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仿写灯笼以小见大的作文(初二仿写灯笼的优秀作文600)

初二仿写灯笼以小见大的作文(初二仿写灯笼的优秀作文600)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8-30 00:11:09
初二仿写灯笼以小见大的作文(初二仿写灯笼的优秀作文600)

初二仿写灯笼以小见大的作文【一】

我一来到楼梯口,便不知道从哪个地方传来了一股恶心的恶臭,让我不尽皱起了眉头,四处寻找着这恶臭的源头。当我摆出一副百米冲刺的姿态正想往恶臭的地方冲去时,就看见离恶臭的地方不远处蹲着一个矮小的身影,这个人好像在伸手挖着下水池。只见出现在我视线里的这一个身影越挖越吃力,拼命地向下发着力。想到他挖的那个情景,我便觉得更加恶心了。心里不时想:"这样的天气,烈日当空,还有这恶臭的气味,不好好到课室里休息,反而在这里玩水?这人不是脑子进水吧!"一阵微风轻轻吹过,那一股刺鼻的恶臭就越来越浓烈,让我难受不已。为了一探究竟,我飞快地赶到了那个发出阵阵臭味的地方。看见了在我们班的门口,同学们在围在一堆正看着什么,我立马向前看过去一问:"你们在干什么?怎么一大堆的人围在一起呢?"只听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班上的小飞同学正努力地疏通下水口。"

我一听,便为自己刚刚的所想感到特别的惭愧。之后,我向小飞望去,只见摆在小飞旁边的地方放了一个装满垃圾的纸箱,垃圾箱里装着一些发霉发臭的'食品。小飞正紧皱着眉头,脸涨得红红的,额头上那些污垢也顾不上擦,在十分用力地捣着东西。时间慢慢地过去了,这无情的烈日却更加肆无忌惮地照耀着,这时,小飞的脸上已经布满了豆大的汗水,汗水顺着他的脸颊慢慢滑落到了他的衬衫,不一会儿功夫便把小飞的衣衫湿透了。虽然如此,但小飞还是没有放弃,还在不停用力地捣着,看着我们同学都十分焦虑。"嗯!"突然间,小飞大叫了起来,不知道他的手碰到了什么,让他如此激动。于是,我就赶紧问他:"怎么了?没事吧你的手,要是不行,就放弃了吧!我来帮你一下吧!"等我说完,小飞就把手拿了出来,然后吃力地说:"没事,很快就好了,我一个人就能行了。"在我执意要帮忙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就立刻阻止了我,说:"你就不用去帮忙了,你看小飞一个人干得挺顺利的,你要是现在贸然去帮忙,说不定还会帮倒忙呢!再说,把你弄脏了也不好,还是交给小飞吧!"我听了,只好放弃了帮忙的念头,在人群中十分担心地看着小飞的一举一动。再过了大约十分钟后,经过小飞一般的努力,这下水口的池已经通了,那令人发紫的污水顺利地流走了,臭气也随之而散了,水池也再一次恢复了之前的干净。。再看看小飞,这时他脸上终于失去了艰难的面容,那扑红扑红的脸蛋露出了真挚的笑容。

从同学们的口中得知,原来今天我们班旁边的水池堵了,因而发出了阵阵恶臭,疏通水池这个任务便交给了我们班。就在要大家疏通下水口时,每个同学都有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脱这个任务。最后小飞很有担当地站了出来,把这一任务放在了他的身上。所以,才会出现开头的那一个身影。

从这一件小事中,我看到了一份大大的责任,看见了小飞勇于担当的责任心,这一份高贵的品质是常人不能具备的,因此,我要以小飞作为我的榜样,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好男孩。

初二仿写灯笼以小见大的作文【二】

扇面,中国传统艺术中一个独特的表现。扇面画,更是从唐代走来,如今仍在绵延着的一种玄妙文化,它不仅是古时文人思想和情怀的载体,也是今日别具一格的收藏与传承。

老家客厅的墙上就挂有一副拆下扇骨,装裱好作为收藏的扇面画,画上舒卷几簇兰花。只是小时候我一直不解,这么小的一幅画,既无卷轴上画作的磅礴之气,又无什么格外有趣的画面,为何要珍重地挂在墙上,才五六岁时我说:“这样的画我也能画出来呀!”

