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征文的作文(主题征文范文500字)

主题征文的作文(主题征文范文500字)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11-30 16:22:51
主题征文的作文(主题征文范文500字)

主题征文的作文【一】

我们都知道,目前地球的资源每天都在大大地减少并越来越非常地有限了;也许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无水可喝,无燃料可用。因此,为了将来的人类继续生存下去,我们现在要节省资源,过低碳的生活。

先说说我们家是怎么过低碳生活的吧:我们家屋后有一小块田地,妈妈有空的时候,不是上网种菜,而是真正地在这小块的土地上种上几种蔬菜,既经济又绿色,一举两得。在家里,我们的房间只要没人,就随手关灯,既省电又省钱。妈妈洗衣服的水,第一遍用来冲厕所,第二遍用来洗抹布,然后再用来拖地。再说爸爸:老爸从来不抽烟,他知道抽烟对身体有害,还会污染室内环境;他尽量不喝酒,因为“酒虽养性还会乱性”;爸爸每天上班都尽量骑自行车,很少骑摩托车。他说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不使用燃料,更不会污染环境,尽管他也可以买一辆小汽车。我呢?在家里养了金鱼,每次换鱼水,我都把脏水倒进一个桶里,准备日后用来冲厕所;每天,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督促爸爸、妈妈注意过低碳生活。

如果每家每户都能像我们家这样过低碳生活,那么我们的地球就能重新变得绚丽多彩。我觉得,要多多地过低碳生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节约水资源。水是生命之源,人人应当节约用水。水还可以多次循环使用。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二、节约电资源。尽可能地不要用空调。家庭、办公室和厂房内都要随手关灯。大家要珍惜每一度电。三、人们要尽量不抽烟、不喝酒,不吃垃圾食品。四、不能乱花钱。大人不能乱花大钱,小朋友也不能用零花钱买不必要的玩具和零食。

……

如果大家都能像这样过低碳生活就好了。整个人类就又向生态文明和低碳生活迈近了 一大步。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千万不要让电影 《2012》 真的成为现实啊!!

主题征文的作文【二】

可以说,我的成长是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的,甚至我到目前为止成长的每一个过程,都是在红色的文化里熏陶的。

我常在自己的个人简介里写下这样的话:“祖籍在井冈脚下,生长于赣南山区,蜷居南昌某高校”。这么一说,也便把我和红色文化中的三个摇篮联系在了一起。我们都知道,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赣南是中央苏区的摇篮,而南昌又是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摇篮。

我的祖籍是在井冈脚下的永新县,用祖父的话来说,那是一个抬头见井冈的地方。于是我从小就在祖辈的教导中,了解着关于故土,关于井冈,关于中国革命的过去。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课本里,在课外书中,又读到更多关于故乡的字词,关于那段属于中国革命历史的记述。

我清楚地记得,“三湾改编”在永新,“龙源口大捷”在永新,我清楚地知道,我从永新登井冈的路,是红军曾经走过的路,踩着的是革命的足迹。提到我的故乡,我是自豪的,因为它记录着中国革命的最初,记录着一个伟大祖国的前行足迹。从小到现在,我多次登上井冈,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触,每一次,都对生活多一点希望。祖国越来越繁荣强盛,更叫人记住曾经抛洒热的革命先烈。

我出生在赣南山区,在很小的时候,便知道赣南有个叫瑞金的地方,那是曾经中华苏维埃政府的所在地,被称为“红都”。慢慢长大,知道赣南还有另一个名字,叫“红土地”。当然,这不仅仅是因为赣南的大部分土壤都是呈红色,还是因为赣南几乎所有的县区都与红色文化密不可分。就拿我所在的小县崇义来看,历史中也曾有过“上堡整训”这样的记录,当时的我党高级军官王尔琢就牺牲在崇义,纪念碑名还是由肖克将军亲笔题写的。

我们无法忘记,那段属于赣南的红色传播,那段属于中央苏区的历史。写东西的我,偶尔捕捉了一些关于赣南的文化信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民谣,是当地人民对苏区干部的最高评价,陈毅元帅的《梅岭三章》,记录了南方游击战争的艰难,抒发了我军坚定不移的胜利信念。

再说说南昌,上大学来到这座城市,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不能说很熟悉这样一座城市,却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走了那些革命的遗迹。寻访了那些纪念着红色文化的标志。去过了八一起义纪念碑、革命历史博物馆,走过了八一起义纪念馆、朱德训练团。每一次出行都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玩,多了一层历史的洗礼,多了几分心情的凝重和深沉,每次回来却也是收获不少。

我们不能忽略,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南昌城里的那一声枪响,它划破了原本宁静的夜空,写下一段历史。这一枪,是武装斗争打响的第一枪,自然也具有非常的意义,而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军旗升起的地方”,更是把南昌这座英雄城,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革命联系在了一起。

其实我不是一个喜欢参加征文活动的人,因为我通常以为征文大多是应景之作,写不出什么真情实感。而这一次,不能不说有些机缘,无意间在办公室看到这本《红色江西》的读本和这样一个活动启事,一下子有种热情涌动,于是写下了上面的文字。也许往往是饱含了太多的情感,才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言语去表达,因为再多的文字,都无法合适的记录自己的满腔衷肠。

