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孩子小作文(有关自闭儿童的作文)

自闭孩子小作文(有关自闭儿童的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4-05-20 03:40:09
自闭孩子小作文(有关自闭儿童的作文)

自闭孩子小作文【一】

在母亲的关爱不弃、姑姑的宽容理解、中学老师的点拨式教导下,一个患有孤独自闭症的人渐渐远离了孤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她的成功的过程中,让我感受到很多在我们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

自出生以来,一直教导我们的是我们的亲人。就拿影片中的主演来说,小时候患了自闭症,母亲面对这种情况,仍然希望她能够恢复过来,就这样十几年下来,一直在努力,这在她的成功的历程中市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她母亲的照顾,她现在会是怎么样?而对我们来说,一直陪伴着我们的人,关心我们的人,在我们的成长中付出了多少?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我们的亲人为我们的付出。感恩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当我回忆起,在我的高中那段成长历程,自己的叛逆,与亲人的不和谐,却让我现在感觉自己原来又多么的不懂事,多么的幼稚。要知道父母永远是为我们好,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学会感谢他们为我们的付出、关心。

有些事情,因为我们害怕,所以我们不敢去面对,不敢去接受现实,而永远活在安逸中,结果,却使我们不敢去做,对自己没有自信,导致自己一事无成。影片中的主演,在牧场工作,不被一起工作的同事接受,甚至被驱逐,但是她没有放弃。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她面对自动门的时候,很多次不敢过去,但是后来在别人的帮助下走出了这个门槛。一味的逃避,一味的不敢去尝试,只能让我们走在别人的后面。要想走在别人的前面,那就必须拿出我们的勇气,敢于挑战,挑战自己的极限。当你不敢走上讲台的时候,告诉自己那些台下的人不会笑你,鼓起自己的勇气走上去,一次,两次,之后这便会成为一种习惯而不再畏惧。当遇到自己觉得很棘手,自己可能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时候,别畏惧,鼓起勇气,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下去,事情就一定会做好,自己的潜力也会随之爆发。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成长的过程需要亲人的陪伴,自己的勇气,同时也需要朋友的陪伴。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朋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朋友像一根火柴,光亮虽然微弱,却照亮了你迷茫的道路;朋友是救生圈,在你挣扎呛水的时刻套在你的身上;朋友让彼此的心不再寂寞,朋友好比打篮球,有很多同学一起去图书馆看书,一起聊天,一起出去旅游,这让我们的生活丰富,让我们的心不再孤单。当我们生病的`时候,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身边的朋友很愿意伸出他们的双手绑住我们,让我们感到温馨,对人生,对未来都充满着希望。而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必须多关心身边的朋友,当他们面对苦难的时候,去帮助他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不免有很多麻烦事,难保哪天你不会,所以,帮助他们就是帮助自己。

在影片当中,我还到一定,就是在成长中,做自己认为是对的,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不是永远走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人的生活当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将决定你会是成为什么样的人,能做出什么样的事。而生活当中有很多自己总是很矛盾,不知道该怎么样选择,于是在做出选择的时候总是喜欢先看看别人怎么选的,然后自己再跟着去。要知道别人喜欢的路,别人的选择不一定是适合我们的,我们需要对自己有个很充分的理解,知道自己擅长什么,能够做什么,喜欢做什么,这点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主人公从自闭的一个过程,慢慢摆脱,而慢慢走向成功。这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只要我们努力付出,在成长的历程中,不断的付出,才可以不断的拥有,没有付出,而只想索取,守株待兔,是不会有收获的,所以不要坐等天上掉下馅饼。

成长需要亲人,朋友,需要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需要自己不断的付出,需要自己做出自己认为对的选择等。

一个患有孤独自闭症的人可以走出一天属于自己的路,可以走向属于自己的成功,相信我们想要成功的人也可以在不久的将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慢慢的走向成功的彼岸。

自闭孩子小作文【二】

传记电影《自闭历程》为我们讲述了美国动物科学家坦普尔.葛兰汀的真实故事,这让我想起了作家杨朔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里都埋着一团火种,只要善于拨弄,它就会熊熊燃烧。”对于教育者而言,咱们应该如何探寻孩子心灵深处深埋的火种?如何拨弄孩子心中希望的火种?影片已为我们指引了路径----这就是尊重、理解、欣赏每一位学生。