这句话只对了一半,要画,确实谁都能画成,只是要画的好,又是另一码事。

有一次偶然得到机会自己尝试画扇面。由于一直觉得简单,稍稍思考,提笔就画,正觉得顺利,猛然发觉重要的一笔竟要超出画面。不由得觉得惊讶,我一直对自己画画、构图水平有自信,以往也没出过这样的失误。我当然不满意,又画了一次。这一回倒是没出现这样的问题,只是扇面上的图画别扭在一起,像是勉强挤入画面中。不肯放弃又不服气,我又尝试了几次,无不是卯足了劲,成果却都不尽如人意。不是紧凑别扭,便是板约束,竟没有能与老家扇面中“平凡普通”的飘洒自然相像的。忙碌了一个下午,放下了笔,忽然觉得疲惫极了。

回家的路上,我的思绪还陷在那小巧扇面之中,越发困惑为何那么小的一幅画,自己却如此不得要领。想到这里时,脚步忽然一顿,发觉自己“忿忿不平”的原因,是纠结在这一个“小”字上。

我以为,小,所以理应容易。可是细想,古往今来,细微之处藏精妙,浓缩荟聚,我眼中的“常识”好像也实在禁不起推敲。

确实,谁说扇面小,就可以马虎画过,就不需纯熟技艺和精细推敲了?我把扇面作画想的也太简单了。

曾见过公园里一位爷爷摆开桌,正襟危坐画那还有菱角折痕的折扇面,人们好奇围在桌旁,他也不管,只是看着扇面像在思考,许久才提笔画起,一笔笔连贯而过,直到收了最后一笔,严肃紧绷的脸才舒展开。

当时我想,这样慎重是否太夸张了。如今看来,恐怕那些认真,郑重的表情,也都是必要的吧。

听潘天寿先生说:“作小幅,须有治大国之精神,高瞻远瞩,会心四远,小中见大,扼要得体,便不落小家习气。”

也许这小巧折扇上的一笔一画,也是乍看不起眼,实则是以小幅藏深意,以小幅藏大技,用精简的画面来表达情怀与风骨,一副用心塑造的扇面画,有限的笔墨画幅,斟酌后落在扇面上的每一笔,都画出这样一种独有的风骨和传统的精神来。

由古至今,这份“荟聚”的“精髓”,又怎会不如大幅山水,又何尝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古墨中不凝不散的一笔锋芒呢?

初二仿写灯笼以小见大的作文【三】

今天,我从少年宫出来,发现不远处一个中学生模样的人从背包里拿出一瓶水,咕噜咕噜地喝了一通后便随手扔到马路旁的树下,对几米外的垃圾桶视而不见,之后便扭头就走。

这件事虽小,但它表现了中学生以致广大市民普遍有的坏习惯——乱扔垃圾。他们认为:南极上方的臭氧层空洞固然危险,但远在天边;全球变暖固然是个大危机,但每年也就上升那么零点几度,对生活不造成影响;环境污染固然对人类是个大考验,但就扔那么个塑料瓶,没什么要紧。这是多么不正确的观念啊!大家一定都知道“日积月累”这个词语吧?知识积少成多,久而久之人就变得学识渊博。

那么垃圾呢?也许,在科技极端发达的未来,地球就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垃圾桶,地球也就不再是茫茫宇宙中那颗璀璨的蓝宝石;也许,那时人类能改变一切,但他们能让地球脱胎换骨吗?环境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还听到过这么一条新闻:一群来自韩国的游客在宁波景区捡垃圾,他们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捡。从这条新闻可以看出,中国人乱扔垃圾的实在太多。外国就比我们做得好多了:比如新加坡,乱扔垃圾一次就要罚几千元呢?在德国,几乎没有人乱扔垃圾,他们还规规矩矩地分类投放。要是中国人去那里,还得准备几万元作罚款呢!

