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作文(梁河土司大院描写作文)

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作文(梁河土司大院描写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5-22 09:49:05
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作文(梁河土司大院描写作文)

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作文【一】

从东丰乘公交车在南屯基下车,凭记忆的方向,沿着乡水泥路向西往南福兴村走去。路过南屯基5队,想去打听一下,儿时对我最好的老爷爷的情况。进了屯尽力收索旧时的印象,琢磨当年的房屋、道路的痕迹……一切面目全非,一些地方仿佛是当年儿时玩过的地方,但又叫不准。经询问,原来我老爷爷已于3年前患脑梗病故,我非常震惊和难过,可惜晚年没有见到他老人家一面就永别了。

从南屯基7队路过,一路上不断打听,冒蒙向南福兴4队步去。早春3月的上午,天空段段朵云,在西南微风的推逐下,缓缓在头上飘过,在遍是玉米茬的大地上,在隐约的屯堡中,在山岭丘陵中投下斑斑暗影儿,却又毫无留恋地移向远方……这正如人间的聚散离合,一切都随着时空的`掠过而失去不再复返。走着,沉浸在当年的回忆中。大约是在1945年夏季,父亲带我到三合屯(今南屯基5队)躲匪,住在我老爷爷髙殿贵家里,老爷爷比我大10岁,叔伯爷虽不是亲爷,但胜过亲爷,他怕我想家就长领我玩关照我。一次我想起妈妈哭了,看我哭得伤心,他也失声痛哭,我不哭了可是他却难止呜咽。他看着我满是泪痕的脸,握着我的手说:“要是你妈活着,有人照顾,你能这样偷偷地哭吗?才9岁的孩子……”他这一哭屋里的人都哭了。我妈病故那年秋天,他去我家看我,晚上和我一个炕上睡觉在我身边给我讲故事,白天领我到挺远的北山地格的柳树趟子里找“洋拉罐”,边找边说:“样拉大哥你快来呗!……”不管他采到多少回家一个也不留全给我,只要我玩的开心他就特高兴。他家在三合屯住,过些日子他就来永兴村我家哄我玩。时间长了他不来,我就想的病了蔫吧不语了,父亲就去把我老爷爷找来领我玩两天,我的病就好了。

身边一两轿车飞驰而过,撩起一股灰尘,卷去了我的回思。前边是一个上百户人家的屯堡,全是砖瓦房,不少四合院,铁大门。宽敞的院内鹅鸭成群,牛棚中几头黄牛,手扶拖拉机,苞米楼子几丈长满装着金黄色的包米棒子……院内的菜地已经压上了一层新的黑土冻块,那是把稻地里的冻淤土弄来改良土壤。

在这里打听冷家街,少有人知道。一位70多岁的老丈说:“这就是‘四合屯’,土改前这里只有4户人家就叫四合屯,现在是南福兴4队。”我又打听原来的亲属张国祥、张子文等亲人,他说:“土改前他们在这住,后来都搬走了。张国祥早已过世,张子文也在土改前搬走了……”张国祥是我婶的父亲,是我的姥爷,记得那是在三合屯躲匪后期,父亲回家侍弄地,我就跟着叔叔来四合屯。那时我姥爷还梳着小头辫,盘在头顶压在帽子底下,一副老农装束,说话有点口齿病,全家10多口人,租地种还雇了一个伙计,家里的有劳动能力的男人都起早贪晚地下地劳动,我表哥张子文是他家唯一有点文化的人,家里的大事小情他是主要参谋,也常谈时局、国事。那时东丰街里是中央军把守,乡下常有八路军来去,进城里办事得有“路条”证明是老百姓,家里人进城他就把路条写好,到村里盖个公章就可以了。

当年我在这里住了5个多月,真是度日如年。那时正是欲脱不能欲哭无泪,心如火烤油煎,盼望早日回家跟父亲、姐姐团聚。常常独自默默在街上含泪北眺那起伏的山岭,那一个个山岗由绿变黄,我的身体也由胖变瘦。在一起玩耍的同龄孩子,都有妈妈、哥姐照顾,而我自知寄人篱下的身份整日大气不敢出,别的孩子欺负我就只好忍气吞声独自流泪,衣服赃坏无人过问,尝透了没妈孩子的寂寥和苦恼。

山河尚在,60多年之隔已是面貌全非,也许再晚来几年,老人都不在了根本就找不到这里了!那是一段牢牢印在我幼小心灵中的一段难以忘怀的苦痛经历。天近中午,风刮的大了些,身上有些冷。我沿着来的路线回走。不时地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屯堡,不时地眺望北边的起伏的山岗,收索旧有的影子……是的,一切都旧貌换新颜了,一些年高的亲人都纷纷过世,再相会也只能在午夜梦中了。

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作文【二】

影片通过一串串生动真实的细节描述,展现了一个“吃亏书记”张国忠带领全村群众,自1949年至今,历经63年的历程,将一个“要饭村”转变成“小康村”的故事。他数十年如一日,历经风雨,与时俱进,以“吃亏”自律,以创新兴业,以和谐立村,团结带领全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使一个十年九涝的“要饭村”成为家家富裕的文明村,小杨屯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集体”,2005年又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张国忠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始终坚持党的宗旨,一心为公,率先垂范,勇于吃亏,甘于奉献,是党的农村基层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光辉典范。

 

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作文【三】

历时一年、历程19万公里,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卓尼土司》即将在全国上映,带我们走进那段红色记忆。9月21日,《卓尼土司》的新闻发布会暨首映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影片真实地塑造了一个感人至深的英雄形象:卓尼土司杨积庆,是甘南地区最大的藏族土司,他生性豪放、刚正不阿、体恤民生;他深明大义,不顾个人安危,为长征胜利乃至新中国成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5年,在敌军环伺、地势险要的迭部地区,卓尼土司为红军开仓放粮,修栈道、架桥梁,为伤员治病,使红军顺利通过,并暗助红军打下腊子口;1936年,他又送走了张国焘带领的2万多南下红军。杨积庆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国民党政府,终被残忍害。1949年全国解放以后,周恩来亲自给卓尼土司的后人写信表示慰问,对卓尼土司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贡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和赞扬。

正是杨积庆的这种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打动了每一位演职人员。在新闻发布会上,该影片的主创人员和主要演员讲述了拍摄过程中的感人场景。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给拍摄造成了很大困难:比如开机拍摄不久,恰逢甘南地区大地震,许多材料和道具都受到了损坏;比如许多演员都出现了高原反应。然而剧组一天都没停止拍摄。谈到,饰演卓尼土司的.藏族演员多布杰几度哽咽……

杨积庆的后代杨正也来到了发布会现场,他说,“今天是杨氏家族最盛大的节日,也是卓尼县老百姓最盛大的节日。”他倡议大学生、青年人应该多读一读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等通讯,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共圆中国梦。他还与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互赠了纪念品。

电影《卓尼土司》的成功拍摄,得到了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中共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卓尼县委的大力支持。“当前,甘肃省正全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在影视剧创拍方面,我们着眼甘肃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影视创作题材,积极开展‘西部影视剧本创作工程’‘小成本影片创拍工程’以及‘嘉峪关中国短片展’等创作和节会活动,全力打造具有英雄主义精神特质的西部影视文化作品,努力提升甘肃影视片创拍制作水平。”甘肃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联主席邵明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