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碛口古镇600字作文范文(碛口古镇介绍作文)

游碛口古镇600字作文范文(碛口古镇介绍作文)

首页写景更新时间:2023-06-12 03:55:26
游碛口古镇600字作文范文(碛口古镇介绍作文)

游碛口古镇600字作文范文【一】

今天,妈妈带我来到了浙江北部的一个小镇——南浔古镇,它至今有750多年的历史,历史积淀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是国有AAAA级旅游区。

我们买了门票,就迅速进入了小镇。这里古色古香,一下子仿佛穿越到了古代。首先,我们来到了百间楼,那是江南至今保存最整的沿河居民群之一,具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原汁原味。随后我们去了小莲庄,前往的路上,我看到了两根很长的毛笔,它长5.8米,是一个世界纪录,那是我见过的最大的笔,来到了小莲庄,这里风景秀丽,池塘上全是碧绿的荷叶和粉红的荷花,水里还有许多的鲶鱼和鲤鱼。我本想从池塘边摘几个莲蓬,可放眼过去,如此美好的景色,真不忍破坏。最后我们去了嘉业藏书楼,那房子门是关的没法进去,一看这楼就知年纪不小,楼个古木参天,我和妈妈两人抱一棵树,而且手拿两瓶矿泉水才勉强把树抱住,够大吧!

我们穿梭于古镇间,玩遍了所有景点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南浔古镇。

南浔——下次再见啊!

游碛口古镇600字作文范文【二】

坐车经过了几十分钟时间,三河到了。停好车,我们一家三口便沿着三河古老的街道漫步前行。首先我们来到了一座古老的石拱桥旁,这座桥用青黑色条石建成,桥面上的石头已经被磨得光溜溜的。桥头立着一块牌子三县桥。我问爸爸,干吗叫三县桥呢?爸爸说,你自己看一看反面的说明就清楚了!原来呀,这座桥建造于宋代,已经有一千年余的历史了!因它地处三个县接壤之地,所以叫它三县桥,这里的三县是指合肥、舒城、庐江。牌子上一副一桥跨两岸,鸡鸣闻三县正是该桥所处地理位置的写照。桥下一条条小船载满着游客,在水面上来往穿梭。这些船很有些特色,全部是人工摇橹前行,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反正与当今人们日益提高的环保意识还是相协调的。走吧,继续向前,爸爸一声呼唤把看得入迷的我唤醒。

过了桥,我们便挤进古老的一人巷,地面是用条石铺成的,两边都是些古老的房子,大多是两层,暗红、灰黑,看上去都有了些历史。他们大多卖些当地的土特产如:米饺、烧饼、干子等等,再就是一些经营农家土菜的餐馆。游人本就拥挤,经常还有载着游人的三轮要求让路,可想而知,我们不得不经常闪到路两侧避让。

街边有人在卖自己熬制的麦芽糖,馋得我直流口水,想买点尝尝,可是妈妈不同意,妈妈说 ,糖丝虽然好吃,但没多大营养,又不卫生。哎,只能忍着了!

这儿没有太多的景点,经过杨振宁故居、还有淮军首领刘秉章的故居时,我们本想进去看看的,见了门口的样子,有些犹豫,还是离开了!

天气有些热,我们有些累,转悠了一段时间,找了家土菜馆坐下,吃完些可口的饭菜,便回家了。

游碛口古镇600字作文范文【三】

俗话说:“游遍江南九十九,不如南浔走一走。”可见南浔之富庶和文化底蕴之深厚。古人又云:“一个清政府,不如南浔半个镇。”这更强调了南浔的荣华富贵。这不,国庆期间,我和爸爸慕名前去参观。

我们走进了南浔古镇公园,导游姐姐告诉我们,南浔有“四象八牛七十二条黄金狗”的说法。“象”是指家里有一千万银两以上的世家,如刘家、张家、顾家和庞家;“牛”是指家里有一千万银两以下、一百万银两以上的世家;“狗”是指家里有一百万银两以下、五十万银两以下的世家。实际上,“八”和“七十二”并不是准确数字,“牛”和“狗”的数量远不止这些,这不禁让我们感叹,南浔“一个清政府,不如南浔半个镇”的名号并非徒有虚名!