在我看来那些八九岁的孩子都应该是快乐幸福的,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有这样一位特殊的学生,她叫李静,是个长得很乖巧的小女孩,李静却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不愿上学,即使硬把她留在校也是沉默寡言,课间还躲在角落里,上课不愿发言,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为什么阳光般的年龄却是如此漠然呢?我在脑子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我联系其父母,希望从他们那能得到答案。通过了解我才知道:她从小都是外婆带大,外婆也没什么文化,平日里只管她吃饱,很少与孩子交流,更别说教孩子了,将要上四年级了,父母才把她接到身边。由于父母工作很忙,她经常一人呆在家,也很少与父母交流,加之原本间的感情就很淡薄,环境又陌生,导致她性格孤僻,行为也较散漫。在学校里,她总觉得老师、同学对她冷淡,因而自卑心理严重。许多要求得不到满足,不愿和人交往,胆小,时间久了,便成为班上的后进生。

班上的孩子都对老师特别热情,经常会围着老师转,我也很习惯在课后把孩子们叫到自己身边,和他们聊聊天,李静同学也在其间,不过在同学们叽叽喳喳的谈论声中,我看到她总是欲言又止,于是在课间十分钟我常常关注她,请她教教我那些新鲜的玩具怎么玩;问问她这件漂亮的新衣服是谁买的?考考她学懂了吗;对她说老师想听听她的观点,告诉她这几天进步了!今天和同学吵架不应该……告诉她老师想听听她的心里话……在这种轻松的聊天氛围下,及时把握好了教育的契机,自然而然地提出对她的一些要求。与此同时,并把她在校的进步及时打电话给家长,让家长予以表扬。一个学期下来,她愿意主动与同班同学聊天了,偶尔还能听见她爽朗的笑声......

李静同学的转变、电影《自闭历程》的主人公坦普尔.葛兰汀的成长,让我深深认识到,尊重、赞赏、理解在教育实践中对孩子的激励作用。获得他人的赞赏与肯定,达到自我实现,是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满足以后精神上的一种高级需求。心理学也研究表明:受到表扬后的行为,要比挨训后的行为更合理、更有效。

教育专家韩凤珍曾说过:“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好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不是命中注定要做后进生。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团希望的火种。只要我们做到像影片中的导师卡洛克博士那样,一如既往地鼓励、支持、指引我们的孩子们,用尊重、理解、支持去拨弄每一团火种,用欣赏去关爱每一团火种,用《一个也不能少》的师德底线去呵护每一团火种,我相信每一团火种都会熊熊燃烧……

自闭孩子小作文【三】

电影《自闭历程》是一部十分精彩的传记电影,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美国知名动物学家的真实经历,从自闭症儿童到畜牧学天才,其熠熠生辉不放弃的故事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励志传奇。这部作品是由知名导演杰克逊倾情执导,其豆瓣评分高达8.9分,并荣获了多项大奖。

主人公 坦普葛兰汀 从小就被诊断为是一名自闭症患者,其母亲在抚养过程中,遭遇过很多的挫折。由于不擅长与人交际,极为暴躁,所以女主角葛兰汀几乎没有什么朋友。然而一次偶然发现,畜牧学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她的导师还有家人用遵遵教诲和耐心,成就了她美丽的人生逆袭。

这部作品的人物关系十分的简单,作为一部传统的美式传记佳作,其叙事风格简单明了,更为贴合现实的演绎了自闭症人群的成长与坎坷。导演用多角度的方式呈现了自闭症儿童天赋的一面,这种积极的引导也呼吁着人们更加了解这个群体,用爱心接纳他们的不完美。

这电影有很多细节很容易打动人。在temple做毕业演讲的时候,感动的我差点儿哭了。一个自闭症患者能一点一点的从自我,和别人的帮助那里走出来,再去帮助自己和别人和世界真是一种非常伟大的情操。她说的很好,我们不需要那么残暴,我们应该对它们给予尊重。我们就应该对任何事物都给予尊重。

《自闭历程》是英国导演杰克逊的代表作,也是受到广泛好评的一部电影,故事讲述的.就是自闭症患者女孩坦普的一生,坦普懂事后,发现自己不喜欢和别的孩子玩耍,不喜欢交朋友,在这个年纪,几乎所有人都想交更多的朋友,只有坦普静静独处,甚至不喜欢说话,完全自闭。