有一句话叫,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而红色江西就是这样一段属于江西的,属于那个革命战火年代的过去。它是一段让老一辈革命先辈怀念起来都倍感艰辛的历史,更是一段值得每一个在这个新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年人在心里铭记的历史。读着《红色江西》里的每一段文字,就是在回顾那一段过去,那些往事历历在目,有熟悉的,也有不熟悉的,而每一段都是那么牵动人心,每一次的革命进程都是今天幸福生活的铺垫,是前辈的鲜换来的。

有时候这样的话说多了反而显得有些虚情假意,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常常写下这样的词句,读着这本书里的文字,我越发怀念那个属于记忆里的岁月,记得作业本上写下,红领巾是革命志士的鲜染成的。而现在社会越来越现实,越来越多的人只看到了金钱和地位,只看到了利益和权力,忘了今天的生活是有着怎样的历史,忘了今天的幸福是建立在怎样的奋斗基础上。

学习红色江西的历史,真正的意义就在于让更多的人回顾这么一段过往,回顾属于井冈,红米饭南瓜汤的生活,回顾属于瑞金,苏区干部艰苦朴素的传统,回顾属于南昌,雨腥风斗争的场景。再想想现在,饭饱衣暖、生活富足、平安和谐,还有什么不满足,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贪婪和谋取。

当然,不是我要去标榜自己什么,也不是我能改变怎样的现状,只是作为一个在红色文化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我觉得我有必要写下这么一段文字,不管它能起到怎样的作用,能让多少人产生一点点触动。

只因为我觉得有那么一段历史,是不应该被我们所遗忘的,只因为我是一个江西人,一个在红色文化里成长的青年人。

主题征文的作文【三】

我是一条小河,蜿蜒盘曲在妙西的秀山美地间。那欢快奔腾的小溪,是我生命的源头;那滚滚东流的大江,是我向往的地方。千百年来,我清清的河水,滋养着妙西的花花草草,也哺育了妙西人的祖祖辈辈。

晨光熹微,勤劳的村妇来到我身边洗衣洗菜,那“笃笃”的捶衣声,奏响了一曲劳动者之歌;夕阳西下,调皮的孩童扎进我水里游泳嬉戏,喧闹的声音,惊走了岸边树上归巢的小鸟;月上柳梢,螃蟹悄悄从石板下探出了头,青蛙 “呱呱”地大声鼓噪,小鱼小虾快活地游来游去。多么热闹的场景!多么美妙的夏季!我享受着这快乐的一切。

然而不知从哪一天起,我发现我的世界开始变了:人们砍掉我身边的树,推平土地,造起房子,建起菜市。他们行为粗野:随意把垃圾倒入我怀里,让污水流入我胸膛。我的液开始变黑,我的呼吸日益困难„„我难受,我伤心,我在雨中哭泣,我在风中呼喊:善良的人们,请你们高抬贵手,还我一个清洁之躯吧!可我的声音是如此的微弱,只有小鱼小虾听得见,它们陪我一起落泪。漫不经心的人们,却依然我行我素,任意践踏我。终于有一天,我的液几乎停止流动,我的生命仿佛就要消失,我浑身散发着难闻的气味。鱼虾匿迹,螃蟹逃逸,苍蝇成了我的常客;村妇不来,孩童不来,甚至,他们在经过我面前时,还掩着鼻子皱着眉头说:“怎么这么臭啊!?”

可这能怪我吗?这一切是谁一手造成的呢?我又有什么办法改变呢?━━我能做的,唯有等待,等待,等待有一天人们醒来,等待我的噩梦结束。

我庆幸,这一天并没有让我等得太久。妙西街上,挂出了一条条写有“共建生态文明,同创美好家园”、“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横幅,人们开始了大规模的“治污”行动:挖泥船“突突”开过来,堵到我胸口的淤泥被挖起,垃圾被清理;铲车伸出它有力的臂膀,推倒了我身边胡乱搭建的矮房;菜市场被拆除,迁到别的地方,污水不再允许向我任意排放„„人们还在我身边种上桃树、杨柳、玉兰、箭杆竹以及其他一些我甚至

说不上名字的花草。我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水清澈起来,鱼儿重新回到我怀抱中嬉戏;水草长起来,虾儿在里面自由地捉迷藏。清晨和傍晚,村妇和孩童的欢声笑语又在我上空飘荡„„不,还不止这些,你看,春风吹拂,依依杨柳,轻轻拂过我脸庞;桃花争艳,玉兰吐芳,把我装扮成一条画的长廊,小鸟“啾啾”,白鹭翩翩,为我增添无限风光。农人学子,经过我身旁,都忍不住要驻足观赏,发出“好美”的惊叹。有的还举起手机,拍下这美丽的景致。应该说:跟以前比,我更加神采奕奕,容光焕发。

我感谢大地,大地是我生命的依托;我感谢人们,人们让我生命更精彩。

我是一条小河,一条美丽的小河,我叫妙西河。

我深深地爱着妙西这片土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