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

作文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26 20:14:17
作文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

作文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一】

以前常说知识无价,任何知识都是有用的我们应该如饥似渴的加以吸收。但是看过本章后我对知识的价值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在学科本质一节中作者将物理知识比喻做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根深蒂固,枝叶,枝干,树干,树根以及水分和养料构成了大树的全部。作为一棵树每一部分都重要,作为一个学科构成这五部分的每一版块也同样重要,但这之中还是有主次之分。

而初中阶段,正是对物理这门学科产生全新认知的起步阶段,相比较循序渐进的构建知识,方法,思想,形成物理观念应该是这个学段的重点。

文中将物理观念比喻做树根,这很贴切,物理观念是物理思想的延续但更是物理思想的凝结。它为枝干树叶的生成扎下基础,它能源源不断的吸收物理精神的养分进而长出枝繁叶茂的物理方法和物理知识。

那么该怎么养成物理观念?我觉得从一开始接触学科时就有意识地从细节加以培养是最有效的手段。比如,物理计算区别于数学计算,计算过程中数字也要带单位。比如每个物理量都有其表示符号,坚决杜绝用XY简单替代。这是从习惯入手潜移默化形成属于本学科的特有观念。但这还不够,还应该养成用物理的观念去看待世界。比如别人看月食只当天文奇观,而我们应该让学生本能的想起月食的成因,别人看到一只小鸟飞过,我们的学生应该在心里加上相对于地面小鸟是运动的。

这些细节构成了物理观念的相关要素,有意无意的培养使物理之树的树根深埋地下,源源不断吸取养料,最终使学科之树茁壮成长。

作文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二】

书中提到:“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来教人,这是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体育品德包括体育道德、体育精神和体育品格。体育道德要培养学生遵守规则、诚信自立、公平正义;体育精神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与运动,培养自尊自信、意志顽强、超越自我、勇于进取的精神;体育品格包括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相互尊重、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这些是体育学科独有的育人要素。问题在于如何让孩子们理解与感受,并内化于心,表现于身。

以低年级的课堂为例,针对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师以亲切、富有童趣的课前导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以游戏活动的方式增强孩子们守规则意识,利用合作的形式加强孩子们的团队意识和竞争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成功体验,从小树立正确的胜负观,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这样的课堂不仅有趣,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技能,获得自豪感,也能让孩子在体育活动中获得自信心和安全感。比起教师一味讲解技术动作,学生枯燥反复练习的课堂,教学为主会更高效、更实用,也更让学生获益,同时道德渗透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作文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三】

核心素养最重要的就是核心二字,即精华所子啊,我们都知道,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里很明确地指出了,核心素养的两个重要表现方面: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德才兼备才能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德即指品格,才即指能力,我把品格理解为习惯,例如我的课堂中排队、不喧哗、杯子摆放等等,都是一种品格。能力就是学习之后剩下的东西,高分低能的现象,就是只关注了知识,而忽视了能力,用知识教知识,才培养出了书,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把课内与课外、知识与生活、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学生能灵活、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发展能力,只要有了能力,就随时能生长出知识。文中讲到了三种不管哪门学科必须拥有的关键能力:

1、阅读能力。在课堂中,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阅读能看懂的内容,老师就坚决不要讲了,自己需要讲的就是学生看不懂你的内容,养成学生自学能力,阅读能力。

2、思考能力。备课的时候,自己多预设问题,问题是思考最好的营养剂,一位教授讲过:能够带上满口袋问题走进课堂的课,算好课;能够在课堂上唤起学生提问、发问的课,算更好的课;能够唤起学生提问,居然被学生的问题问倒了的课,算是最好的课。有教授的话在这儿吗,以后再被学生问倒,就不尴尬了。

3、表达能力。如何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表达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看学生有没有真正理解,真正想透彻,我的课堂一定要鼓励学生多用自己的话阐述自己的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其实,教是最好的学,让学生也来当老师,要想让其他同学明白这个问题,自己就得格外明白了。

作文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四】

体育不是一门只关于运动技能的课程,它还涉及心理健康、体育精神、体育人文等。体育课堂,特别是体育竞赛往往有很强的竞争性与挑战性,有输有赢,有强有弱,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敢于挑战,在面对失败时从容面对。在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教师应该及时总结引导提升,让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的同时提炼自身所表现的体育精神。并结合优秀人物如:中国女排不畏困难、敢打敢拼,不断进取,取得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的拼搏精神;中国奥运代表团从零到有,直至巅峰,失败中走向成功的感人事迹等,提炼“为国争光”“无私奉献”“团结协作”等爱国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过程中锤炼属于自己的体育精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作文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五】

作文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六】

这几年我基本看不进去书。不同于少年时代的如饥似渴挑灯夜读,现在看见长一点的段落都没有耐心看完。我以为是年龄和家务的琐事造成的,可直到我学习了“学科结构”这一块我才找到了问题的本源。

由于电脑和手机的介入,我们生活在知识碎片的时代,这个时代可以说是知识大爆炸,同样也是知识粉碎机。百度,词条等工具给我们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写论文不需要钻研长篇巨著,需要什么知识点,上网检索,省时省力。

可是,这些拿来主义的被我们用到蹩脚论文里的碎片知识我们真的消化吸收了吗?没有!学科知识应该形成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网络,形成由点、线、面筑成的立体式的整体知识结构网络。而知识碎片对这个网络的建成全无用处。

那些检索来的学科知识用完了就丢到脑后,下次用到只能再次检索,在个人成长中没能留下一点痕迹,而长期接受碎片化信息会让人对阅读尤其是纸书的阅读丧失兴趣。

自媒体文字的风格是语句短,段落短,它要在最短的时间把它想灌输的东西灌输给你,仅此而已。而我们学习研究应该立足书本,立足文献,立足深奥的艰涩的难啃的大部头专业书上。可是,碎片化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养成的惰性已经让我们很难静心读书了。

即便强迫自己,也常常是浮光掠影,看几行忍不住拿起手机刷刷微信,在看几行忍不住打开电视看上几眼。碎片化时代,粉碎了知识,也粉碎了我们的耐心。如今我和孩子看同一本书,她比我更专注也更快读完,这还得力于她目前接受的都是学校体系化教育,尚未尝到知识碎片的“甜头”也没因此走上饮鸩止渴的邪路。

核心素养命题改革的立意就在于:要从关注碎片化,固定化的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到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学科问题的解决。而放下手机拿起教育教学理论著作是教师应该迈出的第一步。

作文核心素养面临的挑战【七】

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是不可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