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红色主题写一篇作文(红色主题的作文300个字5年级)

根据红色主题写一篇作文(红色主题的作文300个字5年级)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6-04 02:07:52
根据红色主题写一篇作文(红色主题的作文300个字5年级)

根据红色主题写一篇作文【一】

假期里,我读了伯劳恩的漫画《父与子》,里面有一个梳着秃头、长着高个子的爸爸,和一个梳着刺猬头的儿子。爸爸慈祥、友善,儿子聪明调皮。爸爸很爱儿子:带着受欺负的儿子和与之大家的小朋友讲理,却变成双方父辈大打出手、替儿子写作文被老师痛殴屁股。儿子聪明调皮:像爸爸借几本书却用来垫在较低下,去够苹果的儿子,想变成魔术师却把茶具摔坏的儿子、让爸爸用枪向忘了放葡萄干的蛋糕发射葡萄干的儿子。

这对父子总是形影不离:他们走过大城市,去过郊外、看过乡村、闯过无人岛,他们总是在一起,谁也无法把它们分开。

他们贫穷过,却又突然见得到巨大财富,他们从无人知晓突然变得名扬天下,他们从普通人一下子意外的成为了英雄。上帝给了他们那么多改变命运的的机会可他们却用最真切最自然的`感情说道:“我们永远在一起。”

人生的旅途总是要伴随着成熟和稚嫩、欢乐和懊恼、成功和失败,之所以这样才使得人生更加神秘和丰富多彩。

其实,父与子原本就是一个人,儿子是父亲的裂变,儿子是做父亲没有做完的事情的委托人。儿子会为有一个成功的父亲而自豪,父亲会为有一个成功的儿子而骄傲!

根据红色主题写一篇作文【二】

1、卧鱼将脚2、飘扬翠袖3、摇拽缃裙4、玉笋纤纤5、金莲窄窄6、柳衰谷秀7、托男挈女8、拱伏无违9、喜不自胜10、合契同情11、千峰开戟,万仞开屏12、烟霞散彩,日月摇光,13、体段峥嵘14、乌云敛伏

二、好句:

1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

2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3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

4、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5、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6、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

7、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8、幽鸟啼声近,源泉响溜清。重重谷壑芝兰绕,处处巉崖苔藓生。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9、时闻仙鹤唳,每见凤凰翔。仙鹤唳时,声振九皋霄汉远;凤凰翔起,翎毛五色彩云光。

根据红色主题写一篇作文【三】

年幼时,父亲常教导我:“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那时我还不理解这句话的真正要义。此次,我有幸参加了“红色追寻”采访活动,在车流如织的蔡锷北路边一个小小弄堂里,找到了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这里曾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徐特立先生的办公地。在旧址陈列馆里,一副字迹隽永的使我倍感亲切:“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心身事莫为。”

随行采访的文史专家介绍,徐特立先生1938年9月赴延安出席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途经湘潭,在一家油盐店住宿了一晚。当时店里几位青年店员围坐在徐老面前,要他讲革命道理。徐老从国家大事谈到社会生活,深受鼓舞的青年要求徐老题词留念。次年12月,徐老便履诺为他们题写了这副对联。

此联,语重心长。上联中的“家国”,应该是指齐家治国。一个人应该先修身,尔后才有可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无益身心事莫为”,告诫我们,对身心健康没有益处的事情不要做。

今天重温徐老的金玉良言,感慨万千。作为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我们,应该常读一些利于家国的好书,这对个人修身,陶冶情操,树立崇高理想,服务于国家的建设是大有裨益的。

根据红色主题写一篇作文【四】

《西游记》的整个西行之路是颇具趣味的。人们总是能通过这部小说沉浸于一个魔幻的世界。孩子们更是常常惊羡于孙悟空的本领高强,得趣于猪八戒的贪财好色。鄙人不才,小时候阅读此书也仅是享受其中的情节精彩和文笔风趣。读完后,哈哈一笑便只此了之。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再阅读此书,却多了一些思考。

漫漫西行路,仨徒弟惹是生非,为何有如此个性?为什么不是三个任劳任怨、鞍前马后的“完美”徒弟?难道作者仅是为了情节精彩才如此塑造人物?实际上吴承恩先生如此塑造人物是有意义的。在佛学中想要成佛是需要克服许多东西的。其中之一便是“意业”。所谓“意业”,简单来讲,就是我们所说的“贪”“嗔”“痴”了。

如此一来,你也许会惊讶的发现,这不就是唐僧的三个徒弟吗!孙悟空性格顽劣,脾气暴躁,这就与“嗔”对应;猪八戒见钱眼开,爱贪小便宜,而且又贪图女色,这便是“贪”了;沙僧不愿思考,痴呆刻板,说的就是“痴”。这三种“意业”或者说是性格特点,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在西行之路,这仨徒弟为唐僧招惹了不少事端,特别是他们其貌不扬、常常惊吓到凡夫俗子。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正是这三个满是缺点的徒弟才保全唐僧走完整个的西行求经之路,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这同样说明和体现了人具有这三种性格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和手段。

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这部小说是根据现实改写而成的。而现实中的唐僧是独自前往印度求得经书的。那么,从某种角度上来讲,我们也可以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同样是集三种性格于一身,只身西行罢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