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纸船的300字作文(300字三年级烧纸船作文)

烧纸船的300字作文(300字三年级烧纸船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0-05 06:54:51
烧纸船的300字作文(300字三年级烧纸船作文)

烧纸船的300字作文【一】

又是春草绿,又是清明时。随着清明节的临近,苏州即将迎来新一批的扫墓大军。去年的雾霾天,对于大多数苏州市民来说,还历历在目。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鉴于此,“绿色清明”的呼声,在我们的人群当中也越来越高。如今,许多市民开始自觉选择节俭低碳的绿色祭祀。

对于老一辈的人来说,在清明节,先要准备好鱼肉等饭菜,还要备好酒水,然后带上香、蜡烛、爆竹、纸钱等用品到墓地。全家人还要在墓前磕头、烧化纸钱等物品,通过这些做法,来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怀念之情。于是,在以往的很多个清明时节,墓地满眼都是烧纸钱、放爆竹的现象,有些地方还因为烧化纸钱甚至发生了山林火灾。

可是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很多人已经意识到,燃放鞭炮和焚烧纸钱不仅污染环境,增加环卫工人的负担,还有引发火灾的危险,其带来的喧闹和烟尘对逝去亲人安息的灵魂又何尝不是一种惊扰?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我们年轻的一辈,开始选择用环保的形式表达追忆,以节俭的方式寄托哀思。

一方面,很多人开始选择绿色出行的方式,这样不仅避免了拥堵,也减轻了空气污染。为了满足大家出行的需要,在去年,苏州开通了八条扫墓公交专线。这意味着,很多前来祭祀的市民可以放弃驾车,选择一种便捷且环保的出行方式。

另一方面,选择通过敬献鲜花、种植纪念树等方式,来表达对先人追思之情的市民也越来越多。目前,在苏州公墓内,已经明确禁止焚烧纸钱,且在入口处都张贴了提示语。在公墓门口,出现了许多贩卖鲜花的商家,他们代替了原有售卖香火的小贩。私自带纸钱和香烛进山焚烧,已成为一种被大家所反感的不文明行为。

尽管,大多数人已经意识到文明祭扫的必要性,但还是有一些不文明的现象在我们的周围发生。去年的清明节,我和家人一起去公墓祭祀,就看到旁边的墓地还残留着,刚来祭扫的人留下来摆放食物的塑料垃圾。还有些人,甚至偷偷将纸钱和香烛带上山焚烧。

文明祭扫呼吁了多年,之所以积习难除,是因为还是有个别人非要注重“形式”这种东西。其实,祭奠只要是怀着最真挚的情怀去进行和完成的,心灵上的感受远胜于形式上的样态。“绿色清明”不只是一句口号,它需要我们付诸行动。相信,在今年的清明节,会有更多的市民怀着真挚的情怀,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到墓地献上一束鲜花,或者通过网络祭祀的方式,来表达对先人的思念之情。(狮山宣)

烧纸船的300字作文【二】

我是一只美丽的翠鸟,我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我有一个长长的`嘴巴。

我飞在大海上,正在找一个休息的地方。突然我发现了一条小船,于是我就飞了下去,站在船头,当我准备休息的时候,我发现了水里有一条条小鱼,于是,我就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我就从水里飞出来,我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一口把它吞了下去。我飞在空中,突然一个小男孩从船里走出来,看着我,我害怕极了,一下子飞走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里想,那个小男孩为什么看着我呢?

烧纸船的300字作文【三】

我是一只翠鸟,今天我搭上一艘小船,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地响。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一个小女孩从船舱里走出来,对着我说:“看,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呢。”

我正听得高兴,看见水面一动,一下子钻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我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作着一条小鱼。我站在船头,一ロ把小鱼谷了下去。

女孩高兴地喊:”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烧纸船的300字作文【四】

春雨霏霏,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据媒体报道,清明节即将到来,很多地方以读家书、写家书等方式文明低碳祭扫,少了烟火味,多了文化气息。

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古书《岁时百问》解释清明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草长莺飞之时,扫墓祭祖、缅怀英烈、寄托哀思,既是一种节日仪式,也是一种沿袭千年的社会心理。从民间到官方,从传统节日到法定节日,清明节越来越被注重。这种注重,本质上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内心愈加深厚的根脉之思、愈加清晰的文化认同。

如何过好清明节?文明祭扫是大势所趋。每到清明,各地都会倡导文明祭扫。除了家庭追思、网上祭扫、集体公祭之外,今年,植树献花、读家书、写家书等又成了流行方式。聚拢家人,捧读先人所遗家书,闻先辈慈音、感抚育之恩、聆祖宗训示,何尝不是一种家风家训的熏陶?给逝去的亲人写封情真意切的家书,为长眠的英烈作首气贯长虹的悼诗,何尝不是一种与逝者的精神对话呢?芬芳的花束、新种的树苗,何尝不是寄托哀思的极好介质呢?

过去,每逢清明,人们习惯用烧纸钱等方式祭扫。传统的祭扫方式固然是自悠远的文化中积淀而来,有着深厚的心理基础。但比这些形式上的祭扫更重要的,是静思怀想和心诚意至。孔子论祭说“祭如在”,意思是祭祀祖先,当如祖先真正在场一样,满怀敬重。思故旧、念亲恩,岂能追求嘈杂热闹?更何况,陵园墓地属公共场合,焚香等方式搅扰他人凝思,更污染环境、威胁安全,也有悖公德,实不足取。

至于一些所谓的“孝子贤孙”不惜重金焚烧“香车”“别墅”,乃至真钞、股票等,则与清明“慎终追远”的本意完全背离,陷入了庸俗的境地。“清明”就应风清气正,心至诚、情至真,胜过磕头焚物等繁文缛节,讲排场、比阔气、争规格、攀比挥霍岂是祖先所愿?清明应是一种理性的、人文化的信仰,一种道德教化的载体,通过扫墓祭祖,把家国天下凝聚为一个“道德之团体”,促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修齐治平,岂不比执拗于对陋俗的迷信更靠谱?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的画风应该清新向上,充满诗意情怀,教人明德向善。既继承传统又移风易俗,少一些污染,多一些绿色;少一些迷信,多一些清新;少一些庸俗,多一些诗意,正是今人对清明这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节日最契合本意的抚摸。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