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色记忆的作文(红色经典献礼百年作文)

百年红色记忆的作文(红色经典献礼百年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6-24 04:38:26
百年红色记忆的作文(红色经典献礼百年作文)

百年红色记忆的作文【一】

我看了《刘胡兰》这本电影后,被刘胡兰深深感动了。刘胡兰10岁就参加了儿童团,13岁参加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培训班,15岁被破格吸收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光是这些,就让我赞叹不已。

1947年1月12日上午,敌军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全村男女老少都赶到观音庙前,还抓了几个人在庙里拷打。刘胡兰预感状况不妙,摘下奶奶留给她的戒指,又从衣兜里掏出一块手帕(一位八路军烈士的遗物和一盒清凉油(她的入党介绍人送给她的纪念品,把这三件小东西交给继母胡文秀。这点东西虽然不值几个钱,但却是刘胡兰的心爱之物。之后敌人的屠开始了,有六个不向敌人低头的乡亲,被凶残的敌人用铡刀铡下了头。这时候,大胡子狞笑着刘胡兰,刘胡兰二话没说,从容地向铡刀走去。年仅15岁的刘胡兰,就这样为中国人民的翻身解放献出了自我宝贵的生命。1947年3月,得知刘胡兰牺牲的消息,当即挥笔写下“生的伟大,的光荣”八大字,对刘胡兰短暂的一生作了崇高的评价。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中国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在铡刀面前坚负不屈,视如归,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崇高的革命精神。

多么伟大的刘胡兰啊!那一次,我正好在拣菜,好多好多的菜要我拣。我边看边拣,快要累了。正好电影放完了,我就想了:刘胡兰连都不怕,我才干这么一点点活,不就是拣拣菜嘛,有什么不行的?我一想到这个伟大的革命小英雄,想到她十五岁就牺牲了,从此以后,我就再也不怕苦啦!去年暑假,我还去奶奶家帮她种田播种翻土呢!刘胡兰真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百年红色记忆的作文【二】

“缅怀先烈,重温誓词”,这是我们党校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是让我们牢记革命先烈的遗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一名永远先进、先行、模范的优秀大学生。当站在七十三军烈士墓前时,心中肃然起敬。是他们的奋力拼搏才为我们换来了如此和平幸福的生活啊!我们要时刻谨记,把保持先进性视为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把这种责任和义务转化为一种压力、一种动力,时刻提醒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为祖国和人民的幸福尽一份力。

革命先烈们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抚今思昔,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有无数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数革命先烈,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上下求索,经受百般磨难,付出了鲜活的生命。透过鲜红的党旗,我们仿佛又看到在军阀铡刀前毫无惧色的刘胡兰;透过鲜红的党旗,我们仿佛感受到江姐在敌人酷刑下那撕心裂肺的痛楚;透过鲜红的.党旗,我们仿佛又听到英雄儿女们的豪迈呐喊。他们用生命对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给予了生动地阐述。在他们的激励下,一代代共产党员冲锋陷阵,前仆后继,取得了革命斗争的伟大胜利,使党旗飘扬在困难中国的每一寸角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虽然没有与火的洗礼,没有枪与炮的轰鸣,但确有象雷锋、铁人王进喜、焦裕禄等等为社会主义的向前迈进添油加力的新中国的建设元老;在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的最前沿,孔繁森、牛玉儒作为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又为我们阐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深刻内涵。

今天,当我们站在新世纪的春风里,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那过去的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和艰辛历程应该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里,新的形势和任务赋予共产党员先进性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以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端正人生态度,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确定正确的方向,同时促进自身能力的全面提高。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时代与国家的重任,让我们携手努力,用激情和活力谱写中国新时代建设宏伟乐章的最强音!

百年红色记忆的作文【三】

影片中的薛长山是一个高智商犯罪分子典型,他拉笼并腐蚀警察老覃的儿子覃辉,无形之中给警察办案设置难度,不管是破案的技术手段,还是情感考验于警察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从中倒是可以看出歹徒与人民警察的关系已不再是以往的水火不容,阶级壁垒森严,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黑白不是分明的,敌我的界限也是模糊的,人物的结构关系更为多维,情感纠葛也就更趋复杂,正是这种高格局的摆布和叙述套路的灵活运用才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实可信。

电影一开始便将护林员李长山之的场景给推了出来,观众自然会感到好奇,急切地想弄清其因。因为影像画面本身就有多方面的叙事功能,尽管图像本身的叙事能力不能与语言文字的叙事能力相提并论,但图像的叙事功能以及图像的视觉效果的确会对整部电影叙事产生很大影响。

