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可能会考哪些作文(初一期中考试可能会考到什么作文)

初一语文可能会考哪些作文(初一期中考试可能会考到什么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2-01 16:31:04
初一语文可能会考哪些作文(初一期中考试可能会考到什么作文)

初一语文可能会考哪些作文【一】

1.提取.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3.考查论据的类型及作用。

4.辨别论证方法.论证方式.或论证角度。

5.对文章的语言进行探究品析。

6.根据文意从自己阅读和生活积累中列举事实论据.或谈自己个性化的阅读启迪和感悟。

初一语文可能会考哪些作文【二】

“你说,这次运动会能赢吗

"女A问。”呵,就我们班个个瘦弱的样,肯定输,干脆向学校申请不参加得了!“女B刺耳的声音响彻整个教室,教室顿时气沉沉。

如此自暴自弃的一幕,令我深思。在还没有行动,还没有努力之前,人们总喜欢给自己买一个心理牢笼,然后上把锁,把自己关起来。一个无信念,无追求,只停留在起点的人,那么他的生命有何意义?行动了,我们竭尽全力的付出,坚持以努力弥补不足,那么胜利到来有可能性,可就因为害怕失败而止步不前,那么他的成功率永远只有百分之零。

望历史长河,为后世留下创世著作《史记》的司马迁,他得罪皇帝,被处宫刑,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耻辱和打击,你能说他占有无比的优势吗?你能说他的创伤对他影响不大吗?你能说他的成功是不需要在强烈打击下坚持创作而得来的吗?没错,正因为司马迁的勇于尝试,坚强乐观,以坚持化不可能为能,创下了不朽巨著《史记》,让数百年来的人,敬佩不已。

先不说古代的司马迁吧,那对现代可能太遥远。就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的保尔。保尔在投入到革命解放中时,因多次受伤,劳累过度,导致最后身体瘫痪,双目失明。正如人类本性,所有人都会觉得这已经是个废人了,不会有什么贡献了。可坚持总会化不可能为能!保尔以他那熊熊热情,想方设法的克服一切障碍,用文笔写下了《暴风雨所诞生的》,激励大众,持续他的革命生涯。也许你会说这只是虚构的,但这就是本文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真实写照。

有所坚持,源自内心。正如现代27岁就成为亿万富翁的陈安之叔叔所说:”成功者有强烈的“。我们要想成功,首先要有一颗强烈渴望成功的心,相信在的促使下,在坚持不懈中,所有原本都不是难题的难题都能迎刃而解。

朋友,挣脱心灵的枷锁,迈出成功的第一步!坚持,让不可能为能吧!

初一语文可能会考哪些作文【三】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1经常出现的位置是:标题.开头.结尾

(2文章第二段:如果第一段列举生活的种.种现象.就可能在第二段出现论点。

(3文章中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就是论点。

(4文章有分论点出现.没有中心论点.要把分论点进行整合.自己概括中心论点。但这种情况在中考中很少出现。

2.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指代什么内容?

我们可以用四步“解题技巧”来进行解题:首先在原文中找到这个词语.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指代的内容.这类题基本都在这个词语的前面而不远处出现.回答一般可以直接摘抄原文.有时也需针对题干进行概括、删改等加工。

例子:“霍金是一个神话.残疾人和科学巨人两种身份特征在他身上合为一体.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这样的功绩和一个高度残疾的人联系在一起.确实能给人极大的震撼。”这段话中加点的“这样的功绩”指代什么?

答:“这样的功绩”指代他的科普巨著《时间简史》被誉为人类科学史上里程碑式的惊世之作.他对“黑洞”的研究使人类对宇宙又有了深层的了解。

3.指出下列语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道理论证:通过引用X的话,充分有力证明Y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举例论证:通过举X的例子,具体有力的证明Y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或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3比喻论证:把X比作Y.证明Z观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4对比论证:通过X与Y对比,鲜明、有力的证明Z观点.使论证更有说服力.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例子:

如“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都是表演者.但是.一位真正优秀的演员.不是仅仅依靠外表的华丽取悦观众.而是凭借内心世界的真诚、丰富来赢得更多的掌声。正如我国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所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这段话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答:(1比喻论证。作者把人生比做舞台.论证了诚实是可贵这个论点.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的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2道理论证。引用傅雷先生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诚实的可贵这个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4.说说某段或几段的论证过程怎样?

(1先(正反两方面举出**事例或者道理论据.然后得出什么结论(或证明什么观点分——总

(2首先提出什么观点.接着用**事例(从正反两方面或者道理论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或说明了**的道理总————分——总

这一题型的答题技巧.(1要点出文段的论点是什么.(2要答出论据是什么(3用好连接词。(4.答案要准确.简练.通顺。

5.下面句子(或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常见的作用:引出下(全文.总结前(全文.承上启下

(2议论文开头段的作用:(1作为文章的理论论据或事实论据。(2引出论点或论题。(3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开头段的作用的答题技巧:

(1通过写***事例(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

(2通过引用名人趣事(典故.传说.诗歌.寓言提出**论点(或引出**论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3把**事例(名言作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来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6.前后两段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先看这两断与前面的段落之间有没有照应的关系.如果没有。再看这两段之间有没有先后关系.比如时间上.逻辑上等.分析后即可作答。

两种答法技巧:(1不能。因为这几段和第*段的**几句是一一对应关系。

(2不能。因为这几段存在着逻辑顺序或时间上的先后关系。

(或不符合人们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习惯.

7.根据文章.给文段补写一个恰当的论据。

首先要认真读文段.明确文段的论点是什么.然后在看题干要求你补充事实论据还是理论论据.在搜索你平时积累的论据是否符合要求。根据题目要求.并且注意与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同时注意关联词语的运用.从而补写出恰当的事实论据或则道理论据。

8.文段中用了什么论据?有何作用?

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大类。

事实:典型事例、史实、统计数字;

道理:一般都是经过验证的真理、名人名言、格言、谚语.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

答法技巧:用了***论据.证明了***论点。

9.:本文的结构怎样?(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1并列式。平列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往往有分论点。

2递进式。层层深入、步步发展;起承转合、环环相扣。(注意顺序条理

3对比式。正反对比。

4综合式。

10.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

答题技巧:(1不能。(2这个词文中的意思是***.(3删除后的意思是***.(4这样表达不严谨.语言不严密.使论证缺少说服力。

初一语文可能会考哪些作文【四】

在暑假的一天里,我的妈妈带我去长江玩一玩。

第二天,我们来到长江。我早早就起床了。早晨,江面上升起了一层如纱一般的薄雾,绣过这层薄雾我看了长江正在缓缓地流淌着。这时候的长江还在沉睡着。我呼吸着早晨的空气,使我一阵清爽。

中午,还在沉睡着的长江醒了起来。这时候的长江开始忙了起来。水流得很急,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小男孩把一个个旋涡卷了起来。长江有时也会唱歌,你听那啪啪的响声这就是长江得意的杰作。

到了傍晚,太阳下了山,给江面铺上了一层金黄色。我站在船上观赏那美丽的黄昏,突然一个小弟弟问我:“大哥哥,是谁给长江铺上了金黄色?”这时,忙碌的长江似乎感到了一丝疲倦。

听当地人说长江白天的景色比不上长江夜晚的景色。夜晚降临了,漆黑的天空上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倒映在长江里,也是,那么圆那么百好像长江也有一个圆月一样,美丽极了……

深夜,奔腾了一天的长江渐渐平静了下来。在那美丽的月光下,显得十分宁静。

如今我还想去那美丽的长江玩一玩。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