痛的离别,如此凄楚的凉意就连潇湘馆外的斑竹们似乎也在哭诉,令人悲怜……

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有巫师的水晶球,没有潘朵拉的魔盒,没有人能够决定沉沦,没有人能够决定命运。也许,只有彼此间不再相见才是最后的归宿。谈笑间,真的,一切都停格了,悲与喜似乎是上天有意的安排,让人“哭笑”……

似乎我也明白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悲痛不能解决一切离与分。即使结束了什么,也不要悲观将自己锁压。沉默,悲伤,痛苦,只是上天一次玩笑的终止。结束了,不必再留恋什么,找什么能够让自己宣泄的方式,而应该保持一颗纯洁的心。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幻想破灭,追求也许正是人生中最好的魔法,比悲伤这些令人痛心的小角色好一千倍,甚至一万倍……

最后请记住一句话:昨天代表的是已消逝后的留恋,而明天象征的却是憧憬的希望。珍爱自己,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让自己重新变得璀璨,变得辉煌!

林黛玉进贾府所见所闻作文【二】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难平。——题记

她,虽生得标致但病魔缠身。

在众人眼中,她年貌虽小,但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但却有一段自然的态度。在宝玉眼中,她更是与众不同: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样标致的外貌却带着难缠的病魔,正是她悲惨结局的预兆。

她,虽身处豪门但内心凄凉。

母亲的瘁然离世给她带来了无尽的伤痛,寄人篱下又不能尽情宣泄自己的情感,必须恪守贾府的各种烦琐的礼节。这种矛盾的境遇使她变得愈来愈抑郁,觉得大观园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吟出“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纱窗湿”这种催人泪下的诗句。她独自过着的凄凉的生活由此也可见一斑。

她,虽深得宝玉爱怜但最终还是未得圆满。

她独自对着菊花低吟:“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从这足以窥见她对宝玉的期望,并非只是局限于是一位伴随左右的如意郎君,更是一个在茫茫尘俗中可以“偕隐”的“知心”者。但在贾府这种等级森严的地方,这种想法被视为天真,最后宝玉还是娶了宝钗,她只落得个遗憾而去的结局。她最后那一句“宝玉,宝玉,你好……”包含了全部的惨痛含意。

被封建的礼教束缚,个性得不到释放,想要飞翔却总被困在桎梏中,最后只落个含泪而逝。这就是我所看到的一个悲剧性人物——林黛玉。

林黛玉进贾府所见所闻作文【三】

看完《红楼梦》,我没有记下那块无情的宝玉,也没有记下宁府被抄后的凄凉景象,更没有记下十二金钗的美貌,惟一让我记住的,是林黛玉那一次次悲苦的眼泪。

望着那一行行文字,想象着她当时的悲凉景象,心中不禁生起一丝怜悯。黛玉是不幸的,父母双双早亡,使她得不到亲情,也为她日后的多愁善感深深地埋下了根子。然而她又是幸运的,贾母的关爱,宝玉的痴情安抚着她那颗受伤的心灵。黛玉的眼泪,给我以很深的印象,似乎一年到头,她都在流泪,为自己,为亲情,更多的是为宝玉而流。正当二人的感情越来越深时,宝钗的出现就像是一块大石头,无情地将他们隔开了。宝钗能言善辩,憨厚大方,难道这就是日后太太们喜爱她的原因吗?黛玉悲观多情,体弱多病,难道这就是太太们排挤她的原因吗?我为黛玉不平,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一个才华出众的女子却得不到别人的赏识,到头来只能自己咽下爱的`苦果?

宝玉曾经说过:“女儿是水做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黛玉就是最闪亮的一滴水。虽然能言善辩比不上宝钗,但又能说明些什么呢?论相貌,黛玉貌若天仙,宝钗却远远比不上;论才学,宝钗豪放,而黛玉伤感,其实,黛玉胜宝钗一筹,只不过,宝钗表现在口上,而黛玉隐藏在心里。“冷月无声葬花魂”,又有几人知道,这正是黛玉发自内心的感受。确实,黛玉是悲观的,甚至会将落下的桃花埋葬,从中足以看出黛玉的苦楚,只不过,她不敢表达出来罢了。她从不将自己与别人平等看待,甚至自嘲为“居人篱下”,有人认为,那不过是她思念故乡罢了,可是谁又能领会更深层的含义。

从小失去双亲,这失去的何止父母而已,父母的关爱与幸福的生活也随之烟消云散。亲情是什么也弥补不了的,在黛玉心里,贾母的疼爱、宝玉的关怀不过是一句空话罢了,她清楚自己的地位,她明白自己的未来。只可惜命运与她开了一个玩笑,正当她理解一切时,却惟一遗忘了自己与宝玉的爱。本以为能够顺利得到,从中获取快乐,却不曾想到,太太们的极力排挤,使得她失去了本该到手的爱,失去了惟一的希望。怪不得,在她病重时,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对老太太吐露了自己的感情:“您白疼我了!”如此令人震惊的话,就连老太太也未曾料到。直到那一刻,她才真正明白了一些,可惜为时已晚,一切都已无法挽回。

或许是因为感情,黛玉对人总是具备戒心,甚至对自己的贴身丫鬟也万分猜疑。可她那里知道,正是因为那一次次的猜疑,一次次的犹豫断送了她那光明的前景,使她坠入痛苦的爱河,却无法自拔。对宝玉的戒心,黛玉日益加增,以至于日后引起一场又一场风波,使太太们深为不悦,对她极力排挤。既然有选择,那就得执着地跟下去,何必猜疑呢?更何况,宝玉是一片赤诚,为何又不肯接受呢?无数次,我为黛玉惋惜,如果她当初改变一些,哪怕是一点点,也许,结局就不会那样凄惨了。可是这样就说明黛玉是胆小的吗?不。临前,黛玉满怀悲痛,毅然将宝玉送的手帕连同自己的诗稿一同烧了,也算是断了与宝玉的一片痴情。多么刚强的女子!如此做法,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在真相大白后,没有埋怨,也没有眼泪,她只是用焚稿来表达自己对宝玉的怨恨。

年复一年,黛玉用自己的眼泪谱写了自己的一生,也用自己的眼泪为自己流下了无尽的遗憾。水一般的灵性,纯真而善良的心造就了这位不平凡的女子,经历了爱与恨的交情,品味了甜与苦的滋味,到头来,却只是红楼梦一场。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