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试卷分数后的作文(看到考试成绩后的心情作文)

看到试卷分数后的作文(看到考试成绩后的心情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4-28 19:54:53
看到试卷分数后的作文(看到考试成绩后的心情作文)

看到试卷分数后的作文【一】

瞥见分数,几家欢喜几家愁。由100分退为98分的孩子,经历亲吻到耳光的奖惩;由55分进步为61分的孩子,感受的则是耳光到亲吻的悲喜。这幅场景,使人会心一笑之余,不由得深思:正常的成绩波动,何以如此强烈地牵动爸妈的情绪?

究其奖惩差别的原因,不过是退步的“好孩子”没有取得满分,而“差孩子”完成了由不及格到及格的飞越。简言之,退步意味着惩罚,进步会换来奖励,对宏观视角下孩子所表现出的稳定水准,爸妈们似乎并未予以考虑。然而,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家庭教育在孩童启蒙中的地位尤其无可撼动。如此简单干脆的处理,影响的,岂止孩子稚嫩的脸颊?

今昔求索,这样的案件比比皆是。聚焦新闻,被誉为“东方神童”的魏永康,其母得知他被中科院劝退的消息时,歇斯底里着让他“去”,却忽略毫无自理能力儿子的内心隐痛;放眼四海,一场考试完结后,多少“进步了重重有奖”的诺言正等待兑现?忽忆起马克·兰博教授的“过度理由效应”:金钱等物质奖励的外在动机,会削弱对活动本身的享受和对满足感的关心。

再将目光转回那两名为成绩左右的孩童,虽不可危言耸听断言他们的未来将拘泥于“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的世俗,但在下一场测验中,恐怕除了试题,他们也会投注几分心思在对“糖果”的期待和对“棍棒”的惶恐上。由此推之,岂独两小儿哉?是否千千万万稚子,都不能意识到考试本身“查漏补缺”的效用,而是专注于脑海中爸妈时嗔时悦的脸色,紧张于罅漏中的奖惩?一声长叹。

无论如何,看见孩子无邪天真的笑颜是所有人的心愿,“让孩子拥有快乐童年”的号召亦是无可非议。静言思之,这并非不切实际的虚幻畅想,而是触手可为的动人之举。当面对孩子成绩的55到61,或100至98时,应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旷达淡然置之。“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李贽绝假纯真的《童心说》中坦率表露了对孩童的欣羡和维护赤子之心的呐喊。而作为家庭教育的施予方,爸妈们可否宠辱不惊,以良好的心态处理望子成才与循序渐进的理性平衡?衷心希望,进步也好,退步也罢,都能看到孩子脸上如花的明艳!

看到试卷分数后的作文【二】

画面中,第一个孩子第一次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扬,第二次考了98分挨到了耳光;第二个孩子第一次考了55分不及格,受到了批评,第二次考了61分被表杨透过两个孩子得到不同分数后的不同遭遇,我们不禁要感叹:唯分论英雄,功利何其重!

孩子或许能在得满分,有进步时感到成功的喜悦,但当带着惩罚性质的耳光降临,孩子的心中便陡然多了“失败”带来的焦虑与压抑,最终甚至可能导致孩子的心理素质由于这种奖惩的反复而一低再低,对考试畏惧,对成功焦虑。

说到底,这还是爸妈们“唯分论英雄”的功利心态在作祟。心中太过渴求孩子的成功,以致自己先患上了成功焦虑症,还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也染上这种“病症”:凡事必求完美,即使离完美只差一小步也是失败。长此以往,不管是爸妈还是孩子,都容易急功近利,心态浮躁,更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放眼当下,这种功利心态、焦虑心理也并不少见。茶余饭后,人们津津乐道的总是那些出大名发大财挣大钱的人;毕业生择业先看薪酬再谈兴趣;一些人甚至为名为利不择手段,什么都可以抛弃!

其实追求成功是一种态度,要让这种态度趋于理性平和,而非虚浮躁动。爸妈和孩子都需拥有驾驭心态的能力。

人生须有一颗平常心,在追求中懂得取舍,在纷繁中保持本真,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懂得知足才能快乐,懂得取舍方可轻松。

人生一世当摈除功利之心态永怀淡然之内心,唯有如此才能在纷繁的世俗中不迷失自我。

看到试卷分数后的作文【三】

突 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一幅画面,一个脸色苍白,正在掉泪的男孩正慢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他心里正在想:为什么每一回我上课都认真听讲了,我也没有及格?为 什么我每一回都认真完成了老师的作业,我还是没有及格?回家后,爸爸一定会大骂:“你个小兔崽子,才考了这点儿的`分数,打你!”他吸了吸鼻子,心里万分 无奈,不知不觉地把这张试卷叠成一个纸飞机,吹了一口气,把它给投了出去。看着纸飞机远去的身影,他喃喃说道:“飞吧!从今天开始,我会更努力的!”