我认为中国应该多开展“你丢我捡”这一类的活动,彻底改变中国人的形象。

初二仿写灯笼以小见大的作文【四】

今年是我小学生涯的最后一次猜灯谜,所以今年做的灯笼一定要漂漂亮亮的。

我们家这次做灯笼分成两组:爸爸一组,我和妈妈一组。爸爸主要作一个星星灯。爸爸从电脑上设计了星星灯的图案,然后用电脑打印出来。打印好的图案一点也不起眼,爸爸把他裁剪好以后用胶水粘起来,一会就变成一个漂亮的星星灯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有时还会帮助爸爸剪东西,沾沾胶水什么的。

我和妈妈做一些的手工,用纸组装两个圆灯笼,灯笼是用一片一片的圆形纸片构成的。爸爸计算设计好了各个圆纸片的半径,然后根据爸爸涉及到尺寸妈妈带我画圆,剪纸。妈妈说:“我教你一个最简单的手工。先画一个圆,再看你爸爸给的图,嗯,大圆半径10。4厘米,中圆的较大的圆的半径是8。3厘米,中圆较小的圆的半径是5。9厘米,最小圆的半径是是3。2厘米。我们先画五个大圆,再把这五个大圆给剪下来。”我听着妈妈的话,我剪了两个大圆,妈妈剪了三个大圆。然后妈妈把五个大圆中的四个折成了半圆,让我沿着这个半圆的半径剪开,妈妈还特意说了一句:“注意,在这个圆的半径中,要留出一厘米的空位。”当初我也不知道这是为什么,糊里糊涂地剪了剪。然后我就看着妈妈,她拿着那个没有剪的大圆放平,把四个剪了的圆折了折,就拼成了一个好看的圆灯笼形。我说:“真好看,妈妈你怎么知道的?”“这是我小时候老师教我做的,我的印象可深了!”妈妈笑着说,“哦,对了,这个颜色有些单调,你去把纸箱里的.纸在拿几张来。”我拿过来了,她把中大圆,中小圆,小圆每个都剪了四个,真好看,真漂亮。我们一晚上做了两个这样的灯笼,妈妈自己还做了一条美丽的鱼,真美丽。在我们做手工的过程中,爸爸又做了一个小绵羊的灯笼。

这是我参加的小学最后一次的灯谜联欢,我怀着期待的心情等待着它的到来。

初二仿写灯笼以小见大的作文【五】

正月十五是闹花灯的日子,文化广场里正在闹花灯。

进去一看,哇!里面的灯千姿百态,色彩缤纷,真是让人眼花缭乱,简直是个灯的海洋!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灯,我也想亲手做一个。回家后,我找出一个有提绳的透明的长方体塑料酒盒、一张硬纸板、一瓶乳胶、一张广告纸、一根铁丝和半只蜡烛。我先在酒盒底部的中间用锥子钻一个小眼,把铁丝伸进去,里外都打一个小结,把它固定住,把蜡烛插在铁丝上。再把硬纸板切成略大于酒盒底部的形状,涂上乳胶,粘在酒盒底部作底座。又把红黄两种颜色的广告纸分别剪成两条龙的形状,把它粘在灯笼的四面。为了让灯笼更好看,还要在底座上涂上喜庆的红色。

最后,把蜡烛点着,盖上盖子,灯笼就做好了。爸爸看见后夸我做得好,我又给它取了名:龙灯。

初二仿写灯笼以小见大的作文【六】

今天,老师要教我们做纸灯笼,要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

于是我赶紧把彩纸,剪刀,胶棒,东西准备好了。老师一边说一边做着,只见老师先拿出一张正方形的彩纸,然后把彩纸对折再对折,直到对折到半厘米宽后展开,再对着那些印子剪起来,剪的长条一样,然后再粘成圆桶形,再剪一个长条粘在顶部。最后再做穗子,老师拿出一个长方形的纸,剪成细细的长条,粘在底下,这样色彩艳丽的纸灯笼就做好了。

我看着老师的灯笼,想:“好漂亮的灯笼啊!我也要做一个。”于是我认真的做了起来,但是,剪的时候,手不听使唤,剪的长条不是长就是短,气我了,于是我不做了。老师看见了,说,别灰心,只要多做多几个就行了。于是我多做了几个,最后一个终于成功了,这要多谢老师的提醒啊!

