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答题卡作文(小学六年级答题卡作文写多少)

小学生答题卡作文(小学六年级答题卡作文写多少)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1-19 13:22:58
小学生答题卡作文(小学六年级答题卡作文写多少)

小学生答题卡作文【一】

(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辨别两个词在程度、适用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

(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

小学生答题卡作文【二】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总领下文、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照应开头(记叙文、小说、议论文)

小学生答题卡作文【三】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小学生答题卡作文【四】

(1)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2)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1、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2、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3、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4、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5、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3)理解句子的含义。

1、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2、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5)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6)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顾名思义,采用扩充关键字的意思,然后连接成一句话。(方法一)

2、找近义词的方法,注意要能替代到文中,仍保持通顺。(方法二)

3、结合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具体描述。(方法三)

(7)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般出现的是多音字,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文章中的词语作出恰当的选择。

(8)选择恰当的字词。

1、仔细阅读字词所在的句子,了解句意,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

2、认真分辨两个词语的区别是什么,以“1”为依据作出选择。

(9)标点符号的作用。

1、——的作用:  ① 解释说明; ② 话题的转换; ③表示话语的中断;④ 时间或声音的延续。

2、……的作用:  ①引文的省略;②列举的省略;③说话断断续续。

3、“”的作用:  ①直接引用②特殊含义③强调意思 ④特定称谓。

(10)给文章加上恰当的题目。

1、根据文章的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加上简短的修饰语。(比较保险)

2、根据文章的中心,用中心词作为题目。

(11)文章的写作顺序。

1、时间先后顺序。  2、地点变换的顺序。

3、事情发展的顺序。4、按总后分、总分总、先分后总的的顺序。

(1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词语/成语:形容(本来的意思)+本文指(结合文章)。 (13)从原文中找句子,问为什么?怎么那么说?

答:前三句,后三句。

小学生答题卡作文【五】

一个沉闷的下午,大家都无聊极了,幸好爸爸急中生智,打破了这种局面。他说:“既然大家都没事干,那不如来场答题比赛吧?”我们都达成了一致,积极准备着。

比赛开始了,我和奶奶一组,弟弟和妈妈一组,爸爸理所当然的就是裁判了。他正了正位置,清了清嗓子,说:“请说出两句关于学习的.?”“咚——”我连忙打响由锅盖做的提音器。“我知道!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对吧?”“答对一题,加一分。”爸爸高兴地说。我也欢呼雀跃,心里比吃了蜜还甜。“请没有疑虑地说出8x3+4+5+6+7+8等于多少,再乘以12又等于多少?”我还没来得及打响,弟弟就立马“咚——”地打响了锅盖。“等于54。”弟弟奶声奶气地回答道,逗得大家都笑了。“那然后乘以12呢?”爸爸对弟弟前面的答案表示赞同。“4……468。”弟弟没底气地说了出来,歪着脑袋看着爸爸,爸爸摇了摇头说:“你呀,这次答错了!哪个来纠正?”趁此大好时机,我急忙打响锅盖说:“648!”“对了,加一分,由于弟弟也答对了一半,也加一分。那我们接下来看第三道题,我和奶奶的生日分别是什么时候?”由于奶奶生日没有提起过,也没办过生日,我和弟弟都被这事给考住了。我们被考住,可妈妈和奶奶并不模糊,妈妈眼疾手快,毫无顾忌地打响锅盖。“咚——”一声抢到了答题的权利,得意洋洋地说:“嘿!这可难不倒我的。他们的生日分别是3月9日和9月27日。”妈妈趾高气昂。“答对了,加一分!”

我们打成了平手,比赛还在激烈地进行着,到了最后我和奶奶第一名,妈妈第二名,弟弟第三。都得到了各自的奖品,满脸笑容。

这次答题比赛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相信这样的小竞赛会时时出现在我们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让生活更加丰富。

小学生答题卡作文【六】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小学生答题卡作文【七】

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小学生答题卡作文【八】

“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

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选材典型,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主旨鲜明。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