“呼”一阵风吹了过来,这个飞机像一只正寻找方向的大鸟跟着风在街道上飞舞。最后,落在了我的脚下。

我叹了一口气,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分数已不知不觉地成了衡量我们学生的标准。不过,我想对小男孩说:“不要灰心,我相信你,你下一次一定能考出一个出色的分数。加油!”

我觉得在这个世界,我们不能以分数来说明一个人,我们还要从品格来看这个人。爸爸、妈妈、老师们,请听听我们孩子们的心声吧!

精彩点评:一张“走失”的试卷引起了欣雨的一系列推测,作为同龄人,小作者凭借自己的真实感受去解读试卷主人的内心声音,去想象那“悲凉”的画面,从而表达现代孩子最真诚的渴望!文章很有可读性,欣雨不错哦!

看到试卷分数后的作文【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四年级的期中中,她夺得全班第一名,是班里唯一的满分。老师在班会课上表扬了她,使她更加地骄傲自大。

放学后,她碰到了朋友小薇,小薇问:“小美,你为啥这样高兴?”小美骄傲地说:“薇薇,你知道吗?这次考试,我是全班的第一名!”“是吗?”小美惊讶地问,“你得了全班第一名?”“是!”“美美,你真棒!小妹佩服佩服。不过,你可不要太骄傲,这样,你下次就不行喽!再说……”“住嘴!!!”小美恼怒了,“你怎么可以教训我?你算什么!!!”“哦,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省了吧!”小美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一会儿,她又碰到了朋友芳芳,芳芳也劝她不要骄傲,小美听了,生气极了。

她来到了家门口,妈妈看到她今天如此地高兴,便问:“美子,今天有啥事啊?”“妈妈!”小美大叫,“我是全班第一名!!!”“哦,宝贝儿真乖!你不能骄傲,知道不?”妈妈说。“妈,你就尽管放心好了!”小美胸有成竹的说。小美回到房间,打开电视机,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结果怎样呢?

期末考试到了,小美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90分钟的考试她只用半个小时就答完了,她检查都没有检查,就把考卷交给了监考老师。走出考场,她想:出题的老师也太没水平了,竟然出这么简单的.试题,把我当幼儿园的小朋友啊!

成绩揭晓了。小美断定她一定还是第一名,于是在前面找自己的名字。然而,前三名里面没有,前二十名里面也没有……找啊找啊,她在倒数十名里找到了自己,啊!她竟然不及格!全班倒数第五名!再仔细一看,当初被她指责过的同学各个名列前茅;而当初指责别人的她却名落孙山。

故事讲完了。你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想法?

学习成绩好是应该鼓励的、应该表扬的。但是,“满招损,谦受益”,不要太过分了,那样只会退步不会进步。

如果有位同学,他的学习成绩比你好,你会怎样?那不要紧,“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不为”嘛!我们要仔细想一想,他到底比你好在那里,自己学习学习,不是很好吗?

若有位同学对你有不满之处,你会虚心接受吗?其实,别人对自己提出的意见,也未必是对你的嘲笑,我们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冕”。

同学们,你做的到吗?

看到试卷分数后的作文【五】

分数这道魔圈,把我圈在了课堂上、作业上,让我失去了童年的乐趣,童年的快乐时光,使我厌倦了学习,感到生活是那么的无聊、那么乏味,分数。就像孙悟空一样,可以随时改变我的心情。当那鲜红的100分摆在面前的时候,我的心快乐得要飞了起来。当那才80多分的试卷出现在眼前的时候,我的情绪非常低落,失去了往日的活力,软绵绵的。分数不是一道魔圈,那它又是什么呢?

分数是一堵墙,把我紧紧地困在了房间里,书桌上,就像笼子里的.小鸟一样,不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飞翔。我时常呆呆地站在窗户前,望着天空中自由遨游的小鸟,我多么羡慕它们,要是我也能跟它们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神仙般的生活,那该多好啊!可那只不过是梦想而已,世界上没有谁能有那么大的“神力”把我变成一只快快乐乐的小鸟。分数这堵墙,把我困得好紧好紧……

分数又是一把铁锁,把我锁住不得动弹,任凭我怎样呼唤,怎样打,都打不烂,穿不透,把我锁得好苦、好惨……

分数啊分数,我什么时候才能得到自由啊?你什么时候才肯饶过我啊?我什么时候才能释放啊?