着急的父母去寻求医生的帮助,母亲才知道,原来坦普已经换上了自闭症,而这种心理疾病并不是吃药动手术就能治好的,医生告诉母亲,坦普需要爱来拯救,虽然母亲是哈弗大学的高材生,对于女儿坦普的病却束手无策,虽然母亲已经无微不至,但是坦普没有任何好转的迹象,母亲索性把坦普送到寄宿学校,希望能有惊喜的回应。

于是坦普遇到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恩师,物理学家卡洛克,卡洛克博士发现坦普虽然有着自闭症,但是对科学很有天赋,别说同龄孩子,就是长大的成年人也不及坦普,随着博士的鼓励,坦普得到了心理上的安慰,虽然坦普没有治好自闭症,但是也许给她留下了很快乐的回忆,毕业后的坦普不愿意继续学业,去了亲戚家的农场。

为了让角色更加的符合现实,女演员克莱尔丹尼斯让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身份之中,她不断地去摸索情绪,性格,所以通过观看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角色上的戏剧化冲突,她的一言一行,反映,都表达了自闭患者的内心世界。值得一提的是,该电影以正面的形象演绎了主人公一生的成长,较为弱化了其人物上的歇斯底里。此种方式深刻表达了他们与常人之间的距离,也唤醒了人们不在有对于他们的偏见。

每一个人都是被老天眷顾的孩子,身上的优点与天赋都是自己可贵的标记。这部电影作品用暖人心弦的主题,增进了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爱,它励志的形式给予了绝境之中人们对于人生的期盼,或许我们都会逆袭自己的人生,关键就是在于敢不敢面对,然后挑战自己。

自闭孩子小作文【四】

打开一扇扇门,冲破一道道枷锁。

最近,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自闭历程》的电影。这部电影没有请来大牌影星,没有华丽的特效,甚至在电影上映前没有进行大肆宣传。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反思,也给我带来了启示。

影片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美国的自闭症患者坦布尔,她对于拥抱极度敏感,同时社交能力极弱。所以她从小就受到了欺负与各种歧视,而唯一关心她的,也只有她的家人与卡洛克博士了。但即使坦布尔遇到了这些种种的麻烦,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她努力去打开一扇扇门,并最终凭借她卓越的洞察能力所发明的一个屠宰场设施设计取得成功。而她却依然尝试更上一步,她发表过上百篇论文,并到各地区演说,尝试去帮助更多的自闭症患者。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个人都对精神疾病一无所知,坦布尔能发展到这种程度确实令人惊讶。但是仔细想想,其实我们跟坦布尔有着多大的区别?我们不也是拥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在中途中有无数个嘲笑并打击我们的人,而我们大多数最终都选择了放弃。其实我们跟坦布尔没有差别,只不过她一直坚贞不移地走着路并没有因受到别人影响而放弃自己。

但是真的要说到坦布尔为什么会成功,那么这就仅仅只是原因之一。坦布尔是十分幸运的,因为那些帮助她的人都是真心去帮助她的。而她自己的心态也十分重要,她并没有把那些挫折看做是挫折,而是把它看做是打开一扇门之前的历练。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能将她面前的门一扇一扇地打开。

打开一扇扇门,冲破一道道枷锁,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自闭孩子小作文【五】

打开一扇扇门,冲破一道道枷锁。最近,我们观看了一部名为《自闭历程》的电影。这部电影没有请来大牌影星,没有华丽的特效,甚至在电影上映前没有进行大肆宣传。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部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反思,也给我带来了启示。

影片讲述了一个出生在美国的自闭症患者坦布尔,她对于拥抱极度敏感,同时社交能力极弱。所以她从小就受到了欺负与各种歧视,而唯一关心她的,也只有她的家人与卡洛克博士了。但即使坦布尔遇到了这些种种的麻烦,却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她努力去打开一扇扇门,并最终凭借她卓越的洞察能力所发明的一个屠宰场设施设计取得成功。而她却依然尝试更上一步,她发表过上百篇论文,并到各地区演说,尝试去帮助更多的自闭症患者。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每个人都对精神疾病一无所知,坦布尔能发展到这种程度确实令人惊讶。但是仔细想想,其实我们跟坦布尔有着多大的区别?我们不也是拥有自己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在中途中有无数个嘲笑并打击我们的人,而我们大多数最终都选择了放弃。其实我们跟坦布尔没有差别,只不过她一直坚贞不移地走着路并没有因受到别人影响而放弃自己。

