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作文(老子无用思想议论文400字)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作文(老子无用思想议论文4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18 03:21:49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作文(老子无用思想议论文400字)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作文【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从辵,首。本义:供行走的道路。但此处的道可能指先于宇宙之前的混沌,庄子讲《浑沌之》,开七孔于头,然后有了万物或叫宇宙,而七孔在我看来不仅代表万物,也可能指人类、,‘名’。我觉得这章是在刻画混沌之后,宇宙出现之后万物(尤其是人)的差别与对比。道与名相对,妙与徼相对(前者为微妙之意,后者为考察,认识之意)。混沌了之后,道却永远存在于宇宙当中,维持着宇宙的运行。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作文【二】

你可曾见过那一缕缕的游丝,无依无靠,腹中空空只能任凭自己在半空中游荡,最终将自己无意义的生命瓦解在风中,而不肯与其他同伴一起做出奉献,生命终会在轻浮中瓦解。多么自命清高的小东西!

佛说:“将自己看得越重,生命的意义也就越轻。”、

想必你对羽毛并不陌生,做毽子、做毯子、做鸡毛掸子。可是,单是一片羽毛,就显得太过于轻浮了无法享有夺目的.瞬间,也无法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量,摇摇晃晃,坠落在地面,免不了被人践踏的命运。多么自私的小东西!

佛说:“将生命献给众生既是看破红尘的最好的诠释。太过轻浮免不了碌碌一生。”

炎炎夏日,三两孩童,总是可以溅出一地的水花。那漂浮在水面上的一片小小的水沫总是稍纵即逝,既不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也无法享有肥皂泡般的夺目。但它却仍然肆无忌惮地“招摇过市”,无视悲惨的命运,多么可怜的小东西!

佛说:“只有有价值的东西才可以和那一片宁静相提并论。”

游丝、羽毛、水沫,它们总是显得过于轻浮。

每当春天来临,一树一树的柳絮就开始进行它们的长途旅行。它们无怨无悔,随风飘荡。只因为它们背负着美丽的使命,为了这个使命,它们必须勇往直前。当它们飞过了高山,跨过了大河,穿过了迷雾,完成了一段艰苦的旅程时,就义无反顾地投向了大地母亲的怀抱,在那里生根发芽。

佛说:“再轻浮的东西,当它的身上背负了圣洁的使命,它就会变得沉稳。”

中秋之夜,多少离家的游子渴望看到远方飘来的妈妈的炊烟,那轻飘飘的炊烟徐徐上升,承载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多少思念!正是因为它的轻,才使得它足以跨越千山万水,传递着思念;正是因为它的轻,才使得它成为远方的一种符号,成为家乡的一种符号——哦!那妈妈的炊烟!

佛说:“炊烟不是炊烟,是轻飘飘上升的思念。”

柳絮、炊烟,它们虽轻,但是它们的使命,却使使它们变得沉稳。

无论你是否优秀,也总是会需要一片心灵的宁静。放弃轻浮,让沉重的心灵仅仅变得轻快;放弃沉重,但不要将生命的意义看轻。保持心灵的平衡,在奉献中沉淀。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作文【三】

最近学生课程在学习中国古代思想文化,我对老子的思想是比较向往与崇拜的,于是读了一本书,林语堂的《老子的智慧》,对老子的思想更加崇拜。老子的智慧是哲人的智慧,可以净化我们的思想和灵魂,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老子的智慧可以开启我们的智能,教人如何处世;老子的智慧有助于我们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作文【四】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想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我觉得这章讲的大概是相对论,然后从他的相对论中得出其处世之道。事物的价值只要是以人来判定的,总会是相对的。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每一个人都有一个灵魂,而且认识事物都是由内向外的。因此后面讲的无为,不有,不恃,弗居,可能更偏向于自然之道,而非人的价值。因为大部分人存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想有为,想拥有,想追求……

或许,用天道来养人道,会是人相对价值中的一个客观标准,就像上帝的《圣经》一样。不同的是,圣经已经写就,而道提倡的向自然学习,则需要我们自己努力的去寻找。老子或许早在几千年前就开始了寻找的历程,而我们不但没有很好的继承,甚至越走越远。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