我们先去刘家参观。沿途有许多有趣的景象:脖子上系着细绳的随时准备捕鱼的鸬鹚,手臂般粗的毛笔,东西合璧的小楼……

我们到了刘家的度假村——小莲庄。现在到秋天了,那里的荷花竟然还没有凋谢,还是一幅“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呢!

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座约10米高的假山,导游姐姐告诉我们,那就是整个南浔镇的最高峰!“真的吗?!”我着实被吓了一跳,在我的印象中,村落里都会有高高的山峰啊。原来南浔处在平原地带,这10米高的山就已经是最高峰了。我们在假山里玩迷宫游戏,我差点迷了路,幸亏有指南针,它救了我一命。

参观完刘家后,我们到了张家。张家的玻璃雕、木雕和砖雕都非常精美。当我们经过张家的乐厅时,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乐厅门前有两颗高大的广玉兰树,其中一棵树上有一个蜜蜂蜂巢,一只马蜂想到蜂巢里大吃大喝,蜜蜂们出来迎战,每当马蜂进攻时,蜜蜂就飞起来防守,马蜂无机可趁,悻悻地走了。小蜜蜂真是好样的!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顾家开了一个基金会专门帮助贫困学生,“真是善良的人啊!”我在心里夸他们;庞家虽然还在修理,但很快就会竣工,给工人哥哥姐姐们点赞!

南浔真是个好地方!

游碛口古镇600字作文范文【四】

清明假期,我们和舅舅一家到三河古镇游玩。三河古镇在合肥市肥西县。妈妈说,因为这里有丰乐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条大河流过,所以叫“三河”。

一下车,我就被壮观的古建筑浓浓地吸引了,白墙黑瓦在蓝天下特别显眼,翘起的屋檐好像小鸟的翅膀呢。

走进老街,哇!游人可真多,一眼望不到头,小小的我只能从人缝中看到路面。咦,路面是青石板哦,又亮又光滑。老街两边都是商铺,有的卖特色美食米饺,有的卖特产商品羽毛扇,还有的卖各种各样的纪念品,非常地热闹!好多外国游客也来这里游玩购物呢!老街前面,是古城墙。古老的城墙上插满了鲜红的战旗,我立刻想起我前段时间看过的成语故事“拔帜易帜”。

最后,我们来到河边。河水可真清啊,河面上有许多游船。河岸边,很多游人穿着五颜六色的古装拍照。我也好想拍,妈妈答应我,等我再长大一点,就可以拍啦!

要回家了,可是我舍不得离开这里,要是我住在古镇就好了!

游碛口古镇600字作文范文【五】

江南,杏花、春雨的江南。诗意、浪漫的江南。仅仅凭想象,她就足以以令人心驰神往、梦萦魂牵。

她的美丽、温和、安闲、富庶,哪一样都足以令人流年忘返。然而,江南最令人难忘的,还是这里的水:碧波荡漾的湖泊、星星点点的池塘,纵横交错的河渠。池塘连着湖泊,湖泊连着江河,就像蛛网一般稠密。在碧水环绕和波光荡漾中,山丘、平原、乡村、城市反而成了点缀,像是眼角的弯弯画眉,像是漂浮在水上的绿色翡翠或闪亮珍珠……江南是水做的,水是江南的灵魂。阅读江南,应该从水开始……

正是江南的水和水做的江南,那安闲稳重的气韵,养育了江南人含蓄内敛的人格气质和处世方式-----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在这里被升华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象,被演绎到每一个日常生活的细节中。