初二仿写灯笼以小见大的作文【七】

“爸爸,快看,灯笼,火红的灯笼!”

随着女儿欢快的声音,我这才注意到街道两旁的行道树上, 不知何时全都挂上了装有彩灯的红灯笼,在这夜幕降临时刻,熠熠生辉,显得那么好看。

“呵,是灯笼 ,好美的灯笼!”我喃喃自语道。

“爸爸,我要买灯笼! 我要买灯笼!”女儿抱住我的腿娇嗔地喊道。

我俯下身子,微笑着,在女儿粉红的脸蛋上亲了一口,带着她向南大街走去,那里有小商品市场,每年春节至元宵节,有许多小商小贩扎堆在那里卖灯笼。

绕过中心十字,南大街便到了。果不其然,此时的南大街 早已变成了灯笼的海洋,两旁的人行道上一家挨一家,全是销售灯笼的摊点,每个摊点全部摆满了五颜六色、琳琅满目、各式各样、造型各异的灯笼,煞是壮观、好看。

“老板,一个灯笼多钱?”在一个灯笼摊点前,我停下了脚步。

“三十到五十到一百不等,都是十二生肖和动物图案,大小和功能不同则价格不同。你是给孩子买吧!要不就以孩子的属相买个生肖的,或者买个猴子的,今年是猴年,猴子灯笼卖得最快,快卖疯了!”老板滔滔不绝地介绍道。

“咋没过去糊的那种八角灯笼?”

“啊,大哥,没想到你还挺怀旧的,八角灯笼早淘汰了,你以为现在还是二三十年前 ,咱们小的时代。我对你说,三十元钱给孩子买一个,一年就过一个元宵节,图个热闹,图个气氛嘛!”

老板巧舌如簧,边说边按了一下灯笼按钮,随着一阵美妙的音乐响起,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在他的手中欢快地舞了起来。

“好美还可爱的小猴子灯笼呀!爸爸,我就要它,我就要小猴子灯笼。”女儿再次撒起娇来。

我付了钱,带着女儿向家中走去。 “大哥,你好怀旧呀!”我回想起刚才卖灯笼人的话语,同时看了看身边活泼可爱的女儿,不觉想起自己的童年来,想起自己有关灯笼的童年往事来。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那时我正好五岁,也是女儿这般大小。两孔旧窑洞、三间旧瓦房,那是我懵懂中对家的真实记忆。一个哥哥、两个姐姐,那是我童年记忆中的玩伴。为了生计,没日没夜在承包地里辛苦劳作的,那是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这是我的家,一个广阔田地中充满着贫穷而又完整温馨的家。

那时候,哥哥在县城读中学,两个姐姐在村子里的学校读小学,懵懂的我呀每天就等待着父母尽早从地里回家,哥哥、姐姐,尽快过星期天,放寒暑假,好陪我玩耍,教我认字,同时给我讲述那么多美妙动听的故事。

天热了,我穿那件被哥哥穿、大姐穿、二姐穿过的补满补丁的久衫子,冬天来了,我穿由姐姐棉袄、棉裤改制的旧棉衣。春去夏来,秋去冬至,当院落中落满一层皑皑白雪的时候,我掰着手指开始等待年了,开始等待点灯笼的.时候了。

“哥哥、大姐、二姐,你们啥时候放寒假呀?”

“爸爸、妈妈,啥时候过“年”呀!啥时候可以点灯笼呀?”

“快了,快了,到时候一定给你做许多好吃的,一定给你买一个非常漂亮的八角灯笼,且买一把城里孩子才有的红蜡烛。”

“可我总觉时间过得好慢好慢呀!”

终于有一天,哥哥背回来好多好多书,不再去学校了,大姐拿来一个本子说:“姐放假了,可以给你教生字了!”二姐搂着我的脖子说:“小弟,姐姐给你讲故事吧!”我知道,“年”快到了,点灯笼的日子快到了。

终于有一天,寂静的小山村,断断续续的爆竹声响彻了一夜,起床的时候,妈妈从柜子里给我们姊妹四人,一人取出一双不知何时纳好的新布鞋,饭桌上也多了许多平时少有的好吃的。

爸爸说:“孩子们,今天咱们过年!”

