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立鸿鹄之志的作文(立鸿鹄之志从小事做起作文)

关于立鸿鹄之志的作文(立鸿鹄之志从小事做起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16 22:01:00
关于立鸿鹄之志的作文(立鸿鹄之志从小事做起作文)

关于立鸿鹄之志的作文【一】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习主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

家风也叫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情感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行为规范。良好的家风是社会美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家风的形成主要依托家教,也就是通过家庭里长辈们的言传身教,对晚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从而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使家庭成员的行为合乎道德要求。家教可以说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画荻教子”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家训》《袁氏世范》等备受推崇。可以说,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家风家教中有着充分体现。

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中国传统家风家教的理念并不仅限于个体人格的养成,更为重要的旨趣在于治国平天下。儒家认为,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起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因而,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风与中国传统文化是同生共体的,与政治文化是休戚相关的。许多政治文化理念原本是家风家教中对个人美德的赞誉,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倡导,通过各种制度化、规范化的教育,逐渐演化而成的。它们润物无声地内化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成为人们普遍追求的社会政治理念,构成中国独具特色的政治文化教育资源。这也使中国传统社会家风培育的影响远远超出家庭范围。对个人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人安身立命、被社会所接纳的意义;对家族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荫泽后代、光宗耀祖的意义;对社会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使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作用;对国家而言,良好家风家教具有礼治天下、约束为政者行为的功能。中国传统家风家教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立鸿鹄之志的作文【二】

曾经单纯地以为即使自己就是那只笨小鸭,只要自己心怀鸿鹄的心志,只要自己努力地成长,只要认真打造自己,自己就能学会飞翔,学会升腾, “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且适南冥。”

曾经落魄,曾经失败,曾经让自己的泪濡湿天空,可自己还是感觉心中有一股热气在蒸腾,还是会鄙视周围那些庸庸碌碌的人,鄙视那些没有骨气的人,还是会用“燕雀焉知鸿鹄之志”来劝慰自己,然后跌跌撞撞地前行。

蓦然回首,人已憔悴,抬望眼,才知道头顶没有青天,也没有鸿鹄,面对诺大的旷野,想仰天长啸,找回失掉已久的壮怀激烈,才知道自己早已失声,早已失掉豪情,发出的声音那么的小,不如麻雀的叫声,怯怯的,惶惶的。

即使自己不能做鸿鹄,做麻雀也好,即使不能高飞万里,浅飞也能给灵魂以自由啊!

最可悲的是,天空竟然连一只麻雀也没有,空空如野,给自己的心找不到一丁点的寄托。极目远望,还是空荡连着空荡,灰暗接着灰暗,很远又很近。很远、很高的地方是属于他们的,我看不见;很近、很低的地方是属于我的,也只有头顶上的这方寸。即使这方寸,即使已经很矮,也是我走它留,带走的是我千里的惆怅,任滂沱的泪,也洗不掉;留下的是我一地的心碎,一阵风吹来,就遍布天涯。

既然连麻雀也做不得,那就做孩子手中的风筝吧!

做一只风筝,即使不能鸣叫,不能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方向,可是只要迎风而上,就能到达自己的极限,就能让清凉的风穿胸而过,就能让自己在蓝天划出道道涟漪,找到一丝恍若做鸿鹄的感觉,骗骗自己。

呆立的我站成了原野里的一尊凝望的雕塑,让自己的灵魂游走,仿佛自己就是女儿与小侄子手里放飞的那只风筝。随着他们的心愿,我在天上上上下下地翻飞,猎猎的风像是擂响的战鼓,给我注入了冲天的豪气。原来命运就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一步步地向上冲,欣喜中我发现只要你愿意,你就能一步步地离开地面,一步步的接近蓝天,就能做一只自由翱翔的鸿鹄,虽然只是一只不能长啸的鸿鹄,一只不能自由挥动自己 “若垂天之云”的翅膀的鸿鹄。

做一只风筝也好,毕竟只要自己愿意,就能拥有蓝天,就有飞向“南冥”的希望。希望,是时间最美好的词语,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美貌,没有地位,就是不能没有希望,只要有了希望,就能给自己以激情,就能点燃自己,就能让自己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我兴奋地朝向梦中的高远跋涉,在高渺的天空里提升自己,我宛若看见我已经融入了那浅浅的云,我已经吻着了天堂的唇,我已经看见了南冥那广阔的浩淼的的水面。希望有了,自己的天堂还远吗?