但是真的要说到坦布尔为什么会成功,那么这就仅仅只是原因之一。坦布尔是十分幸运的,因为那些帮助她的人都是真心去帮助她的。而她自己的心态也十分重要,她并没有把那些挫折看做是挫折,而是把它看做是打开一扇门之前的历练。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能将她面前的门一扇一扇地打开。

打开一扇扇门,冲破一道道枷锁,唯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自闭孩子小作文【六】

电影到一半时,女主毕业了,也同时打开了第一道门,她成功的独立的上学和交际,从害怕人群密集,噪音,小时候遇到刺激打人,到后来不断的旋转使自己平静下来。后来暑假到了姑妈的牧场和牛接触,使用的是牛的镇静方式。后来去寄宿学校,自己制造“拥抱机器”(就是牛的镇静方式),第一次被学校发现砸了,第二次姑妈到学校据理力争,留住了,女主找到了与自己合拍的室友,也找到和和自己相处和社会相处的方法,毕业的时候是优秀毕业生,初露光芒,台上一番话,调理清晰,对自己肯定,也认识自己。

实习到工作阶段,1970年代的美国,还是男子的社会,被阻挠,被嘲笑,被蔑视,女主依然热爱自己的事业,致力于牧场的控制系统,如何有效的让牛有尊严的去,途中遇到一道道门,换男装,毛遂自荐,快要爆炸的时候开了一晚上的车去找人生导师沟通,和妈妈沟通,在遇到每一道道门的时候,女主都是害怕的,但是想要改变的决心大于害怕,她踏出去了,打开了一道道门,行业因素,同事都是男性,一人一句密密麻麻的否定质疑和藐视,女主都耐心专业的解答了,一次次的踏出改变,让女主更从容的和社会相处和人类相处。电影最后的全国自闭症大会,女主光芒四射,拿起主持人传来的话筒,一步步走向最后一道门。

女主妈妈

爱和责任,大概不足以形容妈妈的伟大。电影中女主4岁还未说话,反应和性格和同龄小孩有异,妈妈带去看医生,医生诊断是因为缺少母爱和陪伴,是婴儿期精神分裂,是自闭症,妈妈有良好的学识和对陪伴孩子4年的经历,没有盲目相信医生的诊断,同时付出更多的爱和理解,事实证明女主成长的很好。和女主沟通,是倾听,是理解,是开导,也是换位思考,天使一般的妈妈。当然,因为太害怕,姑妈也一直陪伴着妈妈,适当的放手就是更好的成长,原来每一位妈妈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候。女主第一次拥抱妈妈时,哭得哗啦啦的,平常的拥抱,有时候竟然这么珍贵难得。

姑妈

比妈妈大胆,但是同样爱女主的姑妈。大学前夕的暑假,女主和姑妈一起度过。姑妈有自己的牧场,女主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牛,还发现了新的平静方式。一开始以为姑妈是“坏人”,后来理解姑妈的爱似牡丹,灿烂而且热烈,妈妈的爱似梅花,持久而且暗香。和妈妈是好姐妹,有开导妈妈让女主踏出社会。

科学老师

女主的启蒙老师,是明灯也是朋友。理解女主并发觉她的潜力,鼓励女主上学,开发自己,女主也开始理解人类社群。一道道门就是老师说的,一扇门为你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一切你所做的就是下定决心穿过它。

室友

天使一般的室友,是视障人士,聆听和理解认同女主,是很贴心的小天使。戏份不多,但都对女主影响很大,是女主的第一位朋友,也是女主的迷妹。唯一能感受发生了什么的人,能感受到女主要实现什么的人。

女主

很多紧张的时候,是自我缓解或者是和妈妈沟通,和科学老师沟通,女主不怕改变,从她一次次勇敢的打开一扇扇门就知道,热爱永远大于怯弱,她更害怕没有做自己的事情。很多事情还不能理解,但她仍想让她的生活有意义。很喜欢女主,撞破南墙不回头,孤勇聪明,执着还细腻。从小知道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接受这设定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让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价值,真棒。

