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孔孟之道理解的作文(孔孟思想启迪人生议论文)

对孔孟之道理解的作文(孔孟思想启迪人生议论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7 22:36:49
对孔孟之道理解的作文(孔孟思想启迪人生议论文)

对孔孟之道理解的作文【一】

小时候,认为美就是外貌的漂亮,看着童话书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心中也升起了一种想法——外表很美的人,心灵也一定很美。而那次,却是我改变了这个想法。

是元旦前一天吧。因为放学比较早,也不着急回家,便与同学优哉游哉地逛到小区门口。当看到眼前这样的一幕,改变了我心中对美丽的理解。

一个女孩,年龄与我差不多,挂着红领巾。她长得就像洋娃娃,有头乌黑柔顺的长发垂在耳畔,肤色是白皙的,又有一双大眼睛,外貌令人羡慕。正站在烧饼店门口买饼吃。长长的队伍,就如一条长龙,缓缓的向前行进着。那个女孩见了,不排队,径直走向卖饼的窗口,向前面挤着。我见了问她:“你为什么不排队呢?排队不也很快吗?”她丢下“早上我也没排”这六个字,继续挤她的了。我心想:“唉,这是什么规矩呀?早上是因为学生要上学,别人让着的。”

后面的阿姨见了,也忍不住说了句:“小姑娘,请你排队可不可以呀?我们也排队等了很久了。”女孩听了,瞪着她那双大眼睛,满带着厌恶、自傲的眼神,白了阿姨一眼,剁了下脚,走了,还愤愤地回了一次头。旁边一位老奶奶笑着对她说:“排一下队,好了嘛!”我们没想到,路人也没想到,那位奶奶更没想到,如此漂亮的女孩居然藏着一颗令人恶心的面孔,“关你屁事,我又没跟你说,神经病。”这话一出口,使她在我心中的美好印象变了,她的外貌瞬间化为了乌有,只剩下一颗墨色的心。

我便明白了,看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内在的心灵美更重要。同样“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可以随便说脏话,这样还会影响自己的品德,还会污染别人的耳朵。

对孔孟之道理解的作文【二】

“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技术之不及。”这是书中最后说的一段话。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看似平静的`一年,却有很多不起眼的小事发生。正是这些末端小节,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

本书详细分析了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和李贽的一生,一群在历史书里熠熠生辉的名人,却有着相似的悲剧人生,具体的细节就不在这里剧透了。

程朱理学将儒家圣人“周孔”打造成“孔孟”,从孔子想回到过去理想状态下周公制定礼仪的社会,变成现在人们熟悉的“孔孟之道”,“人之初,性本善”。儒家思想从汉朝独尊儒术到现在的发扬光大,成为中国20xx年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本来就是政治家们为了稳定社会秩序使用的手段,程朱理学正是当时儒家的学派的顶点,而说起缘由,其实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用一句话说,就是考试考了。能当官才是硬道理。

而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形成了明朝最强大的集团,文官集团。

万历皇帝因为立太子的事情,被文官集团攻击的体无完肤,原本儒家思想只是统治者为了社会和谐使用的手段,却成为了文官集团手中的利器,导致皇帝三十年不上早朝,刷新了世界吉尼斯纪录,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为我中华泱泱大国的一把手,居然连后和谁合葬,立谁是太子这样的事都决定不了,那么谁才是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张居正在任期间大兴改革,整顿吏治,管理监控土地,让国家有了十年粮食储备,正所谓人走茶凉,人亡政息,查抄清算,儿子被逼自。根本的原因就是改革内容和固有的政治逻辑相冲突。

戚继光大败倭寇,在任期间几乎未尝一败,但是发明的新战法武器无法执行,被文官集团在后方制肘,在万历十五年默默去。

这其实不是他们个人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一种困境,儒家思想教条主义的困境。万历皇帝后20多年满清入关,结速了汉人统治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最后,中国没有西方中世纪的宗教之争,但并不代表没有宗教,实际情况是,孔孟之儒家,便是中国千百年的垄断宗教,而文官者,名位公仆,实为统治者。文官集团虽然以孔孟教条自居,但对教条从来是以工具视之,其弘扬、遵循与否,取决于与自己的利益相符。这本书深刻描写了万历十五年这一年间六位具有失败人生,且红遍历史长河的著名人物被文官集团利用孔孟之道裹挟下的无奈人生,更利用“大历史观”通过六人展现地历史的侧面,将明朝的灭亡成为了这一年“蝴蝶效应”下的必然!好书!非常值得多读、细读!