我怎么就再也不能飞得更远更高了呢,为什么,为什么?

我急得想哭,我拼命地挣扎,我想喊,才发觉原来自己是喊不出来的.;我虽然无心,可是我还是听见整个的宇宙都充斥着我心灵跳动的雷鸣。

所有的努力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我不明白为什么就是一瞬,就在我获得突破自己的极限的一瞬,我竟然不再是朝向我努力的方向,而是一头扎向我付出艰辛才离开的地面,扎向地面的一汪浅浅的水,一汪虽然是水,却远不是我理想中的“南冥”的水。

妹妹与小侄子跑过来说,他们使劲地拽,没有想到绳子就断了。

原来,风筝是没有自由的,它的命运掌握在绳子的手里。

也罢,既然风筝不能拥有自由搏击的蓝天,让它投向那汪浅水,也算是它折中的归宿吧,至少,那汪水也许就是它前生今世的泪,虽然这水有点浅,有点乱,有点酸……

关于立鸿鹄之志的作文【三】

王勃在面对仕途坎坷、前途迷茫、生活艰苦之时道出了:“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而《逍遥游》中的蜩与学鸠却目光短浅,翱翔蓬蒿之间,认为“此亦飞之至也”,且反问大鹏“彼且奚适也?”两者面对志向的态度可谓是大相径庭,但毋庸置疑的是,作为新时代的进步青年,我们提倡的是不坠青云之志。

青云志,不仅是站在树下踮起脚尖就能摘到的苹果,不是狂热的,而是对美好的一种追求,对完善自己的`一种信念,是精神动力,是理想之邦。

回望历史,王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面对的环境是艰苦不堪的,他面对的人生旅途是迷茫的,却仍志存高远,望突破困难,望达成他的青云志。不仅只有王勃,亦有杜甫在面对艺考失败,仍不弃青云志,再一次次尝试,亦一遍遍追逐。更有李白道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豪言。青云志,或是难以达成的,但有志才有达志的机会,才有面对阻力时坚持理想、不轻言放弃的倔强。青云志让王勃、杜甫直面困厄,青云志让李白信心扬帆。青云志,是精神动力,不坠青云之志,方能达成所愿。

再看今朝,水稻之父袁隆平不坠青云之志,梦禾下乘凉。袁隆平一生为世界水稻育种事业作出的贡献世人有目共睹,而他如今虽已是“90后”,仍有不断追逐的远大志向。他希望实现“禾下乘凉梦”,他希望让全世界的人不再受饥饿。袁隆平的青云志不因年老而被丢弃,不因他功勋显著而被轻视。青云志,是袁隆平救济世界饥饿民众的追求,是屠呦呦守护亿万人民健康的理想,是黄旭华望国家核潜艇工程取得更多突破的宏愿。今朝,多少前辈尽管青丝变白发,仍坚定他们的青云志,是他们不停下追逐青云志的脚步,使时代进步。所以,作为青年的我们更需珍惜青春年华,立下青云志,追逐青云志!

然而,反观当下,如蜩与学鸠一般“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的人比比皆是。他们眼光局限于眼前,进步一点就沾沾自喜,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不思进取,没有志向,碌碌无为,无济于事。没有志向,怎能实现人生价值,怎能收获美好生活,怎能振兴民族,怎能强大国家?

青年就应该在面对大风大浪时,铿锵有力地对自己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