看到试卷分数后的作文【六】

对孩子、家长来说,最重要的盘点就是期末考试的分数了。分数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学习的状态和结果,它的根本功能应是反馈和调控。但更多时候,分数成了评价和选拔的工具,这就让人们对待分数的心态异化了。

今天下午,同事们陆续把期末各科成绩发送给了家长们。家长们了解到孩子的分数后,反应惊人的一致——班上最高分是多少?班上平均分是多少?每个人都在急切地寻找一把标尺,把孩子安放到位,分数就是那把标尺。因为它简单明了易操作。

一份试题,更重的功能是帮着发现孩子哪里没有掌握好,哪里有了进步,去发现孩子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而不是忙着用分数来排队,排完了队又能如何呢?班级排完了可以排学校,学校排完了可以排全区,全区排完了……这样比较下去永远充满挫败感。

况且,分数真的有这样神奇的功能,把孩子都准确定位吗?至少语文考试分数不能。

一般情况下,每个孩子随着年级的增高,语文知识会越来越丰富,语文能力会越来越强。但实际上,让四年级孩子去考三年级语文试卷,六年级孩子去考五年级语文试卷,想取得个优秀的成绩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能依据分数说三年级孩子就比四年级孩子语文能力强吗?显然是不合适的。在我看来,允许孩子可以忘记的知识,就不必成为考查的内容。考查应该着眼于运用。

况且,即使分数是把尺子,当你换把尺子去量的时候,会量出完全不同的结果。

教这个班级时间比较长了,自认为对孩子的秉性,孩子的学习状态都有比较准确的了解,每次考试都能预测个大概。前段时间,换了一种测试的方式,一改日常考试“看拼音写词语”“填空”“阅读”的常态,均是客观题。结果相当令人意外。一个经常不能及格的孩子及格了,多个一直在“及格”“良好”间徘徊的孩子达到了“优秀”。当然,也有好几个“优秀”已成为习惯的孩子却滑落到了“良好”。真的是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一群优秀的孩子。关键看你怎么量。

对小学生来说,多考了一两分,少考了一两分,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一年级怎么讲都听不明白的问题,后来也没有再讲,到了二年级自然就会了。像这样无师自通的问题,在小学里很普遍。为什么不能给孩子耐心地等待呢?很多时候,我们被迫在干“催熟”的事情。突然就想起了英国小学毕业的孩子不会背乘法口诀表,而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已经学着说英文了。能说我们的孩子比他们棒吗?好,是比他们棒。然后呢?

对分数,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淡定。不仅是结果,更是对过程的某个角度的反馈。

看到试卷分数后的作文【七】

“优秀”的小孩退步2分,亲吻变成了巴掌。“落后”的小孩进步6分,巴掌变成了亲吻。这幅漫画述说着这样一个当今教育的事实:真正的.教育在简单的肢体语言中迷失。

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可以想到,或许对那个考98分的孩子来说,这次卷子更难一些,他需要的恰恰是鼓励;而那个考61分的孩子因为马虎,本可以考得更好,他需要的反而是鞭策。而一个吻或是一个巴掌,全然抹了闪光点,无视了背后的问题。

其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龙应台在《跌倒——寄k》中写道:“我们拼命学习一百米冲刺,但没有人教过我们:你跌倒时怎么跌得有尊严;膝盖肉模糊时怎么包扎伤口;痛得无法忍受时怎样面对别人;心像玻璃一样碎了一地时,怎么收拾?”同样,林森浩的悲剧,无疑是在“唯分数论”下,对孩子素质教育,健全人格培养,成熟心态锤炼等综合素质的缺失的警钟长鸣。

真正的教育,可以是涓涓细流,润物无声,给孩子以耐心与理解。阿尔·爱迪生小时候成绩奇差,被校长以“低能儿”撵出校门,母亲轻描淡写地说:“校长说你是低能儿,我不以为然。”正是母亲的耐心教育,使得爱迪生最终成为“发明大王”。

真正的教育,可以是暗夜灯塔,给孩子以鼓励和支持。股神沃伦·巴菲特之子彼得·巴菲特,想中断学业追求自己的音乐人梦想。当他忐忑不安地与父亲商量时,父亲微笑地说:“别担心,你的哥哥姐姐不也没有完成学业吗?他们(媒体)顶多会说你步入了他们的后尘。”“爸爸把我的音乐放在与他的事业同等重要的位置,他说做我热爱的就好。”已是著名的音乐家兼慈善家的彼得这样回忆道。

我希望,更多的“虎妈”“狼爸”成为智慧的,善解人意的父母;我希望,孩子的脸上不再是唇吻和掌印,而是阳光的,自信的,充满朝气的笑容!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