我知道,点灯笼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果然那天午饭后,大姐取来一张高方凳,上面再放了一张小方凳,让二姐扶住,自己踩了上去,晃晃悠悠地取下了一个挂在窑洞高墙上的竹篮子,再从篮子取出一个落满灰尘的旧搪瓷碗,一大碗颜色发黄的白色膏状物呈现在我的眼前。

“姐,这是啥好东西?”我一脸狐疑,惊奇地问道。

“羊油,姐用它给你灌羊油蜡。”

“它能灌蜡?爸爸不是说给咱买小红蜡吗?”

“那东西太贵了,而且又不耐点,爸最多买一把,都留给你了,我们仨还是点这羊油蜡及耐点又经济。”

“小弟,快来,哥哥给你扎灯笼!”院子里,哥哥边用镰刀边化竹篾边叫我道。

我欢快的像个兔子一样,转身又向哥哥跑去。

第二天早,当我一大觉醒来时,二姐正拿着一大把灌好的羊油蜡喜滋滋地对我显摆。

“姐,蜡灌毕了?”

“嗯。昨晚我和咱姐就灌毕了,现在正等你醒来分呢。”

“那你们咋不告诉我呢?我好想看羊油蜡是怎样灌成的。”

“你昨晚早就睡着了,像个小猪娃,叫也叫不醒。”

“唉!”我遗憾地叹气道。

也就在那天中午,二姐慌慌张张地从外面边往家跑边高声喊叫道:

“小弟,快,村里卖灯笼的来了,快看走!”

“二姐,你把我带上!”我急得几乎要哭了出来,拔腿就向外跑去。

二姐牵着我的小手一路小跑着向村口赶去。

村口,一大堆大大小小的孩子在围着个什么,几乎是水泄不通,孩子们的身后还站着好几个大人。孩子们都一个挤一个仰望着,后面的那几个大人,则踮起了脚,身子向前倾着,脖子升得老长。

“姐,我看不见卖灯笼的。”我又哭了。

“国强,来。骑三叔脖子上看。”人群中一个熟悉的声音说道,同时一双铁钳一般的大手向我的腰子伸来。

猛然,我感觉自己一下像飞了起来,有些惧怕,同时又感觉说不出的快乐。我被三叔举过了头顶,稳稳当当地骑在了他的脖子上,两腿搭在了他的胸前,双手紧紧地搂住了他的脖子。我看见了两个大竹筐。竹筐里满满登登,全是五颜六色、各种图案的八角灯笼,旁边倚着一个扁担,扁担跟前站着一个慈眉善目的老爷爷,手里攥着一大把红蜡烛,正和蔼可亲地望着大家笑。

我笑了,欢快地笑了。那天,我比任何时候都高兴,因为我看见买灯笼的了。

此后,村里便天天会来卖灯笼的。我也随着二姐和村里的许多孩子一起,眼巴巴地把卖灯笼的跟前跟后。每看到那家大人为自家孩子买灯笼,买红蜡烛了,我们便特别地歆羡,用手摸一下那红色的蔑、白色的纸、多彩的图案,再摸一下红蜡烛那种滑腻腻的感觉,心里便荡漾出一股说不出的快乐和满足。

“爸爸,你啥时候给我买八角灯笼呀?”在跟随买灯笼人转了几天后,一天,我终于按捺不住了,问道。

“再等几天吗?再等几天灯笼就便宜了,到时咱再买。”

“在等几天,再等几天买灯笼人就回去了,不,我就要灯笼,买八角灯笼。”我哇哇大哭起来。

“宁可穷一年,也不穷一天。国强,走,妈领你买灯笼走。”这时妈从屋子走了出来,手里攥了一元钱。我转悲为喜,马上停止了哭声。

妈妈牵着我的手向村口走去,后面依次跟着二姐、大姐、还有哥哥。

“妈,你快看,卖灯笼的在那里!”老远我看见了那个被我跟了几天,慈眉善目的老爷爷。哥哥姐姐也都飞快地向老爷爷跑去,我挣脱了妈妈的手,也跟着他仨身后跑着,只恨自己腿短,跑不过他们。