对孔孟之道理解的作文【三】

美即为美好,美丽。世上的美丽景物有许多,但大体可分为宏观的美和微观的美。

宏观的美就是整个世界,从太空上俯视,地球是一枚蓝水晶球,点缀着绿色和黄色,这就是宏观的美,是神奇的,是复杂的,是唯一的。能够欣赏这样的美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美象征着世界,世界是美的代言。林清玄说:“心美,一切皆美。”世界的美映衬着人心之美,人心之美又感受着世界之美。捧着一颗对美充满渴望的心来到这个世界,又怎能让它蒙羞。“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要想欣赏这世界的美景,首先应该有一颗美丽的心来观察世界,感受世界,发掘世界的美。

每一个细胞都是大自然的绝世之作,是构成万物的最根本,这便是微观的美,当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微小的神奇事物时,我们是否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真是天地的杰作。微观的美,是简单的美,如国画中的留白,小说戛然而止的省略号,飞机在空中留下的白痕,勾起人们无限的遐想,带着人们对未来的畅想。人们的梦醒了,眼前的细胞未曾改变过。啊!这也是永恒的美。当我们的心在看穿尘世,放下一切之后,是否就成了永恒,生命的尽头或许不是亡,而是永恒,又何况这小小的细胞,生长,分裂,亡,遵循着大自然的法则,从未改变过。

宏观的美即壮美,是雄伟、壮观的美,它印入人们的心、震撼人们的心、改变人们的心;微观的美为优美,是平淡、优雅的美,它窜入人们的心、感染人们的心、伴随人们的心。宏观的美是微观的美的表现,而微观的美又是宏观的美的本质,虽然他们截然不同,但却牢牢的绑在一起,无法割离,他们一起诞生,一起灭亡,哪有宏观的美,哪里就有微观的美。但哪里有美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有一颗美丽的心。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只要品德高尚,无论居住在哪里,只要有一颗美丽的心,无论看到什么,都能够感受到美。一颗美丽的心如同凸透镜,不管光线如何微弱,它都能汇聚成一点,那是美的汇聚;一颗丑陋的心就像凹透镜,光线再强,只要穿过它也都会消散!

对孔孟之道理解的作文【四】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到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我们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幽静美丽的街心公园,各种前卫而时尚的服饰,优雅的宫廷音乐……随处可见,可闻。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认识也有了新的发展。那么,在现实社会里,究竟应该怎样看待美呢?下面,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美要自然。古人总喜欢用“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来比喻女子的美,的确,天生丽质的女孩总是引人注目的。人的外表美与生俱来,纵使在昂贵、再优质的化妆品也难以达到,而二十左右时的青春正是人一生当中最美的阶段,它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自自然然的一颦一笑,都时刻透着一种青春的气息,这气息来自人外在的体现,更来自人们的内心,就如同人们说的:“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一样,更多的美是在于自身与观者的一种感觉,一种心情。

人们心灵美其实是最重要的,应该说在某种情况下,它是超脱于外表美的一种真正的美。人可以没有漂亮的外表,却不可以没有美丽的心灵,因为外表终究是表面的东西,而人的内心却是人的根本、本质,是最深层的。我想,有很多人读过《白雪公主》的故事,故事中的新王后和白雪公主都是美丽的,而王后因为嫉妒、虚荣、最终落了个终身丑陋的下场,而善良的公主却因为美丽的心灵而一次又一次地逃脱亡的魔爪。我想,这并非只是来自于安徒生主观思想的臆造,而是它真切地反映了人们弃恶扬善的观点和愿望。

如果白雪公主是因为其容貌美和心灵美打动了读者的话,那《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摩多,该是纯粹的心灵美了吧!他曾被人们认为是城市中最丑的人,没有人的关爱,有的只是人们的耻笑。但他面对女主人公遭到危难时,却毅然伸出了自己丑陋却温暖的双手……卡西摩斗的丑陋的,但同时也是美丽的、可爱的,只是因为他有着一颗充满着温暖与爱的心灵,同时拥有美貌与美好的心灵纵然可贵,但相貌平常却拥有火热心灵的人同样会得到人们的喜爱与赞扬。

总之,在我看了,美丽总是一种虚妄的东西,它像空气一样,存在于我们的生活,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我们捉摸不到它的形态,但它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美就是这样的东西,它来自于自然,体现在我们的心灵当中。

对孔孟之道理解的作文【五】

幼龟们鱼贯而出。其中,一只瘦小的幼龟正抬着头,可它眼里的天空去不是湛蓝色的,而变成了大片大片的白色。小龟定睛一看,一只庞大的食肉鸟正朝自己飞来,他向右抖抖颤颤的挪了一小步,连站都没站稳,就被一只海鸥叼了去。另一只稍大一点儿的幼龟发现同伴不见了,才意识到食肉鸟来了,他刚准备奋力向前爬,两只鲣鸟突然俯冲下来,一把拉住小龟的两只前脚,拼命的撕咬起来。旁边几只幼龟看到朋友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美餐,都吓得惊慌失措,四处乱窜,可一不小心还是撞到了食肉鸟空瘪瘪的肚子,食肉鸟们见到小龟自投罗网,开心地两眼发光,时不时还发出兴奋的啸叫声。还没被逮到的几只幼龟头也不抬地快速向大海爬去,他们在心里祈求,希望上苍能够保佑自己逃过一劫。可是,事情已成定局,食肉鸟还是无情地将它们吞进腹中,丝毫不理会幼龟可怜巴巴的眼神。有些动作灵敏,爬得飞快的幼龟,已经成功“潜”入大海这个安全地带,成为几千只幼龟中的幸存者。不一会儿,那群疯狂的食肉鸟已经吃得饱饱的了,发出的欢乐叫声,响彻云霄……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