永远的江南,在水一方。

游碛口古镇600字作文范文【六】

枫泾古镇,位于上海金山区,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时间,充满着一种古香古色的风韵。趁着假期的机遇,我和家人一起赶到了这最美的地方,赏析那江南水乡的美丽风景。

枫泾古镇具备着典型性的江南水乡设计风格,座座房子,无一不是白墙黑瓦、依水而建。大家坐到了乌篷船,坐着吱呀晃动的船里,欣赏着一路景色。在河堤旁,种植着一片又一片的绿林,向岸边倾洒一抹又一抹荫凉。回顾另一边的民宅,咦!是哪个有闲情雅致的人,在自己院子种了一株蜡梅,桂花迎风傲放,送过来一抹芳香;又到底是谁,在屋前栽下一片清竹,一片翠绿尽收眼底……

古鎮民宅依河而建,河堤四通八达,桥也便变成又一种关键工程建筑,有着“三步二座桥,一望十条巷”之称。在河上边,搭起了许许多多的石拱桥、平板电脑桥。大家坐着船中,穿于桥底下,望着船后泛起的水波纹,情绪猛然悠然自得平静。

到了岸,大家逐渐顺着堤岸原路返回。进到一条连到各家屋前的小路,房顶廊檐每一户相接,恰好为小路挡住风吹雨打。若是雨天走在这里小路上,看见被雨滴搞出波浪纹的水面,那可不知道有多么的漂亮!

再次走,大家看到了一块碑石,那时一块国界线。在历史上,枫泾镇正处在吴越交界处,一半属吴,一半属越,因此 它又有“吴越名镇”的头衔。过去,由于枫泾镇的风景和所在的地区,招来成千上万的作家,在这里留有了上百首出色的古诗词。

突然,正前方飘来啦一阵浓浓香气,原来是有间百年老字号店铺,在卖知名的枫泾烧卖。大家买来一份,我夹起来一个烧卖,放进口中,咬开皮……猛然,夹着鲜香的料汁,在我口中转圈,细嫩的馅和皮好像在翩翩飞舞。香气过了一会儿,慢慢地散来到,但我内心仍回味无穷着那类鲜美。

枫泾古镇的历史时间、自然环境、格调、美味可口,无一不吸引住着我,再度去电话回访和感受。

游碛口古镇600字作文范文【七】

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的周庄历史悠久,始于北宋元祐,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明清建筑,古风犹存。

车窗外,周庄四面环水,街靠河岸。见得些小桥流水人家,老人小孩安静、悠闲地坐在门口晒着太阳,说笑着。冬天的阳光也是这样的静谧,暖融融地撒了下来,真是一派祥和。我不由得增添了几分期待。

下了车,便见游人如织,隔着行人细缝,一家一家店铺,有卖丝织品的,有卖各式各样的土特产、小吃的,也见杂耍着的小丑吹着气球逗孩子们开心。隔着两岸店铺的,是一条极为狭窄的河。阳光依旧暖,照着绿水,闪一片金光。河上载着几条小木船,见一位差不多六旬的老大爷,满面红光,手轻快地摇桨,唱几首当地的歌谣,不时和游客们说笑。也许,这对他来说,并不仅是一份对工作的热爱,更是对周庄、对家乡的一种无法割舍的依恋之情。

再向里走些,见着些明清时的建筑,还保留着旧时的模样。谁知墙壁上的青苔,掩藏着多少历史的痕迹,又有多少消失殆尽呢?再见门板,已是斑驳,门上了锁,缝隙里隐约看见蛛网,几株发黄的草垂着头。忽然好奇,这门背后,究竟会有什么?是一段化为风雨谁也不可寻的历史吗?不知为何突然幻想一古代女子,着一身飘逸的绿色长裙,头插珍珠步摇,脚穿绣着繁花绿叶的绣鞋。接而便优雅地从门中走出来,莲步小心地踏过石坎。

听了舒缓悠扬的古风歌,尝了有名的特产——万三蹄,游了沈厅、古戏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2022 zuowencangku.com,All Rights Reserved.