“爷爷,我们卖灯笼。”哥哥第一个跑到老者面前,气喘吁吁地说道。

“带钱了吗?”老者有些怀疑,问哥哥道。

“我妈带了。”

妈妈老远扬起一元钱。老爷爷笑了,哥哥、大姐、二姐、我,还有妈妈全笑了。

一个八角灯笼五毛,一把小红蜡五毛。那天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八角灯笼,外加一把小红蜡。我和哥哥、姐姐,左挑右选,我们说不出有多么开心,心里充满着无比的喜悦和激动。

左盼右等中,天终于黑了下来,哥哥扶灯笼、大姐栽蜡,二姐点蜡,灯笼点亮了,火红的灯笼点亮了,我们欢呼着,雀跃着,我的眼眶里更是溢满了泪水。

哥哥说:“让我点一会。”

大姐说:“让我点一会。”

二姐说:“我也想点。”

妈说:“从小到大依次轮,先让国强点。”

我激动极了,心里不觉砰砰乱跳。

大姐亲手将灯笼递到我的手里。我提着灯笼慢慢走出了屋子,天已经尽黑了,映照之下,灯笼是这么的红,这么的美。红红的灯笼,闪闪的红光,我不自觉地笑了。

“国强,小心,看蜡点完了让姐给你换蜡。”二姐在屋内叮咛我道。

“嗯,我知道了。”我低下头去看灯笼里的小红蜡。

就在我低头看小红蜡的那一刹那,脚底竞踩在一个小光滑的石仔上面,身子向后一倾,重重地甩倒在地,灯笼同时也被甩出老远。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爸爸、妈妈、哥哥、姐姐争先恐后跑出了屋子。

“哗!”灯笼一下着了起来。我的哭声更大了,哥哥哭了,大姐哭了,二姐也哭了,爸爸妈妈把我们姊妹四人拥在怀里,眼角边滚下无声的泪水。

“哭啥呢,既然买下的灯笼烧掉了,咱们再没钱买,那咱们就自己做灯笼,自己做下的灯笼不一定就不比买下的好。”稍过一会后,妈妈擦了擦潮红的眼角说道。

“对,既然咱们买不起灯笼,那就自己做灯笼。”爸爸说道。

“对,咱们做灯笼!”哥哥也说道。

“小妹,小弟,别哭了,爸爸、妈妈给咱们做灯笼了!”大姐劝我和二姐道。

我和二姐转悲为喜。

说做就做,就在当晚爸爸、妈妈,连夜给我们做起了灯笼。其实哥哥和大姐在这之前已经做了两个灯笼了。

就在爸爸妈妈做灯笼时,我竞不知不觉,糊里糊涂睡着了。第二天,当我从睡梦中醒来时,自己的枕边竞放着一个小白兔图案的八角灯笼,非常漂亮,非常可爱。我高兴极了。这时二姐跑了进屋,她挑了一个小狗灯笼,大姐也进屋了,她挑了一个小猴灯笼,哥哥也来了,他挑了了一个小龙灯笼。爸爸妈妈也进屋了,微笑着,满脸一股疲惫和倦容。原来爸爸妈妈晚上一夜没睡觉,他们连夜为我们姊妹四人做了四个图案与我们属相相匹配的八角灯笼。

从那晚起,天一擦黑,我们四人便各自点起自己的灯笼,高高兴兴在村子里游玩。再后来,每年过元宵节,我们全家都会聚在一起做灯笼,这传统一直持续到我小学毕业。

时光如梭,转眼近三十年过去了,此时我已人到中年,步入了而立之年,哥哥、大姐、二姐和我都已成家,也都有了各自的孩子和事业。虽然我们家已好多年再没做灯笼了,但每逢元宵节时,每逢满街灯笼红红亮时,我便不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个温馨难忘的童年,同时也会想起许多与过年和灯笼相关的童年往事。

“爸爸,你想啥呢?咱都到家了”女儿清脆的声音一下把我从往事的回忆中唤醒。此时我已到了自家楼底,楼底的大门顶,两盏火红的大灯笼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那么通红,那么好看。

岁月流金,往事如潮呀!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