李长山落水而的凄惨画面与湘西美丽的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大文豪沈从文构建的是一个古朴自然而又神韵无穷的人性神庙——“希腊小庙”,其笔下的湘西是宁静而美好的。“笔墨当随时代”。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商潮涌动、信仰迷茫、物欲横流,方显人民警察本色。在此部电影编剧颜永江与杨盛眼中的湘西美景可与沈从文笔下的相媲美,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描绘的这幅青山绿水、诗情画意的风景中却隐藏着罪恶。换言之,人性的希腊神庙中也有不和谐因子,如文物贩子薛长山之流为了金钱铤而走险,人灭口,丧尽天良。而且,此画面还与影片末尾老警的壮烈牺牲形成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相异之处是前者凄惨,后者悲壮,且更加震颤人心。

作为一部侦探片,其间科学理性的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探寻李长山因的过程中,巧设迷障、智布迷雾是必须的。但是大篇幅的破案分析往往给观众以枯燥之感,也就难以牢牢地抓住观众的眼球。于是,智慧的编剧颜永江与杨盛除了在影片中努力激发观众急欲知道“因真相”或“凶手是谁”等愿望之外,还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想方设法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二是加大人情味的投入。这样一来,使得影片具有新颖之感、陌生化之虞,理所当然能攫取观众的眼球。

电影是以直观的、具有物象性的“影象语言”来“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听述者”的参与与理解基础上的。在调查李长山之的真相时,老警覃麦生的思维逻辑,实际上就是观众的思维逻辑;老覃分析、判断、推理实际也是观众的分析、判断。老覃在影片前部分钻进被盗的墓穴内提取了脚印及烟头,在后面的审讯中,就不必详细地交待破案的点点滴滴了。在短短几分钟的审讯画面中,通过几组镜头快速切换就概括了作案的全部过程及破案的结局。

电影作为限定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对时间的把握要恰到好处。因此,影片在“讲述”时,需要对事件过程作大量的压缩、省略与概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故事,而故事中被省略的部分,就只能依靠观众的“意会”来补充。现实生活中办案程序应该是这样的:警方首先得认真且耐心地搜集证据,接着形成证据链,最后才能让公众信服,并让犯罪分子伏法。如果移植到电影画面中去后,由于受时空限制,就必须屏蔽掉一些现实逻辑关系。如《老警》中的老警审讯王大方时,并没有将王大方烟嘴中所含的DNA与现场提取的过滤嘴中所含的DNA进行比对。还有,王大方鞋子与鞋印的比对、胖娃的指证等程序都给省略了。正是电影艺术的这种省略与概括,才使得《老警》具备了驾驭复杂故事的能力,并给观众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

电影《老警》除了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之外,独到之处是因为富含人情味,特别是“大义”的摄入才具有“心魄”的力量。老警覃麦生对李长山妻儿实施人文关怀提面已提及。在小说结尾,犯罪分子薛长山困兽犹斗,将绑在身上的炸弹引线拉开。在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老覃大叫着纵身一跃扑向了薛长山,一把将他紧紧地抱住,两人摔倒,就势滚向了远处。”

由此可见,电影《老警》的外壳是一部侦探片,骨子里却蕴含着儒家伦理,富含“舍生取义”的大爱精神,从而实现了大众体验与主导价值系统的合拍,并充分展示了老警覃麦生对信仰的坚守,道出了其内心经历的锻打考验。要知道,老警在同事不理解、妻儿埋怨、村民责难中,犹如四面楚歌,但内心强大的他没有害怕、退缩,而是在种种矛盾与困境中磨砺、成长。写到这,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郝泽军的《老警》

“不知什么缘由

他当刑警不久

就有人开始称他‘老警’”

叫了几十年

人们几乎不记得他的名字

可“老警”的故事却广为传流

……,……

郝泽军笔下老警的光辉业绩与电影《老警》中的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两个文本中的警察精神却是相通的,价值取向也是一致的,皆堪称健康的、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传递的是正能量,高扬的是主旋律。

百年红色记忆的作文【四】

跟随着导游阿姨的步伐,我们开始了“红色之旅”。首先,我们来到了会议室,桌椅、茶碗都非常古,看得出,当时的.环境很清苦。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军事教室。墙上挂着三支枪,听讲解员阿姨说,床上那把还是从日本鬼子手中抢来的。要不是有铁链拦着,我真想去摸一摸这战利品。我们还参观了账房、革命烈士事迹陈列室……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这些革命烈士都非常勇敢,面对敌人临危不惧,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决不暴露党的秘密。听了介绍,对烈士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不知不觉中,该到回学校的时间了。我真想对烈士们说: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抛头颅、洒热,誓保卫家园,哪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啊!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