电影细腻真诚,节奏张弛有度,影片故事深刻,值得回味的好电影。

自闭孩子小作文【七】

Temple Grandin,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直到其同名电影成为艾美奖角逐热门才是第一次耳闻。但是在自闭症的世界,这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从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自闭症起,我阅读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这其中,Temple Grandin(天宝·葛兰汀绝对是一个醒目的名字。

天宝自幼患有自闭症(autism,这在今天对很多患者来说依然意味着将很难与人正常交流,缺乏言语功能,生活很难自理,终生只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离不开24小时的监护。但是天宝居然成长为拥有博士学位的大学教授,发表了200多篇专业论文,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畜牧管理系统设计师之一,还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由于天宝在战胜自闭症方面显而易见的成就,她在本职工作外的生活的另一大内容,就是在世界范围内参加各种自闭症方面的演讲。中国很多自闭症儿童的家长都受到天宝经历的鼓舞。

天宝是如何创造了自己人生的奇迹?这个问题已经在戏剧化的影片中得到了一定的解释。我并不想在这里长篇累牍引用她的资料来做进一步说明。观影之后,除了被惊奇、被感动,被激起对战胜困难的热情之外,我想的更多的却是,生而“正常”也许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更是不幸的。比如那些具有情感障碍、不善表达、过度敏感却囿于“正常”而不被体谅和理解的人们。他们的一生在正常与不正常之间挣扎,对自己的认识抹上了太多“客观”的影响。也许这样说有点可笑,任何自闭症患者的人生都是充满艰辛的,正常人有什么资格去和他们比较苦难呢?

作为一个自闭症患者,天宝是幸运的。她遇到了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相信自己、不轻言放弃的母亲,一个无私提供援助、真正关心她感受的姑姑,她还遇到了一个用爱心和知识为她引路的老师,这是每个孩子所能拥有的最珍贵的财富——而正是这一切让天宝在崎岖的人生路上始终明白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但并不比别人差!("Different,but not less."——做天宝,可以不一样,不一样是必须的。

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我们,因为正常,我们作对的每件小事不会被肯定和重视。我们只有奋力在庞大的正常人群中往上游,试图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总是有天分更好的人出现,越来越发觉自己面对所谓现实无能无力。

对于天宝来说,她不得不接受不被多数人理解的孤独。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不得不接受身在人群中的孤独。前一刻还在云霄飘飘然,下一刻又发觉自己无比孤独,和其他人有着深刻的不同。

要接受“不一样”,对于很多正常人来说,也许穷尽一生都无法做到。

像自闭症患儿一样,我们可能在不同的方面有着超出其他人的敏感度,对于外界环境的耐受能力不尽相同。然而理解和体谅每一个人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是件奢侈的事情,于是我们选择排斥他人的“怪异”,选择隐藏自己的“特殊”。自闭症患者没有如此高的自觉度,他们不会隐藏,而是完全将自己的笨拙不适应暴露在别人的注视下。脆弱,然而也迫使人们去习惯,迫使人们去理解。即使总是会引起别人的不适,但环境在适应他们,社会在为他们而改变。

作为一个正常人,我们只有不断去适应。在适应的过程中,我们失去了自己的特殊,失去了自己的敏感,失去了曾经能够感知别人感知不到的东西的那种能力。于是,我们适应了那些曾经感觉到怪异、不自然和虚伪的成人世界的一切行为(很多不能不说是极不正常!,于是我们“成熟了”,更加social 了,惬意地成为这个星球上互相虎视眈眈的人群中的一份子,再也不分彼此。

如果说相对于天宝这样的自闭症患者需要面对的问题,生而“正常”的我们是弥足幸运的,为何我们——自认为有权利判断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的我们,却没有更多底气面对那些要改变我们的粗暴外力?面对旁人的嘲笑、医生的判断、学校和社会的那些世俗智慧,天宝的亲人却坚信她应该接受正常的教育,心不虚气不短地耐心告诉每一个人:“她只是不同,但并不比你们差。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一个信念。一个简单无害而且无比真实的信念。这个信念使天宝成为今日的天宝,这个信念创造了无数的人间奇迹。天宝的天空依然残缺,正如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的那样,但她勇敢地做了自己的选择,她走进了那一扇门。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